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25)
2023(12734)
2022(11205)
2021(10686)
2020(8976)
2019(20789)
2018(20750)
2017(40537)
2016(22438)
2015(25081)
2014(25152)
2013(24841)
2012(23216)
2011(20948)
2010(21040)
2009(19316)
2008(18746)
2007(16371)
2006(14620)
2005(12845)
作者
(65874)
(54644)
(54001)
(51609)
(35040)
(26164)
(24684)
(21478)
(20823)
(19718)
(18675)
(18448)
(17598)
(17497)
(17137)
(16903)
(16489)
(16455)
(15695)
(15568)
(13702)
(13477)
(13263)
(12557)
(12187)
(12162)
(12149)
(12050)
(11122)
(10817)
学科
(83070)
经济(82963)
管理(61381)
(58410)
(48131)
企业(48131)
方法(37581)
数学(32262)
数学方法(31811)
(23726)
中国(21710)
(21525)
(21146)
业经(18245)
地方(16953)
(16648)
贸易(16642)
(16199)
农业(15713)
(15216)
理论(14372)
(13856)
(13584)
环境(13313)
技术(13066)
(12971)
财务(12907)
财务管理(12882)
(12713)
银行(12657)
机构
大学(317913)
学院(313958)
管理(123489)
(121766)
经济(118960)
研究(111991)
理学(106554)
理学院(105338)
管理学(103483)
管理学院(102931)
中国(81288)
科学(70888)
(69131)
(57936)
(55954)
(55894)
研究所(52981)
业大(49862)
中心(49434)
(46307)
农业(44300)
财经(44253)
北京(44202)
(43405)
师范(42958)
(41001)
(40252)
(37360)
经济学(35051)
师范大学(34831)
基金
项目(215327)
科学(167562)
研究(156570)
基金(154612)
(136070)
国家(134933)
科学基金(113861)
社会(95086)
社会科(89869)
社会科学(89843)
(83549)
基金项目(81700)
自然(76077)
自然科(74213)
自然科学(74193)
自然科学基金(72860)
(71843)
教育(71814)
资助(64800)
编号(64548)
成果(53661)
重点(48440)
(47546)
(46161)
课题(44905)
(44238)
科研(41368)
创新(41238)
教育部(40077)
大学(39782)
期刊
(135516)
经济(135516)
研究(95213)
中国(59754)
学报(52615)
(50620)
科学(48189)
管理(44712)
(39727)
大学(39167)
教育(38574)
学学(36506)
农业(35669)
(27949)
金融(27949)
技术(25608)
业经(21685)
经济研究(20946)
财经(20323)
(18634)
图书(17858)
问题(17264)
(17255)
科技(15513)
理论(15510)
现代(15022)
(14406)
实践(14338)
(14338)
技术经济(14276)
共检索到465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娅  
耕地休耕政策是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恢复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美国、欧盟和日本3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耕地休耕政策实践,从政策实施背景、实施方式、实施效果3个方面系统展现其政策实施全过程。对中国而言,在推行耕地休耕政策过程中,应当从保障粮食安全、注重环境效益和创新耕地休耕政策实施方式3个方面来汲取经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国锋  李秀成  石耀荣  张昱  李再艳  
[目的]耕地具有农业生产、生态景观和生态服务等多种价值和功能,是粮食生产的根本保证,也是发展绿色农业、发挥土地生态景观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面临耕地质量下降、耕作层变浅、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能够"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升耕地质量,保障长久粮食安全。国外有关耕地轮作休耕的实践研究已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国内外轮作休耕制度和政策,期望为我国轮作休耕制度的建立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通过总结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耕地轮作休耕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轮作休耕相关政策,对比我国轮作休耕与其他国家的不同点。[结果]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在政策目标、粮食安全压力、补贴机制、轮作休耕类型方面与国外不同,因此应该在符合我国国情和现实的前提下逐步推进,提出休耕轮作政策实施应注意的问题。[结论]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应注意市场机制与政府决策的结合,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作用和基层政策实施机构的建设,争取以轮作休耕为契机推进农业理念和技术模式创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文杰  巩前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休耕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布局,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转型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基于对地下水漏斗区(河北)、重金属污染区(湖南)、西南石漠化区(贵州、云南)、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区(甘肃)等4大典型试点区域的调研,从休耕参与主体、实施技术路径、休耕补偿机制等方面比较归纳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休耕治理方法。同时,研究发现各休耕试点区域实践中普遍存在经营主体参与不足、参与主体与补偿对象错位、补偿方式单一及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为保障休耕试点的有序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匡兵  卢新海  陈丹玲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耕地轮作休耕政策工具选择状况,为政策完善与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专家评估法。研究结果:(1)政策工具选择及其组合状况是分析耕地轮作休耕政策的有效手段;(2)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过溢、供给型政策工具相对弱势、需求型政策工具严重缺位是目前中国耕地轮作休耕政策的总体特征;(3)现行政策安排对耕地轮作休耕的各个阶段都进行干预,为耕地轮作休耕提供多方面的规制与激励。研究结论:在进行耕地轮作休耕后续政策完善与设计时,应该优化政策工具的应用结构,充分发挥不同政策工具的作用与功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俞振宁  谭永忠  吴次芳  郑红玉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耕地休耕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探讨未来休耕研究的重点方向,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按照"概念基础—目标模式—实施要点—保障机制"的框架进行梳理,现有研究在休耕内涵及其效益、休耕政策目标与实施模式、休耕规模与空间布局、农户休耕意愿与补偿、休耕存在问题与对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总体而言,目前休耕研究存在缺乏基础理论研究、缺乏深度与系统性、缺乏学科交叉研究等不足。研究结论:未来应重点加强休耕制度基础理论研究、休耕各领域的系统性研究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等方面。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邹学荣  杨庆媛  陈展图  
