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63)
- 2023(5552)
- 2022(4681)
- 2021(4322)
- 2020(3499)
- 2019(7237)
- 2018(7095)
- 2017(12944)
- 2016(6905)
- 2015(7249)
- 2014(6716)
- 2013(6297)
- 2012(5436)
- 2011(5002)
- 2010(4979)
- 2009(4888)
- 2008(4367)
- 2007(3722)
- 2006(3254)
- 2005(2882)
- 学科
- 济(28305)
- 经济(28289)
- 管理(16486)
- 业(13239)
- 企(10770)
- 企业(10770)
- 地方(9888)
- 学(9772)
- 方法(8338)
- 中国(7410)
- 农(6868)
- 数学(6831)
- 数学方法(6737)
- 地方经济(6608)
- 业经(5846)
- 理论(5066)
- 环境(4984)
- 财(4823)
- 农业(4730)
- 和(4504)
- 教育(4341)
- 贸(4293)
- 贸易(4290)
- 易(4081)
- 经济学(4010)
- 融(3731)
- 金融(3730)
- 发(3708)
- 制(3659)
- 划(3497)
- 机构
- 学院(90226)
- 大学(88071)
- 济(33643)
- 经济(32870)
- 管理(31567)
- 研究(30586)
- 理学(27131)
- 理学院(26746)
- 管理学(26158)
- 管理学院(25978)
- 中国(22050)
- 科学(20550)
- 京(17772)
- 所(15298)
- 财(14469)
- 范(14401)
- 师范(14264)
- 研究所(14106)
- 中心(13938)
- 江(13633)
- 农(13264)
- 业大(12171)
- 财经(11627)
- 院(11422)
- 师范大学(11391)
- 州(11202)
- 技术(10859)
- 经济学(10821)
- 北京(10596)
- 农业(10536)
- 基金
- 项目(63134)
- 科学(49956)
- 研究(47478)
- 基金(44358)
- 家(38738)
- 国家(38417)
- 科学基金(32923)
- 社会(30131)
- 社会科(28485)
- 社会科学(28483)
- 省(26497)
- 基金项目(23114)
- 教育(21957)
- 划(21862)
- 编号(20408)
- 自然(20357)
- 自然科(19855)
- 自然科学(19850)
- 自然科学基金(19443)
- 资助(17044)
- 成果(16042)
- 发(15107)
- 重点(14891)
- 课题(14105)
- 创(13587)
- 部(12780)
- 创新(12705)
- 年(12492)
- 国家社会(12382)
- 项目编号(12353)
共检索到130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楷
儒家思想出自周代礼乐文明的孕育,故自孔子而始,儒家即以礼乐治世为理想。然而,社会层面的道德教化须得通过个体层面的变化方可收其成效。就思想的发展历程来看,早期儒学最初对乐之于个体生命的作用机理并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这一问题在道家(特别是庄子)的批评之下得到了放大,刺激和促使早期儒家在生命哲学的语境之下对乐做更为深入的理论探讨,进而发展出一套以乐成德的修养论,而以荀子乐论为典范。荀子乐论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能够正视人的自然生命,肯定感性欲望的合理满足之于道德修养的积极意义。因此,荀子并不以消除感性情欲为目标,而是寻求感性情欲在道德理性节制之下的合理实现。如此,在生命哲学的意义上,道德理性以自然生命力为基础而不致枯槁,自然生命力在道德理性的节制之下得遂其长而不致泛滥,自然生命与道德生命相互成就("美善相乐"),从而在一种完整的意义上实现了人的繁荣(human flouring),而荀子乐论的精神也正在于此。
关键词:
荀子 乐 修养 美善相乐 生命哲学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季金华
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他长期的教育生涯中,批判地继承了诸子百家之长,并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为指导思想,从事教育实践活动,从而对教育的起源、本质、过程、功能及作用等都有自己的独道之见,形成了他自成体系的教育哲学思想,对后世教育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荀子没有教育哲学专著,他的教育哲学思想散见在《荀子》一书的各篇中,具体内容有如下几方面: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于超
孟子和荀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从表面上看,孟、荀思想存在很大差异:在天道观方面,孟子主张"天人合一"的人格天道,荀子主张"天人相分"的自然天道;关于人性的认识中,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性恶;在政治观上,孟子主张重王抑霸,荀子主张王霸兼用。但是,孟、荀的思想实质上同宗同源,从根本上是相近的。孟、荀以其整体论的方法论为指导建构教育思想体系,将其教育哲学思想与其哲学、政治思想紧密相连的同时,整个教育思想体系浑然一体。孟、荀始终坚守仁义,重视教育,强调教育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既倡导教育以人为目的,又强调教育的社会目的:以人为工具促进社会发展。
关键词:
孟子 荀子 教育哲学 天道观 人性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吕寿伟
教育的过程是使儿童从自然的个体成长为国家公民的过程。教育通过对儿童自然性的去除和个性的改造,而不断提升个体教养,最终使儿童获得精神气质的内在转变。伦理实体是儿童获得教养的环境,家庭、学校和国家是伦理实体的现实形态。家庭是天然的教育伦理实体,它以爱为基本的精神规定,在家庭中,儿童逐步将家庭的伦理精神转化自我的习惯性意向。但家庭的自私本性不可能塑造出具有公共精神的现代公民。学校作为一个教育共同体是一种伦理性的结合,它由来自不同家庭的儿童组成伦理性实体。"解放"是学校教育的精神规定,它通过解放塑造有教养的个体。但学校并不能完成现实公民的塑造,现实的公民只能在国家这一伦理实体中形成。作为理念的国家体现着普遍性的公共意志,国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儿童教养的提升而完成国家公民的塑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志刚
传统德育教学话语体系对于话语描述的忽视消解了教师的话语力量,使其陷于悖论性的话语困境。现代生命哲学重心在于促使德育话语在批判性、反思性和引导性方面转变,通过哲学属性话语范畴的描述性挖掘,不断完善德育教学话语逻辑架构意义生成与路径创新。
关键词:
德育教学 话语范畴 路径创新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辛继湘 唐泽霞
