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327)
2022(2008)
2021(1963)
2020(1807)
2019(4244)
2018(4256)
2017(9013)
2016(5021)
2015(5862)
2014(6167)
2013(6369)
2012(6117)
2011(5471)
2010(5981)
2009(6071)
2008(5417)
2007(4734)
2006(4267)
2005(4060)
2004(3666)
作者
(14343)
(11688)
(11645)
(11368)
(7786)
(5716)
(5684)
(4775)
(4478)
(4434)
(4128)
(4039)
(4038)
(3906)
(3804)
(3720)
(3538)
(3461)
(3414)
(3216)
(3184)
(3075)
(2766)
(2750)
(2697)
(2680)
(2638)
(2575)
(2402)
(2362)
学科
(17342)
经济(17314)
(15044)
银行(14899)
(13672)
管理(13217)
(12365)
(11587)
(10838)
企业(10838)
方法(9045)
业务(8813)
(8791)
金融(8791)
(8318)
制度(8316)
数学(8036)
数学方法(7952)
银行制(7672)
(6120)
中国(4858)
(4448)
财务(4447)
财务管理(4440)
(4034)
贸易(4027)
企业财务(3856)
(3833)
(3701)
(3442)
机构
大学(72609)
学院(68134)
(30705)
经济(30012)
中国(26734)
管理(25462)
研究(25110)
理学(20601)
理学院(20386)
管理学(20141)
管理学院(20002)
(17675)
银行(16921)
(16533)
(16357)
(15646)
(13227)
财经(12682)
科学(12636)
中心(12346)
研究所(11704)
(11507)
(11322)
(11179)
北京(11026)
(10620)
金融(10470)
经济学(10273)
财经大学(9668)
(9399)
基金
项目(39145)
科学(30218)
研究(29144)
基金(28730)
(24414)
国家(24235)
科学基金(20319)
社会(18232)
社会科(17362)
社会科学(17359)
基金项目(14366)
教育(14167)
(13584)
资助(13379)
自然(12719)
自然科(12435)
自然科学(12433)
(12350)
自然科学基金(12196)
编号(11476)
成果(10833)
(9970)
教育部(8811)
重点(8795)
(8331)
课题(8131)
人文(8101)
大学(7945)
(7887)
(7690)
期刊
(32155)
经济(32155)
研究(27274)
(24107)
金融(24107)
中国(15011)
(13940)
(9703)
学报(9213)
管理(9207)
教育(8316)
科学(8067)
大学(7537)
学学(6732)
财经(6660)
国际(5950)
(5603)
农业(5192)
经济研究(5005)
技术(4782)
理论(4735)
(4598)
世界(4591)
会计(4374)
实践(4353)
(4353)
问题(4144)
财会(4074)
(3830)
论坛(3830)
共检索到122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海峰  孙飞  
本文通过比较美国储贷危机和次贷危机引发的两次银行业危机成本的异同,寻求经济成本最低化和公共成本最优化的处理方案。研究发现,此次银行业危机的经济成本和公共成本都明显高于储贷危机,这一方面说明此次危机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也对我国银行业敲响警钟,在危机处理时应注意把握救助界限,谨防救助成本的不合理激增。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鹤  
本次危机爆发之后,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次危机可能延续的时间、可能产生的深远国际影响和我们的对策。从2010年起,我们开始启动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邀请了人民银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参加,这些单位都完成了十分出色的分报告,本文是此项研究的总报告。总的看,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发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之一。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危机频繁发生,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其中蔓延最广、破坏力最大的两次,它们都是资本主义内生矛盾积累到无法自我调节程度后的集中爆发。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边卫红  
次贷危机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写着美国银行业的格局。美国银行业将经历一轮市场结构的整合,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程度将进一步上升。随着传统银行经营模式的复兴,影子银行将继续萎缩,银行的杠杆率进一步降低,盲目做大表外业务和顺周期的经营方式将有所改变。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主的全能银行仍将是美国银行业的主要发展模式,全能银行通过分拆之路从追求范围经济向归核化转变。全球金融危机造就金融监管改革的契机,监管机构将从资本管理、信息披露和流动性管理等方面对银行业实施更加全面严格的监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志辉  王飞飞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暴发以来,国际银行业经历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动荡,其经营状况在2008年发生了巨大变化,欧美银行业在这场危机中损失惨重,成为金融危机的重灾区。本文从分析次贷危机后国际银行业的经营现状入手,对比其经营业绩,总结出国际银行业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的主要经营特征,展望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因此,通过本文对我们认清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指导我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崔健  孙碧涵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及随后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美国投资银行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终结了华尔街独立投资银行模式的神话。在美国经济衰退、监管加强等一系列不利环境下,美国投资银行通过调整业务重心、缩减自营业务、加强传统投资银行业务及兼并业务、调整杠杆率降低风险等一系列措施,迅速摆脱了次贷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次贷危机暴露了美国投资银行业务模式的缺陷及不足,而美国投资银行的应对措施能够为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唐国储  
