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57)
- 2023(12036)
- 2022(10062)
- 2021(9379)
- 2020(7673)
- 2019(17818)
- 2018(17960)
- 2017(34791)
- 2016(19109)
- 2015(21489)
- 2014(21721)
- 2013(21271)
- 2012(19199)
- 2011(17229)
- 2010(16941)
- 2009(15493)
- 2008(14964)
- 2007(12913)
- 2006(11320)
- 2005(10088)
- 学科
- 济(74825)
- 经济(74738)
- 管理(52983)
- 业(50212)
- 企(41751)
- 企业(41751)
- 方法(33592)
- 数学(28661)
- 数学方法(28347)
- 中国(20901)
- 农(20482)
- 业经(18002)
- 财(17071)
- 学(16850)
- 地方(15454)
- 农业(13681)
- 理论(13294)
- 贸(12752)
- 贸易(12745)
- 制(12636)
- 和(12333)
- 易(12332)
- 技术(11700)
- 环境(11679)
- 务(11009)
- 财务(10939)
- 财务管理(10921)
- 教育(10771)
- 银(10674)
- 银行(10638)
- 机构
- 大学(270223)
- 学院(265878)
- 管理(107193)
- 济(103811)
- 经济(101504)
- 理学(93219)
- 理学院(92196)
- 管理学(90624)
- 管理学院(90154)
- 研究(89876)
- 中国(64805)
- 京(58451)
- 科学(55995)
- 财(45552)
- 所(44854)
- 研究所(41022)
- 农(40640)
- 业大(39587)
- 中心(39565)
- 范(37526)
- 江(37475)
- 师范(37233)
- 财经(37204)
- 北京(37198)
- 经(33903)
- 院(32645)
- 农业(31826)
- 州(30977)
- 经济学(30507)
- 师范大学(30455)
- 基金
- 项目(184336)
- 科学(144748)
- 研究(136830)
- 基金(133202)
- 家(115332)
- 国家(114355)
- 科学基金(98279)
- 社会(85006)
- 社会科(80453)
- 社会科学(80432)
- 省(71240)
- 基金项目(71194)
- 自然(63680)
- 教育(62502)
- 自然科(62177)
- 自然科学(62164)
- 自然科学基金(61023)
- 划(60313)
- 编号(56808)
- 资助(54251)
- 成果(46490)
- 重点(40848)
- 部(40452)
- 发(39172)
- 课题(38604)
- 创(38082)
- 创新(35434)
- 项目编号(35286)
- 科研(34999)
- 教育部(34814)
- 期刊
- 济(113320)
- 经济(113320)
- 研究(81498)
- 中国(48074)
- 学报(41605)
- 管理(39441)
- 科学(38447)
- 农(37643)
- 教育(33987)
- 财(32631)
- 大学(31702)
- 学学(29174)
- 农业(26686)
- 技术(22825)
- 融(20772)
- 金融(20772)
- 业经(18624)
- 经济研究(17800)
- 财经(17291)
- 图书(17210)
- 问题(14956)
- 经(14664)
- 理论(13770)
- 业(13700)
- 科技(13569)
- 实践(12640)
- 践(12640)
- 技术经济(12575)
- 现代(12516)
- 版(11758)
共检索到383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礼伯 沈坤荣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产生较大影响,一经提出就受到了我国学者的高度关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该文就美国"再工业化"的实质、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对产业发展的启示等三个方面对现有国内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和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再工业化 产业结构 评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波 熊维刚 吕麒
刘大钧是民国时期著名经济学家,其工业化思想的要旨是:以国家统制的方式,通过协调轻工业与重工业、农业与工业、国家经济与区域经济等关系,快速推动中国实现工业化,以达到国防安全与民生富裕的双重目标。刘大钧的工业化思想比较充分和集中地反映了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经济结构演变的现实与趋势,把中国近代工业化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于秋华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在中国工业化方面有诸多论述,主要包括中国工业化的目标是要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工业化的主体是国家及其国有企业、工业化的重点是要优先发展重工业等。毛泽东工业化思想对中国工业化道路选择有着深刻影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以及一系列政府政策的思想渊源。毛泽东工业化思想为新中国的全面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对中国实现工业化目标的长期性估计不足,过急过快的目标要求反而造成"欲速则不达"。
关键词:
新中国 毛泽东 工业化 国有企业 重工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立君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长远发展的根基,是带动增长、就业与创新的源泉"。去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工业部门就业占比和增加值占比持续下降的现象。技术革命扩散和经济全球化是"去工业化"的直接动因,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下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是"去工业化"的根本动因。美国推动"逆全球化"的目的是要实现本国"再工业化",其本质是要使低端制造业回归美国以增加就业,同时保持高端制造业的竞争力。但是,使美国发生"去工业化"的根本动因并没有改变,仅仅通过逆转经济全球化,显然不能使"再工业化"战略取得成功。
关键词:
去工业化 再工业化 经济全球化 逆全球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立君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长远发展的根基,是带动增长、就业与创新的源泉"。去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工业部门就业占比和增加值占比持续下降的现象。技术革命扩散和经济全球化是"去工业化"的直接动因,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下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是"去工业化"的根本动因。美国推动"逆全球化"的目的是要实现本国"再工业化",其本质是要使低端制造业回归美国以增加就业,同时保持高端制造业的竞争力。但是,使美国发生"去工业化"的根本动因并没有改变,仅仅通过逆转经济全球化,显然不能使"再工业化"战略取得成功。
关键词:
去工业化 再工业化 经济全球化 逆全球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盛垒 洪娜
