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69)
- 2023(15609)
- 2022(12963)
- 2021(12001)
- 2020(10027)
- 2019(22808)
- 2018(22672)
- 2017(43633)
- 2016(24154)
- 2015(26903)
- 2014(26694)
- 2013(26177)
- 2012(23662)
- 2011(21243)
- 2010(21010)
- 2009(19160)
- 2008(18647)
- 2007(16504)
- 2006(14368)
- 2005(12577)
- 学科
- 济(91698)
- 经济(91598)
- 管理(68183)
- 业(65999)
- 企(54535)
- 企业(54535)
- 方法(40745)
- 数学(34912)
- 数学方法(34543)
- 农(26680)
- 中国(25557)
- 业经(22561)
- 财(22160)
- 学(20325)
- 地方(19306)
- 农业(17965)
- 贸(17711)
- 贸易(17704)
- 易(17207)
- 制(16599)
- 技术(15322)
- 理论(15180)
- 环境(14699)
- 和(14696)
- 务(14192)
- 财务(14118)
- 财务管理(14095)
- 划(13780)
- 银(13627)
- 银行(13560)
- 机构
- 大学(339199)
- 学院(336754)
- 管理(133021)
- 济(130502)
- 经济(127629)
- 研究(115744)
- 理学(115691)
- 理学院(114372)
- 管理学(112347)
- 管理学院(111747)
- 中国(83280)
- 科学(74335)
- 京(72879)
- 农(61311)
- 所(58888)
- 财(56976)
- 业大(55316)
- 研究所(54216)
- 中心(51179)
- 江(48690)
- 农业(48527)
- 财经(46419)
- 北京(45891)
- 范(45507)
- 师范(44996)
- 经(42301)
- 院(42042)
- 州(39714)
- 经济学(38056)
- 师范大学(36544)
- 基金
- 项目(236562)
- 科学(184305)
- 基金(170410)
- 研究(168934)
- 家(151013)
- 国家(149729)
- 科学基金(126905)
- 社会(105375)
- 社会科(99792)
- 社会科学(99764)
- 省(92502)
- 基金项目(91038)
- 自然(84218)
- 自然科(82221)
- 自然科学(82196)
- 自然科学基金(80715)
- 划(79032)
- 教育(77455)
- 资助(69093)
- 编号(68863)
- 成果(55124)
- 重点(53406)
- 部(51116)
- 发(50725)
- 创(49241)
- 课题(47686)
- 创新(45884)
- 科研(45401)
- 计划(44064)
- 教育部(43248)
- 期刊
- 济(141120)
- 经济(141120)
- 研究(96827)
- 中国(62302)
- 学报(59964)
- 农(56184)
- 科学(52819)
- 管理(48198)
- 大学(44437)
- 学学(41786)
- 财(41518)
- 教育(38832)
- 农业(38822)
- 技术(27761)
- 融(26669)
- 金融(26669)
- 业经(24369)
- 经济研究(22409)
- 财经(21695)
- 业(20464)
- 问题(18818)
- 经(18501)
- 图书(18398)
- 科技(17808)
- 版(16918)
- 业大(16048)
- 技术经济(15732)
- 理论(15663)
- 现代(15432)
- 商业(15111)
共检索到484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林珏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是在国内传统工业衰落、产业空洞化、对外贸易严重逆差以及经济衰退背景下提出的,目的不是要步回传统的工业化时代,而是开展对制造业材料、工艺、技术、动力能源、管理、服务形式、生产模式的一场创新活动,是对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环节的再造,预示着一场由美国主导的新的产业革命的开始。重振制造业是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核心;尽管面临经费投入多、结构性成本高、就业难度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就业人口老龄化以及工程师不足等困难,通过立法重振制造业、建立制造创新中心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改革教育与培训体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林继扬 张换兆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推动了美国经济逐步复苏,提高了就业和扩大了出口。但其进一步实施会加剧中美高技术产业竞争和贸易纠纷。建议中国实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以应对中美制造业激烈竞争,实施更为积极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以应对中美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扩大中美创新对话,努力寻找中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共同利益。
关键词:
“再工业化”战略 欧债危机 贸易纠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卫东
加快技术、管理和生产模式创新,推动中国产业升级,促进"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水平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国家推出并开始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意在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实施六年来,成效显著。"再工业化"战略引领美国制造向价值链高端回归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孟祺
杠杆化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为提高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美国实施了再工业化的政策。对于美国来说,工业化体现在发展清洁新型能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研发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目前中国也面临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上升、产业结构调整,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提供了经验教训和启示:重视制造业的发展,防止产业空心化和虚拟化;加大创新投入,发展先进制造业,抢占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位置;重视低端制造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关键词:
美国 再工业化 政策表现 启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丁平
金融危机的爆发对美国及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并引发了对美国现有增长模式的反思。在此背景下,奥巴马政府强力推出了"再工业化"战略,以期重振制造业,使美国回归实体经济。本文对美国再工业化的实施背景和动因进行了剖析,认为这不仅是一种短期的应急举措,更是长期的发展战略,并从制造业产值、就业、出口等层面分析了再工业化的积极成效,最后得出结论:美国再工业化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关键词:
美国再工业化 动因 成效 中国制造业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郭进 杨建文
金融危机后,美国意识到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出台了"再工业化战略",努力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占领未来全球制造业的制高点,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由此拉开了大幕。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如果成功实施,将会在高新技术和清洁能源基础上发展出新的产业并制定出新的技术和环保标准,这将对我国"世界工厂"的国际分工定位产生重大影响,因而需要仔细研究,认真应对。一、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由来实质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作者]
