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39)
2023(9749)
2022(8603)
2021(8027)
2020(6737)
2019(15494)
2018(15431)
2017(30491)
2016(16761)
2015(18809)
2014(18741)
2013(18368)
2012(17095)
2011(15627)
2010(15802)
2009(15036)
2008(14877)
2007(13614)
2006(11760)
2005(10529)
作者
(46847)
(39391)
(39026)
(37492)
(25006)
(18723)
(18064)
(15181)
(14609)
(14194)
(13120)
(12988)
(12379)
(12291)
(12268)
(12262)
(12224)
(11565)
(11517)
(11350)
(9814)
(9644)
(9569)
(9092)
(8918)
(8894)
(8792)
(8642)
(7865)
(7804)
学科
(66041)
经济(65966)
管理(46150)
(44056)
(34972)
企业(34972)
方法(30997)
数学(27703)
数学方法(27382)
(20849)
(18245)
中国(17115)
(15943)
贸易(15934)
(15531)
业经(13710)
农业(13178)
地方(13162)
(13153)
(12630)
(11397)
银行(11376)
(11056)
(10907)
财务(10875)
财务管理(10848)
(10833)
(10448)
金融(10446)
理论(10214)
机构
学院(236652)
大学(232789)
(99290)
经济(97099)
管理(89903)
研究(78461)
理学(76670)
理学院(75883)
管理学(74544)
管理学院(74106)
中国(61783)
(47757)
(47224)
科学(46801)
(40083)
(39643)
中心(37735)
财经(36869)
(36639)
研究所(36025)
业大(33808)
(33245)
农业(31398)
(30654)
经济学(30572)
师范(30386)
北京(29965)
(29329)
经济学院(27713)
(27672)
基金
项目(150441)
科学(117576)
研究(113019)
基金(107279)
(91933)
国家(91156)
科学基金(77724)
社会(69983)
社会科(66275)
社会科学(66257)
(59946)
基金项目(55906)
教育(52874)
(50200)
自然(49261)
编号(48661)
自然科(48074)
自然科学(48058)
自然科学基金(47194)
资助(45091)
成果(40128)
重点(33942)
(33597)
课题(33340)
(33151)
(31252)
(29302)
项目编号(29204)
创新(29191)
科研(29094)
期刊
(110768)
经济(110768)
研究(69941)
中国(43887)
(36807)
(36530)
学报(33142)
管理(30982)
科学(30851)
(27270)
金融(27270)
教育(25521)
大学(24758)
农业(24490)
学学(23326)
技术(20615)
业经(19479)
经济研究(18593)
财经(17799)
(15279)
问题(14480)
(13462)
(12718)
理论(11977)
技术经济(11828)
商业(11790)
统计(11505)
国际(11423)
(10889)
实践(10850)
共检索到353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石峰   王忏   龚六堂  
本文构建一个包含美元本位的两国开放经济模型,引入货币政策多目标框架,探究政策博弈对两国福利的影响。两国可选择政策目标变量包括:价格水平(PPI通胀或CPI通胀)、实际产出与名义汇率波动。研究发现:第一,货币政策合作时,政策目标变量的选择差异并不影响两国福利;不合作时,不同政策目标变量下的社会福利具有明显区别;将实际产出作为政策目标变量构成不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第二,美元本位增强了美联储操纵贸易条件的能力,使得美国在货币政策不合作时的福利高于合作,所以美国有强烈动机不参与政策合作,并执行“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第三,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有助于缓解美元本位下人民币流动性约束对中国福利的不利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石峰  宋晓玲  荀雨菲  
随着对外依存度的不断上升,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变化已是导致中国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分析其传导机制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成为政府部门需关注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文章开展以下研究:(1)使用随机波动模型估计了大宗商品价格的水平冲击和不确定性冲击,结果表明大宗商品价格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随机波动)特征;(2)构建包含美元本位和大宗商品不确定性冲击的开放经济模型,分析了央行的最优货币政策选择。研究发现,与不存在美元本位相比,央行应执行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提高家庭的预防性储蓄和就业动机,增加总需求并稳定价格。而且,社会福利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正相关。因此,推出更多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为主要特征的大宗商品期货,能够有效降低大宗商品价格不确定性冲击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改进社会福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何国华  常鑫鑫  
本文从以中国为代表的外围国家出发,采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动态一般均衡的方法,分析了美元本位在中美货币政策福利分配中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外围国家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美元本位导致了汇率传递的不完全,美国作为美元本位的核心国始终能够获得正的福利增量,而外围国家的福利是否增加,受到美元本位程度、消费替代弹性和国家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美元本位程度和消费替代弹性主要影响两国福利分配的总量,而国家规模的大小将直接影响两国福利分配的比例。总的来说,中国可以通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高出口厂商的议价能力以及加强中美国际货币政策合作来减少美元本位带来的福利损失。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俊久  姜默竹  
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国主导下的美元本位制。在这一体系下,一种新型依附——货币一金融依附——形成并逐渐得到强化。这一新的依附结构给中心国家美国和广大外围带来的影响截然不同。作为一个典型的"贸易账户区",东亚在从美元本位制中获得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成功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美国的货币-金融依附。广大外围要从当前的美元本位制及新的依附结构中实现脱钩自立,尚不具备充分必要条件。因此,广大外围在当下仍需走依附式发展之路,在美元本位制下谋求体系内的增量改革,而非体系外的激进革命。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峰  钱利珍  陈玉婵  
