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32)
2023(6348)
2022(5263)
2021(5076)
2020(4131)
2019(9389)
2018(9110)
2017(18071)
2016(9928)
2015(10597)
2014(10624)
2013(10230)
2012(9606)
2011(8881)
2010(9221)
2009(8493)
2008(8552)
2007(7700)
2006(7025)
2005(6316)
作者
(27699)
(23243)
(22896)
(22225)
(15041)
(11123)
(10589)
(8868)
(8800)
(8664)
(7938)
(7614)
(7591)
(7499)
(7436)
(7083)
(6936)
(6834)
(6776)
(6636)
(5786)
(5725)
(5549)
(5289)
(5281)
(5265)
(5132)
(5082)
(4766)
(4615)
学科
(34431)
经济(34383)
管理(26662)
(26632)
(20988)
企业(20988)
方法(12772)
(11204)
数学(11187)
(11076)
数学方法(10966)
中国(10123)
(8751)
(8351)
(8326)
(7797)
贸易(7795)
(7635)
业经(7281)
农业(7192)
(7058)
银行(7051)
(6889)
金融(6888)
地方(6825)
(6786)
及其(6564)
(6507)
财务(6492)
财务管理(6477)
机构
大学(137765)
学院(137015)
(57332)
经济(56047)
研究(51760)
管理(49217)
理学(41773)
理学院(41248)
管理学(40551)
管理学院(40253)
中国(38062)
科学(30329)
(29095)
(28759)
(26761)
研究所(24099)
(23276)
中心(22903)
财经(22059)
(21457)
(20273)
(20117)
师范(20105)
业大(18826)
(18657)
北京(18535)
农业(18321)
经济学(17756)
(16921)
财经大学(16404)
基金
项目(87264)
科学(68975)
研究(65283)
基金(63184)
(55210)
国家(54718)
科学基金(45925)
社会(41235)
社会科(38955)
社会科学(38944)
(33056)
基金项目(31917)
教育(30806)
自然(29178)
(28965)
自然科(28526)
自然科学(28517)
自然科学基金(28033)
资助(26487)
编号(26449)
成果(23664)
(20102)
重点(19848)
(19317)
课题(19285)
(18952)
(17832)
教育部(17242)
国家社会(16730)
创新(16680)
期刊
(66219)
经济(66219)
研究(45794)
中国(27337)
(22053)
(22001)
学报(20849)
教育(19801)
科学(19140)
管理(18804)
(17022)
金融(17022)
大学(16067)
农业(15131)
学学(14846)
经济研究(11093)
财经(11005)
技术(10436)
业经(9990)
(9487)
(8325)
问题(8126)
国际(8054)
(7991)
世界(7527)
(6938)
论坛(6938)
(6291)
现代(6191)
理论(5882)
共检索到215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邹函奇  刘彤  
以米尔斯海默为代表的进攻性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其从历史分析与理论论证的角度为美国的东北亚政策提出了"离岸平衡手"的解读与构想。然而朝核危机爆发后,美国的东北亚政策正朝着建立多边安全机制的方向发展,进攻性现实主义提出的"中国威胁论"也不攻自破。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赵银亮  
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有整体理论分析框架及其赖以建立的基本假定。进攻性现实主义强调国家行为受到体系或结构的影响 ,同时也不否认大国追求最大化权力的本性所具有的意义。米尔斯海默的“非现实性”主要体现在其悲观主义的逻辑基础上。探讨进攻性现实主义的“非现实主义”逻辑 ,有助于我们把握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的实质 ,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新时期美国东亚外交战略实践的困惑与悖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相万  
当前东北亚地区扑朔迷离的形势可视为朝鲜核试验、萨德入韩以及美国的"亚洲回归"政策共同、交互作用的结果。美国的"亚洲回归"以及转而实施"亚太再平衡"政策其旨在应对中国的崛起,对中国进行"战略封锁"。在此背景下,朝鲜核试验(第四、五次)、朝鲜频繁的导弹试射、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等破坏了东北亚既存的和平共处和战略均衡局面,大有使韩美日和朝中俄回归到"冷战式对立"之势,东北亚可能再现"新冷战"格局,地区"安全困境"也将日趋严峻。本文认为,美国积极推进"萨德入韩"的根本动因在于:一方面向日益紧密的中韩关系打入楔子,另一方面要实现对中俄的战略遏制。韩国同意部署萨德本身,一方面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明显的战略误判。"萨德入韩"使得半岛局势急转直下的同时,也使得半岛成为东北亚各国回归传统战略博弈的主战场。中国之所以对韩国同意部署萨德的行为产生怀疑并敏感的反应,原因在于萨德系统不能有效应对朝鲜的攻击,而是为了弥补美国应对中国的导弹防御系统(MD)的缺口。从这种意义上说,部署萨德的负面影响将日益凸显:一是它并不能减少朝鲜的安全威胁,反而有可能刺激朝鲜而使得韩国更加不安全;二是中韩关系将因此严重受损,两国政治、经济、人文交流与合作必将受到冲击;三是东北亚地区将可能再次回归到两极对立状态,朝鲜半岛的安全困境将日益深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唱新  
尽管到目前为止美国并没有明确提出东北亚战略,但是,由于这一地区出现了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和孕藏着巨大潜力;汇集了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意识形态的矛盾与冲突;影响着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当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之际,东北亚地区自然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焦点与核心。本文将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利益和矛盾出发探讨其东北亚政策及其对这一地区的影响。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明辉  刘建勋  赵玉刚  
甲方是客户,乙方是供应商,正常情况下是乙方"求"甲方。可是在企业内部,往往出现反常现象:甲方反而要求乙方!把下道工序作为内部客户,由内部客户来传递压力,可以扭转颠倒的内部服务关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时雨田  
