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42)
2023(9130)
2022(7648)
2021(7252)
2020(6135)
2019(13727)
2018(13899)
2017(25209)
2016(13582)
2015(14762)
2014(14220)
2013(13376)
2012(12132)
2011(10971)
2010(11352)
2009(10996)
2008(10971)
2007(9613)
2006(8650)
2005(8002)
作者
(34589)
(29232)
(28830)
(27483)
(18532)
(13673)
(12998)
(11133)
(11052)
(10384)
(9902)
(9649)
(9552)
(9335)
(9052)
(8897)
(8491)
(8362)
(8332)
(8309)
(7336)
(6954)
(6822)
(6703)
(6570)
(6425)
(6420)
(6376)
(5679)
(5588)
学科
管理(47895)
(44982)
经济(44896)
(44023)
(40725)
企业(40725)
(17599)
(16450)
技术(15871)
中国(15083)
方法(14925)
业经(13337)
(12525)
技术管理(12104)
数学(11819)
数学方法(11641)
(11609)
体制(10896)
(10653)
银行(10641)
(10224)
(9990)
金融(9988)
(9512)
财务(9491)
财务管理(9467)
理论(9165)
企业财务(9019)
(8528)
(8247)
机构
大学(180400)
学院(177925)
(75150)
经济(73607)
管理(69418)
研究(62039)
理学(58909)
理学院(58255)
管理学(57513)
管理学院(57112)
中国(48101)
(40176)
(37926)
科学(33133)
财经(29782)
(29695)
(28821)
中心(27579)
(27004)
研究所(26120)
北京(24300)
(24269)
师范(24080)
经济学(23085)
(22891)
(22408)
财经大学(22058)
(22053)
业大(21113)
经济学院(20338)
基金
项目(114605)
科学(92658)
研究(89695)
基金(83318)
(71159)
国家(70502)
科学基金(61773)
社会(58892)
社会科(55831)
社会科学(55821)
(45200)
基金项目(43733)
教育(42629)
(37742)
自然(37112)
自然科(36317)
自然科学(36309)
自然科学基金(35710)
编号(35487)
资助(31569)
成果(30753)
(30399)
(28696)
创新(27371)
(26142)
重点(26104)
课题(26087)
国家社会(24588)
(24356)
教育部(23441)
期刊
(90070)
经济(90070)
研究(63271)
中国(46365)
(33499)
管理(31489)
教育(29671)
科学(22733)
学报(22363)
(21170)
(20363)
金融(20363)
大学(18870)
学学(16889)
技术(16640)
财经(15506)
经济研究(14300)
业经(13553)
农业(13533)
(13453)
问题(10645)
科技(10639)
(9090)
论坛(9090)
(9041)
技术经济(8979)
会计(8900)
世界(8403)
国际(8363)
现代(8297)
共检索到2920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秋甫  李正风  
伦理委员会机制的雏形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通过对美国伦理委员会建立及发展的历史分析,本文认为,美国伦理委员会体系经历了在成立规范上从"建议"到"要求"、在涵盖范围上从"机构"到"国家"、在功能行使上从"审查"到"咨询"、"决策"的制度变迁过程,其治理的对象也呈现出以"个人作为应用对象""群体作为受试对象""人类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线索。同时,作为科技伦理困境的解决方案,美国伦理委员会制度建构的过程也是伦理委员会对责任的重构过程,体现在"责任转移"的实现、"责任冲突"的化解、"责任监督"的保障以及"责任延展"的承诺。对美国伦理委员会体系的历史沿革及制度创新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中国相关的制度建设提供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蒋惠玲  
美国大学伦理审查委员会是各大学对本校研究人员在从事以有生命的个体为受试者进行生物医学、社会学和行为研究时进行审查、监督的机构,其目的是保护那些作为研究对象的受试者的权利和福祉。《纽伦堡法典》、《赫尔辛基宣言》和《贝尔蒙特报告》是其运作的伦理基础,联邦和州的法规法令是其运作的法制基础,学校的科研管理制度是其具体操作的依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光富  
19世纪末,指导先驱们进行了早期的探索。弗兰克·帕森斯《选择一份职业》(1909)一书将特质因素理论作为学生指导的理论基础,标志着现代学生指导制度的正式诞生。20世纪4050年代,联邦政府正通过法令资助高校对专业指导人才的培养。70年代,全方位学校指导项目将学生指导提升到与教学、管理同等重要的地位。1997年《学校指导项目的国家标准》提出学生指导是为了促进学生在学业、职业和个人/社会性三大领域内的发展,该标准现已成为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学生指导工作的实践指南。美国学生指导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心理学科的支持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谢德仁  
本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现行治理结构中的企业会计事务控制权安排及其缺陷,并提出改进措施。我们研究发现,在中国上市公司现行治理结构中,企业经理人不仅拥有企业内部会计事务的积极权力,而且实质拥有企业外部会计事务的积极权力,其中的作为董事会下设专门委员会的审计委员会不是我们所设计的本原性质的审计委员会,而是接近于美国现行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审计委员会。这一安排不符合关于现代企业会计事务控制权安排的分权制衡原则,难以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我们在分析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监事会监督为什么会流于形式的基础上,提出应进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创新,即取消监事会(制度),设立独立于董事会与之平行的符合本原性质的审计委...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珊  苏君阳  
学术委员会学术权力对话伦理规范是以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为基础构建的学术权力主体间的民主商谈规范。学术权力对话伦理规范旨在保障学术委员会学术权力的正当实施、促进学术民主管理以及提高学术管理决策的科学有效性。协商原则和同意原则是学术权力对话伦理规范的两大基本原则,它们旨在实现学术权力主体间平等的对话权利、公正的对话过程、无强制的对话环境、尊重包容的对话伦理以及理性共识的达成。有效的学术权力对话伦理规范能约束学术权力主体实施学术权力的行为,保障他们通过话语论证的方式达成合理性共识。但对话伦理学道德判断原则内在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冲突,导致了学术权力对话伦理规范有效性实现的困难。建设学术委员会议事规程、加...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国生  
