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22)
2023(9297)
2022(7824)
2021(7486)
2020(6136)
2019(13834)
2018(13774)
2017(25495)
2016(13722)
2015(15656)
2014(15194)
2013(14726)
2012(13473)
2011(12514)
2010(12318)
2009(11573)
2008(10982)
2007(9325)
2006(8182)
2005(7472)
作者
(37217)
(30905)
(30641)
(29431)
(19629)
(14701)
(14021)
(12009)
(11846)
(10830)
(10597)
(10360)
(9863)
(9840)
(9712)
(9574)
(9216)
(9120)
(8825)
(8713)
(7924)
(7409)
(7393)
(7154)
(6969)
(6855)
(6793)
(6633)
(6253)
(6223)
学科
(53441)
经济(53374)
管理(32614)
(27831)
方法(23129)
(21558)
企业(21558)
数学(20544)
数学方法(20400)
中国(18760)
(16269)
贸易(16260)
(16013)
(14170)
(12218)
(12036)
(11617)
金融(11609)
(10917)
银行(10897)
(10625)
业经(10221)
(10204)
(9442)
理论(8970)
关系(8600)
农业(8501)
环境(7820)
地方(7680)
(7657)
机构
大学(187062)
学院(186237)
(85555)
经济(84084)
研究(71983)
管理(64831)
中国(58285)
理学(54685)
理学院(54090)
管理学(53231)
管理学院(52906)
(40294)
科学(39965)
(38753)
(36354)
研究所(33045)
中心(31860)
财经(30689)
(29387)
经济学(28419)
(28271)
北京(26048)
(25884)
(25860)
经济学院(25619)
业大(24143)
(24031)
师范(23764)
农业(23188)
财经大学(23019)
基金
项目(121450)
科学(95384)
研究(91381)
基金(89262)
(78498)
国家(77942)
科学基金(65224)
社会(59118)
社会科(56186)
社会科学(56179)
基金项目(45180)
(44002)
教育(42378)
自然(39439)
(38648)
自然科(38596)
自然科学(38580)
资助(37991)
自然科学基金(37917)
编号(36399)
成果(30757)
(28432)
重点(27943)
(26532)
课题(26333)
中国(25961)
国家社会(25856)
(25191)
教育部(24665)
(23947)
期刊
(93072)
经济(93072)
研究(61361)
中国(39940)
学报(28609)
(28519)
(27564)
科学(26389)
管理(24718)
(23802)
金融(23802)
教育(22334)
大学(21750)
学学(20425)
农业(19138)
经济研究(17726)
国际(15765)
财经(15625)
(15347)
技术(15015)
(13686)
业经(13669)
世界(12670)
问题(12412)
(10947)
统计(8437)
(8214)
论坛(8214)
(8119)
理论(7818)
共检索到292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颜海燕  
文章对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中国人民币汇率主权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汇率主权是经《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确认的国家权利,中国应积极维护我国的汇率主权,在国际法框架内论证我国汇率政策的合法性,顺应国际经贸格局的变动趋势,寻求汇率问题的多边合作,并积极推进IMF改革,争取中国在国际货币政策形成中的话语权,以最大限度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夏斌  陈道富  
中国汇率升值预期过高的基本原因是货币性的,而实际上实体经济层面升值压力并不大。人民币将会在双向波动、小幅升值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并在适当时机适度扩大浮动区间。当前,汇率对世界贸易基本格局的影响已经弱化,不能依赖汇率自发调整贸易失衡。中美应加强合作,共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应强化内需主导战略,与亚洲国家一起在经济和货币上,逐步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成威   詹卉  
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金融危机的实质是美元周期与本国经济基本面“错位”导致的资产估值危机。换言之,美国利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和美债作为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的地位,构建起“美元—美债”循环体系,实现利益本国化和风险全球化,进而影响其他国家的资产估值。资产估值一旦形成,在一定条件下便具有自我实现机制,由此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虽然相关指标仍在安全范围内,但外部风险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果应对不当,有可能陷入“隐性金融危机”。防范与化解金融危机应当构建以稳定资产估值为核心的政策体系,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力,在稳定资产估值过程中发挥基础作用,并以大国财政思维改善全球风险分配格局。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葆珉  
霸权货币体制具有内在的脆弱性。美国经济的衰落及美国滥用美元的优势地位正在导致美元的衰落,而欧元崛起与亚洲货币走强正在分割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由于美元的衰落与欧元的局限,人民币将成为最具潜力的世界货币。人民币担当主导货币将是中国崛起在政治与经济上成熟的标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孟秀惠  
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导下,中国近几年连年实现双顺差、高储蓄,进而导致巨额外汇储备,其中美元资产占据很大比例。美国作为国际货币发行国,近几年实行各种经济刺激政策且毫无约束,在帮助其经济走出衰退的同时,亦导致美元不断贬值,这使得我国外汇储备面临很大的缩水风险。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失衡的角度剖析了中国外汇储备过度增长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林楠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国际货币体系弊端。本文从"三元悖论"视角对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美元本位加快向多极化体系的过渡。基于两国模型投资组合权重微观行为分析,对汇率波动与储备资产竞争等宏观经济条件进行了研究。结合美元汇率估值效应的经验事实与人民币汇率相关观点辨析,提出了后危机时代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快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姚大庆  
