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82)
2023(3429)
2022(2934)
2021(2724)
2020(2225)
2019(4977)
2018(5133)
2017(8603)
2016(5412)
2015(6345)
2014(6541)
2013(5794)
2012(5394)
2011(4845)
2010(5058)
2009(4353)
2008(4213)
2007(3941)
2006(3407)
2005(2976)
作者
(16028)
(13334)
(13274)
(12621)
(8488)
(6393)
(6009)
(5263)
(5144)
(4902)
(4539)
(4512)
(4511)
(4300)
(4293)
(4083)
(4049)
(4019)
(3904)
(3687)
(3660)
(3473)
(3317)
(3133)
(3112)
(3042)
(3004)
(2880)
(2868)
(2866)
学科
(12720)
经济(12692)
管理(11683)
(9076)
(6883)
企业(6883)
理论(6593)
教育(6156)
教学(5943)
中国(5778)
(5398)
(5199)
(5186)
(4982)
学法(4103)
教学法(4103)
(3744)
方法(3674)
学理(3640)
学理论(3640)
(3363)
银行(3343)
(3263)
地方(3230)
(3196)
金融(3189)
农业(3156)
业经(3043)
研究(2883)
数学(2836)
机构
学院(69441)
大学(67301)
研究(27101)
管理(20550)
(20478)
经济(19705)
中国(18547)
科学(17920)
理学(16819)
(16673)
理学院(16577)
管理学(16037)
管理学院(15921)
(15652)
(14675)
研究所(13436)
农业(13250)
技术(12866)
(12759)
业大(12693)
中心(11924)
(11322)
师范(11112)
(10649)
(10229)
职业(9987)
北京(9902)
(9862)
(9735)
教育(9350)
基金
项目(46119)
研究(35337)
科学(34107)
基金(28776)
(26131)
国家(25857)
(20790)
科学基金(20533)
教育(18938)
社会(18347)
(17319)
社会科(17063)
社会科学(17059)
编号(16358)
基金项目(14725)
成果(14284)
课题(13293)
自然(13233)
自然科(12907)
自然科学(12900)
自然科学基金(12629)
资助(12030)
重点(11263)
(11104)
(10622)
(10013)
(9840)
(9510)
项目编号(9467)
计划(9120)
期刊
(26110)
经济(26110)
中国(22056)
研究(20866)
教育(20394)
学报(15670)
(15428)
大学(11413)
科学(11332)
学学(10595)
农业(10422)
(8780)
技术(8452)
管理(8159)
职业(7396)
(5513)
(5382)
金融(5382)
业大(4905)
业经(4837)
技术教育(4751)
职业技术(4751)
职业技术教育(4751)
(4442)
(4374)
论坛(4374)
图书(4120)
经济研究(3943)
财经(3888)
农业大学(3862)
共检索到113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傅萼辉  徐惠珠  王豫兰  杨玉英  赵守边  
取‘美人’梅(Prunus mume cv.Meiren Mei)盆栽母树嫩枝茎段(1~1.5cm)用70%的酒精、0.1%的昇汞水溶液消毒后,接种于WB+KT 2mg/l+NAA 0.05mg/l培养基上置培养室静培养.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5±3℃,光照为1 000~2 000lx,每日光照12h.培养25天后,茎段上腋芽萌发;再培养25天,这些芽转变成丛生芽.丛生芽在WB+BA 0.5mg/l+NAA 0.025mg/l培养基上培养25天后,它们便长成正常的幼苗.幼苗在WB+BA 0.025mg/l+NAA 0.05mg/l+IAA0.025mg/l培养基上诱导生根.春末夏初时,生根小植株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戴小英  刘新亮  邱凤英  章挺  李江  
以黄樟秋稍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建立并优化了黄樟组培繁育体系,研究基本培养基、不同激素及配比对黄樟茎段不定芽诱导、组培苗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樟带腋芽茎段最佳启动培养基配方为改良MS+4.0 mg/L 6-BA+0.5 mg/L NAA,在此培养基中不定芽培养7 d开始萌动,诱导率可达76.67%;不定芽继代培养基的最适宜配方为改良MS+2.0 mg/L 6-BA+0.5 mg/L NAA,在此培养基中不定芽生长健壮,增殖系数为3.78;幼苗生根培养基的最适宜配方为改良1/2 MS+0.5 mg/L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艳  李志辉  杨模华  
选取红冠桉茎段作为外植体,建立了无菌再生体系;对外植体选择、不定芽增殖、生根诱导及移栽各阶段的关键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茎尖为较适宜的外植体;(2)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6—BA 1.5 mg/L+NAA0.2 mg/L+VB26.0 mg/L;(3)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M+IBA 1.5 mg/L+VB26.0 mg/L,生根率达96.3%;(4)发酵过的椰糠与黄心土按3∶2混合而成的基质为适宜的移栽基质,移栽成活率达81.15%。本研究首次利用茎段建立了红冠桉无菌再生体系,为今后的研究及大规模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邵妍丽  张存旭  
