- 年份
- 2024(9838)
- 2023(13557)
- 2022(11246)
- 2021(10258)
- 2020(8764)
- 2019(19197)
- 2018(19228)
- 2017(36577)
- 2016(19811)
- 2015(21813)
- 2014(21768)
- 2013(20945)
- 2012(19012)
- 2011(16853)
- 2010(17542)
- 2009(17357)
- 2008(16386)
- 2007(15059)
- 2006(13363)
- 2005(12494)
- 学科
- 业(85124)
- 企(77771)
- 企业(77771)
- 管理(75849)
- 济(74414)
- 经济(74280)
- 财(30018)
- 方法(28803)
- 业经(28584)
- 农(27407)
- 制(24601)
- 务(22048)
- 财务(22011)
- 财务管理(21976)
- 企业财务(20823)
- 数学(20465)
- 数学方法(20264)
- 中国(19460)
- 农业(19250)
- 体(18771)
- 技术(17276)
- 银(16394)
- 银行(16376)
- 理论(16240)
- 行(15685)
- 融(15570)
- 金融(15562)
- 体制(15352)
- 策(15179)
- 划(15132)
- 机构
- 学院(277628)
- 大学(271773)
- 济(112920)
- 经济(110496)
- 管理(108716)
- 理学(91645)
- 理学院(90783)
- 管理学(89541)
- 管理学院(89011)
- 研究(87663)
- 中国(74999)
- 财(59805)
- 京(57143)
- 科学(49396)
- 农(46960)
- 财经(45646)
- 江(45147)
- 所(43391)
- 中心(41927)
- 经(41230)
- 研究所(38330)
- 业大(38085)
- 农业(36513)
- 北京(35604)
- 州(35330)
- 经济学(33775)
- 财经大学(33468)
- 范(33147)
- 师范(32798)
- 院(31856)
- 基金
- 项目(174857)
- 科学(138972)
- 研究(133598)
- 基金(126527)
- 家(107996)
- 国家(106972)
- 科学基金(93497)
- 社会(85611)
- 社会科(80999)
- 社会科学(80982)
- 省(69864)
- 基金项目(66087)
- 教育(61613)
- 自然(58405)
- 划(57144)
- 自然科(57084)
- 自然科学(57068)
- 自然科学基金(56084)
- 编号(55345)
- 资助(50745)
- 成果(45747)
- 创(39624)
- 制(38912)
- 部(38890)
- 重点(38887)
- 课题(38448)
- 业(38217)
- 发(37176)
- 创新(36188)
- 性(35393)
- 期刊
- 济(136321)
- 经济(136321)
- 研究(86382)
- 中国(59397)
- 财(51764)
- 管理(46274)
- 农(45942)
- 学报(37616)
- 融(37083)
- 金融(37083)
- 科学(35966)
- 教育(31296)
- 农业(30620)
- 大学(30258)
- 学学(28500)
- 技术(25352)
- 业经(25225)
- 财经(23462)
- 经济研究(20807)
- 经(20137)
- 业(17618)
- 问题(16811)
- 财会(15390)
- 技术经济(14109)
- 现代(14085)
- 贸(13785)
- 会计(13618)
- 世界(13554)
- 商业(13238)
- 版(13006)
共检索到437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龚宇
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信用评级机构在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效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早期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以"声誉资本"为基础,主要受市场自律机制约束。此后,美国监管部门对信用评级结果的过分倚重使评级机构获得了强大的市场话语权,并造成了其"权重责轻"的怪象。"次贷危机"的爆发令信用评级机构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同时也暴露了美国信用评级业监管体制之弊端。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市场监管 次贷危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康雷宇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认识到信用评级机构也存在诸多问题与缺陷,然而信用评级作为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制度安排,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有力地推动了金融乃至经济的发展。充分借鉴国际社会对本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体系总结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我国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制度建设,积极发挥信用评级机构在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风险揭示作用,提升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本文回顾了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历程,分析金融危机对信用评级的冲击及问题,以及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改革方向及最新动态,最后研究了信用评级体系发展的趋势以及对金融市场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信用评级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强 张宝
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评级机构未能及时向投资者提示结构化金融产品的潜在风险是其原因之一。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不但没有起到"社会监管者"的作用,还推波助澜使金融市场更加动荡,这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问题。回顾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历史变迁,指出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建议,这对加强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促进评级行业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廖岷
随着美国居民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危机(以下简称"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此次危机已经逐步演变成为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它给全球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造成的直接损失已经超过千亿美元;它的影响也已波及到美国的实体经济,消费和就业出现比较明显的衰退迹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闫屹
