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83)
2023(9652)
2022(8007)
2021(7083)
2020(5769)
2019(13010)
2018(12492)
2017(23656)
2016(12703)
2015(14051)
2014(13931)
2013(13849)
2012(13588)
2011(12564)
2010(13324)
2009(12562)
2008(11654)
2007(10418)
2006(9625)
2005(9166)
作者
(38822)
(32044)
(32017)
(30118)
(20450)
(15319)
(14444)
(12417)
(12219)
(11700)
(11186)
(10916)
(10471)
(10371)
(10320)
(9966)
(9504)
(9300)
(9277)
(9145)
(8377)
(8032)
(7881)
(7534)
(7426)
(7233)
(7167)
(7109)
(6689)
(6475)
学科
(57801)
经济(57745)
(33761)
管理(31279)
(26848)
金融(26847)
(25538)
企业(25538)
中国(25521)
(24191)
银行(24166)
(23636)
地方(20784)
(16758)
方法(16713)
业经(14505)
数学(14120)
数学方法(13956)
(13463)
(13312)
农业(12151)
(11449)
(11245)
贸易(11229)
中国金融(11166)
(10847)
(10680)
地方经济(10618)
环境(8951)
理论(8765)
机构
学院(183680)
大学(181385)
(76578)
经济(74874)
研究(71582)
管理(62218)
中国(60587)
理学(51650)
理学院(50912)
管理学(49870)
管理学院(49534)
科学(43606)
(40538)
(37840)
(36706)
(35557)
研究所(34206)
中心(33541)
(29761)
财经(28131)
农业(27705)
业大(26811)
(26382)
北京(26323)
师范(26082)
(25375)
(25301)
(24628)
经济学(24054)
(22054)
基金
项目(115402)
科学(89864)
研究(84502)
基金(81482)
(71596)
国家(70933)
科学基金(59425)
社会(53306)
社会科(50658)
社会科学(50648)
(46731)
基金项目(42324)
(38981)
教育(37791)
自然(36853)
自然科(36007)
自然科学(35996)
自然科学基金(35342)
编号(34140)
资助(33697)
(31466)
成果(28965)
重点(26765)
课题(25285)
发展(25281)
(24824)
(24426)
(24363)
创新(22902)
国家社会(22077)
期刊
(93179)
经济(93179)
研究(60760)
中国(43972)
(36347)
金融(36347)
(35085)
学报(31070)
科学(27853)
(26647)
管理(24715)
大学(23512)
农业(23485)
学学(22020)
教育(22017)
业经(15958)
经济研究(15293)
技术(15271)
财经(14074)
(12104)
(12031)
问题(11703)
世界(10177)
国际(10044)
(9724)
理论(9019)
图书(8915)
(8867)
商业(8770)
(8515)
共检索到306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稻葵  梅松  
本文提出一个金融危机的内外因理论,认为发达国家经济的变化通过某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内部因素,引发了以资本流入的大规模逆转为重要特征的金融危机。为了检验这一理论,我们分析从1990年开始的前苏联经互会可兑换卢布分裂以后到2005年欧元尚未兴起的准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时代。我们发现,美国国内的流动性松紧程度与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入的逆转有着密切联系。在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最频繁的时期(1994~2000年),美国的M2/GDP也恰恰处于历史的最低水平。通过跨国计量分析我们进一步发现,当美国M2/GDP低于50%时,经济基本面较差的新兴市场国家发生资本流入逆转的概率将提高12%~30%。当前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帆  
关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有内因与外因两种看法。 外因论把国际资本的不稳定投机作为亚洲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投机,分为稳定性投机与不稳定性投机。稳定性投机是维护市场经济的润滑剂,当市场价值偏离均衡价格时,投机者的活动使价格恢复均衡。不稳定性投机则是由巨额资本冲击,导致市场均衡破坏和信心瓦解。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郝一生  
泡沫的基础是真金白银的资产。资产可以变化为泡沫,泡沫也可以转为资产,两者的中介就是资产交易。例如,温州炒房团的涌入,推高了某小区的房价,涨价后的这部分溢价空间就是泡沫。此后,谁再买入该小区房产,谁的买价中也就包含了一部分泡沫。交易的溢价空间是所有商品交易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泡沫就没有交易。但泡沫不可能永远膨胀,就像股价不可能永远上涨。泡沫一旦破灭,资产价格就会随之下降,原先在泡沫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阿蒂夫·米安  阿米尔·苏菲  王宇  
"银行借贷"理论认为,如果让银行继续发放贷款,经济危机便会自动消除。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银行业被救助,但美国经济继续下行,银行贷款急剧下降,这与"银行借贷"理论是相悖的。经济衰退是由家庭支出急剧下降造成的,假如要拯救银行,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家庭杠杆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贺力平  林娟  
伯南克和保尔森认为,以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储蓄快速增长为特征的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认为这个看法包含多个难以成立的论点。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的快速储蓄增长不是一种自发性行为,它们的外汇储备增长也不完全是经常账户顺差的结果,中美贸易平衡关系不具有对称性。从根本上说,新兴市场经济体外汇储备增长及其对美国金融市场的投资是国际资金回流当地的一种表现。美国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主要由当地因素决定。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乃至世界金融体系风险控制功能的弱化,以美国持续性大规模经常账户逆差为特征的全球经济失衡在可见的未来很可能继续存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齐文  
