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95)
2023(9405)
2022(8231)
2021(7718)
2020(6834)
2019(16006)
2018(16185)
2017(32551)
2016(18023)
2015(20592)
2014(21083)
2013(21140)
2012(19913)
2011(18186)
2010(18640)
2009(17961)
2008(18278)
2007(16624)
2006(14719)
2005(13682)
作者
(52917)
(44237)
(43954)
(42413)
(28205)
(21103)
(20473)
(17163)
(16560)
(15832)
(14923)
(14832)
(14048)
(14009)
(13819)
(13768)
(13530)
(13020)
(12937)
(12743)
(11170)
(10952)
(10725)
(10099)
(10025)
(9988)
(9947)
(9930)
(8923)
(8709)
学科
(73462)
经济(73347)
管理(53937)
(50581)
(40741)
企业(40741)
方法(34240)
数学(30489)
数学方法(30220)
(22733)
(21094)
中国(20928)
(20902)
业经(15432)
(15397)
贸易(15391)
(15211)
银行(15179)
(15029)
(14470)
(13937)
(13772)
金融(13768)
(13453)
(13278)
财务(13244)
财务管理(13203)
农业(13053)
企业财务(12459)
地方(12053)
机构
大学(271473)
学院(267458)
(114706)
经济(112189)
管理(100410)
研究(91290)
理学(85206)
理学院(84258)
管理学(82978)
管理学院(82446)
中国(71634)
(58434)
(57553)
科学(52604)
(47201)
财经(45155)
(43825)
研究所(42037)
中心(41774)
(41394)
(40634)
业大(37178)
北京(37124)
经济学(36183)
(34911)
师范(34606)
农业(34604)
财经大学(33227)
经济学院(32777)
(32599)
基金
项目(164176)
科学(128289)
研究(122708)
基金(118698)
(101981)
国家(101135)
科学基金(85296)
社会(77426)
社会科(73327)
社会科学(73304)
(63052)
基金项目(62350)
教育(57373)
(53598)
自然(53173)
自然科(51837)
自然科学(51819)
编号(51203)
自然科学基金(50929)
资助(49380)
成果(44187)
(38410)
重点(37078)
课题(35204)
(35080)
(34773)
(33743)
教育部(33080)
(32380)
人文(31797)
期刊
(129329)
经济(129329)
研究(84959)
中国(52802)
(46289)
(40690)
学报(39017)
管理(36693)
科学(35460)
(30053)
金融(30053)
大学(30012)
教育(29026)
学学(27828)
农业(26870)
财经(23018)
技术(22133)
经济研究(20723)
业经(20374)
(19709)
问题(18070)
(15800)
理论(14584)
(14249)
国际(13736)
技术经济(13364)
实践(13064)
(13064)
世界(12665)
商业(12604)
共检索到411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晓明  边卫红  
美国银行业利率的形成,采用的是由央行宏观利率和银行微观利率共同作用的两元定价机制和框架。宏观利率定价是美国利率定价机制的关键也是基础,美联储是造市商和标杆制定者;银行则是美联储利率目标的追随者,它们作为盈利主体,自行决定微观利率,以达到息差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目标。两种定价机制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种利率同时达到均衡是利率定价合理的标准。中国的利率定价机制可以围绕着建立"两元——宏观/微观均衡利率框架结构"的核心思路展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绪梅  
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业和非农业以及城乡之间存在明显区域差距,经济结构的二元性越来越强。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农业和非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巨大差异和国家的农业投资政策是不容忽视的两个因素。推进二元经济结构演化,缩小城乡居民差距必须树立工农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城镇化步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卫国  祝言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具有波动性,我国生产要素市场二元性表现为城乡生产要素市场之间的"独立性"和"差异性",这样的特性制约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两个角度,分析我国生产要素市场二元性阻碍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机理;为了稳步推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打破生产要素市场的二元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蔡笑腾  张成虎  
一、对二元对比系数的质疑二元经济的研究偏重于经验数据和政策实践研究,系统理论研究不足(孙凯,高帆,2005)。在二元经济的判断标准上,就未能形成一致的认识。这些标准主要有比较劳动生产率指标、二元对比系数指标以及二元反差指数等。虽然采用判断的标准有很多,最为主要的是二元经济对比系数,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海军  张峁  
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模型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于将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转化描述为一个"自然演化"的趋势,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就是经济增长的过程,从而为发展国家寻找到一条经济均衡增长的路径。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一直存在非常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本文首先从一个古典增长理论模型出发,阐释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中的经济增长因素,然后重点从实证分析角度,用统计分析指标体系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宜庆  王浣尘  
虚拟经济是我国经济学界近来关注较多的话题之一,它是指虚拟资本(如债券、股票等)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进行循环运动的经济活动,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产业部门;而实体经济是指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邮电业等产业部门。本文基于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数据,分析虚拟经济发展中若干因素对我国二元实体经济的影响,并给出它们之间的定量解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兰燕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二元经济发展内在机制,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中国面临的二元经济问题最核心的就是在公有制条件下突破刘易斯二元发展模式进而实现现代化的问题。本文的思路是在借鉴国外二元结构转型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制度条件,通过建立城乡就业、户籍和土地利用制度的联动机制来构建二元结构转型的制度基础。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静霞  
二元性的状况和程度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农业和非农业的角度界定了中国的二元经济 ,然后依据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二元对比系数两个指标将中国二元经济的演化进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并进而分析了这两个阶段的成因 ,最后指出了二元经济进一步转换的障碍所在及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殷建平  杨瑞  
我国天然气供不应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迫切需要完善天然气定价机制,以发挥天然气价格的杠杆作用。本文介绍了美国天然气定价机制的特点,分析了中美天然气定价机制的比较区别,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的诸多措施。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黄英君  郑军  
现行的二元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使得我国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而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日益突出,如何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政策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城乡统筹的背景,分析了我国二元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并对其进行绩效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其重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反思,从正确理解城乡统筹内涵、明确战略思路、确立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的突破口和明晰三方责任分摊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德元  谢海燕  
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废弃物治理问题的普遍政策选择。中国废弃物治理问题突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加快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EPR制度已迫在眉睫。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废弃物多是有价商品,其回收利用呈现二元市场体系运行特征,EPR制度推行目标、运行机制、费率影响因素显著区别于发达国家。中国EPR制度应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覆盖产品设计生产和废弃后回收处置的制度体系,不能简单照搬国外政策或做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凌云  
1979—1991年间是中国经济市场化和经济体制转轨的一个特殊重要时期。该时期中国启动了经济市场化过程,形成了经济市场化与经济体制转轨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其间的内在矛盾,决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向。1992年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是该时期经济市场化与经济体制改革内在矛盾的逻辑结果,是历史发展水到渠成的结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守坤  
我国渐进式制度变革具有一元化的逻辑起点,而在制度改革进程中生成的二元企业制度系统内部存在着持续的关联与互动。现阶段,两个经济制度子系统需要而且能够归并起来的观念必须确立。本文通过构建"制度熵数"来描述企业制度系统的和谐状态,并以此阐释了我国二元企业制度系统的转化趋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新生  
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的二元社会保障模式的局限性日益突显,构建多元过渡社会保障模式势在必行,实施我国社会保障的"五驾并驱"战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产品供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