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45)
- 2023(5320)
- 2022(4385)
- 2021(3912)
- 2020(3292)
- 2019(7181)
- 2018(6833)
- 2017(12907)
- 2016(7123)
- 2015(7387)
- 2014(7082)
- 2013(6839)
- 2012(6125)
- 2011(5551)
- 2010(5372)
- 2009(5020)
- 2008(4708)
- 2007(3926)
- 2006(3354)
- 2005(2800)
- 学科
- 济(24754)
- 经济(24718)
- 管理(19673)
- 业(19638)
- 企(15253)
- 企业(15253)
- 方法(12640)
- 数学(11570)
- 数学方法(11506)
- 贸(7682)
- 贸易(7680)
- 易(7499)
- 农(7411)
- 财(7377)
- 中国(6006)
- 业经(5728)
- 学(5295)
- 农业(5202)
- 银(4981)
- 银行(4950)
- 制(4799)
- 务(4799)
- 财务(4798)
- 财务管理(4792)
- 行(4653)
- 技术(4647)
- 企业财务(4584)
- 融(4538)
- 金融(4538)
- 环境(4431)
- 机构
- 大学(100198)
- 学院(98059)
- 济(40839)
- 经济(40227)
- 管理(38099)
- 理学(34176)
- 研究(34122)
- 理学院(33785)
- 管理学(33264)
- 管理学院(33097)
- 中国(25769)
- 农(24346)
- 科学(22581)
- 京(20355)
- 业大(19874)
- 农业(19553)
- 所(17838)
- 财(16874)
- 研究所(16779)
- 中心(15975)
- 财经(14264)
- 农业大学(13467)
- 经(13171)
- 江(13144)
- 经济学(12765)
- 北京(12406)
- 范(12023)
- 院(12015)
- 经济学院(11827)
- 师范(11767)
- 基金
- 项目(73838)
- 科学(57883)
- 基金(55605)
- 家(51271)
- 国家(50850)
- 研究(47248)
- 科学基金(42727)
- 社会(32322)
- 社会科(30790)
- 社会科学(30782)
- 基金项目(30213)
- 自然(29442)
- 自然科(28811)
- 自然科学(28799)
- 自然科学基金(28339)
- 省(28107)
- 划(24840)
- 教育(21478)
- 资助(21387)
- 编号(16863)
- 重点(16686)
- 部(16198)
- 创(15936)
- 计划(15565)
- 发(15236)
- 科研(14975)
- 创新(14936)
- 业(14419)
- 国家社会(14063)
- 教育部(13573)
共检索到132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祁祥 刘宇飞 段誉
此次美国信用评级事件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其背后反映出来的美欧未来经济前景问题,而不是评级所造成的金融市场短期的动荡2011年8月5日,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公司(以下简称"标普")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下调至AA+,这是1917年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穆迪授予AAA级后的首次下调。此事一出立刻引起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市场的强烈震动。在随后的第一个交易日(8月8日),世界范围内的股市指数全面下跌:美国三大指数下跌幅度在5%~7%不等,欧洲和亚洲的主要交易市场当天也有3%~4%的跌幅,拉美的阿根廷股市更是一天之内下跌了10.73%。
[期刊] 征信
[作者]
孙章伟
以标准普尔为代表的信用评级机构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开始发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负面意见,三大机构与美国政界的政治博弈愈发激烈,其中,标准普尔在2011年8月5日首次把美国主权信用的AAA评级降至AA+。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降级,对全球金融市场和美国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打破三大机构的全球评级话语权论断,需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信用评级市场新秩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雷薇 张晓燕 杨现领
2011年8月5日标准普尔历史性调降美国长期主权债务评级,由AAA下调一级至AA+,评级展望为"负面"。该事件对全球金融市场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金融改革及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从短期看,美债评级下调将对我国的国际资本流动、人民币汇率以及外汇储备资产安全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而从长期看,美债评级下调还将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外汇储备的多元化运用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主权债务 评级 美国 中国 影响 对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民
本文以80个国家2009—2016年的数据为对象,通过运用面板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了影响主权信用评级的长期和短期因素。结果表明一国的经济增长率、通胀率和失业率等宏观基本面因素对评级具有长期影响力,而政府收支和对外债务对评级具有短期影响力。进一步,对我国的主权评级进行了拟合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在2011年以前存在低估1个级别,而在2012—2016年却存在高估1—2个级别。本文建议政府要重视和警惕主权评级所蕴含的潜在风险,未雨绸缪,从改善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上来夯实国家的整体偿债能力。
关键词:
主权评级 随机效应 面板数据 长短期因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民
本文以80个国家2009—2016年的数据为对象,通过运用面板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了影响主权信用评级的长期和短期因素。结果表明一国的经济增长率、通胀率和失业率等宏观基本面因素对评级具有长期影响力,而政府收支和对外债务对评级具有短期影响力。进一步,对我国的主权评级进行了拟合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在2011年以前存在低估1个级别,而在2012—2016年却存在高估1—2个级别。本文建议政府要重视和警惕主权评级所蕴含的潜在风险,未雨绸缪,从改善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上来夯实国家的整体偿债能力。
关键词:
主权评级 随机效应 面板数据 长短期因素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暾
