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97)
- 2023(19831)
- 2022(16979)
- 2021(15823)
- 2020(13266)
- 2019(30307)
- 2018(30003)
- 2017(57530)
- 2016(30845)
- 2015(34650)
- 2014(34486)
- 2013(33868)
- 2012(31483)
- 2011(28472)
- 2010(28900)
- 2009(26871)
- 2008(25596)
- 2007(22487)
- 2006(20123)
- 2005(18275)
- 学科
- 济(136327)
- 经济(136172)
- 管理(86478)
- 业(82536)
- 企(67909)
- 企业(67909)
- 方法(53773)
- 数学(46251)
- 数学方法(45619)
- 中国(40153)
- 农(34176)
- 地方(33089)
- 财(31668)
- 业经(30556)
- 融(29890)
- 金融(29887)
- 银(29155)
- 银行(29110)
- 学(28745)
- 行(28064)
- 制(26320)
- 农业(23392)
- 贸(23317)
- 贸易(23294)
- 易(22545)
- 理论(22065)
- 和(19763)
- 务(19760)
- 财务(19670)
- 财务管理(19627)
- 机构
- 大学(435636)
- 学院(432751)
- 济(179859)
- 经济(175934)
- 管理(168053)
- 研究(149551)
- 理学(143672)
- 理学院(142083)
- 管理学(139564)
- 管理学院(138781)
- 中国(116742)
- 京(93345)
- 科学(89258)
- 财(83201)
- 所(74630)
- 中心(69508)
- 研究所(67428)
- 农(66657)
- 财经(65711)
- 江(65317)
- 业大(60586)
- 范(59828)
- 北京(59784)
- 经(59558)
- 师范(59269)
- 经济学(54778)
- 院(54077)
- 州(53472)
- 农业(51619)
- 经济学院(49015)
- 基金
- 项目(286769)
- 科学(225728)
- 研究(213112)
- 基金(206888)
- 家(178856)
- 国家(177312)
- 科学基金(152688)
- 社会(134904)
- 社会科(127878)
- 社会科学(127848)
- 省(111863)
- 基金项目(108733)
- 教育(98851)
- 自然(97278)
- 自然科(95023)
- 自然科学(95001)
- 划(93808)
- 自然科学基金(93262)
- 编号(87577)
- 资助(85754)
- 成果(72163)
- 重点(64265)
- 发(63899)
- 部(63467)
- 课题(60726)
- 创(59351)
- 创新(55381)
- 国家社会(55284)
- 教育部(55047)
- 科研(54332)
- 期刊
- 济(204921)
- 经济(204921)
- 研究(135834)
- 中国(88474)
- 学报(64598)
- 管理(63600)
- 财(63083)
- 农(60892)
- 科学(59715)
- 教育(53693)
- 融(51160)
- 金融(51160)
- 大学(49894)
- 学学(46232)
- 农业(41494)
- 技术(39354)
- 经济研究(33136)
- 业经(32732)
- 财经(32495)
- 经(27977)
- 问题(25949)
- 图书(25617)
- 技术经济(21589)
- 理论(21344)
- 业(21108)
- 贸(19784)
- 商业(19451)
- 科技(19431)
- 统计(19274)
- 现代(19251)
共检索到665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达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美国各界在不同时期对此进行的大量研究和探讨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本文认为,基于网络经济学的视角,对中美互联网金融进行比较应当考量网络规模因素。互联网金融只是可能导致中国金融脱媒加速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上升的众多因素之一,不能一概而论。尽管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将对传统的金融机构产生冲击,但其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金融业态与竞争格局的可能性很小。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金融风险问题,对垄断与不正当竞争的界定与监管、新兴网络金融领域的行业标准的制定以及监管中立与监管协调等众多理论与现实问题亟待国内学术界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美国 互联网金融 中国 比较 网络经济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志鹏 龙海明 李佳珂
互联网金融在效率和公平方面的内在价值冲突给金融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基于不同的监管目标,引入法经济学理念,从法律原则监管、行政规则监管和行业自律监管三个层面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对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监管 法经济学 效用最大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志鹏 龙海明 李佳珂
互联网金融在效率和公平方面的内在价值冲突给金融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基于不同的监管目标,引入法经济学理念,从法律原则监管、行政规则监管和行业自律监管三个层面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对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监管 法经济学 效用最大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志鹏 龙海明 李佳珂
互联网金融在效率和公平方面的内在价值冲突给金融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基于不同的监管目标,引入法经济学理念,从法律原则监管、行政规则监管和行业自律监管三个层面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对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监管 法经济学 效用最大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煜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及新兴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市场固有的竞争结构和商业模式带来巨大冲击。为此,传统金融机构纷纷加快互联网转型步伐,以延续其竞争优势。而以网络为基本运营环境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与传统金融在发展模式上具有显著差异。本文以网络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关键成功因素及演进路径。最后提出建议:树立网络时代的企业价值观和品牌形象、重视向互联网平台的用户迁移和引流;同时以数据为中心打造金融科技创新体系;以用户为中心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形成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一稀 魏博文
互联网金融无论是在发展理念和方式上还是在具体手段上,都突破了传统金融的既有模式,因而出现了一系列诸如提供免费服务、赔本赚吆喝、发放一块钱贷款等"异象"。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三个阶段入手,分析其背后所蕴含的网络效应、网络临界值、平台经济、竞争性垄断等经济学原理,并以此为基础,总结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风险和问题,从管理部门如何监管、互联网金融如何发展、传统银行如何"触网"等三个方面提出启示和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钟慧安
