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63)
- 2023(8262)
- 2022(7043)
- 2021(6658)
- 2020(5710)
- 2019(13214)
- 2018(13212)
- 2017(24707)
- 2016(13777)
- 2015(15511)
- 2014(15418)
- 2013(14661)
- 2012(13483)
- 2011(12346)
- 2010(12511)
- 2009(11749)
- 2008(11505)
- 2007(10153)
- 2006(9022)
- 2005(8359)
- 学科
- 济(46190)
- 经济(46094)
- 管理(39196)
- 业(32845)
- 企(27794)
- 企业(27794)
- 方法(15012)
- 制(14661)
- 财(14511)
- 中国(13902)
- 农(13363)
- 数学(12435)
- 数学方法(12200)
- 业经(11464)
- 地方(10731)
- 体(10262)
- 教育(9346)
- 学(9106)
- 理论(8914)
- 融(8896)
- 金融(8892)
- 银(8766)
- 银行(8754)
- 农业(8657)
- 体制(8390)
- 务(8384)
- 行(8368)
- 财务(8353)
- 财务管理(8331)
- 贸(8158)
- 机构
- 大学(185560)
- 学院(178576)
- 济(69777)
- 经济(68037)
- 管理(64527)
- 研究(63645)
- 理学(54584)
- 理学院(53787)
- 管理学(52752)
- 管理学院(52349)
- 中国(48225)
- 京(40777)
- 财(36778)
- 科学(36270)
- 所(30965)
- 中心(29045)
- 江(28889)
- 范(28176)
- 师范(27996)
- 财经(27574)
- 研究所(27506)
- 北京(26111)
- 农(25939)
- 经(24825)
- 院(23732)
- 业大(23690)
- 师范大学(22990)
- 州(22646)
- 经济学(21376)
- 财经大学(20226)
- 基金
- 项目(115745)
- 科学(91635)
- 研究(90302)
- 基金(82786)
- 家(70609)
- 国家(69963)
- 科学基金(59935)
- 社会(56708)
- 社会科(53434)
- 社会科学(53421)
- 省(45027)
- 基金项目(43767)
- 教育(43522)
- 划(38586)
- 编号(37660)
- 自然(36893)
- 自然科(35976)
- 自然科学(35966)
- 自然科学基金(35305)
- 成果(33759)
- 资助(32649)
- 课题(27524)
- 制(27201)
- 部(26381)
- 重点(26353)
- 发(24674)
- 创(24449)
- 大学(24342)
- 性(23691)
- 教育部(23173)
共检索到291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青
美国的博士生培养体系普遍被认为是高质量的,其严格的筛选和淘汰制度值得我国借鉴。从博士生评价质量观的嬗变入手,梳理了美国分流淘汰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实施效果。随后以康奈尔大学作为研究案例,通过采集康奈尔大学的学位条例、政策文本和院校新闻,研究提炼出博士生分流淘汰制度运行机制的三个典型特征:学术逻辑主导下的考核过程、考核责任主体权责分明以及具备法律效力的保障制度。通过对康奈尔大学博士生分流淘汰制度的全方位呈现,从完善制度约束,遵从学术逻辑在博士生培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推进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方式,分类嵌入分流淘汰制度两方面为我国博士生培养制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雪 袁本涛
针对博士生淘汰制在我国未能严格落实的问题,以40所美国一流研究生院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美国实行博士生淘汰制的经验是:以研究生学术进展评估制度作为基础,并通过评估进行质量预防和改进;具有合理的善后措施以及配套的高校制度、研究生招生体制和高等教育系统体制。结合我国现实并借鉴美国经验,为我国推进博士生淘汰制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
博士生淘汰制 博士生质量 体制改革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泳
美国一流大学的博士培养制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典范,以普林斯顿大学为例,探析其筛选与录取制度、资格考试制度、课程设置、团队指导制度、开放的人才培养体系、讨论为主的导修制和多元的资助体系,以期对我国目前的博士培养制度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美国 博士生培养 普林斯顿大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兰英
以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三所美国一流大学的教育学科为例,对学术型教育学博士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其高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包容性大的跨学科的学科方向与专业、纵横交错个性化的课程教学体系、跨学科师资队伍、过程性学业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改革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从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高度设置包容性大的学科方向、打破组织壁垒为跨学科人才培养搭建"绿色通道"、建立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学术训练系统、健全培养过程中的学业考核质量监控机制,是我国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改革的未来方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萌
近年来英国高校博士生改革的关注点是将培养视为"学术训练的过程",强调博士生教育期间所获得的技能、素养和方法,关注知识的研究过程和技能的"可迁移性"。牛津大学教育学院的经验表明,保证博士生质量的培养环节主要有: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入学甄别,引入"生活化课程"和增加"集约化研究"的学术训练以及"双导师制"。体现了英国一流大学博士生培养以研究为导向的求真理念、跨学科的自由教育理念、互动式培养和个性化教育理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包水梅 常乔丽
