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71)
- 2023(3989)
- 2022(3312)
- 2021(2747)
- 2019(4883)
- 2018(4770)
- 2017(9462)
- 2016(4689)
- 2015(5383)
- 2014(5427)
- 2013(5759)
- 2012(5818)
- 2011(5632)
- 2010(6263)
- 2009(6383)
- 2008(5135)
- 2007(4567)
- 2006(4379)
- 2005(4178)
- 2004(3815)
- 学科
- 济(49088)
- 经济(49063)
- 地方(14110)
- 管理(14104)
- 方法(12397)
- 地方经济(11392)
- 数学(11274)
- 数学方法(11249)
- 业(10112)
- 企(8214)
- 企业(8214)
- 中国(7940)
- 学(7222)
- 业经(7024)
- 融(6570)
- 金融(6569)
- 财(6400)
- 经济学(6143)
- 环境(5505)
- 农(5212)
- 制(5103)
- 银(4815)
- 银行(4815)
- 体(4747)
- 行(4641)
- 发(4634)
- 产业(4560)
- 和(4340)
- 世界(4214)
- 资源(4150)
- 机构
- 大学(82402)
- 学院(82239)
- 济(49389)
- 经济(48661)
- 研究(33629)
- 管理(28051)
- 中国(26365)
- 理学(23216)
- 理学院(22953)
- 管理学(22719)
- 管理学院(22558)
- 财(21167)
- 所(17262)
- 经济学(17261)
- 科学(16643)
- 京(16478)
- 财经(16455)
- 研究所(15231)
- 经济学院(15181)
- 经(14877)
- 中心(13842)
- 江(12113)
- 财经大学(12080)
- 院(11476)
- 北京(10943)
- 科学院(10444)
- 社会(10292)
- 经济研究(9792)
- 州(9424)
- 范(9420)
- 基金
- 项目(45951)
- 科学(36204)
- 研究(34232)
- 基金(34187)
- 家(28984)
- 国家(28791)
- 社会(24860)
- 科学基金(24470)
- 社会科(23732)
- 社会科学(23725)
- 基金项目(17118)
- 省(16700)
- 资助(14773)
- 教育(14475)
- 划(13574)
- 自然(13367)
- 自然科(12995)
- 自然科学(12991)
- 自然科学基金(12753)
- 济(12220)
- 编号(12217)
- 经济(12119)
- 发(11479)
- 国家社会(11080)
- 部(10590)
- 重点(10490)
- 成果(10411)
- 发展(9985)
- 展(9874)
- 教育部(9509)
共检索到139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梅新育
这场风波更可能的作用是延长美欧萧条(即复苏疲弱)的时间,但造成新的经济大幅度衰退的风险并不高从当地时间8月5日宣布降低美国国债信用评级,到8日下调数千笔与美国联邦政府相关的市政债券3A评级,全球金融市场对标准普尔降低美国债务信用评级作出了强烈的反应,以至于此举是否将引爆全球经济二次危机迅速成为国际上的热门话题。由于美国财政和债务状况恶化的长期趋势难以扭转,美国政治体制和国内社会意识的缺陷又使得上述问题更加积重难返,国际市场参与者对美国经济、政治的信心显著削弱,标准普尔降低美国信用评级是有道理的,此举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梅家周 靳卫萍
在货币经济中,信用货币的生产方式、价值实现方式与商品货币存在的本质差异,使得金融市场不可避免地主宰商品市场。货币信用化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企业难以避免负债高位运行的困局,从而使得信贷危机对经济萧条有着决定性影响。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信用货币在金融市场与商品市场中的宏观运行,试图找出商业银行与企业的内在联系,并且为经济萧条转向复苏过程中货币经济的运行寻找稳定途径。
关键词:
信贷危机 货币信用化 经济萧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兰日旭
:大萧条与次贷危机虽然在表象上都源起于美国的股市,并波及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社会各行各业,但两者的传导路径、爆发原因与应对措施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根本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大萧条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完成工业化、出现产业结构同化的条件下,由以农业为核心的生存型向工业为核心的生产型经济结构转化之后,出现的一次产能过剩与全球市场容量萎缩之间的危机;而次贷危机则是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一般制造业的国外转移,由生产型向以服务业为核心的财富型经济结构转化以来,出现的一次财富性收入与实体性收入之间不对称条件下引发的长期透支消费崩溃的危机。
关键词:
大萧条 次贷危机 财富型经济结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克里斯·哈曼 王少国 苏东旭
文章对1930年代经济危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详细介绍了各经济学派对当时危机的理论解释。通过比较1930年代大萧条和当前经济危机,文章发现这两次危机虽然存在巨大差异,但是都出现了利润率下降的现象。此次经济危机并不简单是由于金融系统内部缺乏监管造成的,反映的是整个系统的问题。政府应加强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而这会对政治和意识形态产生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
1930年代 大萧条 经济危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华生
美国长年来累积了大量的国际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只好增印美钞和增发国债,造成美钞贬值和国债的信用度被下调,最后引发了债务危机。美国的债务危机又导致欧盟债务危机的进一步恶化。美欧债务危机,又牵累了日本和中国。日本投资的亏损和日元猛涨,进一步冲击了原已十分萧条的日本经济。中国大量购买美欧等国的国债,获得了较高利润但风险也很大。中国今后经济的成长率趋于下滑,其经济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严峻。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秦焕梅 陈学彬
欧美债务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震荡和不安,尤其对以欧美为最大出口市场的中国来说,其影响首当其冲。本文首先分析了欧美债务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然后就欧美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出口贸易、国内通货膨胀以及人民币汇率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应对危机的措施和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寂沫
