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06)
2023(10588)
2022(9011)
2021(8281)
2020(6807)
2019(14946)
2018(15271)
2017(28136)
2016(15721)
2015(17669)
2014(17767)
2013(16735)
2012(15124)
2011(13683)
2010(13884)
2009(13177)
2008(12691)
2007(11677)
2006(10173)
2005(9465)
作者
(43113)
(35805)
(35681)
(34308)
(22676)
(17034)
(16331)
(13699)
(13579)
(13144)
(12191)
(12044)
(11620)
(11448)
(11340)
(10952)
(10768)
(10689)
(10576)
(10205)
(9121)
(8824)
(8661)
(8317)
(8285)
(8120)
(8014)
(7839)
(7247)
(7111)
学科
(51070)
经济(50975)
管理(49179)
(41351)
(36262)
企业(36262)
方法(19062)
(18601)
(17329)
数学(15552)
中国(15539)
(15455)
数学方法(15331)
业经(13772)
(12601)
理论(12283)
(11974)
财务(11930)
财务管理(11892)
(11702)
银行(11675)
(11407)
企业财务(11156)
(11147)
(10878)
贸易(10870)
(10747)
金融(10739)
(10609)
体制(9467)
机构
学院(213496)
大学(209354)
(80999)
经济(78925)
管理(74898)
研究(69524)
理学(62648)
理学院(61978)
管理学(60744)
管理学院(60364)
中国(56197)
(44385)
(43799)
科学(40919)
(35190)
(35158)
财经(33628)
(32958)
中心(32877)
研究所(31036)
(30164)
业大(28914)
(28205)
(27872)
师范(27509)
北京(27260)
技术(25724)
农业(25669)
(25429)
经济学(25342)
基金
项目(134559)
科学(104503)
研究(103363)
基金(94210)
(81330)
国家(80601)
科学基金(68598)
社会(63545)
社会科(60019)
社会科学(60011)
(54630)
教育(49328)
基金项目(48577)
(44997)
编号(44656)
自然(42331)
自然科(41326)
自然科学(41312)
自然科学基金(40559)
资助(38745)
成果(38057)
课题(32226)
重点(30691)
(30129)
(29272)
(28582)
(28463)
(27770)
项目编号(27539)
(27190)
期刊
(97955)
经济(97955)
研究(66385)
中国(49825)
(37926)
学报(32515)
(31837)
教育(31717)
管理(30247)
科学(28179)
(26072)
金融(26072)
大学(24933)
学学(23255)
农业(20841)
技术(19791)
业经(17384)
财经(17108)
经济研究(15666)
(14744)
问题(11917)
职业(11113)
(10843)
财会(10839)
图书(10607)
(10411)
理论(10090)
(10023)
(9735)
论坛(9735)
共检索到336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峰  钱利珍  陈玉婵  
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的货币政策存在严重的外溢性,如何有效约束美元的泛滥发行一直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议题。但受制于全球经济发展模式、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美元的在位优势以及美元在能源计价结算中的垄断地位等因素,短期内美元的本位地位很难改变。结合现实情况,本文认为推动能源计价结算货币竞争是提升国际货币多元化程度进而约束美元的一个突破口。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军  孙会国  
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是"美元"本位。但美元本位制本身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导致世界经济的发展陷入一种"经济增长→贸易失衡→信用扩张→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膨胀、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循环过程。本文在简单阐述国际货币体系沿革的基础上,从贸易分工、内在调节机制、货币层面、储备货币、政策协调和成本分摊以及贸易失衡的调节机制方面论述了美元本位制的内在脆弱性,指出正是其自身的因素导致世界经济的循环过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俊久  姜默竹  
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国主导下的美元本位制。在这一体系下,一种新型依附——货币一金融依附——形成并逐渐得到强化。这一新的依附结构给中心国家美国和广大外围带来的影响截然不同。作为一个典型的"贸易账户区",东亚在从美元本位制中获得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成功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美国的货币-金融依附。广大外围要从当前的美元本位制及新的依附结构中实现脱钩自立,尚不具备充分必要条件。因此,广大外围在当下仍需走依附式发展之路,在美元本位制下谋求体系内的增量改革,而非体系外的激进革命。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石峰   王忏   龚六堂  
本文构建一个包含美元本位的两国开放经济模型,引入货币政策多目标框架,探究政策博弈对两国福利的影响。两国可选择政策目标变量包括:价格水平(PPI通胀或CPI通胀)、实际产出与名义汇率波动。研究发现:第一,货币政策合作时,政策目标变量的选择差异并不影响两国福利;不合作时,不同政策目标变量下的社会福利具有明显区别;将实际产出作为政策目标变量构成不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第二,美元本位增强了美联储操纵贸易条件的能力,使得美国在货币政策不合作时的福利高于合作,所以美国有强烈动机不参与政策合作,并执行“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第三,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有助于缓解美元本位下人民币流动性约束对中国福利的不利影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滢  郑胤冠  郑炳蔚  
本文通过金德尔伯格的金融危机理论,指出了货币供给和信贷扩张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并通过分析美元本位制下的双重风险,从更深层次指出了当今金融危机频发的真正原因,并通过次贷危机加以详细阐述。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应对金融危机的短期和长期的策略。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陆前进  
本文主要研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的定价机制。首先本文探讨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定价机制,分析了这种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参考人民币有效汇率的一篮子货币的定价机制,指出可通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实现人民币有效汇率目标。其次本文分析人民币对非美货币的定价机制,指出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必须通过套算机制来确定,本文认为人民币对林吉特和卢布的定价最终可能仍然通过套算确定。最后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波动幅度之间的关系,指出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可先放开人民币对非美货币的波动幅度。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许少强  