[目的]对美国休耕制度进行解读,并通过对制度文本的系统梳理和对比分析,为中国休耕制度的构建提供参考坐标。[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结果]通过文献解读发现:(1)美国休耕立法经历了初步确立、快速发展和调整完善3个阶段;(2)美国休耕制度的政府补贴具有多元的特性,包括土地租金、成本分摊、技术援助、额外奖励和税收抵扣;(3)美国在实施休耕制度时强调计划与市场结合;(4)美国休耕制度的重心最终落脚于实现有机农业转移。[结论]根据这4项研究发现,中国在构建耕地休耕制度的过程中:首先,应逐次建构以休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体系;其次,在结合多方财政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化、差异化、动态化、奖惩结合的休耕补贴机制;再次,需要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强化计划安排的同时激励农户自觉参与休耕,主动提升耕地地力;最后,休耕制度重心的落脚点应与有机农业发展的趋势相契合。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冯青松  孙杭生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魏君英  何蒲明  
粮食价格与农民收益及耕地利用密切相关,尽管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收益,但会带来价格扭曲、财政负担过重、耕地被过度开发利用等负面效应。为配合粮食价格改革、弥补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局限以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有必要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科学合理地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需要提高对粮食价格与耕地轮作休耕关系的认识,依据粮食价格变化情况确定不同粮食品种耕地轮作休耕的优先次序,依据粮食价格来合理确定休耕补贴标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蒲明  贺志锋  魏君英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环境和农产品供需关系发生深刻变化。耕地轮作休耕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耦合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任务,但在试点阶段还普遍未能从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深入认识耕地轮作休耕的意义,且休耕补贴标准偏低、休耕保护与合理安置休耕农民、退出耕地非农化等问题也有待解决。应提高耕地轮作休耕工作的思想认识,在粮食主产区适时推动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轮作休耕效果评价机制和自愿—竞争的协商型补贴机制,构建严格的轮作休耕组织实施程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蒲明  贺志锋  魏君英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环境和农产品供需关系发生深刻变化。耕地轮作休耕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耦合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任务,但在试点阶段还普遍未能从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深入认识耕地轮作休耕的意义,且休耕补贴标准偏低、休耕保护与合理安置休耕农民、退出耕地非农化等问题也有待解决。应提高耕地轮作休耕工作的思想认识,在粮食主产区适时推动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轮作休耕效果评价机制和自愿—竞争的协商型补贴机制,构建严格的轮作休耕组织实施程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魏君英  何蒲明  
粮食价格与农民收益及耕地利用密切相关,尽管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收益,但会带来价格扭曲、财政负担过重、耕地被过度开发利用等负面效应。为配合粮食价格改革、弥补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局限以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有必要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科学合理地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需要提高对粮食价格与耕地轮作休耕关系的认识,依据粮食价格变化情况确定不同粮食品种耕地轮作休耕的优先次序,依据粮食价格来合理确定休耕补贴标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石飞  杨庆媛  王成  江娟丽  胡蓉  
耕地休耕制度是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立足于探索耕地休耕空间配置的内涵和技术方法,以此解决因休耕地错配而导致休耕的效率和效益受损问题。以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国家第一批休耕试点的贵州省松桃县为例,采用基于休耕目标的耕地健康综合评价法诊断识别休耕地,并按照休耕要求优选休耕地。结果表明:(1)广义上的耕地休耕空间配置的内涵本质,就是将休耕规模、休耕区域、休耕时序和休耕技术模式进行优化组合,实现对休耕地的“定量、定位、定序、定术”宏观调控。(2)休耕区域空间布局的重要基础是基于耕地健康综合评价的休耕地诊断识别,耕地健康程度由耕地质量目标和耕地产能目标共同决定;休耕区域空间布局的核心内容是空间约束,以集中连片作为主要约束条件。(3)松桃县耕地健康程度一般,休耕潜力较大且旱地明显比水田休耕潜力大,适度休耕为主、优先休耕为辅。(4)水田休耕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西部和南部乡镇,旱地休耕区域全县皆有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乡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易小燕  陈章全  陈世雄  尹昌斌  尤飞  袁梦  
探讨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是如何促进各成员国实现政策目标,德国是如何实施该政策并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遵循怎样的政策机制,对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政策制定有重要借鉴意义。运用实地调查法和归纳总结法,对德国落实欧盟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的做法进行梳理,并运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对德国精准农业进行分析,探讨对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启示。结果表明:1)德国严格贯彻落实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主要做法包括土地经营适度规模化、耕作方式绿色化、耕地利用精准化和农业废弃物生态循环与资源化;2)这些做法主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郑雪梅  
实施耕地休耕制度是保护土壤和解决粮食生产阶段性过剩问题的重要途径,而能否对休耕农民进行合理补偿,又是保证休耕制度持续推进的关键。本文在分析耕地休耕生态补偿理论基础和梳理总结美国土地休耕及我国退耕还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耕地休耕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与运作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钟媛  张晓宁  
本文从农业转型发展的视角对我国休耕政策执行中可能衍生的问题进行系统预判,以便采取预防性措施减少执行过程的偏差,确保政策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运用文献分析法和荟萃分析法研究发现,新时期我国休耕政策执行过程中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培育新产业和新就业岗位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协调休耕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设计具有激励性和灵活性兼具的休耕补贴,培育农业创新理念,将现代化监管方法和技术运用于农业休耕中。以休耕政策为契机,把农业转型发展纳入政策目标,把现代化的生产要素和农业创新发展理念引入农业生产,促进小农户对休耕政策的积极响应和农业生产经营技能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