通过总结主权信用评级调整经济影响的相关研究以及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实践,本文勾勒出主权信用评级调整的主要冲击路径和原理。对于近期我国主权评级被穆迪下调事件,本文认为此次下调在现阶段对中国的影响有限,其最主要的影响在于增加国内企业海外融资成本,未来需重点防范评级机构在短期内集中下调评级所产生的叠加效应。
关键词:
主权信用 信用评级 金融市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暾
通过总结主权信用评级调整经济影响的相关研究以及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实践,本文勾勒出主权信用评级调整的主要冲击路径和原理。对于近期我国主权评级被穆迪下调事件,本文认为此次下调在现阶段对中国的影响有限,其最主要的影响在于增加国内企业海外融资成本,未来需重点防范评级机构在短期内集中下调评级所产生的叠加效应。
关键词:
主权信用 信用评级 金融市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田益祥 陆留存
国际资本的正常流动能促进一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大幅度的流入流出对东道国经济安全会产生负面的冲击,主权信用评级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主权信用评级对国际资本流向的非对称效应,在评级下调时国际资本大幅流出,特别是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产生极大的危害。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方法挖掘影响主权信用评级的主要因素,检验这些因素的长短期效应,有利于政策制定者制定长期政策维护和提升评级等级,制定短期调控政策抑制短期非正常冲击,确保一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国武 郭亚静
本文对新兴经济体在不同时期主权信用评级调整后外汇市场相应的反应进行研究,借助事件研究方法展开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不同的时期主权信用评级调整对外汇市场的影响存在差异表现,市场波动幅度随该国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弱。市场对主权信用评级的调整信息提前响应,负向调整对市场的影响较大,在1990—1999年和2000—2012年两个时期分别是正向调整影响的30.98倍和20.93倍。
关键词:
主权信用评级 汇率稳定性 新兴经济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苏民
主权评级的公正性问题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首先,文章通过运用面板线性回归(Panel Linear Regression)和有序概率(Ordered Probit)方法,从长短期两个角度研究了主权评级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一国的宏观因素对评级具有长期影响,而对外债务和政府收支对评级具有短期影响。文章对大中华区、G7和金砖五国进行了的主权评级的拟合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在2011年以前存在被低估现象,但2012年后却存在被高估现象。最后,文章建议我国在被穆迪降级之后,要保持适度警惕,采取必要政策和措施,
关键词:
主权评级 随机效应 有序概率 评级低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余送 黄光磊
本文分析了金融开放条件下主权信用评级波动对金融市场安全的影响和传递机制,探讨了主权信用评级、国际投资银行以及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并从加强对外资机构在华信用评级业务范围和评级流程的监督管理、推进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国际化建设、理顺评级过程中所涉各方利益、探索投资者的法律保障等5个方面,就促进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公正和稳定提出建议。
关键词:
金融开放 主权信用评级 金融安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育婷 罗晶 徐培文
本文以1996—2011年间45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数据和惠誉的主权信用评级数据,运用一般面板线性回归和有序概率模型研究了我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是否被低估的问题。结果发现,国际评级机构并没有刻意低估我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其对我国主权信用评级的测算方法并不明显有别于其他国家。但是,由于评级体系的倾向性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不透明等原因,导致我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客观上存在被低估的可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胜刚 成程
本文以1986至2009年期间120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数据和三大评级机构的主权信用评级结果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模型和有序Probit概率模型研究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是否被低估的问题。通过对三大评级机构的定量分析模型进行模拟与验证发现,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在20世纪90年代和2001年至2002年前后的确被低估,但2003年以后,随着穆迪、标准普尔等评级机构相继调高我国的主权信用等级,目前我国的模拟评级与实际评级已经基本持平。
关键词:
主权信用等级 信用评级机构 主权信用风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若杨
主权信用评级本是解决信息不对称,进行主权信用风险监测和衡量一国信誉和实力的重要工具,但是近年来却频频被西方国家当作干预他国内政和经济的手段。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背后都有评级机构的身影,而三大评级机构长期以来压低我国主权信用评级的行为更是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损害了我国的国家利益。主权信用评级关系一国金融安全和稳定,评级等级的骤然下调会引发市场恐慌甚至金融震荡。因此,加强对民族评级机构的扶持,建立我国自主主权信用评级体系,是我国未来金融建设的重要任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亚静 吴念鲁
国际证券市场的持续动荡,使得主权信用评级的影响作用越加突现。诸多研究指出,主权信用评级调整对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都存在影响,但由于市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不同,股票市场比债券市场的反应剧烈,而且股票市场对主权信用评级调整能作出提前响应。由于市场预期和经济周期的合力作用,市场存在着对正负评级变化的不对称反应。因此,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议,一方面增进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也为制定风险防范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