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77)
- 2023(11014)
- 2022(9004)
- 2021(8407)
- 2020(7149)
- 2019(15776)
- 2018(15241)
- 2017(29172)
- 2016(15272)
- 2015(16944)
- 2014(16422)
- 2013(16503)
- 2012(15185)
- 2011(13861)
- 2010(13482)
- 2009(12807)
- 2008(12356)
- 2007(10504)
- 2006(9065)
- 2005(8110)
- 学科
- 济(67620)
- 经济(67550)
- 业(46416)
- 管理(44255)
- 企(34797)
- 企业(34797)
- 方法(30747)
- 数学(27999)
- 数学方法(27871)
- 中国(21944)
- 农(18105)
- 贸(16848)
- 贸易(16842)
- 易(16546)
- 财(14995)
- 业经(14831)
- 银(13414)
- 银行(13383)
- 制(13350)
- 行(12824)
- 产业(12349)
- 融(12106)
- 金融(12106)
- 农业(11617)
- 险(10946)
- 保险(10854)
- 学(10684)
- 地方(10618)
- 技术(10260)
- 环境(9682)
- 机构
- 大学(222842)
- 学院(220018)
- 济(105168)
- 经济(103783)
- 管理(87104)
- 研究(79745)
- 理学(75520)
- 理学院(74771)
- 管理学(73826)
- 管理学院(73451)
- 中国(64827)
- 京(46998)
- 科学(45966)
- 财(44765)
- 所(39660)
- 农(39609)
- 财经(36649)
- 研究所(36536)
- 中心(35673)
- 经济学(34189)
- 经(33810)
- 业大(33418)
- 农业(31672)
- 经济学院(31097)
- 北京(30130)
- 江(29045)
- 院(28032)
- 财经大学(27760)
- 范(25222)
- 师范(24883)
- 基金
- 项目(152857)
- 科学(121960)
- 基金(116460)
- 研究(106477)
- 家(103601)
- 国家(102832)
- 科学基金(87777)
- 社会(73883)
- 社会科(70452)
- 社会科学(70439)
- 基金项目(60901)
- 自然(56330)
- 省(55609)
- 自然科(55126)
- 自然科学(55106)
- 自然科学基金(54231)
- 划(48285)
- 资助(47742)
- 教育(46569)
- 编号(38446)
- 部(35241)
- 重点(34444)
- 发(33321)
- 国家社会(32730)
- 创(32332)
- 创新(30475)
- 教育部(30393)
- 中国(29847)
- 科研(29595)
- 成果(29463)
共检索到320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宏波 郑涵茜 余天赐
在大国竞争加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乌克兰危机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叠加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进入重要的重塑阶段。与此同时,美国先后提出对华“脱钩”“去风险”,试图减少其产业链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本文首先界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范畴包括主体要素安全和结构要素安全两部分,然后辨析美国“脱钩”和“去风险”政策意图的异同,并就现阶段“去风险”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主要影响和中国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行论述。分析发现,主要影响包括:一是美国通过控制核心技术、中间品出口和关键资源,降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主体要素安全水平;二是通过制造业产业回流、“近岸外包”“友岸外包”重塑全球产业空间布局,威胁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结构要素安全;三是通过“友好国家”网络拉拢“盟伴”,增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去中国化”风险。最后,本文据此提出中国如何在美国“去风险”背景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
“去风险” 产业链 供应链 安全稳定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杰 陈容
现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正在酝酿和制定四大新策略(蚕食策略、局部脱钩策略、同盟封锁策略和区域排挤策略),这可能会对中国在全球和国内两个层面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形成一定的负面冲击,削弱中国在全球和区域性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的现有地位,从而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当前制约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中国自身的经济规模体量和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与美国相比仍然处于劣势地位;中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对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体系的构建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从政府政策到微观企业层面中国尚存在与自主创新相兼容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中国应加大国家和企业层面的基础研究投入,加快构建基于国内市场需求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积极推动全球区域性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形成。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杰 张晨曦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和推行逆全球化,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正在发生新的演化,蕴含新的风险。西方发达国家谋划以“同盟式”“集体式”“组团式”方式组建联合体系,新冠疫情对全球主要经济体产生的巨大负面冲击,国内频繁多点暴发的新冠疫情,均使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可能面临诸多形式的“外移内缩”重大风险。要重点提升“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自控能力,支持地方走出保产业链供应链与防控疫情相结合新路子,实施中国与国外要素资源双向有效流动新模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春宇 王海成