我国的税收征管制度是经过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创建,80年代的恢复和90年代的改革所形成的。税收管理员制度随着税收征管制度的建立而建立、发展而发展,从最初以“管户”为特点的税收专管员制度到以“管事”为特点的税收管理人制度,再到目前的以“管户与管事相结合”为特点的税收管理员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本文对我国税收征管制度的历史沿革做了简要回顾并给予客观评价。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朱锦余  胡春晖  易挺  
较早设立审计委员会的西方国家陆续出现震惊世界的公司财务舞弊案件,这次金融危机又凸显出公司治理及审计委员会的制度性偏差。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尚处在起步阶段,制度依赖和路径依赖比较小。结合我国国情、基于审计委员会的本质属性制定的我国审计委员会参与公司治理的新架构体现了"类金字塔"委托—代理理论,在审计委员会参与公司治理,处理与内部审计、外部审计、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诸多方面的关系时有许多明显的优势。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冯萌   蒋卫平  
目前我国正在推广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的经验,但是安然事件的发生,使我们在承认美国公司治理模式的主要方面具有合理性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谭建川  
教育委员会制度作为二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通过在地方自治体设立独立于地方首长的教育委员会,使教育行政从政府的一般行政中独立出来的一种教育行政制度。自设立以来,为日本摆脱战前教育的中央集权化,保证教育的政治中立性和延续性提供了可靠保障。不过,安倍晋三上台以来,在"教育再生"的口号之下,强力推动新一轮教育委员会制度改革,并于2014年6月通过了《地方教育行政法改正案》。此次改革导致首长权限扩大,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力加强,体现出新世纪以来整体右倾的日本政权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基本特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唐辉亮  舒晓婷  
经济转型升级的内涵经历了体制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的深化与发展,从其发展轨迹大致可将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划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理论创新的重点则各有差异。本文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曾湘泉  赵立军  
通过对二次文献的深入分析,探究了高等学校历次工资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和环境特征,在回顾高等学校工资制度历史变迁的基础上,从工资管理体制、工资制度、报酬要素、工资水平四个维度分析和提炼出了我国高校工资制度变迁的趋势特征。基于我国高等学校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挑战和自身改革需要,结合现代薪酬管理理论和国外薪酬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改革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宋传联  齐晓安  
中国环境审计制度经过酝酿阶段、逐步探索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环境审计制度建设速度明显加快,规模迅速扩大;环境审计制度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内容日趋丰富;环境审计制度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日趋紧密,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度正在变大。研究环境审计制度变迁的历史,明确环境审计制度已经取得的成效,有助于确立环境审计制度研究的切入点,并分析目前环境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成因,进而研究如何完善环境审计制度。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李爱华  
本文分析了公司治理下的美国独立审计委员会制度变革历程,阐述其变革后的职能与特点,并对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洪煜  钟秉林  赵应生  张筱茜  
我国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早,自民国时期诞生以来,先后经历了初创阶段、规范发展、恢复和稳步发展、快速发展等4个阶段。当前,我国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但研究生教育仍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入学选拔难以适应高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培养质量不高、学位授权制度尚待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社会评价机制缺失等诸多问题,改革势在必行。今后,要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提高人才选拔的多样性、有效性;加快学科设置与学位授权制度改革,引导各校研究生教育准确定位和特色发展;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加快以导师制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改革成本分担机制,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红娟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表明,充分发挥产权保护对市场主体活力的有效激励作用至关重要。当前,我国产权保护仍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如国有产权制度体系尚不完善、非公经济产权保护亟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待创新、农村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滞后。因此,应加快完善国有产权制度体系,构建有效的全民所有制自然资产产权体系,健全国有经营性资产产权管理制度,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各类产权管理制度;健全非公经济产权平等保护制度,严格执法和司法程序,提升公平裁判能力,建立健全产权保护政策落实协调推进机制;创新和调整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模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与服务,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打击力度;补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短板,完善农村集体产权确权登记制度,健全农村集体产权流转和退出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