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10)
2023(4087)
2022(3304)
2021(3109)
2020(2557)
2019(5983)
2018(5696)
2017(11349)
2016(5911)
2015(6672)
2014(6517)
2013(6405)
2012(5854)
2011(5215)
2010(5152)
2009(4809)
2008(4362)
2007(3685)
2006(3174)
2005(2892)
作者
(14968)
(12397)
(12286)
(11913)
(8107)
(5941)
(5765)
(4788)
(4727)
(4315)
(4210)
(4124)
(3919)
(3901)
(3865)
(3825)
(3819)
(3689)
(3579)
(3558)
(3123)
(2991)
(2876)
(2857)
(2850)
(2813)
(2752)
(2639)
(2471)
(2423)
学科
(22430)
经济(22401)
管理(14917)
(14129)
(12078)
企业(12078)
方法(10803)
数学(9074)
数学方法(9003)
(6822)
(6775)
金融(6775)
(6575)
贸易(6572)
(6469)
(6240)
银行(6232)
中国(6088)
(6000)
(5137)
业经(4739)
(4669)
理论(4602)
(3925)
财务(3921)
财务管理(3915)
企业财务(3699)
国际(3570)
(3367)
世界(3354)
机构
大学(79865)
学院(78217)
(37518)
经济(36863)
管理(29629)
研究(27056)
理学(25345)
理学院(25112)
管理学(24807)
管理学院(24663)
中国(24212)
(18716)
(15590)
财经(14927)
(13814)
中心(13707)
科学(13123)
经济学(13046)
(12450)
经济学院(11987)
财经大学(11640)
研究所(11222)
(11162)
金融(11040)
(10644)
(9977)
(9790)
银行(9665)
北京(9649)
人民(9485)
基金
项目(51781)
科学(41773)
基金(39684)
研究(39422)
(34069)
国家(33824)
科学基金(29442)
社会(26871)
社会科(25692)
社会科学(25687)
基金项目(20517)
(18299)
教育(18247)
自然(17888)
自然科(17540)
自然科学(17537)
自然科学基金(17239)
资助(16281)
(16135)
编号(15061)
成果(12701)
(12670)
国家社会(11851)
重点(11757)
教育部(11509)
(11205)
人文(11065)
(10731)
(10724)
(10691)
期刊
(38075)
经济(38075)
研究(27147)
(15948)
金融(15948)
(13972)
中国(13873)
管理(10858)
学报(9923)
科学(9282)
(8494)
国际(8320)
大学(8025)
财经(7593)
学学(7553)
经济研究(7230)
教育(6982)
(6861)
(6614)
农业(5513)
问题(5352)
业经(5208)
技术(4936)
世界(4836)
理论(4260)
实践(3776)
(3776)
商业(3666)
现代(3406)
(3152)
共检索到121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徐惊蛰  
2020年4月以来,美元对人民币掉期点攀升至近年来高位,且持续高于“利率平价”隐含的理论定价水平约两年。贸易顺差、直接投资顺差扩大导致境内美元流动性充裕,银行近端卖出美元、远端买回美元的交易需求集中,导致外汇掉期市场供需失衡,是掉期点背离“利率平价”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境外投资者增持人民币债券的势头稳健,证券投资顺差延续,通过掉期开展利差套利的价格纠偏机制在此阶段较难发挥作用。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秦烨   徐牧阳   马晨宇  
<正>文章使用存单、国债、IRS等多种市场利率形成单一货币的综合收益率,结合利率平价理论对美元人民币1年掉期点进行定价,并基于定价结果,假设实际值围绕“公允值”宽幅震荡并最终收敛,制定相应的交易策略。该策略取得了较好的回测业绩表现,具有一定的实操价值。
关键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金平  杨珂  刘东坡  
笔者运用不限制对称性和比例性的三变量模型,利用中国与OECD 34个成员国1978—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否适用于解释人民币汇率波动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并不满足购买力平价理论,存在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进一步,根据实际汇率分解模型,从贸易品价格对一价定律的偏离和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两个方面,对人民币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品价格对一价定律的偏离和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可以很好地解释人民币汇率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而且,相对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贸易品价格对一价定律的偏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程度更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郑葵方  
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中,外汇掉期比远期具有更重要的市场地位,然而其在中国的理论定价却失效。从信息传导角度看,指示性合约对市场总体定价的影响更加突出。本文研究美元/人民币外汇掉期的指示性合约,创造性地构建合约影响因子指标,衡量各外汇掉期合约的市场影响力,进而发现3个月期合约是指示性合约。本文还确定了各合约的主要信息来源。文章研究成果可为投资者、监管层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马明  刘洁宁  
引入外汇价格和存贷利率因素,把利率平价模型变得更贴近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由此计算出在抛补利率平价模型下隐含的美元利率。运用此理论对中国实证发现,隐含美元利率和现实美元利率之间存在很大利差。各微观金融交易主体几乎没有利率自主权以及资本项目不可自由兑换是存在套利空间的主要原因。要消除美元套利空间,首先要掌握人民币外汇远期定价权;其次,要逐步开放资本项目,实现人民币的自由浮动和国际化;最后要完善汇率体制改革和加强国际间的协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少岩  王奕璇  王笑音  
结合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从国际收支视角下金融市场、产品市场和外汇储备三个渠道分析利率和汇率联动的动态循环机制,采用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以来的月度数据,基于VAR和VEC模型对不同渠道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开展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以后金融市场和产品市场渠道作用逐渐大于外汇储备市场渠道作用。人民币利率与汇率存在显著的反向联动关系,人民币汇率对利率的影响较强,利率对汇率的影响较弱。汇率的金融市场传导渠道在即期反应迅速、影响较大,但利率的金融市场传导渠道受阻。利率与汇率的产品市场传导渠道较为复杂,短期与中期的影响方向相反。因此,应拓宽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健全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畅通跨国资本流动的传导渠道,并在货币政策的运用中注重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裴平  吴金鹏  