维护产业链安全稳定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总体上,我国产业链面临的安全风险主要表现为地缘政治冲突、公共卫生事件、贸易和产业政策变化等供给端的外部冲击下,供应链维度和价值链维度存在的重点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限制、产业链核心环节控制,以及空间链维度的重要产业链回流、本土产业链外迁四个方面。应围绕加快“卡脖子”技术攻关、强化产业链核心环节控制力、缓解产业链外迁压力、构建顺畅可控的供应链体系等方面,全力维护产业链安全稳定。
关键词:
产业链安全 供给端冲击 风险特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坤望 占宽
本文使用CoDEA方法,从国家和行业两个层面,分析了2004年、2011年、2018年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情况。研究发现:第一,从2004年到2018年,中国进口采购风险较高的地区是东盟、韩国,中国出口销售风险较高的是韩国、澳大利亚。第二,中国整体的出口供应链安全系数从2004年的0.3482下降至2018年的0.2917,进口供应链安全系数从0.3116上升至0.7661,说明进口供应链安全上升明显,且抗风险能力增强。第三,中国的低技术行业供应链安全系数呈现小幅上升,资源型和中、高技术行业的供应链安全系数出现下降。基于上述结果,本文认为,建立并完善供应链风险评估体系、加强沟通与合作、推动产业升级和采用5G、云计算等新技术,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升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CoDEA方法 风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玫
韩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得益于有效的产业政策。本文研究韩国产业链供应链政策及其对全球供应链布局和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1)韩国主要以扶持培育支柱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强化尖端技术产业竞争力和稳定供应链等为目标,实施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2)韩国明确提出在尖端技术领域全球领先和建设制造业强国的意愿,在技术上强化与德国、美国、俄罗斯、以色列的合作,在生产基地配置上多元化。这些产业政策对韩国制造业未来发展格局、韩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加剧全球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国际竞争。(3)尽管韩国依然视中国为其最重要的市场,但韩国很重视美韩同盟并参与美国排华供应链同盟,明确通过投资美国增加美韩产业联系,通过转移生产基地和供应链多样化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为此,中国应加深中韩供应链合作,弱化美国排华供应链联盟;共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升级,提升供应链合作规模与质量;扩大第三方市场合作领域,充分利用RCEP机制深化中韩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静
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体现了现代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过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的成败取决于其制度逻辑及其有效性。鉴于时空境遇变化,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需要应对传统因素和国际局势的双重考验,由此,应以开放系统的视野分析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转型的核心问题,切实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的逻辑落定于共治。当代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首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从现实问题和客观需求出发,以主体权利确立战略根基、以合作行动凝聚战略共识、以变革创新提供战略支撑,由此确立和夯实现代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有效性的基点,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治理效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天健 赵学军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源自工业化的本质要求,对于经济安全、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根据时代需求和内外部环境变化,新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路径也就有了各自鲜明的特征,并实现了“从零到一”,再到更高水平安全的数次飞跃。中国之所以能够在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到基本实现工业化、从半封闭到全面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通过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确保国家意志在经济建设中得到充分贯彻,并依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积极主动对外开放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的提升赋予动力,并使之具备世界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其仔 许明 孙天阳
近年来,全球产业链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呈增强趋势。造成这一趋势有多重原因,美国出台的以遏制新兴国家、片面强化自身国家经济安全和提升供应链韧性为目的的供应链报告是重要原因之一。从美国自身供应链安全最优化原则出发的报告及其内含的政策建议,割裂了全球产业链分工网络和创新网络,违背生产力发展要求,成为全球产业链安全和稳定的破坏性力量。为有效应对美国供应链报告的负外部性影响,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和安全,中国应掌握战略主动,把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作为政策出发点,加大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强化创新成果应用场景建设,提高关键产业链抵抗极端风险的能力,同时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政策体系建设,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
关键词:
产业链韧性 供应链报告 创新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彩慧 陈宇学 孙小泽
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和加速重构期,以及国际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应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筑牢国家安全防线。当前我国产业链发展在外面临欧美发达国家对高端领域的阻击、东南亚等后发经济体对低端领域的侵蚀、数字+绿色时代提速产业链迭代升级步伐等环境压力,在内存在支持产业跃升的现代制造业发展不充分、支撑产业竞争的关键核心技术主导力不强、支配产业生态韧性多元的经济双循环不畅等短板。诸多重大变局和“两线作战”的困境给中国产业安全保障带来难题,我国产业发展战略要遵循其中的市场规律、发展规律、竞争规律,探索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独特产业链成长模式,着力化解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问题与风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沈国兵 徐源晗