张婷玉 崔日明
美国在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创之后,意识到经济"空心化"的严重性,因此,自2009年以来,美国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重点推动"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并将其视为夯实美国实体经济,占领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所以,本文重点分析了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至今,在促进出口、降低失业率、平衡贸易逆差、重振制造业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通过分析结果得出对中国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
再工业化 制造业 美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进 杨建文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以数字制造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并不是传统工业的简单复苏和回归,实质是一场产业革命。再工业化战略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在影响中国正常贸易的同时,进一步拉大中美技术差距,倒逼中国经济转型。为此,中国需要加大对内、对外开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科技人才培养,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之路。
关键词:
再工业化 发展战略 产业政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达 刘晓鑫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各界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增长范式和结构性变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美国也由此进入了一个经济战略全面调整的新时期。"再工业化"战略是美国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出于应对危机冲击和走出衰退困境的客观需要,对其经济发展战略做出的战略性调整。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其长期战略目标能否实现仍受一系列条件的制约。"再工业化"战略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明显的冲击和影响。为此,中国应当充分准备,积极应对。
关键词:
美国 再工业化 中国 影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日明 张婷玉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提振经济,促进就业,美国启动了"再工业化"战略。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文章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系统的数据分析,并着重对该战略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数据表明,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取得了初步成效,而且随着该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中美在制造业领域的竞争性将影响中国对美国传统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加剧中美未来在先进制造业领域中的竞争,导致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重,并对中国制造业引资与投资产生双面影响。鉴于此,中国应在传统要素优势渐失的现状下,积极培育制造业出口产品新型竞争优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抢占新一轮经济...
关键词:
再工业化 制造业 政策建议 发展战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丹
产业价值链视角下制造业表现为不同要素密集度水平的多个层级的协同发展。基于制造业的多层级分布格局,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也呈现明显的层级性特点。再工业化战略对其制造业发展的高端、中端和低端各个层级出台了不同但又互相协调的政策措施。因而,再工业化战略是美国对其国内制造业发展的全面调整以及全球制造业产业结构的重构。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形成上下夹击态势,对我国各层级的制造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我国应结合再工业化战略的层级性特点,针对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每一层级的影响积极加以应对。
关键词:
再工业化 制造业 多层级影响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景阳 张明君
以措施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预制装配式和现浇式两种结构体系下措施项目内容差异。以济南某公租房项目为例,利用实际数据分析两种结构体系下措施项目造价相关指标的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完善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措施项目计价依据和计价项目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志良 刘建江
采用比较分析、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等研究方法,对再工业化战略下的美国能源体系转型的必要性、思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美国再工业化客观要求转变能源体系。要以节能增效为基础,以提高国内石油产量为辅助支撑,以推进清洁能源革命为核心,试图促使石油化石能源体系依次向天然气和石油共同主导的化石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主导的清洁能源体系转变,以支持美国再工业化和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美国这种能源结构优化与再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模式,对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再工业化 能源体系转型 清洁能源革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邢华彬 庞志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开始重新审视先进制造业的价值,提出了回归实体经济的发展战略。美国再工业化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客观要求,更是立足于保持长期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举措,这将极大地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对美国经济本身和中国经济也将产生深远影响。为将美国再工业化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我国应从延伸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拉动内需、推进加工贸易转型以及促进人力资本快速积累等方面加以应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秦简
《中国工业化思想及发展战略研究》评介秦简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赵晓雷博士撰写的学术专著《中国工业化思想及发展战略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对该领域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全书共6篇18章,加上导论和结语,计33万字。该书出版获得了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