货币权力指各国在货币事务上独立决策并对其他国家实施影响的能力,包括自治力和影响力两个部分。由于中心国家的货币权力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中越来越大,致使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对称性日益显著。美元在牙买加体系中拥有空前的货币权力,这常被称为"美元霸权",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金融海啸没有改变美元的霸权地位。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益言  
文章梳理汇总了近期权威机构和学者有关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国际化和美元储备货币地位等问题的主要观点,如国际货币体系或将再次深刻调整,美元优势地位短期内难被撼动,成为SDR篮子货币有力提升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并不均衡,人民币国际化主要体现在资产端而非负债端,及为进一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潜力,需要处理好三方面关系。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迈克尔·杜利  戴维·福尔克茨·兰多  彼得·加伯  
大量流入的国外资本确实可能给美国带来灾难,但不是本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元凶,而且也是本次金融危机的间接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Ⅱ框架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仍在发挥作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甚至会因为本次金融危机而得到进一步巩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本次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否则会引发贸易摩擦,使得贸易保护主义风险抬头,并延长全球经济衰退的历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帆  张明  
霸权稳定论指出,霸权国提供公共产品乃是维持国际经济体系稳定的保证。而本文的分析指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不稳定性恰恰来自于美元霸权。当前美元霸权的行使体现为牙买加体系下的中心—外围构架。位于中心的美国获得了铸币税以及通货稳定的收益;而外围国家则更多地承担了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的成本。这种不平衡的构架注定是不会持久的。当前美元霸权对中国的影响包括人民币升值压力、外汇储备的效率损失和汇率风险,以及“冲突美德”的威胁。中国的相应对策则包括:在近期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适当削减外汇储备的规模、将FDI的水平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军  孙会国  
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是"美元"本位。但美元本位制本身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导致世界经济的发展陷入一种"经济增长→贸易失衡→信用扩张→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膨胀、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循环过程。本文在简单阐述国际货币体系沿革的基础上,从贸易分工、内在调节机制、货币层面、储备货币、政策协调和成本分摊以及贸易失衡的调节机制方面论述了美元本位制的内在脆弱性,指出正是其自身的因素导致世界经济的循环过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炜  秦放鸣  刘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结构正经历深层次转变,"美元化"与"去美元化"博弈正酣。中亚国家作为全球美元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积极推行"去美元化"战略,背后具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和政策逻辑。研究回顾了"美元化"和"去美元化"概念的提出、发展及相关研究成果,通过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中亚国家"美元化"高企的主要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中亚国家近年来"去美元化"成效加以分析和评估,进而总结出对该地区区域结算货币体系构建、人民币国际化等命题的一些启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威廉·R.怀特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缺乏使经常账户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还会形成资本从大国向小国大规模溢出的效应,是全球经济不平衡的根源。若不消除,全球经济失衡在未来可能引发经济危机。债权国和债务国都应该对此有充分的认识,采取共同行动完善国际货币体系,降低全球经济失衡的风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双宁  
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一系列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整套安排和惯例。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告诉人们,必须加快改革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其中主要有三大改革,除改革现有国际金融组织体系、改革现有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外,再有一项就是加快推进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建设。美国无监控的货币发行权、美元铸币税的独享权以及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权,虽为历史形成,但已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种种弊端。本文简要回顾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世界货币的发展趋势,同时对人民币的发展前景做了预测,并提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和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贵平  
本轮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之所以连累世界各国,与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运行框架下世界各国不得不以美元为储备的被动局面有关。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虽势在必行,然而在当前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持有巨额美元外汇的中国,更需小心谨慎,对内要加强风险管理,完善金融体系建设;对外加强国际合作,规避国际金融风险;同时要吸取发达国家金融危机的教训,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