我国普惠金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广覆盖、低成本、可持续的目标与实践仍存在较大差距。互联网金融开放、平等、协作以及共享的特点,使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具有融合发展的内在基础。普惠金融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
普惠金融 互联网金融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羌建新
在网络空间条件下,金融业的创新变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和金融深化,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网络空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金融稳定具有双重效应,既可能给金融稳定带来巨大的潜在收益,也可能给金融稳定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网络空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金融稳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为此,需要以互联网思维加强和完善网络空间条件下的金融治理,以更好地维护和保持网络空间条件下的金融稳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二亮
当前互联网企业在支付、理财、信贷等金融领域遍地开花。与美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相比,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表现出了异常的活跃性。本文基于权变理论和五力竞争模型,对中美两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及内部竞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探讨中国互联网金融井喷式快速成长的原因,分析未来我国互联网金融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前景。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唐昭霞 高雅
近两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在最早出现互联网金融的美国却没有引发类似中国的热潮。对比中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当前金融抑制的体制环境、互联网金融产品缺乏创新、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征信体系尚未建立、监管仍存在空白等。而互联网金融若要走上常态化的发展道路,则需秉持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探索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朱民武 曾力 何淑兰
互联网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重塑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深刻影响着金融业发展生态。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出现了不同于传统金融业态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颠覆了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降低了金融业务的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使得整个社会福利得到了边际改善,提高了金融的普惠程度。普惠金融蕴含了公平、包容、效率等伦理维度,主张让全体社会成员平等获得全方位金融服务的机会,体现出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选择值得审慎思考。
关键词:
普惠金融 互联网金融 金融伦理 征信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文峰
金融创新作为金融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性质与动因的归属直接影响到人们对金融发展趋势的不同认知。量化报告给出了基础信息网络技术创新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基因的直接经验证据。"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生命力来自于其拓展金融交易渠道和方式符合普惠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未来金融发展体系中,普惠金融发展将成为主流金融发展趋势,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信息网络技术创新将构成未来金融发展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网络金融 信息技术 金融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文博
文章总结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和现状,并就此讨论了互联网金融征信的价值所在以及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的现状和问题。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建设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尽管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信息共享机制不足、征信标准不统一、立法滞后、监管主体不明确、缺乏信息安全建设与风险防控措施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征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文博
文章总结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和现状,并就此讨论了互联网金融征信的价值所在以及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的现状和问题。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建设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尽管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信息共享机制不足、征信标准不统一、立法滞后、监管主体不明确、缺乏信息安全建设与风险防控措施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征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鹏 尤阳
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看似非常接近的两个概念,既有相近的内涵,也包含着诸多不同之处,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其开展的业务性质均属于金融业务,根基在于实体经济,经营动力相同,均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技术这一新兴技术媒介,均须政府监管且监管模式具有一致性。但是两者的依托主体不同、在金融市场发挥的功能不同、创新的形式和内容不同,同时两者监管侧重有所不同。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平台具有实现业务融合化趋势、推动了利率市场化趋势、竞争全面化、金融业务链扁平化趋势以及导致金融市场风险系统化趋势。应加强相关监管制度的构建,形成系统有效的监...
关键词:
金融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 比较分析 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