1.就短期来看,美国"再工业化"困难重重。事实上,奥巴马政府在推动"再工业化"过程中已暴露出不少制约因素,"再工业化"战略能否最终成功,仍面临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其一,政府财政支持受限。"再工业化"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政策支持,而经历"政府停摆"闹剧不久的美国政府尚未完全摆脱巨额债务威胁,"债务上限"问题犹如芒刺在背,奥巴马不得不竭力削减政府支出,以防赤字再度飙升。因此,"再工业化"政策尽管理论上可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卫东
加快技术、管理和生产模式创新,推动中国产业升级,促进"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水平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国家推出并开始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意在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实施六年来,成效显著。"再工业化"战略引领美国制造向价值链高端回归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丁平
金融危机的爆发对美国及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并引发了对美国现有增长模式的反思。在此背景下,奥巴马政府强力推出了"再工业化"战略,以期重振制造业,使美国回归实体经济。本文对美国再工业化的实施背景和动因进行了剖析,认为这不仅是一种短期的应急举措,更是长期的发展战略,并从制造业产值、就业、出口等层面分析了再工业化的积极成效,最后得出结论:美国再工业化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关键词:
美国再工业化 动因 成效 中国制造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林继扬 张换兆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推动了美国经济逐步复苏,提高了就业和扩大了出口。但其进一步实施会加剧中美高技术产业竞争和贸易纠纷。建议中国实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以应对中美制造业激烈竞争,实施更为积极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以应对中美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扩大中美创新对话,努力寻找中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共同利益。
关键词:
“再工业化”战略 欧债危机 贸易纠纷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孟祺
为重新提高美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开始推行再工业化政策。美国为什么推行再工业化政策?该文根据相关数据分析了美国制造业在美国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变化和国际竞争力变化的情况,研究出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是美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降低的主要原因。这些都启示中国应该提高劳动生产率,防止产业空心化和盲目的服务业化。
关键词:
再工业化 劳动生产率 空心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盛垒 洪娜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力推"再工业化"战略,试图再次占领全球产业分工制高点,重塑其美国世界经济领导地位。为推动"再工业化"进程,奥巴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政,虽面临不少现实困难,但初步成效已开始显现,其未来前景更值得期待。这一战略的深入实施可能造成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深刻变化,并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产生深远影响,需引起我国高度重视并及早做出应对。
关键词:
美国 再工业化 制造业 中国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继彤 陈煜
本文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实证研究美国再工业化措施对制造业产出效率的影响,并测算2000-2015年美国制造业各行业产出效率。结果表明:(1)再工业化对美国制造业产出效率提升的成效欠佳,提高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有利于制造业产出效率提升,但其重点推行的减税、扩大出口以及促进资本回流的措施并不利于制造业产出效率提升;(2)美国制造业各行业存在不同程度产出效率损失,先进制造业产出效率低于最优水平约5%,传统制造业低于最优水平约25%-35%,二者存在较大差异;(3)再工业化的实施并未能提升美国制造业产出效率,也未能缩小传统制造业同先进制造业的产出效率差距。
关键词:
再工业化 产出效率 随机前沿模型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林珏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是在国内传统工业衰落、产业空洞化、对外贸易严重逆差以及经济衰退背景下提出的,目的不是要步回传统的工业化时代,而是开展对制造业材料、工艺、技术、动力能源、管理、服务形式、生产模式的一场创新活动,是对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环节的再造,预示着一场由美国主导的新的产业革命的开始。重振制造业是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核心;尽管面临经费投入多、结构性成本高、就业难度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就业人口老龄化以及工程师不足等困难,通过立法重振制造业、建立制造创新中心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改革教育与培训体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日明 张婷玉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提振经济,促进就业,美国启动了"再工业化"战略。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文章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系统的数据分析,并着重对该战略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数据表明,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取得了初步成效,而且随着该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中美在制造业领域的竞争性将影响中国对美国传统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加剧中美未来在先进制造业领域中的竞争,导致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重,并对中国制造业引资与投资产生双面影响。鉴于此,中国应在传统要素优势渐失的现状下,积极培育制造业出口产品新型竞争优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抢占新一轮经济...
关键词:
再工业化 制造业 政策建议 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检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