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53)
- 2023(10399)
- 2022(8256)
- 2021(7365)
- 2020(6015)
- 2019(13477)
- 2018(13404)
- 2017(25600)
- 2016(14089)
- 2015(15621)
- 2014(15479)
- 2013(15001)
- 2012(13575)
- 2011(12444)
- 2010(12451)
- 2009(11614)
- 2008(11517)
- 2007(10264)
- 2006(9149)
- 2005(8439)
- 学科
- 济(56345)
- 经济(56270)
- 管理(35284)
- 业(34584)
- 企(26696)
- 企业(26696)
- 方法(22768)
- 贸(21424)
- 贸易(21413)
- 易(20813)
- 数学(19053)
- 数学方法(18902)
- 中国(16817)
- 农(16459)
- 业经(13769)
- 财(13623)
- 学(11483)
- 融(11404)
- 金融(11403)
- 制(11042)
- 农业(10911)
- 地方(10712)
- 银(10489)
- 银行(10450)
- 行(9981)
- 理论(9619)
- 出(9104)
- 关系(9079)
- 产业(8334)
- 技术(8106)
- 机构
- 大学(207791)
- 学院(203442)
- 济(88719)
- 经济(87178)
- 研究(74095)
- 管理(71282)
- 理学(61051)
- 理学院(60322)
- 管理学(59357)
- 管理学院(58990)
- 中国(56263)
- 科学(43587)
- 京(43362)
- 财(40096)
- 所(38173)
- 农(38018)
- 研究所(34812)
- 中心(32596)
- 财经(32165)
- 业大(31168)
- 农业(30277)
- 江(29759)
- 经(29329)
- 经济学(28794)
- 范(28739)
- 师范(28411)
- 北京(27253)
- 经济学院(26178)
- 院(25867)
- 州(24047)
- 基金
- 项目(132949)
- 科学(103757)
- 基金(97365)
- 研究(95306)
- 家(86664)
- 国家(85948)
- 科学基金(71538)
- 社会(62994)
- 社会科(59834)
- 社会科学(59816)
- 基金项目(50964)
- 省(49724)
- 自然(44809)
- 教育(43861)
- 自然科(43801)
- 自然科学(43787)
- 划(43429)
- 自然科学基金(43040)
- 资助(38740)
- 编号(37118)
- 成果(31421)
- 重点(30498)
- 部(30144)
- 发(29051)
- 创(27416)
- 国家社会(27057)
- 课题(26140)
- 教育部(25912)
- 创新(25714)
- 科研(25354)
共检索到310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韩保庆
从投资收益差角度研究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对美国贸易逆差的影响,指出美国通过对外投资不仅达到了输出美元的目的,而且不会削弱美元的国际地位,但会造成美国持续的贸易逆差。采用2000—2019年各国持有的美元外汇增加量之和及美国贸易逆差额季度数据进行了VAR分析。正交化的脉冲响应结果显示,各国持有的美元外汇储备增加量之和的一次正向冲击会对美国贸易逆差额产生3—5年的正向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美国通过对外投资向其他国家输送美元获得收益差会造成美国持续的贸易逆差。这一实证结论在变换变量的先后次序和改变滞后期的脉冲响应中都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说明研究结论是稳健的。在此基础上,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中国无风险金融资产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翀
英国凭借世界第一的经济实力和完善的金融体系使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美国凭借着世界第一的经济实力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度安排使美元成为国际货币,日本则凭借着世界第二的经济实力使日元走向国际化。作为国际货币的英镑和美元取得了与它们经济地位相应的货币地位,但是日元没有取得与它的经济地位相应的货币地位。从这个角度看,日元的国际化并不成功。现在,人民币正走向国际化,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格局与日本当时面临的国际经济格局是相似的。人民币要成功地走向国际化,除了需要具备中国国际经济地位不断增强这个经济因素以外,还需要借助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通过建立超主权国际货币并在其中体现人民币成分的制度因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邵鹏斌
多极化的货币时代已经到来,美元"一币独大"已难以维持,人民币正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走向世界,如何高效推广人民币,效益最大化的利用巨额外汇储备,美元的成长历程值得借鉴。正值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今天,我们如何有效变危机为机遇,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正是我们现在急需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美元 人民币 国际化启示
[期刊] 征信
[作者]
段世德
美元是后发国家劣势货币国际化成功的范例。基于黄金价值维持信用稳定,用国家财政经济实力背书,依托黄金输入强化信用准备,以担当树立国际信用声誉,主导主权信用评级的话语权,美元依靠信用奠定国际竞争力,建立货币国际化的价值信用。同时,通过美国货币发行制度改革,完善美国中央银行体系建设,建设国际清算与流通体制,形成美元国际化的制度信誉,向国外延伸美国金融体制影响。美元国际化是市场选择和美国主动作为的结果。因此,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尊重金融发展的规律,稳步推进、顺势主动有为;树立人民币的国际信用;建设内外联动的金融体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韩龙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规模和对外贸易量超过英国,但美元没有发挥国际作用。经过筹划和发展,到了20世纪20、30年代,美元成为与英镑并驾齐驱的国际货币,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取代英镑成为国际霸主。当下,人民币与100年前美元的境况相近,故美元崛起史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启示。由于美国经济实力和美元领先优势的存在,成为两极或多极货币中的一极应当是人民币国际化近期的务实目标。政府转变思维和传统模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乃为关键。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不适应的制度和做法,建立满足人民币国际化所需要的开放、流动和有深度的金融市场,则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
美元崛起 历史 人民币国际化 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力 孙勇
