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52)
2023(3736)
2022(3096)
2021(2714)
2020(2179)
2019(5114)
2018(4636)
2017(8871)
2016(4637)
2015(4977)
2014(4617)
2013(4623)
2012(4273)
2011(3852)
2010(3774)
2009(3309)
2008(3184)
2007(2763)
2006(2325)
2005(2042)
作者
(13135)
(11257)
(11041)
(10756)
(7110)
(5493)
(4913)
(4268)
(4097)
(3813)
(3784)
(3656)
(3616)
(3536)
(3532)
(3478)
(3324)
(3237)
(3223)
(3172)
(2701)
(2680)
(2566)
(2546)
(2539)
(2467)
(2408)
(2238)
(2185)
(2178)
学科
(22093)
经济(22078)
方法(10832)
(10766)
贸易(10765)
管理(10747)
(10696)
(10590)
(10246)
数学(10166)
数学方法(10093)
出口(7805)
出口贸易(7805)
(7805)
(7429)
企业(7429)
(6026)
中国(5746)
(5001)
地方(4830)
(3944)
业经(3729)
环境(3456)
财政(3341)
农业(3311)
(3100)
技术(3049)
(2825)
金融(2824)
产业(2743)
机构
大学(67560)
学院(66196)
(32401)
经济(31896)
管理(24182)
研究(23570)
理学(21687)
理学院(21384)
管理学(20925)
管理学院(20823)
中国(16911)
科学(14420)
(14297)
(13871)
财经(11975)
经济学(11947)
(11294)
经济学院(11180)
(11132)
(10511)
研究所(10456)
中心(10442)
业大(9692)
(9233)
财经大学(9159)
(9098)
(8876)
师范(8803)
农业(8339)
北京(8164)
基金
项目(50594)
科学(41455)
基金(40190)
(36054)
国家(35866)
研究(33644)
科学基金(31267)
社会(24588)
社会科(23739)
社会科学(23736)
基金项目(21652)
自然(20636)
自然科(20255)
自然科学(20250)
自然科学基金(19882)
(18118)
资助(16199)
(15687)
教育(15058)
(11754)
国家社会(11653)
重点(11406)
编号(11250)
(10591)
(10240)
教育部(10222)
科研(9951)
人文(9874)
创新(9714)
中国(9406)
期刊
(29902)
经济(29902)
研究(20608)
学报(11323)
科学(10163)
(9929)
中国(9775)
(8660)
大学(8534)
学学(8176)
管理(7761)
(6745)
经济研究(6126)
农业(6104)
财经(5953)
国际(5457)
(5176)
问题(5087)
(4926)
金融(4926)
技术(4086)
业经(4069)
统计(4044)
(3684)
(3624)
资源(3550)
世界(3514)
(3269)
贸易(3269)
技术经济(3219)
共检索到92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丁一兵  钟阳  
本文运用扩展的空间计量模型,对美元区位分布的条件及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一国(地区)的外汇市场发达程度以及同美国的实际双边贸易额对美元在各国(地区)市场中的地位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并且一国(地区)外汇市场越发达或其同美国所进行的双边贸易规模越大,该国(地区)越偏好于使用美元。此外,同某国(地区)邻近的周边国家(地区)与美国的实际双边贸易额对其使用美元的偏好也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这反映出美元国际化过程中通过双边贸易而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并且这种溢出效应在地区间形成了互补关系。最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相邻国家(地区)使用美元交易与该国(地区)使用美元进行交易存在着一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立平  彭继年  任志安  
依据企业选址理论,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29个省FDI的区域分布的区位条件进行了经验研究。一方面证明了各地区的经济总量、劳动成本、市场化水平、累积的FDI和开放程度等区位条件是决定FDI区域分布的主要因素,而基础设施和沿海地区哑变量的作用却不显著。另一方面证实了中国FDI区域分布的空间依存性的存在,并对我国FDI省际区域地理溢出的程度进行了估计;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有关各地区,特别是广大中西部地区吸引更多FDI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瑞杰  孟祥慧  
区域间潜在发展效应、资本和劳动等投入要素的区域间流动都可直接或间接形成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溢出效应通过集聚效应机制造成区域生产率差异,进而影响产能过剩的空间分布。采用生产函数法,引入空间溢出效应,测得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并讨论了区域经济溢出效应对产能过剩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2000―2016年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平均值为65%,存在较为严重产能过剩问题,并具有明显波动性;东部地区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区域分布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区域经济溢出效应主要通过集聚效应机制,使得东部地区生产率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进而导致产能过剩集聚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晨阳   何元斌   包广静  
基于2006-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计算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并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构建传统马尔可夫与空间马尔可夫概率转移矩阵,分析建筑业碳排放动态演变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分布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现象;近三年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则在空间上表现出负相关;同时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一定的“马太效应”现象。本研究结论为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丽岗  
文章采用2005~2011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企业和家庭选址的视角,分析了大城市的集聚溢出效应对工资和住房价格分布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工资和住房价格均随(与高层级城市)距离的增加逐步减少;工资与房价的空间分布表现出"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城市规模越小、层级越低,距离产生的负效应越大;与工资相比住房价格对距离更加敏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岳平  付晓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远仁  李淑燕  
