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14)
2023(10031)
2022(8165)
2021(7505)
2020(6253)
2019(14037)
2018(13226)
2017(25007)
2016(13124)
2015(14561)
2014(13745)
2013(13765)
2012(12463)
2011(11528)
2010(11033)
2009(10378)
2008(9915)
2007(8198)
2006(7015)
2005(6156)
作者
(38387)
(32358)
(31943)
(30300)
(20237)
(15496)
(14148)
(12638)
(12239)
(11094)
(11029)
(10406)
(10097)
(10056)
(9953)
(9818)
(9596)
(9446)
(9256)
(9024)
(7992)
(7646)
(7640)
(7225)
(7183)
(7101)
(6908)
(6697)
(6359)
(6290)
学科
(56472)
经济(56406)
管理(39180)
(38361)
(29826)
企业(29826)
方法(27171)
数学(25007)
数学方法(24888)
中国(18027)
(15682)
贸易(15676)
(15419)
(15085)
(13831)
业经(11385)
农业(9764)
(9757)
(9753)
环境(9415)
(9307)
银行(9275)
(9135)
金融(9135)
(8945)
(8474)
技术(8079)
(7898)
财务(7881)
(7873)
机构
大学(193040)
学院(188777)
(91223)
经济(90137)
管理(73424)
研究(70645)
理学(65061)
理学院(64362)
管理学(63581)
管理学院(63244)
中国(53605)
科学(41103)
(40446)
(37611)
(35652)
(35370)
研究所(32864)
财经(31398)
中心(30680)
经济学(30311)
业大(29919)
(29176)
农业(28580)
经济学院(27665)
北京(25672)
(24904)
财经大学(23873)
(23515)
(22668)
师范(22351)
基金
项目(135982)
科学(108925)
基金(105238)
(94870)
国家(94184)
研究(92926)
科学基金(80134)
社会(65467)
社会科(62511)
社会科学(62500)
基金项目(54969)
自然(51960)
自然科(50916)
自然科学(50898)
自然科学基金(50101)
(48052)
(42743)
资助(42667)
教育(41651)
编号(32569)
(32014)
重点(30820)
国家社会(29746)
(28835)
(28810)
教育部(27644)
中国(27447)
创新(27184)
科研(26744)
人文(26110)
期刊
(86309)
经济(86309)
研究(56569)
学报(33877)
中国(32280)
(31040)
科学(30841)
(26639)
大学(25454)
管理(25386)
学学(24225)
农业(21489)
经济研究(17587)
(16770)
金融(16770)
财经(15599)
(13534)
(13458)
(13130)
业经(12965)
技术(12757)
教育(12726)
国际(12611)
世界(12387)
问题(12033)
技术经济(9017)
商业(8948)
(8782)
科技(8582)
统计(8440)
共检索到266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其仔   许明   孙天阳  
近年来,全球产业链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呈增强趋势。造成这一趋势有多重原因,美国出台的以遏制新兴国家、片面强化自身国家经济安全和提升供应链韧性为目的的供应链报告是重要原因之一。从美国自身供应链安全最优化原则出发的报告及其内含的政策建议,割裂了全球产业链分工网络和创新网络,违背生产力发展要求,成为全球产业链安全和稳定的破坏性力量。为有效应对美国供应链报告的负外部性影响,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和安全,中国应掌握战略主动,把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作为政策出发点,加大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强化创新成果应用场景建设,提高关键产业链抵抗极端风险的能力,同时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政策体系建设,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宏波   郑涵茜   余天赐  
在大国竞争加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乌克兰危机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叠加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进入重要的重塑阶段。与此同时,美国先后提出对华“脱钩”“去风险”,试图减少其产业链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本文首先界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范畴包括主体要素安全和结构要素安全两部分,然后辨析美国“脱钩”和“去风险”政策意图的异同,并就现阶段“去风险”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主要影响和中国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行论述。分析发现,主要影响包括:一是美国通过控制核心技术、中间品出口和关键资源,降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主体要素安全水平;二是通过制造业产业回流、“近岸外包”“友岸外包”重塑全球产业空间布局,威胁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结构要素安全;三是通过“友好国家”网络拉拢“盟伴”,增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去中国化”风险。最后,本文据此提出中国如何在美国“去风险”背景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措施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河北  