本文通过对美国20世纪以来主要经济危机成因的分析,力图阐明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来自于市场经济自身所蕴含的一种矛盾,即由需求推动的市场内在扩张力与抑制这种扩张力的经济结构之间的矛盾。美国的经济发展史说明,市场自身的调节力量不仅无助于化解这种矛盾,反而可能使之加剧。从大萧条到次贷危机,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强大也是最成熟的市场化国家,也仍然没有能力去避免危机的发生,这足以说明这种矛盾是市场经济所固有的和内在的,只要一个国家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其经济发展,那么他就始终不能摆脱这种矛盾的影响。
关键词:
美国经济 大萧条 次贷危机 经济结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廖继伟
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的不断深化对全球的经济复苏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对中国经济也从各个渠道产生影响。从贸易渠道看,外需不振持续影响出口,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制约外需增长,美元欧元对人民币贬值等影响贸易增速,但从长期看我国对外需下降的耐受度正在加强。从跨境资本流动渠道看,我国面临长期资本流入和通货膨胀的压力,短期则可能面临资本流出的风险。危机可能通过使国内投资者、消费者等微观经济主体的心理预期发生改变对投融资活动和金融市场、实体经济的运行造成影响。另外可能通过海外金融资产风险敞口影响外汇储备、金融机构风险和对外投资等。
关键词:
欧美债务危机 中国经济 影响渠道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良芳
2010年全球经济在各国政府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推动下,出现了5%的高增长(主要靠中国和亚洲四小龙高增长的拉动)。2011年9月2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11、2012两年全球经济增速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郑良芳
在分析2011年全球经济出现美欧等一些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冲击下,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美国推出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全球正处在"二次衰退"的边缘。对此,我国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正确进行预判和采取正确应对之策,本文特提出十条对策与建议,以供探讨。
关键词:
全球经济 债务危机 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姜子叶
本文以世界经济史中两次最重大的金融危机为研究对象,以主要经济体的宏观应对政策为视角,比较研究两次金融危机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效应的异同,进一步总结政策经验,旨在为应对金融危机提供政策启示。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大萧条 宏观政策 比较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郑联盛
2008年9月以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美林被收购、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AIG被国有化,高盛和摩根转型银行控股公司。美国金融市场跌宕起伏,次贷危机全面升级,演绎了全球金融历史的一次重大"金融海啸"。实际上,次贷危机已经演化为新一轮金融危机,格林斯潘甚至认为美国已经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本轮金融危机发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是一次流动性危机,也是一场信用危机。大萧条是一次严重的银行危机和偿付危机,更是一次破坏性极大的经济危机。比较之下,两者都是系统性危机,但到目前新一轮金融危机尚未对实体经济造成破坏性影响,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发展还存在重大变数,是否会演化为经济危机,现在还不得...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慧
大萧条与次贷危机都源自于金融体系最为发达的美国,并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在两次危机爆发之前,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都非均衡发展;危机的爆发,都是对美国金融体系的痛苦纠偏;危机的扩散过程中,政府的救市举措及时机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危机持续的时间和后果。通过对危机的历史考察,有助于我们对金融危机演进历程的认识。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潜伏 爆发 扩散 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昌黎
日本经济从1991年第二季度起开始滑坡,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因这次经济危机发生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被称之为“泡沫经济崩溃萧条”,或称之为“平成萧条”。这是战后日本发生的第11次经济危机,也是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大力推行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后的第一次危机。具体表现为:企业活动停滞;个人消费不振,住宅投资减少;泡沫经济崩溃;金融危机严重。本文从日本经济的内部因素和综合因素方面探讨造成这次经济萧条的原因。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肖冰 陈庆海
当下欧债危机渐趋平静之时,美国债务问题又成为热点。美债问题与欧债危机在债务主体、经常账户与财政双赤字、高负债与高失业率并存方面具有相似性,但在债务结构、债务成因以及债务环境方面存在明显不同。通过比较,作者认为美国短期内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为了保持债务的长期可持续性,实现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关键词:
政府债务 债务危机 债务货币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