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30)
- 2023(5377)
- 2022(4408)
- 2021(3928)
- 2020(3292)
- 2019(7111)
- 2018(6778)
- 2017(12390)
- 2016(6932)
- 2015(7206)
- 2014(6794)
- 2013(6622)
- 2012(5974)
- 2011(5274)
- 2010(5009)
- 2009(4450)
- 2008(4304)
- 2007(3561)
- 2006(3020)
- 2005(2396)
- 学科
- 济(23641)
- 经济(23611)
- 业(18766)
- 管理(18628)
- 企(14091)
- 企业(14091)
- 方法(12085)
- 数学(11101)
- 数学方法(10997)
- 学(8037)
- 农(7728)
- 财(6752)
- 贸(6488)
- 贸易(6487)
- 易(6346)
- 中国(5731)
- 业经(5563)
- 农业(5506)
- 技术(4771)
- 环境(4713)
- 务(4330)
- 财务(4327)
- 财务管理(4323)
- 企业财务(4123)
- 制(3846)
- 产业(3838)
- 划(3642)
- 地方(3556)
- 出(3449)
- 银(3413)
- 机构
- 大学(97596)
- 学院(97307)
- 济(37291)
- 经济(36737)
- 管理(35915)
- 研究(35742)
- 理学(32581)
- 理学院(32181)
- 管理学(31457)
- 管理学院(31317)
- 农(28981)
- 科学(27167)
- 中国(25068)
- 农业(23481)
- 业大(23171)
- 京(20027)
- 所(19855)
- 研究所(18976)
- 农业大学(15996)
- 中心(15677)
- 财(14554)
- 江(13485)
- 院(13333)
- 室(13305)
- 实验(12829)
- 财经(12555)
- 省(12480)
- 实验室(12262)
- 业(12126)
- 科学院(11911)
- 基金
- 项目(77971)
- 科学(59830)
- 基金(57773)
- 家(55472)
- 国家(55037)
- 研究(46333)
- 科学基金(45216)
- 自然(33073)
- 自然科(32326)
- 自然科学(32310)
- 自然科学基金(31767)
- 基金项目(31481)
- 省(30630)
- 社会(30118)
- 社会科(28633)
- 社会科学(28625)
- 划(26889)
- 资助(22593)
- 教育(20252)
- 计划(18462)
- 重点(18331)
- 科技(17097)
- 创(16544)
- 发(16321)
- 科研(16292)
- 部(16056)
- 编号(15684)
- 业(15619)
- 创新(15569)
- 农(14203)
共检索到125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文生 潘秋林
通过取用美人蕉(Canna indica)种植根区水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卵形衣藻(Chamydom onas ovalis)进行培养和观察,获得两种藻类的生长数据。结果显示:根区水在6 d对小球藻的化感效应为-0.7331,对卵形衣藻则为-0.4408;小球藻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细胞数量在2~6 d差异显著(P<0.05)。显微镜观察还发现,试验组卵形衣藻部分细胞颜色变白、细胞器溶解,并出现胶群体,对照组没有发现这种现象。实验说明美人蕉根系能分泌一些化感物质影响藻类生长,化感物质对藻类的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盛辛辛 曹谨玲 赵凤岐 刘青
分别以芦苇、美人蕉和薄荷为植被,构建潜流人工湿地植物床,研究这3种植物对中水中的氮、磷和COD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①芦苇组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最高可达85.43%,芦苇组和美人蕉组对硝酸氮的平均去除率(各测定时间的平均值,下同)都大于薄荷组和对照组,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表现为芦苇组(76.30%)、美人蕉组(76.19%)、薄荷组(61.60%)、对照组(46.99%)依次减小;②薄荷组对总磷和活性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1.11%、71.89%,是3个试验组中去除率最高的,其次是美人蕉组;③3种植物对COD的去除效果相近,都大于对照组,其中美人蕉组的去除率最高,最高可达77.76%。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文娥 王飞 田治国 赵秀明 潘学军
【目的】研究在夏末秋初光温变化较大条件下美人蕉属植物的生理响应,为初秋美人蕉属植物的生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0-09-13-10-11,以2种美人蕉属植物"黄花美人蕉"和"兴芋-2"为试材,测定在夏末秋初光温变化较大条件下,其叶片含水量、干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蛋白质含量及3种保护酶(SOD、CAT、POD)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夏秋之交,美人蕉属植物上部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变化较小,下部叶片的水分利用率降低,出现水分亏缺;随着季节的变化,2种植物叶片的含水量逐步降低,干物质含量不断增加;而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2010-09-1...