近年受贸易保护主义等事件的影响,我国上游供应链不断受到冲击,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加大。为此,本文首先构建BVAR模型,发现如下特征事实:负向的上游供应链供给冲击将导致产出、消费、投资和就业下降,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上升。其次,构建含有垂直产业链结构、信贷约束和价格粘性的两部门新凯恩斯DSGE模型,数值模拟发现:DSGE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上述特征事实。机制分析表明:负向的上游供应链供给冲击将使上游产出下降、价格上升,并通过价格传递渠道、中间品供给渠道和就业渠道向下游传导,最终使总产出下降和通货膨胀上升。最后,反事实模拟三类政策对冲负向的上游供应链供给冲击的政策效果发现:一是在长期的自主创新和进口替代政策中,降低进口中间品比重进而提高中间品国产化率的政策效果优于提高进口中间品的替代弹性;二是在税收政策方面,进口关税减税政策优于企业所得税减税政策;三是“双支柱”调控政策优于单一货币政策,而且盯住进口中间品价格的宏观审慎政策优于盯住上游产出和上游产出价格。在实施产业扶持政策时,将上述政策搭配在一起,将形成叠加效应,更有助于维护供应链安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范璐  
本文在啤酒对策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关联分析的方法,对具有零售商、批发商、生产商三个环节的供应链中长鞭效应各影响因素:需求预测、短缺博弈以及批量订货的影响进行分析,分别找出在刚性生产方式以及柔性生产方式下影响供应链的最主要因素。从而得出在提前期得到压缩的前提下,可以实现供应链各级成员收益的改进,使供应链效率提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黎峰  曹晓蕾  陈思萌  
由低端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角色和定位,决定了中国制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供应链。本轮中美贸易摩擦在限制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同时,直接影响着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布局,对中国进口输入型供应链和外资植入型供应链产生明显冲击,由此对中国制造规模、出口产品结构、企业技术进步及国内资源整合均产生不利影响。有效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制造供应链的冲击,短期内应着眼于从需求端稳住外资和出口份额,中长期则应在国内外资源整合基础上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高丹   王栋  
2022年4月,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正式提出“友岸外包供应链”。作为美国所推进的“印太经济框架”的主要工具之一,其排他性、集团性明显,“友岸外包供应链”意图对全球供应链进行重置,体现了美国应对全球挑战以及恢复本国经济的战略认识与路径缩影,是美国对华“脱钩”的具体表现,应予以警惕并做好积极应对。具体而言,应构建中国自身的战略叙事体系,掌握“全球供应链”布局的主动权,依托数字优势,推进供应链体系数字化升级,加强中高端产业链布局。中国应积极鼓励企业创新,提高企业全球竞争力。在保持战略定力与战略清醒的同时,积极发挥经贸在中美关系中“压舱石”的作用,防止中美经贸“脱钩”,并积极借助全球多边体系的力量,推动并引领“再全球化”的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正  孟庆春  
针对供应链价值创造问题,综合考虑技术创新和网络效应的影响作用,构建了基于产品质量改进的供应链价值创造模型,并根据制造商或供应商是否进行技术创新,将供应链价值创造分为三种不同情形来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无论是制造商,还是供应商都可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供应链价值,在两者都进行创新时所创造的供应链价值最高;而且,无论在哪种创新情形下,网络效应都对供应链价值创造具有影响作用,供应链价值会随着网络效应强度的提升而增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正  孟庆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龙江  
今年以来,全球各地发生了一系列"黑天鹅事件",不论是一些国家政局动荡引发的中东地区"板块地震",还是"3·11"日本特大地震引发的种种震撼,给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生活带来不同程度冲击,对诸多跨国公司及全球供应链的打击更是首当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柴正猛  付聪  
