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90)
2023(4232)
2022(3418)
2021(2997)
2020(2504)
2019(5598)
2018(5605)
2017(11068)
2016(5585)
2015(5919)
2014(5965)
2013(5974)
2012(6014)
2011(5865)
2010(6120)
2009(6018)
2008(5593)
2007(5085)
2006(4965)
2005(4541)
作者
(16359)
(13680)
(13663)
(13237)
(8904)
(6394)
(6254)
(5352)
(5240)
(4892)
(4859)
(4568)
(4538)
(4369)
(4345)
(4260)
(4036)
(3952)
(3941)
(3769)
(3580)
(3277)
(3237)
(3215)
(3141)
(3112)
(2891)
(2875)
(2700)
(2643)
学科
(48885)
经济(48859)
地方(14174)
管理(12034)
方法(11551)
地方经济(11407)
(10416)
数学(10302)
数学方法(10257)
中国(8871)
(7861)
业经(7214)
经济学(6282)
(6072)
(5760)
企业(5760)
环境(5326)
(5215)
金融(5215)
(5176)
(4978)
(4943)
(4832)
产业(4621)
及其(4444)
(4319)
农业(4220)
理论(4200)
资源(4174)
(4084)
机构
大学(91217)
学院(88211)
(49221)
经济(48434)
研究(37060)
管理(28969)
中国(26355)
理学(23901)
理学院(23576)
管理学(23312)
管理学院(23114)
(19987)
科学(19546)
(18948)
(18889)
经济学(17342)
研究所(16918)
财经(15773)
经济学院(15199)
中心(14955)
(14189)
(13771)
师范(13705)
(13456)
北京(12550)
(12513)
财经大学(11479)
师范大学(11455)
社会(11154)
科学院(11139)
基金
项目(50260)
科学(39556)
研究(38888)
基金(36399)
(30721)
国家(30470)
社会(27550)
社会科(26039)
社会科学(26032)
科学基金(25354)
(18530)
基金项目(18023)
教育(17582)
(15394)
资助(15120)
编号(14775)
成果(13548)
自然(13091)
自然科(12725)
自然科学(12721)
(12644)
自然科学基金(12481)
(12180)
经济(12077)
国家社会(11988)
重点(11586)
(11575)
发展(11027)
课题(10936)
(10895)
期刊
(64237)
经济(64237)
研究(35400)
中国(16741)
(14601)
管理(12293)
经济研究(11767)
学报(11519)
科学(10691)
(10567)
教育(9991)
财经(9289)
大学(9102)
(8888)
金融(8888)
(8255)
学学(8209)
问题(8016)
技术(7589)
业经(7308)
农业(7155)
世界(6908)
技术经济(6071)
(6069)
国际(5944)
统计(5401)
经济问题(5146)
经济学(5035)
改革(4745)
(4745)
共检索到149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海明  何晓贝  
我国政府提出供给侧改革后,美国的供给经济学派常常被用于与供给侧改革进行比较。供给学派兴起于保守主义思想盛行而经济陷入滞胀的70年代,并在80年代主导了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虽然里根时代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但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并未发挥其宣称的作用,该学派也并未得到学术界的认可。本文梳理了上世纪美国经济学流派的演变,从美国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探讨保守经济学尤其是供给经济学派兴起的背景及其政策效果和历史评价,并对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和美国的供给经济学进行了区别。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小怡  
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的哈维·莱宾斯坦(Harvey Leibenstein)抓住新古典经济学基本假设与现实不一致的缺点,对它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并提出了以X效率(X—efficiency)概念为中心的经济理论体系。80年代中期以来,X效率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的影响不断扩大,追随者日渐增多,从而使学派林立的西方经济学界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学派——X效率学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国华  范卫清  
70年代初期,随着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普遍的滞胀困境,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由于无法对此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因而遭到了反对派新保守主义经济学的猛烈抨击,从而严重动摇了其正统地位。进入80年代以后,新保守主义经济学更是在各个领域与之相对抗,大有取而代之的势头,特别是英美两国政府公开宣布以现代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经济学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之后,新保守主义经济学则可以称得上是凯歌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国华  
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研究的新进展──《新保守主义经济学》评介何国华新保守主义经济学是70年代以来打着反凯恩斯主义旗号,提倡自由经营,强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的一种经济思潮。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一直密切注意新保守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动向,目前国内...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军  
目前在学术界流行的一个观点是,西方发展经济学中存在着新古典主义、结构主义和激进主义三个流派或三种分析思路。这种看法,已不能确切地反映当今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状况。80年代中期以后,一些西方学者开始用制度分析方法,较系统地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制度安排和制度选择的成败得失,研究经济发展所需的制度条件和各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伍装  
从经济学中的价值判断入手,可将中国经济改革中的已形成的经济学派主要分为: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创新学派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由于它们有不同的价值观,从而对中国经济改革有不同的观点。中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秉承了西方新古典经济学传统,并在这种经济学价值判断指导下来思考、分析中国经济改革,从而进行相应的改革路径选择;而中国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创新学派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理论逻辑,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综合创新和发展。它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最大区别在于:认为经济改革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从而由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过渡到更高阶段的社会主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国利  
