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69)
2023(7057)
2022(6029)
2021(5804)
2020(4712)
2019(10570)
2018(10682)
2017(20376)
2016(11586)
2015(13185)
2014(13662)
2013(13051)
2012(12573)
2011(11477)
2010(11853)
2009(11165)
2008(11238)
2007(10545)
2006(9471)
2005(8703)
作者
(34547)
(28606)
(28490)
(27347)
(18549)
(13673)
(13132)
(11148)
(11068)
(10733)
(9721)
(9688)
(9438)
(9358)
(9322)
(8806)
(8607)
(8535)
(8480)
(8293)
(7490)
(7131)
(7124)
(6688)
(6574)
(6573)
(6515)
(6389)
(5992)
(5964)
学科
(41305)
经济(41246)
管理(33849)
(28826)
(23917)
企业(23917)
方法(16206)
数学(13769)
数学方法(13476)
(13314)
(12601)
中国(12435)
(11637)
(10583)
(10306)
贸易(10300)
(10061)
(9732)
(9084)
银行(9059)
理论(8914)
(8741)
业经(8721)
(8636)
金融(8629)
(8553)
地方(8064)
农业(7688)
及其(7451)
(7041)
机构
学院(164808)
大学(163504)
(65285)
经济(63522)
研究(60145)
管理(58566)
中国(48736)
理学(48254)
理学院(47711)
管理学(46661)
管理学院(46354)
科学(35989)
(35614)
(34320)
(31736)
(29645)
中心(28290)
研究所(28168)
(27773)
财经(25420)
业大(23539)
农业(23300)
(22914)
北京(22874)
(22137)
(22020)
师范(21858)
(21758)
技术(19887)
(19738)
基金
项目(99795)
科学(76782)
研究(74743)
基金(69809)
(60950)
国家(60374)
科学基金(50199)
社会(44330)
社会科(41830)
社会科学(41823)
(39220)
教育(35225)
基金项目(34886)
(33465)
自然(32134)
编号(32037)
自然科(31399)
自然科学(31386)
资助(30926)
自然科学基金(30822)
成果(28656)
课题(23482)
重点(22526)
(22017)
(21160)
(19901)
(19833)
项目编号(19402)
(19258)
大学(18585)
期刊
(79527)
经济(79527)
研究(53837)
中国(39158)
(28074)
学报(27130)
(27028)
(23983)
金融(23983)
教育(23815)
管理(23536)
科学(23340)
大学(20477)
学学(19177)
农业(18536)
技术(15187)
财经(12967)
业经(12658)
经济研究(12614)
(11192)
(10103)
问题(9932)
国际(9534)
(9063)
(8462)
理论(8366)
图书(8319)
(7904)
论坛(7904)
统计(7846)
共检索到272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卞学字  孙婷  
管理浮动体系内的外汇市场非理性预期是人民币汇率的一个重要特征。借助噪声交易理论对其加以模型刻画,并融入包含贸易品美元定价体系的两国DSGE模型,在贝叶斯参数估计基础上探讨了中美货币冲击的国际溢出及其福利效应。研究发现,两国货币冲击溢出渠道具有很强的不对称性:中国货币紧缩冲击主要表现出对美国经济的正向溢出效应,而美国货币冲击对中国经济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外汇噪声交易在增强中国货币冲击对美国经济正向溢出效果的同时,也加剧了美国货币冲击导致的中国产出衰退。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削弱外部冲击对本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因此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应更多地立足国内经济发展需求,减少对美国货币政策的跟随性。从社会福利视角看,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重视构建货币国际化的收益分配机制,避免出口企业享受红利而消费者承担经济波动风险与福利成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文静  
文章运用VECM模型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存在明显的纵向和横向非对称性。纵向非对称性表现为:不同方向和不同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消费有非对称性影响,并且长期内消费和投资的非对称性均显著,短期内投资的非对称效果明显,消费的非对称性效果不明显。横向非对称性表现为金融机构贷款投资余额数据对各地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有明显区别,西部地区效果最差、东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效果最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金平  金永军  
本文首先从基于要素密集度和市场结构不同的两部门模型出发,说明由于自身的异质性,每个行业对同一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各异,接着利用 E-G 两步法、ADL 模型和基于 VAR 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1995年以来中国六个行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房地产产业对利率政策冲击反应明显,第三产业、餐饮业和批发贸易零售业反应较小,随后分析了造成行业反应不同的原因。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孟亮  李明贤  
金融体系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起“中介”作用,货币渠道过程是通过金融市场从货币政策冲击到市场零售利率的价格传导过程,信贷渠道是通过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的数量传导过程。完善我国金融体系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同时也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时应该考虑区域金融差异的客观事实。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金春雨  张龙  
本文构建了因子扩展马尔科夫向量自回归模型MS-FA-VAR,并对16个模型做了对比研究,从中选择MSI AH(2)-FA(2)-VAR(2)模型研究了1997年Q1到2015年Q3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具有非对称效应,在区制一,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外汇市场升值压力具有缓解作用,影响程度大、时滞短、波动性大;在区制二,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外汇市场升值压力具有推动作用,影响程度小、时滞长、波动性小。(2)在区制一,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人民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金春雨  张龙  
本文构建了因子扩展马尔科夫向量自回归模型MS-FA-VAR,并对16个模型做了对比研究,从中选择MSI AH(2)-FA(2)-VAR(2)模型研究了1997年Q1到2015年Q3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具有非对称效应,在区制一,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外汇市场升值压力具有缓解作用,影响程度大、时滞短、波动性大;在区制二,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外汇市场升值压力具有推动作用,影响程度小、时滞长、波动性小。(2)在区制一,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影响主要通过利率进行传导,中国人民银行应该警惕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实施上调利率与缩减广义货币供应量并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以及卖出外汇资产是最佳货币政策。(3)在区制二,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影响主要通过价格进行传导,中国人民银行应该警惕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人民币贬值压力以及中国价格体系的冲击,实施上调利率与缩减广义货币供应量并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以及买入外汇资产是最佳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庞念伟  
