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21)
2023(2778)
2022(2151)
2021(2146)
2020(1613)
2019(3824)
2018(3971)
2017(6784)
2016(3860)
2015(4320)
2014(4123)
2013(3828)
2012(3639)
2011(3096)
2010(3320)
2009(2897)
2008(2860)
2007(2388)
2006(2099)
2005(1943)
作者
(9382)
(7662)
(7561)
(7336)
(5041)
(3636)
(3576)
(2984)
(2930)
(2905)
(2634)
(2555)
(2550)
(2447)
(2369)
(2352)
(2300)
(2258)
(2230)
(2220)
(1945)
(1834)
(1820)
(1811)
(1794)
(1778)
(1699)
(1686)
(1574)
(1561)
学科
管理(9524)
(7811)
(7608)
经济(7581)
(6982)
企业(6982)
(5502)
(4794)
银行(4794)
(4640)
(4449)
金融(4449)
(3824)
(3678)
教学(3439)
体制(3417)
理论(3224)
中国(3057)
业经(2763)
教育(2638)
(2535)
学法(2464)
教学法(2464)
(2349)
财务(2348)
财务管理(2330)
制度(2307)
(2307)
方法(2287)
企业财务(2206)
机构
大学(44551)
学院(43124)
研究(15536)
管理(14566)
中国(14456)
(14113)
经济(13570)
理学(11568)
理学院(11416)
管理学(11230)
管理学院(11131)
(10103)
(9139)
中心(8174)
科学(8098)
(7899)
(7472)
(7407)
师范(7330)
北京(6924)
财经(6609)
教育(6540)
(6481)
研究所(6444)
师范大学(6129)
(6114)
(6110)
技术(5815)
(5681)
人民(5547)
基金
项目(26656)
研究(22753)
科学(20196)
基金(17698)
(15127)
国家(14950)
社会(12667)
科学基金(12405)
教育(12129)
社会科(11887)
社会科学(11886)
编号(10205)
(9970)
成果(9669)
(8909)
基金项目(8765)
课题(7806)
自然(7080)
资助(6961)
自然科(6904)
自然科学(6903)
(6845)
自然科学基金(6799)
项目编号(6487)
(6460)
重点(6381)
(6302)
大学(5873)
(5831)
(5799)
期刊
(16692)
经济(16692)
研究(16276)
中国(13565)
教育(12768)
(8371)
金融(8371)
(7953)
管理(6805)
学报(5233)
技术(5153)
(5075)
大学(4709)
科学(4439)
职业(3904)
学学(3831)
农业(3638)
图书(3509)
财经(3047)
会计(2996)
世界(2928)
国际(2921)
技术教育(2877)
职业技术(2877)
职业技术教育(2877)
(2690)
(2688)
论坛(2688)
书馆(2670)
图书馆(2670)
共检索到77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孟霞  尹小为  
近年来,伴随典型幌骗(Spoofing)案例在媒体聚光灯下的不断曝光,"幌骗"这一名词引起业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美国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和司法机构对幌骗这一依托程序化交易技术的新型违法行为,已进行了多年的监管和立法方式探索。《多德弗兰克法案》生效至今,美国证券期货市场有近十起涉及幌骗行为的行政处罚或司法诉讼。本文对美国期货市场禁止幌骗的法律演变历程进行了梳理,论述了促使美国针对幌骗行为单独修法立规的原因;整理了美国监管机构和法院处罚的典型幌骗案例;从规制幌骗行为的立法方式、监管方式、认识层面等角度总结了美国监管和司法机构应对幌骗行为的经验,并对我国如何应对幌骗行为的立法和监管层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孟霞  尹小为  
近年来,伴随典型幌骗(Spoofing)案例在媒体聚光灯下的不断曝光,"幌骗"这一名词引起业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美国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和司法机构对幌骗这一依托程序化交易技术的新型违法行为,已进行了多年的监管和立法方式探索。《多德弗兰克法案》生效至今,美国证券期货市场有近十起涉及幌骗行为的行政处罚或司法诉讼。本文对美国期货市场禁止幌骗的法律演变历程进行了梳理,论述了促使美国针对幌骗行为单独修法立规的原因;整理了美国监管机构和法院处罚的典型幌骗案例;从规制幌骗行为的立法方式、监管方式、认识层面等角度总结了美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鲍晓晔  
境外市场高频交易开展得如火如荼,幌骗成为操纵市场、侵害投资者权益的主要手段,且已被明文禁止。美国《多德-弗兰克法案》第747条新增"幌骗"作为新型扰乱市场行为,并明确列举行为方式,在主观要件上降低了故意的标准。借鉴美国证券期货监管和司法实践的经验,我国证券期货市场有必要未雨绸缪制定规范幌骗等新型操纵行为的监管立法和实施细则、完善程序化交易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备案登记制度,并构建交易所自律和交易商自我约束的多层次风控体系。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鲍晓晔  
境外市场高频交易开展得如火如荼,幌骗成为操纵市场、侵害投资者权益的主要手段,且已被明文禁止。美国《多德-弗兰克法案》第747条新增"幌骗"作为新型扰乱市场行为,并明确列举行为方式,在主观要件上降低了故意的标准。借鉴美国证券期货监管和司法实践的经验,我国证券期货市场有必要未雨绸缪制定规范幌骗等新型操纵行为的监管立法和实施细则、完善程序化交易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备案登记制度,并构建交易所自律和交易商自我约束的多层次风控体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育林  
在银行监管政策适度的情况下,监管者还应在监管环境上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有效避免违规不罚、处罚不力、处罚不严的现象,从而真正实现监管效能,达到监管目标。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罗璠  詹琪  杨茗  
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对各国金融机构的监管愈发严格,当前发动的贸易战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梳理了2008年以来美国对各国金融机构的处罚案例,从监管机构、处罚金额、处罚范围和金融监管政策等角度分析了美国金融监管处罚的特征,包括多头监管协作、处罚金额大、处罚范围广等,不难发现美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掺杂着复杂的经济或政治目的,对国外大型金融机构存在监管歧视。基于此,本文为我国金融机构应对美国长臂管辖提出相应的建议,强调我国金融机构应在规范自身的同时,注意规避监管雷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尚微  蔡宁伟  