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模型,考察高端服务业空间分布、空间溢出对工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发现三者间呈U型曲线关系,即当区域间空间溢出的强度保持不变时,高端服务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推动工业的加速升级;而提升高端服务业空间外溢强度,可以全面提高整个经济体工业升级速度。进一步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3-2016年空间面板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工业升级的空间正相关性显著;中国高端服务业集聚水平较低,在省域间没能对工业升级产生促进作用,甚至拖累了工业升级的速度,但在时间层面上显著促进工业升级;高端服务业空间溢出在空间和时间层面全面地促进了工业升级; FDI和创新环境变量在区域层面拖累、在时间层面促进工业升级;政府干预变量在区域层面上显著促进、在时间层面上阻碍了工业升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邵宇佳  刘文革  陈红  
针对当前中国OFDI的"制度异象"问题,本文基于2003-2015年中国对140个投资国的相关数据,从东道国的反馈效应视角,将国别制度距离、OFDI逆向技术溢出和OFDI区位选择纳入同一框架,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在中国OFDI区位分布中的作用,并进一步解释"制度异象"。研究结果表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果越强的东道国越是吸引中国的OFDI,更关键的是OFDI逆向技术溢出能够正向调节国别制度距离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效应,也即削弱国别制度距离对OFDI的抑制作用。因此,中国选择制度距离较远的国家进行投资一定程度上是由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调节作用造成的。上述结论表明,应大力优化国内制度环境,提升制度质量,为企业的不同OFDI动机提供对应的制度优势。对外投资企业需加大内部投入,增强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孙颖  
城市创新能力的溢出受地理距离的限制,形成以创新能力强的城市为中心、创新能力弱的城市在边缘的"中心—边缘"空间格局。利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江苏省13城市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空间分布对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城市之间呈现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差异性,并初步形成了创新集群的"核心—边缘"空间分布格局。要实现创新型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应打破空间约束,增强城市间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进而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傅缨捷  贺小玉  
本文通过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利用1998-2016年美国同投资伙伴国(地区)的双边直接投资数据和外汇交易数据,考察了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对美元国际地位变动的影响。总体而言,美国对东道国直接投资的增加能够促进美元在东道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而对与东道国邻近国家的直接投资会一定程度上产生负向溢出效应,即减少美元在东道国的使用,上述影响受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象和投资类型的约束。这一结果,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的选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兴强  王利霞  
目前关于我国FDI区位选择因素的大部分实证研究都是建立在双边框架内,考虑第三方效应并从城市角度进行的研究还少有涉及。本文在新近发展起来的"第三国效应"理论基础上,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1985—2005年期间我国30个省市区的1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FDI区位分布的空间效应进行检验。发现全样本154个城市的FDI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周边城市的FDI增量可以增加某城市的FDI流入量,周边城市的市场规模越大某城市的FDI流入越多,各城市的FDI流入也受到周边城市FDI不可测因素的影响。对三大地区内部、三大地区之间及长、珠三角与三大地区之间等不同子样本的FDI空间效应的检验,发现东、中、西部地...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巴曙松  王晓永  刘睿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本文考察了人民币美元汇率对特定FOMC公告反应的区制效应及其在岸与离岸市场的异质性。研究发现:特定FOMC公告对人民币美元汇率有明显影响,利率平价效应显著存在;相对在岸市场,离岸汇率受到特定FOMC公告的影响程度较大;在高波动区制内,降息公告对人民币美元汇率的影响有显著日内效应和滞后效应,但FOMC公告的预期效应在高低波动区制内均不明显;同时,两区制间发生概率转移的可能性较低。本文研究结论为分析特定FOMC公告对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影响提供了现实依据,有利于中国货币政策在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市场的溢出效应中发挥前瞻性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红艳  朱迪  武鹏  
文章基于2000年1月4日至2014年7月4日上证综合指数和美元指数的日交易数据,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金融危机的爆发与结束等关键时间节点划分时期,使用二元BEKK模型考察各时期上证综合指数与美元指数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制度和金融危机对上证综合指数与美元指数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有显著的影响,构建中美两国之间良好的信息传递渠道十分必要,而更为灵活和富有弹性的汇率则更加有利于我国股票市场充分反映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朱小梅  尹文静  吴秋实  
构建了包含联邦基金利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美元兑人民币汇率、PPI、CPI和Shibor这6个变量在内的VAR模型,对模型进行了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结果显示金融危机后,美元加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降反升,是推动我国物价上涨的主要渠道;人民币短期内贬值对物价上涨的推动作用不如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外贸易是大宗商品价格和汇率影响我国物价水平与货币市场利率的主要方式,其中,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对于国际金融市场冲击的反应并不显著。大宗商品价格是美元加息对我国溢出效应的主要传导渠道,美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相对强弱才是决定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更深层次的因素。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林  薛星群  
选取2002年2月11日至2014年3月27日的每日数据样本,采用DCC-GARCH模型和溢出指数模型,研究三大原油价格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及美元价格与原油价格间的波动溢出效应。DCC-GARCH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三大原油价格收益率均受前期的随机扰动影响和波动影响,但前期的随机扰动影响起主导作用。三大原油价格收益率动态相关系数主要受持续性影响,受随机扰动影响微弱。美元与各原油价格的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危机发生时美元价格和原油价格的相互影响由负向关系转变为正向关系。溢出指数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危机发生前后三大原油价格之间总溢出指数未发生大的变动,但WTI价格的影响程度减弱,DUBAI价格的自我影响程度增大。美元价格对原油价格的波动溢出效应显著增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