【目的】建立高效的栓皮栎器官再生植株体系。【方法】从陕西周至西楼关栓皮栎天然林中选择4株优良结实母株(30年生以上)并采种,以沙培育苗3~4个月的实生苗茎段及4株母株幼龄及成龄茎段为外植体,比较离体条件下不同来源、不同基因型茎段增殖能力和生根能力的差异,并探讨抗氧化酶活性与增殖和生根能力的关系。【结果】相同来源的不同基因型茎段增殖培养后,其增殖茎芽数量、最长芽长及增殖叶数量无显著差异;母株幼龄茎段增殖培养后,其增殖茎芽数量、最长芽长及增殖叶数量均高于实生苗茎段和母株成龄茎段,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相同来源的不同基因型茎段生根培养后,其生根率和平均每株根数量无显著差异;母株幼龄茎段生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秦英  陈俊愉  申作连  
该试验以‘美人’梅离体培养的无菌苗叶片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种类激素配比对叶片脱分化及再分化的影响 ,并对不同条件下产生的愈伤组织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 :BA对‘美人’梅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起到抑制作用 ;NAA可使叶片直接生根 ;2 ,4 D的加入可以诱发叶片形成球形愈伤。但只有配合适当浓度的BA ,才能形成胚状体。诱导胚状体合适的培养基为 :WPM +BA 1mg L +NAA 0 1mg L +2 ,4 D 1mg L +L 谷氨酰胺 10 0mg L +水解乳蛋白 10 0 0mg L。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赫岩  叶冬梅  白玉娥  段国珍  彭鹏  华佳文  
以重瓣榆叶梅带腋芽的茎段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消毒方式、初代培养基激素配比和生根培养基激素配比对重瓣榆叶梅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1)先用75%酒精处理30 s,再使用0.1%升汞溶液消毒8 min或以2%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2 min,外植体感染率最低;2)茎段初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 mg/L+NAA 0.05 mg/L,诱导率为89.30%;3)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1 mg/L+KT1.0 mg/L,增殖倍数为4.4,且生长状况良好;4)1/2MS+IBA 0.2 m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5)该研究建立了重瓣榆叶梅组培再生体系,为工厂化育苗与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叶雯  袁超群  秦伟  王振涛  朱玉球  
【目的】进行离体培养关键因子优化,以满足火焰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Firepower’的规模化生产。【方法】以火焰南天竹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对影响不定芽诱导、增殖生长和生根的基本培养基、 6-苄基腺嘌呤(6-BA)和萘乙酸(NAA)不同质量浓度配比、白砂糖质量浓度及pH值等关键因子的研究,优化火焰南天竹茎段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结果】WPM+0.50 mg·L~(-1)6-BA+0.10 mg·L~(-1)NAA为火焰南天竹不定芽诱导的理想培养基,不定芽诱导率为93.8%,且生长健壮;WPM+0.75 mg·L~(-1)6-BA+0.10 mg·L~(-1)NAA为不定芽增殖培养基,增殖倍数3.3,新芽鲜绿色、生长良好;1/2WPM+0.50 mg·L~(-1)NAA+白砂糖30.0 g·L~(-1)(pH 6.0)为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95.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火焰南天竹的离体培养再生体系可为其大规模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图2表6参1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启昌  梁琦兰  夏新莉  尹伟伦  
以蓝靛果忍冬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及方差分析对影响蓝靛果忍冬植株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培育出了蓝靛果忍冬的组培苗。结果表明:初代培养的适宜培养方案是MS+6-BA1.0mg/L+IBA0.2mg/L,芽分化率达到100%;继代增殖培养的适宜培养方案是MS+6-BA0.5mg/L+IBA0.3mg/L+KT1.5mg/L,增殖系数达到8.7;生根培养的适宜培养方案是1/4MS+IBA1.5mg/L,生根率达到96.7%。生根试管苗在驯化、移栽后成活率可达97.8%。6-BA、IBA和KT配合使用,可以增加蓝靛果忍冬继代培养的丛生芽数量。该试验培育的组培苗的各项指标已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瑞丹  孙文薇  