关键词:
美人蕉 夏秋之交 光温变化 生理响应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慧 房斌 周凯 李长松 么宗利 来琦芳 庄平 夏连军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24℃水温下,研究了饵料生物种类及浓度对不同规格青蛤滤水率(FR)的影响。结果表明:(1)青蛤的FR随着体质量的增大而增大,符合幂函数回归关系:FR=0.5725WD0.705 3(R2=0.9987),单位质量的滤水率(FR/WD)随着青蛤规格的增大而减小。(2)FR随着饵料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当异胶藻浓度达到8×105ind/L时,开始迅速下降。(3)FR受不同饵料种类的影响,青蛤对牟氏角毛藻的平均滤水效果最好,达到0.6左右,滤水效果最差的是异胶藻,平均FR只有0.3左右。
关键词:
青蛤 滤水率 规格 饵料种类 浓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群 王明学 闫洪海 高红梅
探讨了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对蛋白核小球藻、斜生栅藻、菱形硅藻生长及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十烷醇对这3种单细胞藻的细胞增殖、叶绿素a和光合放氧量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小球藻、栅藻和硅藻的促生长最佳浓度分别为2 mg/L、5 mg/L和0.01 mg/L。
关键词:
三十烷醇 小球藻 栅藻 硅藻 生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红萍 夏军 谢平 窦明
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影响汉江水华的水文因素包括流量、流速和水面比降,根据河流动力学理论,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从生物生长动力学的角度,将连续流反应器原理应用于汉江水华现象,提出了汉江连续流生物反应器模型,并根据Monod方程分析,认为汉江中的藻类浓度与水流速度应成指数关系。由此,建立了汉江藻类浓度与水流速度关系数学模型a=mexp(k/ν)。利用汉江1992年至2000年实测资料,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了汉江的藻类浓度与水流速度函数关系中的常数m=8.9759、k=0.9054,相关系数r=0.9244。最后,对流速、流量和长江水位对汉江水华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水文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颜七笙 丁木华
近年来,人工神经网络因其强大的并行处理能力,任意函数逼近能力及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等特点而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神经网络这种依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子烁 刘诗伟 杨玉祥 靳玮 马晓娜 冯志华
微塑料污染和养殖尾水超标排放已成为全球重要问题。在同一系统中,同时研究丝状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和对微塑料的拦截效果尚未见报道。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构建了一种藻类净水除杂系统,并研究其拦截微塑料和去除水体氮、磷的能力。研究使用水绵(Spirogyra)、浒苔(Enteromorpha)和刚毛藻(Cladophora)3种丝状藻在净水除杂系统中进行微塑料拦截实验,结果显示,实验时间为10 d时,3种丝状藻对纤维状微塑料拦截效果最佳(水绵88.50%,浒苔79.50%,刚毛藻75.50%),对颗粒状微塑料拦截效果最差(水绵67.50%,浒苔53.00%,刚毛藻55.00%)。与其他2种藻类相比,水绵对微塑料具有更好的拦截效果,因此,使用水绵进行水体氮、磷去除实验。将单位面积的藻量分为0、2、4和6 g/dm~2,在15 d的实验中,水绵对总氮的去除率最高为91.88%(4 g/dm~2),对总磷的去除率最高为90.33%(6 g/dm~2),对PO_4~(3-)-P去除率最高为90.38%(6 g/dm~2)。4g/dm~2与6 g/dm~2组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净水除杂系统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纤维状微塑料和吸收水体氮、磷,且4 g/dm~2的藻量是本净水除杂系统去除氮、磷最适宜的藻量。
关键词:
微塑料 养殖尾水 丝状藻 净水除杂系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常亚青 王子臣 王国江
对虾夷马粪海胆在10.0~25.0℃水温下单独投喂海带、裙带菜、石莼及15.4~17.8℃混合投喂海带、裙带菜、石莼、铜藻、角叉菜的不同组合和21.6~27.4℃饥饿状态下的摄食、生长及成活进行了试验研究。海胆体重与壳直径的关系为G=0.43132D2.9958。海胆对海带、裙带菜、石莼的日摄食率依次降低且随水温变化而异。1.0~3.6cm幼海胆在10.0~25.0℃下摄食上述海藻均可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0.5×10-2~3.0×10-2cm/个·天),1.0cm幼海胆在19.0℃时生长最快,而3.6~5.0cm成海胆在16.0℃时最快。水温上升至25.0℃,5.0cm以上成海胆体重出现负生长...
关键词:
虾夷马粪海胆,摄食,生长,温度,海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文捷 沈宏 庞兴红 吕丽媛 谢平
为了探讨水动力对不同水华发生和演替的影响,以3株常见水华藻类,铜绿微囊藻(蓝藻)、普通小球藻(绿藻)和汉氏冠盘藻(硅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流速条件下(0,0.38m/s)3种水华藻类的磷吸收动力学行为,并根据磷吸收动力学参数对3种水华的生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振荡(0.38m/s)能显著降低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汉氏冠盘藻(Stephanodiscus hantzschii)的磷吸收速率和亲和力(p<0.05)。根据Monod模型预测,水体扰动能不同程度的抑制铜绿微...