一是增强经济发展稳定性,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坚实基础。从美、日、德三国货币国际化的过程来看,无一不是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开启其国际化之路的。一国的经济规模、经济实力只有达到一定程度,该国的货币才会被别国接受,这也是市场自发推动的必然选择。二是保持币值稳定,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马克和日元分别从正反两方面向我们证明了,币值稳定对于本币国际化的重大意义。一国货币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和频繁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于永臻 李明慧
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讨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本文通过考察美元、日元、欧元和英镑等主要国际货币的国际化历程,总结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应在政府主导下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国内金融市场和离岸市场及回流机制建设并举,走先区域化后国际化的道路。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国际经验 路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许祥云
国际贸易中的标价货币选择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对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制定以及货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基础来看,内生标价理论主要沿着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两条路径进展,本文归纳了相关理论、模型,以及对标价货币选择因素的实证分析,并结合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给出一些启示和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锋
目前,全球最典型的贸易顺差国是中国和德国,中国主要体现为对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顺差,而德国主要体现为对欧元区内部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国家的顺差。
[期刊] 征信
[作者]
盖永康 高杰英
分析货币信任视角下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所具备的条件以及美元国际化的战略途径,对比欧元与日元国际化历程,展望未来国际货币的发展和改革趋势。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以强化国家实力为首要目标,通过制度保障和有序的合作机制稳步推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史本叶 李俊江
2010年美国再次提出人民币汇率低估导致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人民币面临空前的升值压力。通过考察中美贸易差额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指出中美贸易失衡和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人民币汇率不是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通过对内部经济失衡、产品内分工、外商直接投资、加工贸易和出口管制等方面的分析,指出中美贸易失衡的深层原因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产业转移和外商直接投资主导的加工贸易,以及美国过度消费和对华出口管制。因此,单纯依靠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继增 朱孟璐
当前中美贸易失衡持续保持高位,人民币汇率水平承受着巨大争议。本文在回顾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历程与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中美贸易失衡和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人民币汇率变化、中美两国的单位劳动成本差异、中美两国的储蓄率差异、国外对华投资、中美产业结构差异等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美单位劳动成本差异、中美储蓄率差异及对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顺差都存在正向的影响关系。因此应正确对待劳动力成本上升、鼓励消费、改善中国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建立以"所有权"为基础的经常项目统计系统。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潘成夫
自2004年2月正式开办人民币业务以来.香港银行人民币存款一度快速增长,但是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该项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况。在分析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由于制度上的种种限制,特别是对存款利率的限制,人民币升值预期几乎是当前香港居民持有人民币资产唯一的动因,而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晓燕
本文在梳理相关货币国际化文献基础上,研究了货币国际化对本国经济社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货币国际化对社会福利、货币政策效率以及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从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方面看,货币国际化可以带来国际铸币税收益、降低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成本、提升本币的国际购买力;从对货币政策效率影响方面看,货币国际化增加了中央银行货币调控难度、降低了国内货币政策独立性、减弱了利率等货币政策手段的调控效果;从对金融市场影响方面看,货币国际化可能引致货币逆转、加大国际资本流动风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德功 曹文婷
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本文基于"两国模型"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贸易的影响机理;然后选择代表人民币国际化的多元指标和贸易竞争力指数,运用协整、VAR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长期内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扩大、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对贸易竞争力的提升有正向作用;人民币直接投资(RFDI和ROFDI)的增加对贸易竞争力的提升有负面影响,但影响较小,说明人民币直接投资提升贸易竞争力的动力在现阶段还未被充分释放。中国应进一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循序渐进推动资本市场开放,提高人民币的使用程度和国际地位,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与贸易发展的良性互动,让中国的对外贸易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真正受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