本文利用1999~2014年季度数据,实证分析货币政策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从产业间对比看,第二产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最强,第一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小,意味着仅靠货币政策无法实现提升服务业比重的政策目标;(2)从产业内部看,货币政策冲击并不能够提高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产业内部的比重,从而说明货币政策在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吕进中  许贤云  
本文就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进行了研究。从流动性、市场预期及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等3个渠道分析了货币政策对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机理。通过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对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一是在货币政策宽松周期内,市场利率较低、货币供应量较多,且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水平因子与斜率因子均较大,反之亦然;二是在不同货币政策周期内,国债收益率曲线对同样力度的货币政策冲击产生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袁科  冯邦彦  
由于各区域经济结构的异质性,用单一货币政策对其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所得效果不甚显著。本文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在不满足最优货币区标准的区域实行单一货币政策所导致对区域房地产市场非对称的效力问题。最后提出通过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吴燕生  张景智  胡逸闻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规模扩张和创新,存在突破金融监管、削弱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等问题。本文基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现状和特点的分析,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货币创造功能和期限错配现象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规模扩张,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平稳性和有效性;商业银行同业负债规模的扩大,会强化宽松货币政策传导的效果,但会弱化紧缩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商业银行同业期限错配现象对社会融资规模存在负向影响。为此,要从引导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回归流动性管理本源、完善跨部门金融监管框架、推进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等方面,进一步减少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货币政策传导的负面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陆虹  
文章以1996-2012年的相关季度统计数据,运用STR模型和LM统计检验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非对称效应及地区经济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效果存在明显的不对称特性,即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征;同时,这种不对称性对我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运行存在不同的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村璞  何静  
突破原有的线性框架约束,使用非线性方法对我国的货币传导渠道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存在三条,分别是信贷渠道、利率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每一条渠道都有各自的门限值,各条渠道不同的门限值造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非对称性特征,同时也形成了每一条传导渠道的非对称性。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毛玲玲  
以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变化以及货币政策执行情况为出发点,对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第一,确实存在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现象,即对于同一货币政策,各行业对其敏感度不同;第二,财务结构是影响企业对货币政策敏感程度差异的重要原因;第三,不同财务指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效果不同,营运资本的作用较小,总资产规模和负债率的作用较大,资产规模较小的企业比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更易受到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ROGERS John  
“去美元化”逐渐成为当前世界的重要现象。理解国际金融体系的主要特征、美国的货币政策、美元的主导地位,有助于理解“去美元化”现象,进而认识并应对其可能的重要影响。本文通过讨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最近收紧政策的背景以及未来几年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前景,分析了美元主导地位的构成,进而讨论了全球“去美元化”的前景。本文为ROGERS John教授2023年6月17日在成都举行的中国西部国际金融峰会上的演讲,本刊编译此文,以飨读者。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根庆  
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政策逐步通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多个渠道的传导对社会经济起着主导作用。基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为主线,全景介绍各类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如何影响货币政策体系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分析了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体系建设的影响,认识到金融创新就是增加了经济主体资产组合中新的可选资产,进而引申更多更复杂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实质。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要有动态时空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