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88)
- 2023(7016)
- 2022(5834)
- 2021(5410)
- 2020(4785)
- 2019(10876)
- 2018(11157)
- 2017(21007)
- 2016(11633)
- 2015(12646)
- 2014(12871)
- 2013(12330)
- 2012(11369)
- 2011(10403)
- 2010(11099)
- 2009(11269)
- 2008(10404)
- 2007(9109)
- 2006(8172)
- 2005(7852)
- 学科
- 济(39246)
- 经济(39168)
- 管理(37052)
- 业(34692)
- 企(29489)
- 企业(29489)
- 制(18240)
- 财(16100)
- 方法(15774)
- 数学(13623)
- 中国(13586)
- 数学方法(13453)
- 银(12926)
- 银行(12919)
- 行(12314)
- 融(11997)
- 金融(11995)
- 体(11752)
- 险(11141)
- 保险(11050)
- 体制(10320)
- 业经(10109)
- 农(9862)
- 务(9704)
- 财务(9684)
- 财务管理(9653)
- 企业财务(9209)
- 度(8506)
- 制度(8474)
- 贸(7439)
- 机构
- 大学(160380)
- 学院(156995)
- 济(67589)
- 经济(66135)
- 管理(59626)
- 研究(54144)
- 理学(49415)
- 理学院(48890)
- 管理学(48217)
- 中国(47922)
- 管理学院(47882)
- 财(39981)
- 京(33871)
- 财经(29478)
- 科学(28427)
- 经(26720)
- 所(26639)
- 中心(25421)
- 江(25064)
- 研究所(23322)
- 财经大学(22069)
- 北京(22019)
- 经济学(21630)
- 农(21533)
- 范(19803)
- 院(19649)
- 师范(19633)
- 州(19449)
- 经济学院(19253)
- 业大(18850)
- 基金
- 项目(96764)
- 科学(76839)
- 研究(73652)
- 基金(71502)
- 家(60931)
- 国家(60428)
- 科学基金(52297)
- 社会(48419)
- 社会科(45849)
- 社会科学(45839)
- 基金项目(36898)
- 省(35844)
- 教育(35012)
- 自然(32172)
- 自然科(31427)
- 自然科学(31417)
- 自然科学基金(30878)
- 划(30833)
- 资助(29464)
- 编号(29376)
- 成果(26172)
- 制(24894)
- 部(23066)
- 重点(21836)
- 课题(21237)
- 教育部(20622)
- 性(20514)
- 国家社会(20329)
- 创(19986)
- 人文(19451)
共检索到260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曹红辉
本文对美国信用危机发生的背景、成因及其对全球金融市场、实体经济的影响途径与方式等加以分析,分析它对全球金融市场体系稳定的冲击,提出改善经济增长模式,改革全球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美国信用危机 成因 风险传导 制度变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武博
2001年底以来,美国资本市场爆发了严重的信用危机,沉重地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和美国经济的复苏势头,消费者信心已跌至9年以来的最低点,显示出美国经济的缺陷。该文从信用危机经济学原理着手,分析了美国信用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我国的信用制度建设问题。
关键词:
美国信用危机 经济学理论分析 原因 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邓力平
长期以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制度被认为是其三十年代建立的最成功的银行制度。然而,进入八十年代后,这一制度日益暴露严重弊端,经历了持续的危机。为了拯救这一制度并推动整个银行的改革,在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美国金融理论界提出了不少完善与改革联邦存款保险制度的方案,美国国会也于1989年与1991年先后通过了《金融机构改革、复兴与实施法》和《联邦存款保险制度改进法》。然而,由于这一改革在实践中受制于大量体制性因素,存款保险制度仍然未能从根本上摆脱危机。与此同时,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改革对其他发达国家存款保险及整个银行制度的改革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因此,
[期刊] 征信
[作者]
唐明琴
美国次贷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场信用评级的危机,这场危机见证了信用评级误导对投资者及市场经济的伤害。针对次贷危机中的信用评级误导风险,结合我国征信行业的发展现状及信用评级中可能存在的评级误导现象,认为评级对象的复杂性、评级方法的不可靠、利益关联等是信用评级误导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今后,应改革信用评级中的收费模式,割断利益关联;加强信用评级的法制建设和监管框架建设;加快研发信用评级技术和模型等,以控制信用评级误导风险。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信用评级 误导风险 征信行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卫
在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泰国进行了两次以减税为主调的税制改革,其最直接的影响是扶持激活了中小企业;使私人投资成为公共投资之外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促进了泰国税收征管信息化,提高了税收征管的效率。但泰国两次税改也存在着目标和规划不长远;没有真正起到促进普遍社会公平的职能;单一的税改对提振经济作用有限等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新兴经济体充分认识自身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强宏观经济改革应与区域化协调,促进区域经济及自身的共同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征信
[作者]
唐德鑫
美国信用评级监管制度的发展与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在金融危机与动荡的驱使下被动进行的,成本高且容易陷于"路径依赖"的困境,应当避免重走美国"危机驱动"式改革的老路,积极主动地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各国已有的经验,尽快推动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监管制度框架。
关键词:
信用评级 评级机构 监管改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达
本文通过回顾国际上存款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系统梳理发达国家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所采取的强化存款保险制度的相关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建议遵循有效存款保险制度的核心原则,借鉴国际经验,加快出台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并明确具体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存款保险 金融稳定 金融危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倩