信用评级业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在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筹资成本、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等方面积极作用明显。但是近年来,特别是在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暴露出许多缺陷和不足,饱受社会质疑。本文深入剖析了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表现欠佳的原因,介绍了欧美国家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从中得出了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信用评级机构 监管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邓翔 李雪娇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金融监管未能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从而导致监管的缺失。美国财政部新近提出的金融监管的核心内容就是创建更加一体化和系统化的监管体制,以适应金融发展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探讨了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和方案实施的近期、中长期成本和收益,以及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
金融监管体制 次贷危机 改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波
金融监管体制应当以市场为基准不断变革与完善。以1999年金融现代服务法案为标志的美国金融市场改革极大地推进了机构和产品的双重市场转型,但相应建立的功能性监管体制却产生了自觉性和自生性的监管滞后。次贷危机促使美国检讨现行监管体制,于2008年3月底出台《现代化金融监管架构蓝皮书》,计划通过三个阶段的变革最终建立基于目标的最优化监管架构。我国正处于综合化市场转型期,在当前主要是明确市场稳定性监管主体,并强化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沈炳熙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已经一年有余,但次贷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却尚未见底。对市场机构监管缺位的背后,暴露出美国金融监管的体制性缺陷。面对挑战,美国人开始着手规划监管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对整体金融市场的监管原则、监管主体、监管权限等都提出了较为详尽而有针对性的构想。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动向,也给我们留下了某些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 功能监管 监管目标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廖岷
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与影响是惨痛和深远的。金融业必须遵循审慎经营的原则,这是由其高杠杆率、高关联度和高信息不对称性所决定的;市场约束不等于放任自流,越是发达的金融市场,越是需要与风险复杂程度相匹配的严格监管;金融监管要适应创新和市场变化,不宜过分依赖具体"规则"的约束,而应采取更具灵活性的原则导向监管模式,注重加强同市场的沟通,处理好创新与稳定的关系,从而构建更加稳健的金融体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鄂志寰 周景彤
美国信用评级业发展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市场高度垄断、严重的"顺周期"现象、利益冲突、金融市场及监管当局对评级的严重依赖是当今美国信用评级市场存在的四大问题。目前美国信用评级业形成了以行业自律为基础、NRSRO注册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直接监管相结合的信用评级监管体系。美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及监管变迁对我国的启示是:应逐步打破国际评级市场完全由美国评级机构垄断的现有格局,必须逐步构建有中国自身特色的本土评级体系,并将本土评级体系的培育与国内债券市场建设、"走出去"战略及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结合起来,降低国内监管部门及市场主体对外部评级机构的依赖。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声誉资本 NRSRO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尹哲 张晓艳
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美国、英国和欧盟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内容不仅包括按照国际组织新规则制订或完善本国或本地区的监管措施,更包括了对本国或本地区监管体制的重构。本文就此分析了危机前美国、英国和欧盟金融监管体制的缺陷,阐述了危机后这些国家和地区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面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金融监管 次贷危机 国际比较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斌
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复杂,投资者很难评估所购买证券的内在价值和风险,评级机构发布的信用评级就成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2007年春夏之交,因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而引发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无数外表光鲜的"投资级"的次级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及与之相关的抵押债务证券(CD0)的价格大幅缩水,令投资者损失惨重。面对全球投资者和各国监管当局相继启动调查程序,之前曾将这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成学真 张德梅
金融业混业经营是全球趋势,我国已经形成事实上的混业经营,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已经暴露出缺陷,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研究次贷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给予的启示,提出在我国建立金融业统一监管机构的设想。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强 武次冰
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新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之首的资本监管饱受批评和指责,资本监管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回顾了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历史演进,反思次贷危机下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表现的种种不足,提出了商业银行资本监管改革的方向与对策建议:建立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逆周期机制,防止资本监管加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改进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计量体系,使得资本充足率计算更加简单化和透明化;强化对商业银行高杠杆运作的资本监管,从而限制商业银行的高杠杆运作行为;建立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激励机制,减少资本监管中的套利行为。
关键词:
次贷危机 商业银行 资本监管 资本充足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久彪 马广珺
国外知名评级机构在美欧债务危机中的不良表现,我国评级行业社会公信力不足的事实,使得制定规范的信用评级监管政策成为摆在我国监管机构和学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根据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现状,本文从市场准入监管、业务行为监管两个方面,探讨了对评级机构的业务条件、身份条件、市场退出机制、内部治理、信息披露、利益冲突防范、评级结果公布等进行规范的政策设计,将对我国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