关键词:
水动力 磷吸收 生长 藻类演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慧菊 田敏 杨明愈 刘海怡 林原 柳蓉 秦玉芝 熊兴耀 胡新喜
以华薯5号为材料,于2022、2023年在湖南省株洲市开展大田栽培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土壤化学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高效方式(种植密度为82 500株/hm~(2),每hm~(2)施硫酸钾复合肥1 125 kg、有机肥1 500 kg、生物酶活化磷肥750 kg、40%硫酸锌15 kg)的株高、茎粗高于农民方式(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每hm~(2)施750 kg硫酸钾复合肥)和高产方式(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每hm~(2)施1500 kg硫酸钾复合肥);2022、2023年高产高效方式的产量最高,分别为28.78、46.83 t/hm~(2),显著高于农民方式和高产方式;高产高效方式的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农民方式和高产方式;高产方式显著提高了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通过高通量测序对不同种植方式马铃薯根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产方式 observed_otus、chao1指数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农民方式与高产方式、高产高效方式细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大;高产高效方式门水平上Proteobacteria和Deferribacterota相对丰度及属水平上Mucispirillum和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均高于农民方式和高产方式;RDA分析表明,土壤pH、NPK、有机质、土壤脲酶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SEM分析表明,土壤pH、SOM和NPK含量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改变土壤细菌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因子。综上所述,与农民方式、高产方式相比,高产高效方式能促进马铃薯植株生长,缓解土壤酸化和提高有机质含量,增加主要优势门的丰度,显著增加块茎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慧菊 田敏 杨明愈 刘海怡 林原 柳蓉 秦玉芝 熊兴耀 胡新喜
以华薯5号为材料,于2022、2023年在湖南省株洲市开展大田栽培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土壤化学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高效方式(种植密度为82 500株/hm~(2),每hm~(2)施硫酸钾复合肥1 125 kg、有机肥1 500 kg、生物酶活化磷肥750 kg、40%硫酸锌15 kg)的株高、茎粗高于农民方式(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每hm~(2)施750 kg硫酸钾复合肥)和高产方式(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每hm~(2)施1500 kg硫酸钾复合肥);2022、2023年高产高效方式的产量最高,分别为28.78、46.83 t/hm~(2),显著高于农民方式和高产方式;高产高效方式的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农民方式和高产方式;高产方式显著提高了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通过高通量测序对不同种植方式马铃薯根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产方式 observed_otus、chao1指数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农民方式与高产方式、高产高效方式细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大;高产高效方式门水平上Proteobacteria和Deferribacterota相对丰度及属水平上Mucispirillum和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均高于农民方式和高产方式;RDA分析表明,土壤pH、NPK、有机质、土壤脲酶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SEM分析表明,土壤pH、SOM和NPK含量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改变土壤细菌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因子。综上所述,与农民方式、高产方式相比,高产高效方式能促进马铃薯植株生长,缓解土壤酸化和提高有机质含量,增加主要优势门的丰度,显著增加块茎产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付娟 李丽萍 史明艳 黄应平 郭强 聂小倩 胥焘 陈晓飞
在总磷(TP)、总氮(TN)、叶绿素a(Chl a)分别为0.91、3.80、0.10 mg/L的水体中分别培养2.73 g/L美人蕉浮岛(A组)、8.77 g/L背角无齿蚌(B组)及2.66 g/L美人蕉浮岛+8.89 g/L背角无齿蚌(A+B组),并设置空白对照,以TP、TN、Chl a为监测指标,研究各实验组对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对TP的去除率依次为:A+B(83.27%)>A(82.53%)>B(71.51%)>空白组(59.45%);对TN的去除率依次为:A+B(77.82%)>A(72.77%)>B(57.58%)>空白组(31.68%);对Chl a的去除率依次为:A+...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长平 陈海霞
为探明多效唑对花叶美人蕉的矮化效果,采用不同质量浓度50,100,200,300,500mg/L多效唑溶液叶面喷施盆栽花叶美人蕉.结果表明,50~100mg/L多效唑处理可使盆栽花叶美人蕉株形矮化,生长势减弱,叶片厚度增加,叶面积减小,叶片绿色加深,能有效提高盆栽花叶美人蕉的观赏价值.
关键词:
花叶美人蕉 多效唑 矮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崇明 黄真理 张晟 常剑波
根据三峡库区江段16条一级支流以及重庆市35座大中型水库的调查资料,分析天然河流与水库两种不同水流条件下,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总磷和透明度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水库环境中,水体叶绿素a的浓度与总磷以及与透明度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在河流条件下则没有明显的关系。由于三峡库区江段大多数支流的营养水平已达到富营养化状况,当三峡水库建成、水流条件发生变化后,在支流河口等水域存在爆发“水华”的风险。为此,我们根据1998年枯水期,在三峡库区长江江段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的40条支流河口实测的总磷浓度,利用所建立的水库环境中总磷与叶绿素a浓度的关系,对三峡成库后在局部水域爆发“水华”的可能性和程度进行了分...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叶绿素a 总磷 水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