战后美国保守主义思想盛行,经历了从沉寂到繁荣再到衰败的曲折发展,虽然存续时间较短,但是对美国社会发展、政治秩序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笔者围绕战后美国保守主义发展阶段进行系统分析,以准确把握其思潮特点。由王恩铭、王卓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战后美国保守主义》一书,立足二战后历史节点,围绕美国保守主义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系统阐述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期间保守主义思想理念的变化特点,并介绍其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表现方式等,对于研究战后美国保守主义思想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程恩富  曹雷  
文章主要阐明当代国外学者关于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基本内涵、兴起与思想霸权、实践后果、与全球化关系及如何超越理论,然后对此作扼要评论,指出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激进经济学和新老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来说,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总体上是保守和落后的,尽管它也有某些合理思想颗粒。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正正  高伟  
当代美国保守主义始兴于20世纪初,至70年代末壮大为包含古典自由主义、传统主义、新保守主义和社会保守主义四个思想流派的联盟。联盟各派以反对自由主义为整体标识,但又具有相对独立的思想脉络和特征,因此,各派既相互联合又通过不同途径推动了美国教育不同层面的保守主义转向,具体表现为教育管理自由化、教育价值一元化、教育评价高标准化以及道德教育严格化四个方面。从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影响来看,保守主义是近代以来美国教育思想的底色,它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教育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反全球化、反多元化、精英主义等问题,联盟内部矛盾、联合的实质是利益博弈和利益最大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覃胜勇  
本文的目的是批判新保守主义是主导当代美国外交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一流行观点;事实上,新保守主义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甚微。为了论证这一观点,本文首先在美外交政策的背景下定义当代的新保守主义,然后探讨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发现美国的外交政策更多是由保守民族主义动机而不是人们所认为的新保守主义所驱动。认为美国的外交政策由新保守主义主导不仅夸大了这个独特的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且低估了自“9·11”以来决定美国外交政策的其他因素的重要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弥  
本文比较了国内外供给学派在理论上的贡献及其特点。认为,国外供给学派主要是研究制度和经济结构既定条件下的供给不足问题,而中国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们指出,中国供给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低效率导至的,而且低效率的根源是体制问题。另外他们还认为,在中国的经济体制下,高投入替代低效率有可能把产量维持在一个既定的水平上,但是同时可能发生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的表面原因是高投入,深层症结是生产和供给的低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米亚  徐晋  
基于历史经验与当代现实给出经济结构的一般性定义,即一定社会背景下经济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布尔巴基学派结构数学的基本思想,将经济结构归纳为三大基本类型,分别是数量关系结构、序数关系结构与拓扑关系结构,并初步讨论了经济结构的同态与同构。对经济结构的研究与调整,就是对上述三大基本结构及其衍生结构的运算与分析,既要基于结构主义数学思想及其方法,又要现实地与建构主义相结合。初步提出建构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并对其在数字经济等新经济领域的未来应用做了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建辉  郑易平  
二战后美国保守主义在其起源、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都呈现出明显的经济与文化两重面向。20世纪末开始,保守主义的建制化程度提升,其与民主党的“左”倾进步主义意识形态日益接近,两党建制派精英共享一种大政府-全球主义意识形态及内政外交政策,它的长期施行最终使美国爆发了经济与文化双重危机。在危机中登台的特朗普主义从经济与文化两大维度改造并重塑了当代美国保守主义,使其在经济上重回古典自由主义立场,但加入了民族主义的内容,在文化上则重申基督教传统及其所塑造的美国国家特性,回归本土主义,撤回对文化全球化的全方位支持。拜登上台后,特朗普及共和党又对保守主义进行了一些新调整。但是,从当前来看,经济保守主义已经将自己困囿于名义上的小政府模式,且其低水平税收福利政策难以有效惠及共和党基础选民、逆全球化产业政策难以赢得上层资产阶级支持;而文化保守主义同样面临困境,它名声不佳,且其发起的“文化反冲”难以招架美国后物质主义文化整体转型,也难以回应进步主义对其根源本质及核心理念的质疑与挑战。经济文化两重面向的保守主义还有着深刻的内在悖谬,这进一步为美国保守政治及其发展制造了困难。不过,美国保守主义的未来既取决于它的教义信条及共和党的变通,也取决于其对手即进步主义和民主党的执政表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朱富强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极力推崇自由市场机制,其中,新古典经济学构建了逻辑化的市场来为市场出清辩护,奥地利学派则将自由市场与企业家才能发挥结合在一起,而这成为当前市场原教旨主义的主要理论基础。然而,奥地利学派的分析逻辑却存在严重局限:(1)在市场主体的"异质"内涵的设定上,仅仅关注自然性差异,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社会性差异;(2)在市场主体的行为逻辑的理解上,将自然性差异嵌入在理性分析框架中,从而忽视了社会性差异带来的权力因素对理性的侵蚀;(3)在企业家精神的内涵认知上,主要从警觉性而非创造性来定义企业家精神,进而理想化了市场机制的协调作用和企业家的逐利行为;(4)在社会大众的能力认知上,承袭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分析框架,从而忽视了有限理性的市场主体往往会被错误的信息以及强烈的诱惑所误导;(5)最终,在分析思维和范式上,克服了新古典经济学根基于科学主义认知观的"科学不思",却又陷入了根植于神秘主义认知观的"科学不思"。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帅  何爱平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斯拉法学派都承认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动机是获取利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等量资本应获得等量利润,即资本按照利润率平均化原则参与利润分配,而斯拉法学派也有相似的观点。两种理论在形成、机制及其作用等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以斯拉法价格体系理论为基础的置盐定理与马克思的一般利润率规律结论差异的根源在于两种理论对商品类别的划分不同。置盐定理属于一般利润率规律的短期特例,是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起反作用的其中的一种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