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77)
2023(6880)
2022(5472)
2021(4989)
2020(4382)
2019(9667)
2018(9593)
2017(18588)
2016(10162)
2015(11264)
2014(11176)
2013(11200)
2012(10179)
2011(8827)
2010(9165)
2009(8935)
2008(9209)
2007(8414)
2006(7430)
2005(7128)
作者
(28676)
(24088)
(23849)
(22446)
(15633)
(11322)
(10974)
(9301)
(8892)
(8741)
(8130)
(8060)
(7988)
(7589)
(7404)
(7140)
(7138)
(7087)
(6960)
(6792)
(6017)
(5824)
(5750)
(5639)
(5494)
(5371)
(5225)
(5163)
(4954)
(4771)
学科
(68309)
(65723)
企业(65723)
管理(47884)
(45747)
经济(45673)
业经(24062)
(19844)
(18460)
方法(18083)
(17101)
财务(17095)
财务管理(17087)
企业财务(16162)
技术(14593)
农业(14195)
(11871)
企业经济(11810)
(11198)
(10968)
数学(10868)
数学方法(10804)
(10720)
经营(10683)
理论(10038)
技术管理(9859)
(9259)
中国(9103)
决策(8476)
体制(8319)
机构
学院(151389)
大学(145237)
(65389)
经济(64223)
管理(63605)
理学(53743)
理学院(53263)
管理学(52788)
管理学院(52489)
研究(46230)
中国(38389)
(31544)
(30822)
(26530)
科学(25499)
财经(24563)
(24457)
(23903)
(22200)
研究所(21129)
农业(20961)
中心(20816)
业大(20379)
北京(19662)
商学(19218)
(19136)
商学院(19062)
经济学(18573)
财经大学(17689)
经济管理(17330)
基金
项目(91409)
科学(73393)
研究(71121)
基金(65904)
(55635)
国家(54966)
科学基金(48781)
社会(45605)
社会科(43185)
社会科学(43174)
(37400)
基金项目(34703)
教育(32013)
自然(30338)
(29873)
自然科(29690)
自然科学(29683)
编号(29311)
自然科学基金(29260)
(28379)
资助(26138)
成果(23460)
(23124)
(20499)
创新(20497)
(20422)
重点(19955)
课题(19788)
(19706)
(19004)
期刊
(80159)
经济(80159)
研究(45230)
管理(29776)
中国(29282)
(28723)
(26474)
农业(18730)
科学(18084)
学报(17002)
业经(15758)
技术(15636)
教育(15320)
(15220)
金融(15220)
大学(13898)
学学(13025)
(12995)
财经(12386)
经济研究(11605)
(10804)
世界(10111)
技术经济(10061)
财会(10040)
问题(9935)
现代(9213)
(8574)
国际(8274)
商业(8170)
会计(8113)
共检索到235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科方  钟书华  
企业加速器是美国"新经济"时代的产物,是企业孵化器发展的高级形态。近年来,美国企业加速器运营模式基本形成,发展规模日渐扩大,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陆续进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美国企业加速器表现出4个技术经济特点,对我国企业加速器的发展和培育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菁  李曼丽  
本文从资金、人员、对象、方法等角度介绍 2 0 0 1年美国企业整体的培训状况 ,通过数据分析说明美国企业培训的变化趋势。结合我国国有企业培训薄弱的状况 ,借鉴美国企业培训的做法 ,指出我国国有企业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培训体系的努力方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邱宣  
企业孵化器发源于美国,在培育和扶持初创型小企业、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企业孵化是在借鉴美国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的特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促进其进一步发展,还必须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社会网络意识,使其向企业化、国际化发展,并不断优化融资环境,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推动我国企业孵化器的健康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科方  钟书华  
企业加速器是指独立于企业之外,按市场机制运行,为具有一定规模和成长速度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专门服务的机构或组织。文章分析企业加速器专业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探索有效的服务营销策略,使各种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自发地从"卖方"转向"买方",最终实现企业加速器、专业服务提供商、入驻企业的"三赢"。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川  潘飞  
本研究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对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采用情况、重视程度,采用指标后的业绩后果以及被调查对象对指标体系的满意程度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对非财务指标的采用程度和重视程度均不如财务指标;对于财务指标或非财务指标,企业对评价指标的采用程度都尚不够;非财务指标和综合指标的实施在企业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其具体实施方法还有待改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邬红波  吕慈仙  
通过比较和分析美国先修课程的发展历程、课程设置及考核体系等方面的现状和特点,阐述先修课程对高校和学生的价值与作用,探讨开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先修课程,以解决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避免中学与大学在课程内容设置上的重复,进而推动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教学的深层次改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兴  钟书华  
入驻企业的选择关系到企业加速器今后的运营绩效和社会声誉,这里提出四个选择标准,即入驻企业类型符合区域高技术产业特征、入驻企业需求符合企业加速器功能定位、入驻企业具备高成长潜质、入驻企业高成长限制因素存在消解可能。这四个标准逻辑上构成四个选择层次,可选企业范围依次递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海兵  张实桐  
近年来有关社会保障与消费、储蓄关系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十分活跃,本文列举了主要理论分析观点和实证分析结果,可谓众说纷纭,观点不一。笔者弃除现行研究方法,另辟蹊径,通过逻辑分析说明了社会保障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相关,因此,冀望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来刺激消费的论点是大可质疑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蕾  钟书华  
服务定价是影响企业加速器和入驻企业双方发展的重大决策问题。文章借助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企业加速器服务的成本导向、需求导向、竞争导向和实务综合四种定价方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玉萍  孟彩英  
创新是科技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加速器。科技企业的创新包含外部机制和内部机制的共同作用。外部机制包括技术推动、市场推动、同行竞争驱动和政策驱动四个部分。内部机制包括企业家精神、智力资本、资源整合和创新氛围四个部分。目前我国科技企业创新存在着创新主体地位不明、人均投入水平低、研发人才欠缺、激励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应大力发挥创新驱动加速器作用,从重视企业家精神、拓展融资渠道、完善人才战略、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促进科技企业升级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葛敬豪  
一、在企业创新中信息化的加速功能信息化在企业创新过程中具有能源加速器的功能。企业通过信息平台优化自主创新决策,加速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进程。信息化激活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触发创新构想;掌控新技术新工艺,获得创新效益。LG电子在中国市场上占有重要份额,除了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袁申国  陈平  
文章针对金融加速器的形成机制,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金融加速器效应的两种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结论:企业资产负债表状况对企业投资支出具有重要影响,经济下滑时期的影响更大;小企业的金融加速器效应明显大于中、大型企业。这些结论为政府制定相应政策以熨平经济波动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泽程  
在研究和借鉴美国企业人才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央企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思路和措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永安  王芳  
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之一。本文在总结出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10大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10条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钧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成功的 ,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年金计划的有力支持。发展企业年金计划应该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 ,但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企业不具备充分发展企业年金计划的条件 ,应该由商业保险承担起发展补充保险的重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