基于细化至产品层面的产业链供应链结构关系,本文探究了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水平、上下游渠道对中国产供链来源地多元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强产品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产供链来源地多元化的影响不显著,而加强产品上游知识产权保护产生了抑制效应,加强产品下游知识产权保护产生了促进作用。具体地,加强水平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市场扩张渠道对产供链来源地多元化产生了促进作用,但也通过市场势力和本土竞争渠道产生了抑制效应,造成相互抵消。加强上游知识产权保护能够通过本土投入品渠道对产供链来源地多元化产生抑制效应,而进口投入品的渠道影响不显著。加强下游知识产权保护通过下游创新渠道对产供链来源地多元化产生了促进作用,但下游的议价渠道削弱了这一促进作用。据此,在强化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需要统筹考虑产业链供应链的上下游联系,并落实好反垄断政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姚树俊 董哲铭
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抓手,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从数字化、韧性、创新、绿色和安全视角多维度构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赋予权重并进行测度;利用达古姆(Dagum)基尼系数分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差异及其来源;以空间核密度估计法进一步探究空间差异;运用莫兰指数(Moran’I)检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整体水平呈先抑后扬态势,并以整体—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呈阶梯状,提升速度依次递减;同时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空间关联性呈U形态势发展。我国应加强数字化赋能,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测度体系,立足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从多维度多要素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共治;正视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存在的区间差异大、区内发展不平衡问题,打造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空间关联效应,推动周边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缩小区间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差距,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吕越 邓利静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已经成为新发展阶段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本文以汽车产业链为切入点,采用2017年1月—2021年12月我国HS6位产品—来源国—省份维度的海关进口数据,构建并测度了产业链安全指数,准确评估当前我国汽车产业链的安全现状,并采用双重差分估计深入分析新冠疫情对我国汽车产业链安全的影响,从而为保障我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本文发现:第一,基于对汽车产业链安全的评估,整体上,我国汽车产业链对进口中间品的依赖度较高且趋于集中,产业链风险存在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区分上、中、下游来看,中游风险相对较高,且呈现出更为突出的动态不稳定性特征;第二,从省份来看,中间品的进口规模效应较为突出,即各省进口规模越大,汽车产业链的安全性相对越高;第三,从国别来看,来自资源型国家(地区)和电子产业发达国家(地区)的进口风险相对较高,其中自澳大利亚等七大经济体的进口面临着进口规模与产业链风险双高的问题;第四,从细分产业链环节来看,上游的模具制造、光伏设备以及中游的汽车整车制造等环节面临的产业链风险相对更高;第五,新冠疫情暴发显著影响了我国的汽车产业链安全,扩大引资规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有助于对冲疫情冲击带来的产业链安全负面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琦凯 靳玉英 彭珮
利用全球供应链数据和企业层面的补贴数据,本文探讨了美国产业补贴对美国客户企业与中国供应商企业供应链关系变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美国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越多,越会促进其与中国供应商建立供应链关系,同时抑制其与中国供应商终止供应链关系;类似效应也存在于美国客户企业与除中国之外的其他经济体供应商之间;在作用机制上,美国产业补贴主要通过缓解美国企业融资约束、减少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以及加强研发创新等渠道发挥以上作用。此外,未发现美国产业补贴促进受补贴企业与美国本土供应商加强供应链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喜才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下,大国大城小农。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面临宏微观环境的各种风险威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逆全球化交织的百年大变局背景下,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网络安全和政策干预因素叠加,农产品供应链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安全风险。农产品供应链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农户,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本文按照供应链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政府政策等五个方面将农产品供应链安全风险分为自然灾害、动物疫病、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物流阻塞、网络崩溃、金融危机和政策干预等八类,提出全链条风险评估、全过程储备管理、现代化设施设备和全方位协调机制等农产品供应链安全风险应对机制;最后,提出构建新型应急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突发事件 农产品 供应链安全 应对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