次贷危机发生后,参与次贷生产流程各环节的相关机构都受到责难,认为他们没有履行尽职责任和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如评级机构低估了CDO低违约概率;商业银行发放、打包出售了太多的次级贷款,但没有履行尽职调查责任;监管部门没有履行监管责任。对金融业而言,无论是尽职责任还是风险责任,本质是信息责任。本文从风险特性的角度谈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并揭示了其对我国银行业转型和流程银行建设的启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雅菁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席卷世界的第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危机使整个西方社会遭受了重创,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甚至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原因。美国成功应对了这次危机,之后从英国人手中得到了世界经济主导权,它的政策措施和市场体制也被其他国家不断借鉴。可是历史总会重演,80年后,美国的金融体系又出现了危机,殃及经济发展,乃至全球金融市场。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两次危机的原因、经济表现和相关措施,为我国健全金融市场机制提供经验,确保经济稳健成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潘成夫  
近期,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已演变为全面的全球金融危机,国际银行业损失惨重。随着美国主要投资银行或倒闭或向银行控股公司转型,独立投行模式的脆弱性已被证明,混业经营的全能型银行已重夺金融业发展的主导地位,国际银行业将呈现更为多元化的格局,在重归稳健经营的同时,集中和垄断的趋势将加强。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生存环境将因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对此,我国银行业应积极应对这些变化,力争在国际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郭田勇  陆洋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虽然有限,但却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我国银行业必须深入分析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乔磊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其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超过了人们的估计与想象,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本文将这场危机与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从背景、机理、特征、原因和影响几方面进行了对比,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这场危机对中国在金融人才引进、创意产业发展和中国企业国际化等方面蕴含的机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闫屹  张轶倩  吕改平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迅速蔓延全球,并进一步形成全球性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尽管各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救援措施,但并没能遏制危机的蔓延,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仍在继续。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这次危机,本文将这次金融危机与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进行了深层次的比较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启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红彦  
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的银行业陷入危机,其原因很多.七十年代滞胀造成的高利率;美国某些地区的经济不景气;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技术进步和金融创新的冲击;银行业本身的经营不当;美国政府对银行业管理方面的问题等.本文则着重从政府管理方面进行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管涛  
1991年,美国国内掀起银行业改革高潮。2月5日,美国财政部提出银行业改革方案;8月2日,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同意对银行业进行改革,并于11月21日,参议院通过一项银行业改革法案。银行业改革无疑是想拯救危机中的美国银行业。1989年3季度,美国有问题的银行达1151家,为1976年高峰值的3倍、1981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蔡东方  
<正>2007年雷曼兄弟的倒闭开启了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2023年相继发生的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第一共和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FRC)等流动性风险事件不仅是观察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成效的窗口,也是反思其金融监管不足的契机。本文通过审视美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提出借鉴。
关键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董有德  肖杨希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引人注目,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巨大考验。本文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国际间政策协调三个方面对美国历史上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