本文基于供应链金融外部融资中出现的问题,构建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内部融资模式,研究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为防范和化解与下游中小企业合作中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所能采取的策略和应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声誉效应的存在会促使中小企业提高努力水平,进而提高核心企业单期收入;第二,中小企业贴现因子越大,对未来收益的重视程度越高,其努力水平越高;第三,核心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激励系数刺激中小企业提高其努力水平,以实现整个供应链效率最大化。以上结论带来的启示:第一,供应链金融内部融资过程中,核心企业在提供信誉担保或融资支持时,要充分运用信息优势,注重发挥声誉效应的作用,减少信息不对称,进而降低供应链金融中的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第二,核心企业应当建立与下游中小企业的长期合作模式,建成生态良好、有序发展的产业链,实现链上企业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目标。第三,商业银行基于供应链核心企业担保对下游中小企业进行授信时,要在授信前进行尽职调查,基于供应链关联角度对授信企业的业务能力、履约情况以及历史合作状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祥飞   付晓萱   林钟高  
选取2012—2022年创业板制造企业样本,运用文本挖掘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究供应链创新能力和管理会计控制匹配如何通过不同的组态模式,实现企业高水平双元创新。研究表明:任何正向单一的因素均不能构成实现高水平企业双元创新的必要条件。协同联动下,产生高突破式创新五种组态模式或者高渐进式创新五种组态模式能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供应商创新能力、客户创新能力和补偿性匹配Ⅰ三种元素作为核心条件出现,可以达到“双高”创新效果。补偿性匹配Ⅰ在高渐进式创新和高突破式创新中都作为核心条件出现。补偿性匹配Ⅰ对于驱动企业创新更灵活,并且能够驱动高水平企业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中美  
全球供应链的发展在近二十年已经深度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它对经济治理与国际规则都提出新的要求。目前,WTO等现有多边体制无法跟上这些新要求和新发展。只有一些谈判中的大型区域协定(MEGA)能够一定程度地响应和满足全球供应链的新需求。另一方面,这些MEGA也在试图重塑封闭的区域供应链和加强主导国家的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现有供应链集中与分散的趋势既存在重合也存在冲突。MEGA可能从战略控制、优惠排他、规则溢出三方面对全球供应链产生重大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中美  
全球供应链的发展在近二十年已经深度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它对经济治理与国际规则都提出新的要求。目前,WTO等现有多边体制无法跟上这些新要求和新发展。只有一些谈判中的大型区域协定(MEGA)能够一定程度地响应和满足全球供应链的新需求。另一方面,这些MEGA也在试图重塑封闭的区域供应链和加强主导国家的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现有供应链集中与分散的趋势既存在重合也存在冲突。MEGA可能从战略控制、优惠排他、规则溢出三方面对全球供应链产生重大影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朱新球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政策环境动荡、商业环境日益复杂,全球供应链变得越来越脆弱,中断乃至失效事件时有发生,以致降低了供应链运作效率和客户服务质量,提高了运作成本,影响了供应链绩效,对供应链弹性和可持续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对21个行业的企业进行调查获得200份问卷基础上,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弹性对供应链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环境可持续性)有明显的正向作用,供应链可持续性对供应链绩效有明显的正向作用,供应链弹性对供应链绩效没有直接正向作用,但在供应链可持续性的中介作用下对供应链绩效能产生较强的间接作用。鉴于此,在供应链实践中,为使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提升供应链绩效,必须树立防范风险的意识,将风险文化根植于供应链网络组织中,多维度提升供应链弹性;供应链中的企业应持续塑造企业弹性能力,确立融入供应链的有效策略。而供应链可持续性在供应链弹性影响供应链绩效的中介作用表明,必须从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环境可持续等多角度实施供应链管理,在关注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基础上,提高供应链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树立客户意识,增强人本理念;动态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重视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绿色环保表现,推进供应链企业的绿色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松  佟仁城  汪寿阳  尤佳  
基于单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的磷产品国际供应链,分析了制造商和零售商在地震导致磷矿石价格上涨及产能受损情况下的最优应对策略。进而分析了政府该如何根据磷矿和磷化工企业在地震中的受灾程度,调整磷产品特殊出口关税,避免对全国磷肥市场及农业生产产生重大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政府通过适当调整磷产品特殊出口关税,能够显著提高国内磷产品需求的满足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