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79)
2023(14848)
2022(12570)
2021(11695)
2020(10174)
2019(23638)
2018(23101)
2017(43635)
2016(23619)
2015(26632)
2014(26456)
2013(26147)
2012(23852)
2011(21356)
2010(21250)
2009(20115)
2008(20053)
2007(17606)
2006(15011)
2005(13578)
作者
(67483)
(56462)
(56278)
(53587)
(35904)
(27059)
(25839)
(22157)
(21210)
(20016)
(19155)
(18989)
(17835)
(17738)
(17439)
(17431)
(17214)
(16834)
(16263)
(16218)
(13825)
(13815)
(13703)
(12934)
(12704)
(12595)
(12594)
(12589)
(11328)
(11326)
学科
(103230)
经济(103115)
(93125)
(83547)
企业(83547)
管理(79977)
方法(50662)
数学(41774)
数学方法(41284)
(32053)
(31611)
业经(31217)
(23844)
财务(23794)
财务管理(23756)
中国(23749)
企业财务(22528)
农业(22231)
技术(19589)
(18975)
(18620)
贸易(18615)
(18122)
(17743)
理论(17395)
(16580)
(16564)
地方(16319)
(16123)
(14156)
机构
学院(339630)
大学(336703)
(143249)
经济(140624)
管理(138285)
理学(119469)
理学院(118275)
管理学(116398)
管理学院(115757)
研究(107835)
中国(84403)
(69996)
(65465)
科学(65100)
(59649)
(53730)
财经(52571)
中心(51392)
业大(51239)
(50928)
研究所(48680)
(47814)
农业(47216)
经济学(43325)
北京(43231)
(41068)
师范(40643)
(39804)
经济学院(39373)
财经大学(38874)
基金
项目(227118)
科学(180731)
基金(167256)
研究(164603)
(145072)
国家(143801)
科学基金(125479)
社会(105757)
社会科(100481)
社会科学(100449)
(89201)
基金项目(88823)
自然(82092)
自然科(80285)
自然科学(80261)
自然科学基金(78898)
教育(76090)
(74534)
资助(68035)
编号(66561)
成果(52520)
重点(50761)
(50610)
(49832)
(48216)
创新(45945)
(45554)
科研(44323)
课题(44227)
国家社会(44197)
期刊
(153969)
经济(153969)
研究(94780)
中国(61214)
(55236)
(54145)
管理(53192)
学报(50354)
科学(47559)
大学(38893)
农业(37230)
学学(36639)
技术(32796)
教育(30669)
(29313)
金融(29313)
业经(26811)
财经(26151)
经济研究(24390)
(22738)
(22586)
问题(20343)
技术经济(19597)
统计(17541)
财会(17236)
(16959)
(16297)
世界(16282)
商业(16127)
(15972)
共检索到497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勇强  张振宇  
美国企业储蓄率在1991-2016年间稳中有升,其直接原因是与美国企业未分配利润的持续增加有关,深层次原因则是近年来美国企业利润的不断上升;进一步分析发现,美国企业利润的上升与其海外利润和金融业利润的增加密不可分,而这一切既受到美国国内因素的影响,又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从国内因素来看,管制的放松、大型跨国集团尤其是金融集团的构建,以及对冲基金的国际金融投机,为美国企业海外利润和金融业利润的扩张奠定了丰厚的基础。从国际因素来看,美国在思想领域掌握经济话语权,引领和鼓动别国主动开放金融市场,以及对于符合美国经济思想的海外代理人的培养,使开放资本市场变成发展中国家的一种自觉行动。此外,通过操控国际经济机构逼迫别国开放市场,为美国企业的海外拓展大开方便之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勇强  王伟龙  
现有文献在探讨美国储蓄率下降的原因时,往往是从居民储蓄率等国民经济具体部门储蓄率的角度展开分析。该文从软资源视角探讨了美国近年来储蓄率下降的原因。此文将一个国家可以利用的资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其通常是固定不变的;另一部分则是软资源,即虽然不属于一国的固有资源,但可以通过策略的、柔性的方法从别国获取并利用的资源。美国正是凭借冷战后独霸全球的综合实力,使得其软资源大幅增加,几乎囊括了全球所有可以利用的软资源,这是美国近年来储蓄率不断降低的主要原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伟  
文章运用1995-2005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研究了城镇与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并检验了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与永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理论)对中国的适应性。计量结果表明:城镇样本较好地支持了永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理论),农村样本则较好地支持了凯恩斯理论。长期收入增长率是居民储蓄率的基本决定因素,高增长是高储蓄的主要原因。另外,居民储蓄的行为模式、人口年龄结构、社会保障制度、不确定性、信贷约束以及地区差异都是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决定因素,但这些因素对城镇与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江静  
对中国企业储蓄率的研究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的逻辑起点,同时又是扩大内需和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基础。本文主要利用统计局工业企业数据库对2000~2007年中国企业储蓄率进行了测算并基于融资约束视角对企业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00~2007年中国企业的平均储蓄率(企业储蓄除以增加值)为28.36%。本文将融资约束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贷以及政府补贴3个方面。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给予的商业信用降低了自身储蓄率;银行信贷融资约束越宽松,企业储蓄率越低;政府补贴越多,企业储蓄率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信贷融资约束放宽对降低国有企业的储蓄率有积极作用,但是提高了非出口企业的储蓄率。改革金...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尹志超  路晓蒙  
