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50)
- 2023(7215)
- 2022(5839)
- 2021(5624)
- 2020(4694)
- 2019(10714)
- 2018(10143)
- 2017(19681)
- 2016(10168)
- 2015(11665)
- 2014(11264)
- 2013(11548)
- 2012(10830)
- 2011(9959)
- 2010(10148)
- 2009(9898)
- 2008(8659)
- 2007(7378)
- 2006(6607)
- 2005(6349)
- 学科
- 济(43682)
- 经济(43622)
- 融(26400)
- 金融(26400)
- 业(24791)
- 管理(23836)
- 银(23260)
- 银行(23255)
- 中国(22903)
- 行(22697)
- 企(19256)
- 企业(19256)
- 方法(18007)
- 数学(16713)
- 数学方法(16617)
- 财(12258)
- 制(12091)
- 贸(11992)
- 贸易(11978)
- 易(11738)
- 中国金融(11230)
- 农(10981)
- 业经(8888)
- 地方(8600)
- 务(7652)
- 财务(7635)
- 财务管理(7624)
- 体(7599)
- 农业(7598)
- 企业财务(7365)
- 机构
- 大学(144902)
- 学院(139971)
- 济(72696)
- 经济(71582)
- 研究(56239)
- 中国(52096)
- 管理(49773)
- 理学(41882)
- 理学院(41415)
- 管理学(41001)
- 管理学院(40726)
- 财(33092)
- 京(31435)
- 科学(27773)
- 所(27705)
- 中心(26653)
- 财经(26419)
- 经济学(25707)
- 研究所(25065)
- 经(24388)
- 经济学院(23245)
- 北京(21249)
- 融(20849)
- 金融(20510)
- 财经大学(20051)
- 院(19702)
- 农(19117)
- 银(18986)
- 范(18467)
- 师范(18355)
- 基金
- 项目(88448)
- 科学(70723)
- 研究(68271)
- 基金(67548)
- 家(58143)
- 国家(57713)
- 科学基金(48721)
- 社会(46851)
- 社会科(44716)
- 社会科学(44708)
- 基金项目(33989)
- 教育(30741)
- 省(29415)
- 资助(28687)
- 自然(27679)
- 自然科(27116)
- 自然科学(27109)
- 自然科学基金(26676)
- 划(26413)
- 编号(25857)
- 成果(22806)
- 部(22198)
- 中国(21573)
- 国家社会(21293)
- 重点(20241)
- 发(20056)
- 教育部(19805)
- 创(18722)
- 性(18711)
- 人文(18208)
共检索到230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雅菁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席卷世界的第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危机使整个西方社会遭受了重创,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甚至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原因。美国成功应对了这次危机,之后从英国人手中得到了世界经济主导权,它的政策措施和市场体制也被其他国家不断借鉴。可是历史总会重演,80年后,美国的金融体系又出现了危机,殃及经济发展,乃至全球金融市场。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两次危机的原因、经济表现和相关措施,为我国健全金融市场机制提供经验,确保经济稳健成长。
关键词:
大萧条 次贷危机 金融衍生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董有德 肖杨希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引人注目,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巨大考验。本文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国际间政策协调三个方面对美国历史上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谭旭东
2008年下半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及时地进行宏观调控予以应对。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这次宏观调控与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采取的宏观调控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这次调控时面临的外部冲击大小不同,调控的灵活性、预见性不同,调控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力度不同,调控时的经济体制基础不同,调控时中国的经济实力不同。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以期能更为有效地拉动内需,走出经济低迷的状况。
关键词:
宏观调控 金融危机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圆
文章基于结构突变的单位根检验,就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CPI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我国CPI的数据生成过程(DGP)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仍服从单位根过程,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却发生结构突变,服从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其突变点为2008年11月。文章从一个新的实证分析视角,就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CPI不同影响的成因进行了深入考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孔令锋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中国经济格局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相比,在经济实力、发展模式、就业增长、居民收入与消费等方面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也决定了我国要彻底走出本次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全面复苏主要应依靠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因此,促进就业增长与提高劳动者收入应成为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优先选择,而为中小企业发展和个人创业创造更好的条件、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应成为政策的主要着力点。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光溪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其实反映了盛极则衰、创新毁灭、月盈则缺的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客观必然性。资本主义高度发达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魏加宁 杨光普
本文聚焦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亲历的两次国际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回顾了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并系统梳理了在两次危机中中国的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中国在这两次危机中的应对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就如何真正走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认为,要使中国经济真正走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必须继续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调整,并辅之以适当的宏观需求管理,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激发经济活力,改善市场预期,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够实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风险防范 危机应对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魏加宁 杨光普
本文聚焦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亲历的两次国际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回顾了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并系统梳理了在两次危机中中国的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中国在这两次危机中的应对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就如何真正走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认为,要使中国经济真正走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必须继续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调整,并辅之以适当的宏观需求管理,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激发经济活力,改善市场预期,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够实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风险防范 危机应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东琪 朱传耿 周礼
分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世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异同点与"两次金融危机"对世界及其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迪,为中国在今后经济发展中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原因 影响 中国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红英
研究发现1997年金融危机发生前后CPI运行相关度非常高,而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当期CPI与2007CPI运行相关度非常高,并且对2008、2009年前5个月同比CPI数据进行分析,相关度也非常高。对此,文章在此基础上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很好地模拟非线性系统的优点,对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改进,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2001~2008年前5个月月度CPI指数进行了拟合的基础上,对2009年后7个月月度CPI指数和全年CPI指数进行了预测。将2009年全年数据(包括已公布的前5个月数据和后7个月的预测数)与2008年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相关度非常高。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BP算法 CPI预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向荣 谢仁寿 孙红英
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两次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的PPIRM(中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RPI(商品零售价格指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出现急剧下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种价格指数之间的传导机制在两次金融危机前后发生了较大改变。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外需增长缓慢,国内中小微型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尽管近期经济出现企稳回升势头,但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乔磊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其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超过了人们的估计与想象,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本文将这场危机与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从背景、机理、特征、原因和影响几方面进行了对比,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这场危机对中国在金融人才引进、创意产业发展和中国企业国际化等方面蕴含的机遇。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比较 机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闫屹 张轶倩 吕改平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迅速蔓延全球,并进一步形成全球性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尽管各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救援措施,但并没能遏制危机的蔓延,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仍在继续。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这次危机,本文将这次金融危机与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进行了深层次的比较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启示。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三十年代经济危机 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四清
内容一场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影响着世界经济。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也对其与新资本协议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大格局下,中国银行业为应对危机,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认真做出选择。
关键词:
次级贷款 金融危机 新资本协议 科学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瑾 刘湘勤
本文在对现代金融市场中的预期的含义、性质和特征进行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了预期在金融危机形成、爆发以及扩散和蔓延过程中的作用,进而对金融危机救助的过程中预期管理的必要性、预期管理的主体和相应的政策工具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从预期管理的角度,对美国在此次金融危机救助中采取各项政策措施的得失和启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危机救助 预期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