美国外贸政策调整对东北亚经贸格局的影响时雨田探讨东北亚经济合作问题,美国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特别是克林顿人主白宫后,美国的经济政策和外贸政策都发生了重大转折,这必将对未来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美国外贸政策的调整出发,探讨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季志业  
俄罗斯的东北亚政策在其对外政策中具有非常特殊的位置,俄罗斯在制订东北亚政策时,是以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为主要背景,并注重寻找两个平衡点:一是既要积极参与东北亚的政治合作,保证俄罗斯不被排斥在地区事务之外,又要保证这种参与不危害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二是既要积极参与东北亚的经济合作,保证东西伯利亚和远东所需要的市场、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又要防止该地区的经济完全脱离俄罗斯,成为东北亚经济的"资源附庸"。俄罗斯在东北亚的政策越来越积极、越来越主动、越来越全面。俄罗斯完成了由旁观者向参与者的转变,正在由普通参与者向核心参与者转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侯典芹  
东北亚处在亚太地区的核心位置,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奥巴马政府提出"再平衡"战略,加大实施战略东移,应对亚太地区力量格局的剧烈变动。美国这次战略东移是全方位的,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展开。美国尤其会通过与韩、日的同盟关系以及在两国的驻军实施战略转移,但同时积极参与东亚、东北亚的经济贸易活动,以实现经济复苏,并进而主导亚太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由于东北亚各国普遍存在历史积怨、领土领海争端,再加上冷战遗留问题仍未消除,以及地区主导权之争、朝核危机、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使该地区一直处于亚稳定状态。因此,美国重返亚太势必给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查尔斯·E·莫里森  许佳  
当今世界,全球化挑战与全球治理发生重大变革,东北亚地区再次发展成为全球工业、金融、财富和创新等几大中心之一,东北亚拥有本世纪领导世界的巨大潜力,合作与一体化对这种潜在的领导角色而言至关重要。东北亚智库在现代生活与国际关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尽管相对现代,但是他们发展迅速,网罗了东北亚地区一些最聪明和最具活力的人才,为这些国家面临的重要政策关切,提出应对之策。他们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不仅对东北亚,更对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姜洪  
一、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构想及前景东北亚由中国、蒙古、日本、南北朝鲜及前苏联的一部分组成。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构想,在国际上最初是由日本早稻田大学西川润于1987年9月发表的《关于发展日本海经济协作的倡议》提出的。我国许多学者也提出了“三海经济圈”(黄海、渤海、日本海)和“东北亚经济圈”的构想。东北亚地区是世界各种类型国家集中的典型地区,既包含东西方关系,也包含南北问题。因此,这地区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对东北亚地区各国进行周密细致的调查了解,以掌握东北亚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慧智  于艇  
朴槿惠总统就任韩国第十八届总统后,在21世纪最艰难的外部环境下,确定了构筑朝鲜半岛和平与统一的基础、建立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合作体系、为世界和平做贡献的外交目标。尽管朴槿惠执政以来的外交成绩得到国内外一致好评,但依然面临着诸多新课题:在朝核问题尚未解决的背景下,如何改善朝韩关系,开启朝鲜半岛信任进程;如何在缺少战略互信的中美之间保持均衡,建立中美韩三边合作机制;如何令日本对历史认识问题"拿出负责任、有诚意的措施",增加中韩对日本的"信任",实现中日韩大和解;如何在安全困境没有缓解的情况下促进东北亚多边合作,实现东北亚和平构想。这些课题如何解决将是对朴槿惠政府的严峻考验。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斌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美关系经历的曲折起伏变化,分析了美国对外政策反复变化的深层原因以及“新现实主义思维”的形成,论述了中国应如何吸取前苏联教训,防范美国采用政治、外交、经济、金融等“软政策”武器,配合军事包围、遏制等传统“硬恫吓”手段,攻击我们的制度要害和薄弱环节, 更好维护中国战略利益和经济金融安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茆训诚  
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深刻的变化。亚太地区是全球政治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全球格局和欧洲地区的巨大变化不能不影响到亚太地区,亚太地区与欧洲地区有许多不同特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对亚太地区影响不同于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美苏两极格局在亚太地区没有欧洲那么明显,亚太地区没有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没有明显的东西方界线,大部份地域也没有明确的美苏势力范围划分。亚太地区战后一直是多种制度和多种力量并存。过去美苏在亚太地区的争夺使得这里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芳  马君潞  
在东北亚建立区域政策性银行正在从构想变为现实。随着东北亚经济论坛第十七届年会在天津滨海新区闭幕,大会发表了《天津滨海宣言》,尽快组建东北亚银行成为与会各国代表的共识。东北亚区域国家经济上虽具有互补性,但由于面临利益均衡和制度层面的问题,短期内建立机制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难度较大,而东北亚区域政策性银行则对推动机制性经贸合作安排形成和化解区域金融危机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董立延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日本开始改变"唯美是从"政策,积极推行"回归亚洲"新战略,以实现东亚共同体为基础的大区域合作战略目标。日本的东亚FTA战略,体现出日本对东亚地区合作的基本政策和利益取向,但在实施中势必遇到很多障碍。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潮流中,东北亚的主要经济体,尤其是中、日、韩和东盟应该携起手来,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