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的货币政策存在严重的外溢性,如何有效约束美元的泛滥发行一直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议题。但受制于全球经济发展模式、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美元的在位优势以及美元在能源计价结算中的垄断地位等因素,短期内美元的本位地位很难改变。结合现实情况,本文认为推动能源计价结算货币竞争是提升国际货币多元化程度进而约束美元的一个突破口。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毛莹  
货币政策的内生性决定了货币政策博弈问题的存在,本文讨论博弈论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应用问题,并提出了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实施的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孝松  石微巍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电子商务和汇款交易等新业态新模式的迅猛发展,依赖于SWIFT系统的代理行跨境支付系统存在效率低下、费用高昂及透明度低下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全球化的需求。提高跨境支付效率、降低支付费用成为许多国家央行发布数字货币(CBDC)的重要动机。跨境支付涉及至少两个国家或地区,支付系统需要将双边或多边CBDC进行有效连接。本文首先对多国央行数字货币(m-CBDC)的种类和运行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对世界各国现有的m-CBDC跨境安排进行阐述,从而剖析在m-CBDC跨境支付对代理行模式的跨境支付系统进行替代过程中对美元本位产生的冲击,并对中国未来与其他国家在m-CBDC领域进行合作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滢  郑胤冠  郑炳蔚  
本文通过金德尔伯格的金融危机理论,指出了货币供给和信贷扩张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并通过分析美元本位制下的双重风险,从更深层次指出了当今金融危机频发的真正原因,并通过次贷危机加以详细阐述。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应对金融危机的短期和长期的策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振宁  刘洪愧  
文章在新凯恩斯模型中引入内生化资本,以讨论资本国际流动背景下,一个典型的开放经济体应如何实施货币政策,从而最优化社会福利。结果显示,资本的国际流动能影响一国资本结构,进而对经济冲击产生放大效应。在此条件下,相对于稳定汇率的货币政策,独立的货币政策将带来更小的福利损失。文章建议我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考虑本国资本实际回报率,以起到降低国外经济冲击向国内传导,并且调整国内资本构成的作用,从而控制风险和降低经济整体波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徐璐玲  卢柯帆  
9月4日,欧洲央行(ECB)宣布再次下调欧元区3大主要利率,并将开始购买欧元区商业银行的贷款抵押资产,为商业银行注入流动性,刺激银行业向实体经济提供信贷。欧元区此次利率调整是ECB今年6月初启动一揽子货币政策调整的延续,符合市场的预期。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ECB近期调整货币政策的重要意义,有必要从源头上加强对ECB在6月初调整货币政策的研究。一、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今年6月初,ECB作出关于调整货币政策的决定,这是近期ECB调整货币政策的最大动作,也是ECB在此后调整货币政策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降低利率,二是新的一揽子宽松政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涛  
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货币信贷居高不下,我国经济过热的风险仍然存在。央行在将近4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次提高利率以抑制过快增长的货币信贷。本次货币政策的目的将限于通过抑制信贷过快膨胀来平滑经济增长,其理想效果是防热而不会致冷。“稳健”仍会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基调。继续加息不是央行的最优选择,高固定资产投资、高经济增长速度仍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严立新  严维石  
本文尝试比较研究我国央行地区分行与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在基本制度安排上的差异,并从货币政策决策信息的收集与运用的角度分析这种差异对中美两国央行货币政策表现的影响,然后提出相关结论与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意珍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加上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给人民银行履职带来了挑战,对宏观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货币政策框架中重要的起点——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引入、创新及组合也就成为当局迫切需要探索的方面。本文通过回顾我国重要货币政策工具历史沿革,深入比较分析其内在联系和不同之处,从而认识到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并非彼此孤立,应充分利用每种工具优势形成组合,才能使货币政策最高效且富有弹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岳娟丽  徐晓伟  
考虑微观主体的行为决策和货币政策的社会福利效应,采用能系统涵盖产出、消费、劳动以及社会福利效应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以中国1998至2012年季度数据作为样本,实证研究中国完成利率市场化后,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利率的选择问题。结果表明:央行分别采用Shibor007、R007和IBO007三种目标利率进行调控时,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路径基本一致;就经济敏感性而言,R007要优于其余两者;就福利损失而言,采用R007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利率时,货币政策使得产出、消费和劳动的波动率最小,造成的福利损失最小。综合来看,R007是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利率的较好选择,我国应完善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