亚洲金融危机的内、外因及其中介环节……………………………齐文一以外汇市场剧烈动荡为先导和主要特征的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国内对危机发生的原因议论纷纷,人们努力试图挖掘隐藏在汇率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一个比较普遍的结论是“内因为主、外因为辅”,亦即国内经济...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黄飞鸣  
论文使用包括美国在内的28个经济体的股票指数的日收益率,进行相关系数及其费雪Z转换来检验美国金融危机的跨国传染效应;并运用单因素模型回归来验证纯传染效应的存在以及用经异方差调整后的相关系数对此纯传染效应进一步判断,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在本次危机中不仅存在金融危机传染效应,而且存在金融危机纯传染效应,而另外8个存在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经济体则不存在纯传染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云  刘骏民  
本文指出经济杠杆化直接导致了次贷危机,认为美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背离是次贷危机、美元危机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危机的深层次根源;阐述了美国次贷金融危机与美元危机的区别;最后从目前次贷危机的救助措施、境外投机者力量以及"滥币陷阱"等方面分析了美元危机和国际货币体系危机的必然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云  刘骏民  
本文指出美国经济运行的特殊循环导致了美国经济的去工业化和虚拟化,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背离才是次贷危机、美元危机的深层次根源;阐述了美国次贷金融危机与美元危机的区别,进而从目前次贷危机的救助措施、境外投机者力量以及美元最终支撑等方面分析了美元危机的必然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世渊  
当前关于金融危机实质的研究有多种角度和多种研究方向,本文从科技进步视角对金融危机的实质进行探讨。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吴晓求  
当前金融危机是经济周期的必然结果,其直接原因是以美元为核心的单体国际货币体系和保护主义日益严重导致的全球经济的长期失衡,要通过这场金融危机来平衡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的关系。因此,建立多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这次金融危机之后最重大的金融制度的变革。目前金融还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心脏,不能因为金融危机而停止中国金融的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同时,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了两个难得的机遇,即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全球金融中心的构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贾蜀苇  毛菁  
金融危机由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扩散的机制是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风险而大幅收缩信贷,抑制了投资和消费,导致美国产出下降,进而抑制了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美国商业银行工商贷款发放条件收紧意愿增加1个百分点,当期投资增长率将降低约0.11个百分点;美国商业银行消费贷款发放意愿降低1个百分点,当期消费增长率将下降约0.024个百分点。通过贸易渠道传导,美国经济下滑将影响对美出口国的实体经济。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美国GDP对数值降低1个单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对数值将降低0.89个单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念鲁  
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来看,一个国家的金融领域出现混乱动荡,对银行信用体系、货币金融市场、对外贸易、国际收支及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可称之为金融危机,如果其波及蔓延他国,使其它国家和地区陷入严重困境,被称之为地区性金融危机、世界金融危机。一般来说,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崔艳娟  张凤海  徐晓飞  
金融危机因具有潜在性、感染性和扩散性,往往从某一个区域开始发生后,会迅速蔓延,进而威胁整个经济,因此防范区域性的金融危机,构建区域金融危机预警体系显得十分重要。根据区域金融危机与国家金融危机的不同,以科学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性与重点性、精确性与模糊性相结合的原则选取了十个指标,采用信号分析法构建区域性金融危机预警系统,以2001-2006年大连市实际数据对预警体系进行检验。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杜晓蓉  
美国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阴影至今仍未消散,各国经济受到这场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很多国家甚至陷入新一轮主权债务危机。因而,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考察和反思美国金融危机的传染性仍然是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以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溢出的传染渠道为切入点。通过构建指标并估算贸易传染渠道和金融传染渠道指数,发现二者均是美国金融危机冲击中国的重要传染渠道。然后利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方法,区分了这两个传染渠道对中国溢出的作用程度。实证结果表明,在美国金融危机期间,这两个传染渠道确实存在;并且贸易传染渠道对中国的作用程度更强烈,作用时间更长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