开放式组织培养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发展中,受到了重视。该文作者对梅花品种‘淡丰后’进行了启动培养的初步研究。通过不同基本培养基、激素种类及浓度的对比实验,得出‘淡丰后’以当年生嫩枝作外植体,MS培养基优于WPM培养基;IBA较NAA更能促进芽的萌发;6-BA浓度为2·0mg/L较4·0mg/L更能促进芽的萌发,最终筛选出‘淡丰后’带腋芽嫩茎段的最佳启动培养基为MS+6-BA2·0mg/L+IBA0·5mg/L,并对外植体消毒时间和叶片去留对污染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曲春苗  陈瑞丹  吕晓倩  
对两个梅花杂交种优良单株‘X-9’、‘X-55’进行茎段培养的试验研究。通过对采枝时期、培养基种类、消毒方法的对比试验,探索影响梅杂交种茎段腋芽萌发及生长的因素。结果表明:5月上旬到6月中旬是茎段培养的最佳时期;污染率会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消毒方法以0.1%升汞5min最好;两个杂交种最适启动培养基为WPM+0.5mgL6-BA+0.1mgLNAA。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菁  赖钟雄  孙威江  郭玉琼  
以乌龙茶品种武夷名丛中的早生种金凤凰、中生种金锁匙和晚生种肉桂的成年树茎段为外植体,比较外植体灭菌、切割方式和外源植物激素、盐、蔗糖以及光照度等因素对腋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一芽二叶时期二叶位的茎段做为外植体较为合适;用0.1%HgCl浸泡9-11 min为最佳消毒方式,但应视茶树的品种(系)以及茎段的老嫩程度而定;适宜的初代培养基为MS+2.0 mg.L-1 6-BA+0.5 mg.L-1 IAA+0.5 mg.L-1 GA3+30 g.L-1蔗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牟海飞  刘洁云  黄永才  邓福斌  吴艳艳  黄伟华  吴代东  梁桂东  黄黎芳  
【目的】探讨火龙果茎段灭菌及芽诱导增殖技术,为研发火龙果组织培养技术提供支撑。【方法】以桂红龙1号火龙果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因素对火龙果茎段灭菌及芽诱导增殖过程的影响。【结果】茎段大小是影响灭菌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灭菌时间,茎段老熟程度的影响相对较小。灭菌时间对芽诱导的影响最大,6-BA浓度次之,茎段老熟程度和茎段大小对芽诱导影响较小,且差别不大。6-BA 4.0 mg/L时芽诱导效果最佳。6-BA浓度越高,芽增殖倍数越高,但当6-BA达到4.0 mg/L时,芽出现玻璃化现象。IAA的芽增殖效果优于N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碧珠  曾明星  赵时端  王家福  赖钟雄  
选用不同品种的“建莲”地下茎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再生研究 .结果表明 :对“建莲”地下茎茎尖培养 ,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 ;筛选出了适合于“建莲”地下茎茎尖离体培养的分化培养基 ,即 MS+2 mg·L- 1 ZT+0 .5 mg· L- 1 GA3;增殖培养基为 MS+3 mg· L- 1 BA+0 .5 mg· L- 1 NAA;生根培养基为 MS+0 .5 mg· L- 1 BA+0 .1 mg· L- 1 IBA+1 .0 mg· L- 1 NAA,并对已生根的试管芽苗进行了成功的移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甘专  刘伟  马孟增  潘学军  
为了建立毛葡萄茎尖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给野生毛葡萄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和无毒苗木培育提供参考,以花溪-4和农院-11毛葡萄组培苗的茎尖为材料,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浓度配比对毛葡萄茎尖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毛葡萄茎尖离体培养与增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 1.5 mg/L+IBA 0.02 mg/L,离体培养成活率达93.8%以上,增殖率和增殖系数分别为88.6%和5.8;茎尖生根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IBA 0.05~0.15 mg/L+IAA 0.2 mg/L,生根成苗率为100%,建立了毛葡萄茎尖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的技术体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浦艳吉  李国怀  姚延兴  张陆阳  梁晓梅  
以欧洲李(Prunus domesticacv.‘Tardicots’)和樱桃李(Prunus cerasifera)试管苗为材料,建立了茎尖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欧洲李最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 0.5 mg/L+IBA 0.05 mg/L,0.1~0.2 mm的茎尖培养成苗率为64.16%,0.35~0.45 mm的茎尖培养成苗率为85.5%;樱桃李最适宜的培养基为LP+6-BA 0.5 mg/L+IBA 0.05 mg/L,0.1~0.2 mm的茎尖培养成苗率为64.53%,0.35~0.45 mm的茎尖培养成苗率为84.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