201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监管出现了大批巨额处罚的典型案例,引起了业界的震动与社会的关注。本文从各类公开报道入手,梳理了2007~2017年美国监管机构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处以1亿美元及以上的重大处罚情况,据此分析了美国巨额监管处罚的主体和对象,整理了处罚的内容和金额,研判了处罚的特征和趋势,最后提出了若干对策。后续,美国监管机构可能持续加大对美元交易、美国过境、美资对手等三类具有天然管辖权的处罚力度,加大对受制裁国家交易的长臂管辖权。这警示各类机构特别是"走出去"的中资机构必须严格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加强在美机构和雇员管理,并与在美交易对手建立长期互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唐铁宝  薛朝霞  
文章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一级机关针对保险机构的监管处罚案例入手,分析银保监处罚法律法规依据,处罚事由和处罚结果,探究监管处罚背后所反映的保险机构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保险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合规经营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向。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孙乃中  
审计师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揭示出审计师的审计质量有待提高。本文以2001—2015年证监会对审计师的处罚公告为样本,通过分析后发现:虚增营业收入更可能导致审计师受罚;农业类上市公司更可能导致审计师受罚;证监会处罚审计师的力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证监会处罚审计师的方式由原来的"重师轻所"转向目前的"师所并罚"。针对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提高审计质量的若干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宋衍蘅  
本文以受到相关监管部门调查或处罚(这类公司简称为违规公司,下同)作为衡量审计风险的替代变量,讨论了审计风险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违规公司披露接受调查或处罚信息当年的审计费用显著高于其他公司,而在相关信息披露前一年,这种差异却并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审计师能够在前一年认识到违规公司的异常审计风险,但是在审计市场竞争压力下,能否提高审计定价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师的相对谈判能力。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审计风险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审计师的相对谈判能力越强,审计定价就越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程晓红  
《九民会议纪要》确立了金融监管规章可以借由“公序良俗”通道否定合同效力的裁判思路,但该路径既没有为司法实践提供清晰、统一的适用标准,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简单、泛化适用倾向。比较而言,金融监管规章作为习惯进入商事审判是当下司法实践相对妥适的选择,不仅契合司法裁判追求确定性、稳定性和一致性的需求和商法追求私法自治、行业自治的题中之义,也利于推进金融商法、金融监管与金融司法的协同共治,实践中也具有可行性。为了更好地发挥习惯对金融监管规章进入商事审判的过滤作用,应审慎理解习惯与公序良俗的关系,正确认识“公序良俗”路径与“习惯”路径的关系,发挥好商会、行会等自治性组织的监督、指引作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马荣伟  
2018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在福建伟杰投资有限公司等诉福州天策有限公司营业信托纠纷案中依据金融监管规章作出保险公司股权代持无效的裁决后,金融审判与金融监管的关系陡然成为一个近两年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强监管的背景下,该问题尤为突出,在学者、金融实务和司法审判者之间引起诸多讨论、疑问和反思。就此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庭室也通过不同渠道对之予以进一步阐释和说明。例如,2018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建勇  张雪琪  
本文选取2006—2016年我国被披露违规事项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以问询函为代表的非处罚性监管对公司违规的监管作用以及产权性质对监管作用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公司违规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非处罚性监管与公司违规正相关,即非处罚性监管有助于发现并披露公司违规行为;国有企业非处罚性监管与公司违规之间关系的敏感性显著低于非国有企业,即非处罚性监管对国有企业违规的监管作用要弱于非国有企业;公司违规与风险承担正相关,即公司违规程度越严重,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也越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顾小龙  张霖琳  许金花  
证券监管处罚作为公司外生冲击事件,直接或间接影响违规公司未来的会计与财务行为。本文选取2006—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违规监管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从声誉修复角度考察证券监管处罚对违规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与未受处罚的公司相比,违规公司被处罚后倾向于过度投资,通过激进的投资行为对冲处罚的负面影响,借以修复公司受损形象,但导致公司投资效率下降,损害投资者利益;(2)CEO学历水平越高,上述现象越严重;(3)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并未能有效约束高学历CEO的刺激反应。最后,使用匹配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