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83)
2023(17230)
2022(14190)
2021(13162)
2020(10605)
2019(24231)
2018(24298)
2017(45579)
2016(25000)
2015(28226)
2014(28687)
2013(28110)
2012(26022)
2011(23787)
2010(24000)
2009(21954)
2008(21231)
2007(19191)
2006(17325)
2005(15486)
作者
(73817)
(61206)
(60708)
(57654)
(38765)
(29277)
(27502)
(24015)
(23396)
(22084)
(20865)
(20740)
(19577)
(19395)
(18811)
(18710)
(17977)
(17905)
(17559)
(17379)
(15426)
(15196)
(14772)
(14087)
(13767)
(13726)
(13667)
(13657)
(12477)
(12237)
学科
(105636)
经济(105521)
(68545)
管理(67412)
(50485)
企业(50485)
(41223)
方法(38575)
中国(34292)
数学(32305)
数学方法(31954)
地方(29422)
农业(27797)
业经(27690)
(23317)
(23199)
(20067)
环境(18677)
(18205)
(17387)
银行(17338)
(17201)
理论(17169)
(16788)
贸易(16771)
(16728)
金融(16725)
(16705)
(16146)
技术(16048)
机构
学院(355706)
大学(354625)
(138840)
管理(137082)
经济(135512)
研究(125837)
理学(116934)
理学院(115543)
管理学(113569)
管理学院(112921)
中国(93999)
科学(78245)
(78059)
(64637)
(63386)
(62832)
研究所(57478)
中心(57127)
(55332)
业大(54528)
(51385)
师范(50923)
北京(49878)
农业(49029)
财经(48892)
(45765)
(45122)
(44340)
师范大学(40927)
经济学(40436)
基金
项目(239374)
科学(187433)
研究(179541)
基金(169804)
(147498)
国家(146099)
科学基金(124670)
社会(112039)
社会科(105709)
社会科学(105682)
(95414)
基金项目(90381)
教育(81680)
(79513)
自然(78393)
自然科(76438)
自然科学(76423)
编号(75498)
自然科学基金(75005)
资助(68116)
成果(62157)
(55436)
重点(53814)
课题(52842)
(51615)
(49165)
创新(45735)
国家社会(45497)
科研(44648)
项目编号(44600)
期刊
(167577)
经济(167577)
研究(108721)
中国(79600)
(64585)
学报(57083)
科学(53436)
管理(50654)
教育(48698)
(45227)
大学(43685)
农业(43633)
学学(40573)
(34451)
金融(34451)
技术(32265)
业经(30891)
经济研究(24469)
财经(23152)
图书(22161)
问题(22160)
(20643)
(19756)
科技(17956)
(17922)
资源(16859)
理论(16740)
技术经济(16724)
现代(16658)
(15586)
共检索到547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璐妍   何秋红  
<正>“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要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多维度进行定位,是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统一;另一方面,宜居乡村至少需要具备居住环境舒适、配套设施健全、文化氛围浓厚和社区服务优良四个方面的特征。可见,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中,必须把生态文明理念纳入“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框架。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域的中心,是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的六盘山片区所在地,
关键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璐妍   何秋红  
<正>“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要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多维度进行定位,是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统一;另一方面,宜居乡村至少需要具备居住环境舒适、配套设施健全、文化氛围浓厚和社区服务优良四个方面的特征。可见,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中,必须把生态文明理念纳入“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框架。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域的中心,是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的六盘山片区所在地,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新玲  
美丽乡村建设视野下,我国农村环境生态化发展不仅要注重环境的可持续性,也要注重生态人文环境的建设,坚持生态化、可持续化、特色化的价值取向。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政府应加强规划的引导,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下打造生态化的农村人居环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清秀  
产业生态化是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科学有效的整合自然、产业、社会各种不同的资源,以此达到消除产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作用,实现资源、产业、社会三者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描述了产业生态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分析了产业生态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探讨二者之间的共性和互利性,说明了产业生态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产业生态化与美丽乡村互动发展对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丽芳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是传统生态文化的精髓,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就是要深刻认识传统生态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高效低耗地利用资源,营造自然与人文相和谐的环境,促进农业生态转型,调控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秀杰  
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不仅能够带动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能够满足广大城市居民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同时也是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的现实需要。当前在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现实背景下,农村生态旅游区要想获得旅游者的认可,不仅需要加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同时还应该进行旅游区的形象建设,通过广泛的宣传,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态旅游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孔祥智  卢洋啸  
生态宜居是乡村生态与乡村宜居的有机统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内容,也是乡村生态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在5省20村的实地调研中了解到,各地积极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生态保护、常态保洁、垃圾处理、厕所革命、危房改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创新发展非农产业带动型、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型、农业旅游业融合带动型、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型和种植结构优化带动型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然而也暴露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给不足,缺少后期管护机制;农民参与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购买生态修复服务缺乏监管;难以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等问题。应创新生态宜居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和长效运维管理机制;选择适宜地区发展的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模式;吸引村民返乡创业,培养有环保意识、专业素养的职业农民;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促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国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由于历史欠账比较多、基础比较薄弱,总体还比较滞后,迫切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强
关键词: 生态宜居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纪志耿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升级版,在现代化急剧转型过程中面临着绿色清洁生产难、人居环境整治难、乡愁记忆保留难等突出矛盾。为此,我们必须坚持整体谋划、分类推进、渐进实施、引领带动、人文关怀、改革创新"六个取向",搞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的规划和设计,保持灵活性和多样性、稳妥性和实效性的统一,重视绿水青山和文化传承,抓住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纪志耿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升级版,在现代化急剧转型过程中面临着绿色清洁生产难、人居环境整治难、乡愁记忆保留难等突出矛盾。为此,我们必须坚持整体谋划、分类推进、渐进实施、引领带动、人文关怀、改革创新"六个取向",搞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的规划和设计,保持灵活性和多样性、稳妥性和实效性的统一,重视绿水青山和文化传承,抓住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舒雅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力图解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美丽乡村"奋斗目标的提出正式这些政策的体现。当前的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已形成了一些特色模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要解决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旅游发展为导向,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重视乡村文化的传承;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三个方面入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慧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还要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生活家园。该书作者对河北省村干部和农民进行调研,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空心村治理、宅基地置换、厕所和厨房改造、垃圾处理、能源利用等一系列问题,探讨村干部和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意愿和愿望,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可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卢野  
文章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契机,阐述绿化苗木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乘着"十九大"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绿化美化生活环境的东风,面对当前这个蓬勃发展的时代,理性规避苗木市场风险,大力发展绿化苗木产业,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满足人们愈渐强烈的追求绿色空间、享受自然环境的需求。绿化苗木用量的日益增长,为绿化苗木产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沈忻昕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新时期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宜居乡村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缺失,迫切问题是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剧,要害问题是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推进宜居乡村建设的根本路径需要尽快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法律缺失和过时的问题,尽快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执法意识淡薄的问题,尽快解决农村和农业领域环境监管还不到位问题,尽快解决全国农村人居环境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昌森  张震  董文静  张广海  
文章通过分析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二者耦合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模型,以青岛市为例,对其2013—2017年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持续高于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属于典型的乡村旅游主导型耦合协调;青岛市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处于中度耦合阶段和中度耦合协调发展状态,离良性协调共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