本文利用2002—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从企业产权视角研究了中国企业的高储蓄率问题。本文发现,非国有上市公司储蓄率显著高于国有上市公司。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迅速是公司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非国有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也使公司的储蓄率显著增加。此外,本文发现,受融资约束影响的非国有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率也明显较高,这和公司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一致。本文的研究为理解中国企业的高储蓄率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志君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业的发展,特别是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居民储蓄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储蓄倾向由原来单一的储蓄存款向储蓄存款、有价证券和兴办私人企业多种方式并重的方向发展,居民储蓄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本文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重点讨论我国居民储蓄倾向的变化规律。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吉恒  顾薪宜  杨灿  
本文基于多元函数模型建立居民储蓄率与工资增长率、利率、通货膨胀率、人口增长率的关系,分析各因素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程度,找出中国银行储蓄利率变化对居民储蓄影响不显著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殷兴山  孙景德  张超群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居民储蓄率的定义出发,以宁波市400户家庭家计调查数据为样本。得到:改革开放以来居民储蓄率总体上大幅上升,但低收入家庭储蓄率较低且长期内并无明显上升。统计分解表明:高收人家庭收入的快速增长与储蓄率的大幅提高是居民总储蓄率上升的主要推动力,而因子分析则得到影响居民储蓄率上升的主要因素包括制度因素、不确定因素与收入增长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了防止居民储蓄率进一步较快上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谢勇  
本文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微观数据,在综合考虑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农村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收入差距的上升将会导致农村居民储蓄率的明显上升;其次,农村居民储蓄率的生命周期特征并不明显,但在考虑了家庭的教育、医疗支出以后,储蓄率却表现出显著的"U型"生命周期特征,并且在45~49岁达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最低点;第三,家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农村居民储蓄率具有显著的影响;第四,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其财富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户主的政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孟令国  王清  胡广  
本文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使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和年龄结构变动等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为二次人口红利中储蓄红利的实现提供实证支持和政策建议。分析结果表明:(1)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提高了我国的国民储蓄率。(2)如果不考虑时间效应,少儿抚养比提高会减少国民储蓄率,如果考虑时间效应,则结果相反;而老年抚养比的提高无论是否考虑时间效应,都会增加国民储蓄率。(3)二元经济制度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正在弱化,我国的居民储蓄具有很强的动态效应。建议:应建立积累制的养老制度、疏通投资渠道、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继军  马野青  
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流动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成因。一方面,人口抚育负担的持续下行,助长了国内的高储蓄,考虑到个体的储蓄重心要滞后于投资需求,结果呈现结构性的国民储蓄大于国内投资;另一方面是人口的跨地区、跨行业流动实现了劳动力配置的帕累托改进,提高了劳动者收入,但囿于人口流动背景下风险因素的增加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滞后,预防性储蓄凸显。消费不足、储蓄过度必然对外部市场形成压力,贸易收支呈现结构性顺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祖源  庞丽华  陈功  
探讨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对于释放居民购买力,促进消费内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990—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差分GMM和系统GMM模型,更加系统地研究了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作用机制,得到以下结论:(1)随着经济发展,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居民储蓄率的负向和正向作用均会被强化,并且少儿抚养比的负向作用要大于老年抚养比的正向作用;(2)受教育水平、性别比和家庭规模小型化会增加居民储蓄率,城镇化会抑制居民储蓄率的提高;(3)老年抚养比、性别比、家庭规模、受教育水平和城镇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均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通过加入控制变量和转换计量方法,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方向和显著性均未发生改变,模型稳健性较好。基于结果,本文提出了私人养育成本社会化、建立动态的社会保障制度、注重城镇化质量、缩小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鸿沟、持续提升人力资本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东京  
一、确定适度储蓄率的基本依据本文所研究的“适度储蓄率”,就是指能同时兼顾消费者当期消费与长远消费需要,并能保证使居民未来的收入增长水平达到最大的储蓄率。显然,要探寻适度的储蓄率,必须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居民储蓄、居民消费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郑基超  倪泽强  刘晴  
根据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理性人会将工作阶段收入在终生进行平均,这会带来消费和储蓄的变化,推而广之,随着整个社会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储蓄率会相应变化,文章通过实证发现2000年来的储蓄率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当整个社会工作年龄人口比重变大时储蓄率会上升,实证结果有利于厘清关于储蓄率变化的误解,也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的储蓄率变化并根据情况完善和调整相应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