一、问题的提出 亚洲货币危机以后,国际上一些知名学者提出危机产生的原因有三:1)短期资本的冲击;2)金融业和金融秩序有问题;3)固定汇率制。一般认为1和3有密切的关联,即有关经济体的固定汇率制引起了短期资本的冲击,如果是浮动汇率制短期资本的冲击就难以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颜海燕  
文章对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中国人民币汇率主权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汇率主权是经《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确认的国家权利,中国应积极维护我国的汇率主权,在国际法框架内论证我国汇率政策的合法性,顺应国际经贸格局的变动趋势,寻求汇率问题的多边合作,并积极推进IMF改革,争取中国在国际货币政策形成中的话语权,以最大限度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纯威  
在美元本位制、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背景下,美国基于本国需要进行经济调控所导致的利率、汇率变化必然影响到美元需求国的估值效应,当它具有加剧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作用、并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时,就会导致这些国家发生货币危机。目前美国的外部失衡已相当严重,一旦它认为这种失衡对其经济增长、就业或估值效应造成了不利冲击时,就可能启用季风型危机传播手段。我国目前正面临着这种威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明  
在赴新西兰开会的飞机上,一夜未眠地读完了罗纳德·麦金农教授的新著《失宠的美元本位制——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中国崛起》。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并未使用高深的模型与数学,但融汇了麦金农教授半个世纪以来对国际货币体系的观察与思考,内容精彩纷呈,观点与主流大相径庭,相当值得一读。作为一个国际金融问题的研究者,我觉得本书至少提出了以下五个重要观点。虽然其中有几个观点,我不完全同意,但无论如何,麦金农教授的这一系列观点,严格地遵循了他一以贯之的分析逻辑。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些振聋发聩的观点。第一,人民币升值未必能够降低中国的贸易顺差。这个观点并非麦金农教授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顾京  
随着次贷危机的进一步发展,次贷危机从美国逐渐蔓延至世界其他国家,并从金融领域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本文认为现行的以美元本位制为本质的国际货币体系加大了次贷危机的传播范围。本文分析美元本位制的特点,以及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以来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的两种循环模式,并且在对第二种循环模式扩展的基础上,揭示次贷危机在美元本位制下如何通过美元这个媒介将危机传导与转嫁给世界其他国家,造成整个世界经济陷入经济衰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天栋  张卫平  薛斐  
国际货币的可转换性就是该货币能够转换成国际性实际资产的能力。不同的国际货币可转换性的差异只有在重大事件冲击造成国际经济金融发生较大的结构性变动时才会比较显著,它通常表现为汇率突变。本文对货币替代模型进行修正,得出汇率与货币可转换性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利用最新发展出来的TRAMO异常值分离方法分析美元/欧元汇率的异常波动。实证结果表明,每一次重大的国际性事件都无一例外地造成美元相对于欧元的水平(level)升值,表明美元相对于欧元有更好的可转换性,也表明国际性美元本位尽管因为美国金融危机受到质疑,但却不会出现根本性的变革。因此,我国国际货币战略的核心是如何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治理,而不是谋求改变体系本身。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石峰  宋晓玲  荀雨菲  
随着对外依存度的不断上升,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变化已是导致中国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分析其传导机制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成为政府部门需关注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文章开展以下研究:(1)使用随机波动模型估计了大宗商品价格的水平冲击和不确定性冲击,结果表明大宗商品价格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随机波动)特征;(2)构建包含美元本位和大宗商品不确定性冲击的开放经济模型,分析了央行的最优货币政策选择。研究发现,与不存在美元本位相比,央行应执行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提高家庭的预防性储蓄和就业动机,增加总需求并稳定价格。而且,社会福利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正相关。因此,推出更多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为主要特征的大宗商品期货,能够有效降低大宗商品价格不确定性冲击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改进社会福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何国华  常鑫鑫  
本文从以中国为代表的外围国家出发,采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动态一般均衡的方法,分析了美元本位在中美货币政策福利分配中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外围国家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美元本位导致了汇率传递的不完全,美国作为美元本位的核心国始终能够获得正的福利增量,而外围国家的福利是否增加,受到美元本位程度、消费替代弹性和国家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美元本位程度和消费替代弹性主要影响两国福利分配的总量,而国家规模的大小将直接影响两国福利分配的比例。总的来说,中国可以通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高出口厂商的议价能力以及加强中美国际货币政策合作来减少美元本位带来的福利损失。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孝松  石微巍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电子商务和汇款交易等新业态新模式的迅猛发展,依赖于SWIFT系统的代理行跨境支付系统存在效率低下、费用高昂及透明度低下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全球化的需求。提高跨境支付效率、降低支付费用成为许多国家央行发布数字货币(CBDC)的重要动机。跨境支付涉及至少两个国家或地区,支付系统需要将双边或多边CBDC进行有效连接。本文首先对多国央行数字货币(m-CBDC)的种类和运行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对世界各国现有的m-CBDC跨境安排进行阐述,从而剖析在m-CBDC跨境支付对代理行模式的跨境支付系统进行替代过程中对美元本位产生的冲击,并对中国未来与其他国家在m-CBDC领域进行合作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