近年来,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以及本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各国(地区)纷纷出台并大力推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在此背景下,1996年香港启动"卓越学科领域计划",2004年进一步发布"香港高等教育:共展所长,与时俱进"战略报告。香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政策现已取得显著成效。当前,我国大陆"双一流"建设战略刚刚启动,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亟待借鉴香港的经验构建高效的政策运行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取向;明确大学的角色定位,引导大学特色发展;科学规划政策目标,明确主要战略任务;建立严格的审核监督与淘汰机制,保障院校发展活力和竞争动力;组建独立的第三方组织,充分发挥高校在"双一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淑林 古继宝 彭莉君
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博士生质量工程为例,介绍博士生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包括不断提高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学位标准、加强博士生培养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流淘汰机制等,从而实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教育的高质量,并进一步就分流淘汰机制的落实与实施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连海
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完善,其高等教育系统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实行以市场选择为特征的社会参与型管理模式。作为公立综合性大学代表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为私立研究型大学代表的莱斯大学和作为地方特色型大学代表的德州农工大学既具有美国大学治理体系的共同特性,又分别在务实高效的科研管理、"以生为本"的寄宿书院式学生管理和"发展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色,这些做法与经验对我国大学内部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美国一流大学 大学内部管理 高等教育改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谦
介绍了南京大学在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中构建弹性分流淘汰机制的做法,选择博士资格考核环节作为突破口,在实施过程中既充分给予博士生机会又严格执行制度,形成正向激励。弹性分流淘汰机制实现了通过压力传导激励博士生充分发挥潜能,促进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双提升的目的,稳妥实现了主动、被动两种分流淘汰方式,增进了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效果。在对前期探索实践的思考中获得全面建设分流淘汰机制的经验,促进了博士生教育质量的提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柯文进 姜金秋
为分析世界一流大学薪酬体系的特征,选取了美国5所世界一流大学为研究对象,从薪酬目标、薪酬水平、薪酬类型、薪酬增长机制、薪酬管理、福利计划6个方面归纳了美国一流大学薪酬体系的主要特征,对我国高校薪酬改革的启示是:提高大学教师相对其他行业的外部竞争力;定期开展全国高校教师薪酬调查;简化教师薪酬构成,提高基本工资的比例;探索对大学副教授、教授实行协议年薪制;建立多样化可选择的特色教师福利项目;建立教师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尤玉军
富有远见的捐赠战略设计和沟通策略为美国大学的持久卓越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持。提高募款主体人员的业务水平,是高校基金会高效运作的基石。一所大学只有让校友和社会满意,才有可能获得更多来自校友和社会的捐赠。在世界的一流大学评估体系中,筹款能力已成为一项重要指标。高校基金会作为高校筹募社会
关键词:
高校基金会 美国一流大学 校友工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浩 尤玉军 马吉骁
美国一流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举世瞩目。本文总结了美国一流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和启示:从政府层面、学校层面、企业层面和个人层面共同发力,树立新理念;加强政策研究,在政策法规层面营造新环境;抓住一切有利条件,在中介、网络平台、学校内部机制等方面打造新组织构架。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双一流”建设 政策环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成华 胡炜
筹款人员专业化、职业化是美国一流大学大宗筹款运动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经验。广泛动员志愿者参与筹款运动,形成"发展一批、带动一片"的良好筹款局面。扶持第三方行业组织发展,推动中国大学筹款的行业自律、行业监督和行业自治。在最初的美国一流大学筹款实践中,大学并没有专门的筹款人员,也没有专门的筹款机构,而是通过教会的牧师、大学领导人、教职人员或筹款代理人开展筹款活动,筹款的规模较小。随着美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以及大学对教育经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大学筹款规模不断扩大,筹款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崔宇红 喀碧竹 姚文莉 王飒
对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建筑、馆藏、信息服务、馆员和学术研究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佐治亚理工学院图书馆和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特色,从E-Only数字馆藏战略、多元化知识服务、机构融合和国际化人才四个方面启示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蒋惠玲
本文选取8所美国一流大学作为样本,运用文献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法探究其对"教育公平"的实践及可资借鉴的经验。研究发现:8所大学在各民族适龄青年间、不同性别间、处于不同经济地位的学生之间分配入学机会,并向这些才智出众的青年提供本校优质学术资源,实质是英才主义机会均等。美国丰富而多样的高等教育系统为8所美国一流大学英才主义机会均等的实践提供了空间,联邦政策成为其英才主义机会均等实践的助推器,大学的经费资源是其践行英才主义机会均等的重要保障。我国精英大学在"教育公平"的实践中,在寻求外部适宜的政策空间与机制的同时,更需要大学自身具备提供英才主义机会均等的实力,其中我国精英大学如何提升经济实力是未来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