近几年来,人民币同时面临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的双向压力。本文以“一价定律”为理论视角,分析了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的表现及其危害,并从涉外经济政策层面探讨了内外价值偏离的深层原因,进而提出纠正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的对策性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高子鑫  刘晓辉  席丽佳  
本文以人民币不同期限(1月期、3月期、6月期和12月期)抛补利率平价基差为样本,利用t检验和普通最小二乘(OLS)回归方法探究“8·11”汇改前后人民币抛补利率平价偏离程度的特征。同时,本文选取43个经济体作为控制组,基于回归控制法构建反事实框架,考察“8·11”汇改对人民币抛补利率平价偏离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各个期限的人民币抛补利率平价在“8·11”汇改前后均存在持续偏离,抛补利率平价基差始终存在;(2)“8·11”汇改显著降低了人民币抛补利率平价偏离程度,且此结果在改变变量选择准则、估计变量以及政策实施时点后均具有稳健性。本文对货币抛补利率平价偏离程度的研究进行了拓展,不仅有助于理解“8·11”汇改对中国外汇市场的影响,也为评估该政策的效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任倩  
从2009年7月我国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到2010年7月香港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再到2011年国内相继开展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以"跨境贸易和离岸市场"为特征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日渐加速。但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将在本币国际化进程中本外币同时计价结算的背景下重新构建国际收支恒等式,提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近期路径和远期路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青龙  王舒婷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由初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渐进过程。人民币国际化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条件。本文主要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不同阶段所要求的国际收支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国际收支结构状况,对国际收支政策及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提出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潘正彦  
国际收支变化及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所潘正彦国际收支是一国总体资本流入流出状况的一个综合反映。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其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外贸外汇体制的改革都可能在国际收支表中反映出来。前不久,国家外汇管理局又公布了1994年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健  徐迎军  
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等内部问题引起的结构性失衡。从长远看,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须着力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短期看,必须统筹兼顾汇率与利率政策,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再勇  
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对实际汇率波动的解释能力远小于可贸易品偏离一价定律因素,表明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变动主要受可贸易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进一步放松一价定律假设并在传统的巴萨效应检验模型中加入一价定律偏离因素后,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一价定律偏离因素是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仅在1994年以后的样本区间才显著。本文的研究表明,相对一价定律偏离因素,巴萨效应对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是次要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余道先  王云  
后危机时代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文章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两方面展开:首先,采用间接测算法估测1997~2013年人民币境外存量,并以此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衡量标准;其次,运用协整方法分析我国GDP规模、国际收支项目和人民币实际汇率等因素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文章结论是:GDP规模扩大、经常项目顺差和人民币稳步升值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促进作用,而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与人民币国际化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因此除了稳步发展国民经济和逐步完善汇率改革以维持人民币币值坚挺外,有序调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也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伍楠林  钟晓兵  
2005年汇改以来,特别是进入2007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次贷危机的蔓延,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速度和波动幅度显著增加。本文基于2005年8月到2010年2月的月度数据,运用ADF检验、格兰杰检验,并构建最小二乘回归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长期来看,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有利于平衡中美经常项目顺差,表现在: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中国向美国出口有较大负面影响;而对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拉动作用不大;并且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平衡中美资本项目顺差,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不仅不会导致美国流入中国FDI的减少,反而能够促进FDI流入的增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