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12)
2023(8722)
2022(7178)
2021(6302)
2020(5202)
2019(11515)
2018(11141)
2017(21240)
2016(11324)
2015(12552)
2014(12177)
2013(12281)
2012(11827)
2011(10856)
2010(11318)
2009(10768)
2008(10262)
2007(9312)
2006(8671)
2005(8062)
作者
(34865)
(29110)
(28908)
(27330)
(18509)
(13861)
(12988)
(11224)
(11111)
(10326)
(10247)
(9642)
(9512)
(9448)
(9318)
(8985)
(8647)
(8453)
(8392)
(7993)
(7306)
(7161)
(7037)
(6758)
(6642)
(6449)
(6397)
(6366)
(6000)
(5717)
学科
(67999)
经济(67947)
管理(34300)
(31119)
(25135)
企业(25135)
方法(19762)
地方(17979)
中国(17457)
数学(17249)
数学方法(17076)
(13294)
地方经济(13023)
(12706)
业经(12662)
技术(12480)
(11212)
(9921)
农业(9354)
技术管理(9273)
(9002)
金融(9002)
环境(8582)
(8304)
银行(8275)
(8231)
贸易(8221)
(8029)
(7875)
经济学(7851)
机构
大学(169607)
学院(167427)
(81953)
经济(80448)
研究(68334)
管理(58545)
中国(50152)
理学(49200)
理学院(48564)
管理学(47792)
管理学院(47455)
科学(39355)
(37003)
(35792)
(35393)
研究所(31760)
中心(28849)
(28553)
财经(27432)
经济学(27067)
(26986)
(25071)
(24900)
北京(23976)
经济学院(23976)
业大(23252)
农业(22295)
(21931)
师范(21654)
(20871)
基金
项目(105681)
科学(83572)
基金(77006)
研究(75909)
(68618)
国家(68083)
科学基金(57218)
社会(50872)
社会科(48287)
社会科学(48274)
(40954)
基金项目(39076)
自然(35356)
(35034)
自然科(34546)
自然科学(34531)
自然科学基金(33935)
教育(33710)
资助(31502)
编号(27679)
(25120)
重点(24563)
(24265)
成果(23587)
(23197)
创新(22967)
国家社会(22164)
课题(21179)
发展(20432)
(20151)
期刊
(99368)
经济(99368)
研究(60778)
中国(39706)
(27566)
学报(26879)
管理(26643)
(26089)
科学(24986)
大学(20690)
学学(19364)
教育(18576)
经济研究(17862)
农业(17611)
(16748)
金融(16748)
技术(15166)
财经(14905)
(13172)
业经(12700)
问题(12357)
技术经济(10677)
世界(10235)
(10022)
(9962)
国际(9652)
科技(8466)
统计(8438)
经济管理(8106)
(7938)
共检索到277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2003年1月7日,美国总统公布了以减税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新计划,并呼吁国会尽快批准。这项方案预计持续10年,总计金额达6740亿美元,主要目标是:鼓励消费支出,加快经济复苏;促进企业和个人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就业;为失业人员提供帮助。现将计划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齐义军  付桂军  
一、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1.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第一产业的工业化进程,促进第一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转移和就近转移,增加农民就业的机会和就业的范围;加快第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第二产业的创新能力,推动第二产业由制造型向创新型或创造型产业转变,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性技术,加大对劳动力的科学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技术工人的能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建国  
本文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经济增长与非农就业以及经济增长与各产业就业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回答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通过经济增长是否能够促进就业、促进就业的有效程序为多大、如何提高经济增长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持续有效性问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许庆修  
由于厂商预期的有限理性,技术突破的随机性、股票价格的随机性和突发事件的不可预见性,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随机性。社会经济的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经济时间的随机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旺  王孝松  
本文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纳入教育人力资本因素,构建了刻画人口增长率和人口抚养比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并使用中国29个省区1990~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发现:人口增长率和人口抚养比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从而说明计划生育政策通过控制人口出生率降低了抚养比和人口增长率,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因此,至少对我国经济增长而言,计划生育政策功不可没,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小红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及影响变化因素,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本文论证了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不同模式,提出了发展中国家促进技术创新发展的框架,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提高区域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在区域经济视角下研究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通过政府和企业联动改善这些因素作用的效率,非常必要。论文首先根据技术创新理论,分析了不同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区域经济视角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强调了政府、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不同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作亮  潘希宏  王子霂  
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在以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能否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已成为竞争的焦点,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实践证明,科技进步、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技术创新对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钟文  叶银丹  许宪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产业增长乏力,但是新经济却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高技术产业作为工业新经济的代表,相比传统制造业在增长速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运用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从投资、生产和就业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揭示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率达到25.17%,对后危机时代抑制投资过快下滑起到了缓冲作用;其不变价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22.05%,比GDP年均增长率高出12.44个百分点,尤其在经济下行阶段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钟文  叶银丹  许宪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产业增长乏力,但是新经济却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高技术产业作为工业新经济的代表,相比传统制造业在增长速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运用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从投资、生产和就业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揭示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率达到25.17%,对后危机时代抑制投资过快下滑起到了缓冲作用;其不变价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22.05%,比GDP年均增长率高出12.44个百分点,尤其在经济下行阶段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6.92%;高技术产业对其他行业的生产和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尤其是对传统制造业的拉动效果突出。促进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对于应对经济下行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  张小建  
在"十二五"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主要面临着经济增长减速、工资水平提高,以及扩大内需和提高汇率形势下增加就业的挑战。因此,要努力做到促进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要发展新型产业增加就业、提升传统产业扩大就业、加快推进城镇化拉动就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同时,还要在现有积极政策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具体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童光荣  郭笑撰  
现代经济是以知识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在这一经济形态中技术的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又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因此,抓好技术创新,掌握技术创新,不断开展技术创新是我们在发展经济中必须时刻进行的,当然技术创新绝对不是纸上谈兵,本文拟从技术创新的必要性、现状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入手,分析我国开展技术创新的必然性和原因,并力求得出从思维观念到具体操作角度进行技术创新的办法和建议,最后提出有益的结论启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纪玉山  吴勇民  
科技创新与一国的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分析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传导机制,进而对日本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阶段的科技创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表明,科技创新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注入了持续的动力,而我国则由于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科技创新的传导机制难以发挥,从而在宏观上表现出科技创新乘数极低。因此,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扶持企业的自主创新、增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协同优势、创造各种条件促使科技创新在全社会的扩散以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便成了必然的政策选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罗建国  
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明确要求"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安徽省各级财政部门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稳中求进,开拓创新,为建设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拓宽发展空间千方百计扩大有效需求,是保持经济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