教师的发展是一种融入教师生命的实践,离不开时间的绵延与经历的承载。在技术至上、效率至上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往往被"科学时间"所裹挟,这使教师生活沦为"无我化""制度化""平庸化"的存在,从而造成教师深层自我与表层自我的分离,导致意义感与自由的阙如。通过对科学时间局限的反思,发现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时间观给予教师发展以新的启示。基于对柏格森"真正时间"的理解,教师时间的重建与自我生命的发展需要从主体层面使教师拥有"反思的时间",唤醒自我觉知;从制度层面使教师获得"连续的时间",突破制度阻隔;从意义层面使教师享有"自由的时间",获得生命成长。
关键词:
生命哲学 教师时间 科学时间 真正时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龙 陈鹏
随着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现代社会亟需工匠精神的回归。文章基于技术哲学,以技术作为工匠精神的载体为逻辑起点,根据米切姆的技术类型学概念框架,分别从作为人工物、知识、过程和意志的技术分析了工匠精神生成的起点、可能、关键和内核,思考了职业教育作为工匠精神培育主体的"不能"与"不为",提出工匠精神的培育需在教育中前置并探究了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渗透、校园文化三个前置培育路径。
关键词:
技术哲学 工匠精神 生成 培育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余天赐
<正>观察人的外表,不如探究他的思想;探究他的思想,不如看他如何做事。一、欲建功立业,须尚贤使能《荀子·王制》中,荀子指出:“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意思是,一个人要想建功立业,没有比崇尚贤才、任用能人更重要的了。荀子以过往的君王为例,论证因正确用人而成就伟业的道理。荀子提到:“成汤鉴于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伊尹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夏王而受九州也。
[期刊] 求索
[作者]
沈顺福
一般认为,荀子是性恶论者,这是《荀子》的题中之义。然而它还有一个言外之意,即天生之物中有某些善的东西,比如知性、仁心、善心等,这些都是天生的东西,可以称之为善性。善性是一种天生气质,它是人类成为圣贤的内在根据,因此是好的、值得肯定的东西,类似于孟子的人性。荀子主张以礼乐教化的方式激发身体中的善的气质,这样便可以成圣贤。荀子继承并发展了孟子的思想。
关键词:
荀子 善性 孟子 教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晓英 勾占锋 唐绍洪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及培养职业道德的的有效途径。如何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及效率是所有职业院校共同面临的难题。本文从三种哲学观的视角出发,探究实践教学的基本要素、主客体关系及实践教学的本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宋景华 杨杰
高等教育哲学是运用哲学的视角去审视高等教育领域相关问题,通过对高等教育哲学内在根源问题的思考,以及现代大学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能够形成高等教育哲学与现代大学教育两者之间的联系;运用高等教育哲学观点对现代大学的定位与类型的合理把握、大学使命与责任的担当、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博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冲突与调试等现代大学教育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思考,梳理出一条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思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高尚荣
现代技术哲学是职业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从技术哲学关于技术理念、技术实体与技术伦理的视域看来,职业院校应当加强职业理念、职业社会化与职业道德诸领域的职业素质教育,从而使青年学生尽快从"学校人"转变为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职业人"。
关键词:
技术哲学 职业素养 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程良宏 张金运
教师的教学哲学是教师对其课程教学生活中的教学现象、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及其体系背后的理论基础、核心构成等整体关系的理解与认识。持续的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的生存状态和意义感受,对教师教学哲学亦提出了相应的变革要求。与之相应,在课程改革中审视并反思教师教学哲学的重构,是消解课程改革理论遭遇教师实践抵制和推进改革有效达成的可能性选择。
关键词:
教学哲学 课程改革 教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丰 赵昕 赵哲
职业本科教育既拥有职业教育的“基因”,又处于本科教育的层次,是一种以职业教育为特色的本科教育学制。职业本科教育质量可以从结构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系统哲学逻辑做出解读。其中,结构论促进质量要素的结构重塑,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质量本质;价值论释放质量价值的应用属性,诠释了“为谁培养人”的质量功能;方法论化解质量议题的矛盾现象,明确了“如何培养人”的质量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易丽君 杨艳君
时代的进步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能够灵活自如地把专业知识运用于各种实践之中,同时还要加强自身文化内涵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实训基地是对在校大学生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进行检验的一个有效场所,更能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实现人格升华。本文意在突破传统的理性思维,选择文化哲学这一更具深刻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视域从人文内涵的角度对实训基地的价值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思考,以期挖掘出实训基地更深层次的价值。
关键词:
实训基地 人文哲学 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