信用衍生产品因为可以单独分离交易信用风险、显著增强信用风险流动性、提高资本回报率,由此在国际上受到广大投资者的热烈欢迎。随着信用衍生产品市场急剧扩展,其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日益显现,例如在美国爆发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本文着重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几个主要产品的设计原理、收益和风险以及债务抵押债券在美国次债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以期为我国学者深入了解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规避潜在风险提供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宏
19世纪末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是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诞生的标志。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由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以及护理等五大保险构成,其主要特征是立法健全、自治管理、统放结合和三方合作。战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社会保险制度逐渐面临着开支膨胀、老龄化问题严重等危机,德国政府积极探索改革之道,希望通过开源节流、增加制度中个人的责任等措施来缓解社会保险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德国 社会保险制度 危机 改革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龚宇
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信用评级机构在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效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早期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以"声誉资本"为基础,主要受市场自律机制约束。此后,美国监管部门对信用评级结果的过分倚重使评级机构获得了强大的市场话语权,并造成了其"权重责轻"的怪象。"次贷危机"的爆发令信用评级机构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同时也暴露了美国信用评级业监管体制之弊端。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市场监管 次贷危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亦平
美国"次债"危机缘于其个人住房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各个链条存在的一系列风险控制漏洞。在我国金融业已经开始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及推广工作的现实情况下,分析总结美国此次"次债"危机的经验教训,对于完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提高资产证券化实际运作中的风险控制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美国"次债"危机原因的分析,从"规范银行放贷程序"、"强化发行机构和受托机构信息披露不实的责任"、"改善信用评级机制"、"加强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监管"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的立法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雷良海 魏遥
美国次贷危机根源于房地产市场繁荣背景下激进的住房抵押贷款行为,本质是由房价下跌和利率提升导致的信用危机引发的信贷紧缩和金融市场流动性缺失。文章以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基础为切入点,利用金融危机传导模型来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在其传导过程中,美国次贷危机形成了从信贷市场到资本市场、从资本市场到信贷市场、从金融市场到实体经济和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传导路径。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次贷危机通过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传导到全球市场,并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不确定性影响。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传导机制 金融创新 流动性缺失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波
作为有效的信用保险产品,信用违约互换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交易的集中化、投机化和去监管化却又蕴积出市场风险,并在美国国际集团接管事件中凸显出来。剖析次贷危机所暴露出来的信贷市场风险,研究次贷交易过程中的过度投机和监管漏洞,对于确立我国CDS的场内交易机制不无裨益,也有助于建立对交易主体资格、交易信息披露、履约争议解决、市场稳定性影响等事项的持续监管机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程惠芳 朱一鸣 潘奇 姚遥
在国内金融开放改革面临现实抉择之际,本文采用1970-2011年的102个国家面板数据,构建Logistic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和汇率制度选择对于货币危机风险的现实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随着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提高,选择实施浮动汇率制度或超级固定汇率制有助于降低金融危机风险。利用以上模型,结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可以测算出,在中国当前金融开放改革中,保持有限资本开放,率先实施汇率制度灵活性改革,有利于降低货币危机风险。本研究结论是中国的金融开放改革为优化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资本账户开放 汇率制度 货币危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祝红梅
本文考察了美国信用卡市场的概况,分析了次贷危机对该市场的影响。研究认为,信用卡坏账计提率和拖欠率上升及大型发卡机构收入下降反映了美国信用卡市场风险增加,由于信用卡贷款的规模和证券化规模远小于房屋按揭贷款,商业银行对于信用卡贷款的利率也没有明显提高,因此,信用卡市场风险目前不会对美国金融体系带来新一轮的大规模冲击。但是如果美国实体经济不能较快摆脱危机的影响,就业和收入增长压力巨大,不排除爆发信用卡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关键词:
次贷危机 美国 信用卡 风险控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