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71)
2023(13727)
2022(11244)
2021(10341)
2020(8247)
2019(18248)
2018(18178)
2017(33658)
2016(18320)
2015(20477)
2014(20105)
2013(19509)
2012(17279)
2011(15335)
2010(15987)
2009(15091)
2008(14969)
2007(13704)
2006(12293)
2005(11103)
作者
(49699)
(41718)
(41628)
(38848)
(26270)
(20056)
(18809)
(15988)
(15707)
(15237)
(14066)
(13956)
(13122)
(13063)
(12678)
(12596)
(12573)
(12123)
(12117)
(11928)
(10288)
(10211)
(9889)
(9775)
(9765)
(9326)
(9314)
(9209)
(8365)
(8337)
学科
(86749)
(71902)
经济(71801)
(69318)
企业(69318)
管理(62971)
(49952)
农业(33439)
业经(31731)
方法(25636)
(25593)
中国(19739)
(18330)
财务(18308)
财务管理(18278)
(17649)
数学(17612)
数学方法(17377)
企业财务(17216)
技术(16658)
理论(16041)
(15592)
地方(13796)
(13672)
(13606)
(13436)
(12771)
贸易(12758)
农业经济(12752)
(12398)
机构
学院(259289)
大学(244388)
(102974)
管理(102127)
经济(100632)
理学(86737)
理学院(85953)
管理学(84614)
管理学院(84141)
研究(76664)
中国(63720)
(54408)
(50646)
(48228)
科学(44388)
(43346)
农业(40819)
业大(40131)
中心(37837)
财经(37058)
(36891)
(34391)
(33309)
(32646)
研究所(32433)
师范(32348)
北京(30965)
经济管理(29388)
经济学(28895)
技术(28561)
基金
项目(162779)
科学(128712)
研究(128507)
基金(114744)
(96985)
国家(95834)
科学基金(84520)
社会(81295)
社会科(76444)
社会科学(76427)
(68718)
基金项目(60868)
教育(58627)
编号(56534)
(53528)
自然(51351)
自然科(50133)
自然科学(50122)
自然科学基金(49226)
资助(44457)
成果(44389)
课题(37904)
(37093)
(36832)
(36758)
重点(35565)
(34707)
(33846)
创新(33681)
(33264)
期刊
(132325)
经济(132325)
研究(73465)
(59684)
中国(57243)
(41349)
管理(40700)
农业(40296)
科学(33231)
学报(33225)
教育(31360)
业经(30759)
技术(27699)
大学(27399)
学学(25836)
(25364)
金融(25364)
(20312)
经济研究(17868)
财经(17649)
问题(17261)
农村(15330)
(15330)
(15304)
农业经济(15257)
(14694)
技术经济(14225)
现代(13799)
财会(13416)
商业(13233)
共检索到400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堞凡  王浩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进行,农业园在产业调整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园区集社会公益性、企业盈利性和生态环保性三大功能于一体,在国家与地区发展建设的方针政策统一指导下,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部署要求,统筹区域规划及园区当地的自然、社会资源和农业发展条件,对农业园区进行统一布置,协调发展。由于发展迅速,目前对于农业园的研究多从建设管理方面出发,在农业园区规划设计角度的研究较少,在我国建设美丽乡村背景下,为整合新农村资源、文化、生态环境等条件,促进新农建设与经济发展,新型农业园的规划设计尤为重要,文章就目前我国新型农业园发展状况,对新型农业园的规划设计进行探究,为美丽乡村建设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博峰  
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乡村景观设计重视自然环境保护,尊重、挖掘并继承乡村特色文化,并兼顾外在的生产景观设计。当前,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设计理念不合理、前期调研工作不充分、设计人员能力参差不齐、资金不足等,导致乡村景观的特色及优势难以发挥。为此,应当树立科学的乡村景观设计理念,将地域文化特色等融入乡村景观规划方案,提升乡村景观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多渠道筹集乡村景观设计资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先军  吴俊峰  
农村社区学习共同体是农村(社区)内的成年农民(居民),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在平等、互助的原则下,通过心灵契约的形式自发构成的非正式学习团体。基于县域美丽乡村的建设背景,着力构建和培育服务美丽乡村的农村成人学习共同体,是打造美丽乡村的重要载体,是丰富农村成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归属感、认同感,培养家乡情怀、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学习型美丽乡村的最佳选择。通过分类建构协同机制合力助推,完善四级协同培育机制、成校孵化培育、借力搭台丰富学共体展演舞台等实践举措,县域14个乡镇(街道)整体推进,扶持培育了一批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的农村成人学共体,满足农民(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基于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的农村文化礼堂的项目推进、成人学校对学共体的培育等,使桐庐乡村基本达到"村貌悦目协调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身心美、村稳民安和谐美"的五美目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飞  罗挽澜  
乡村规划的兴起与发展与国家大政方针息息相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规划建设是实现城乡互补及协调发展的关键。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来,乡村规划受到了各领域特别是规划界的空前关注。进入“十四五”,我国乘势而上踏上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是扭转了之前以城市为核心的规划理念。由此,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日益活跃。由南阳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闫欲晓执笔、吉林人民出版社发行的《现代城乡规划设计与创新应用研究》一书,对城乡规划设计展开了系统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师晓华  
[目的]美丽乡村建设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休闲农业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基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发展休闲农业,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文献调查分析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的关系,进而对西安休闲农业进行实证分析,探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休闲农业发展问题。[结果]美丽乡村建设和休闲农业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在协同发展过程中西安休闲农业发展良好,形成了观赏型、品尝型、参与型、度假型及会展型休闲发展模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规划发展、管理体制、服务体系及利益分配等4个方面提出具体对策。[结论]发展休闲农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科学规划是前提,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是关键,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是保障,最终实现利益合理分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师晓华  
[目的]美丽乡村建设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休闲农业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基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发展休闲农业,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文献调查分析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的关系,进而对西安休闲农业进行实证分析,探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休闲农业发展问题。[结果]美丽乡村建设和休闲农业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在协同发展过程中西安休闲农业发展良好,形成了观赏型、品尝型、参与型、度假型及会展型休闲发展模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规划发展、管理体制、服务体系及利益分配等4个方面提出具体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韫智  
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景观,对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探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发展、尊重地域文化特色等景观设计的3个原则,其次分析不同类型的乡村景观"乡村聚落性景观、乡村生态性景观及乡村生产性景观"等,最后提出尊重传统乡村肌理、构建聚落温馨格局,构造尺度宜人的乡村生活空间,发扬乡村地域特色,景观设计应做到商民分离等乡村景观规划建议,为乡村景观实际设计打下理论基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曾帆  邱建  蒋蓉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全国各地均展开了美丽乡村规划的实践探索。国内外文献研究表明,乡村系统的复杂性要求适应于地域条件的规划模式及地方路径。成都市乡村规划建设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以及两次灾后重建(2008年5·12汶川和2013年4·20芦山)的政策革新中重点围绕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地域文化等方面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种基于成都地区独有的内涵式发展的乡村规划建设模式和地方路径,即产村融合的规划模式及技术框架,包括规划集中选址、成片连线建设、"产村单元"构建、"小组生微"布局、建筑风貌塑造等,并在此实践基础上凝练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因素和理想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曾帆  邱建  蒋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宋雅建  
党的十九大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江苏省南京市在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的过程中,将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着力打造都市美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银利军  
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保障农民住宅安全,改善农民住宅条件,提升村落整体质量为前提。由于规划不合理、监督不到位等原因,农村住宅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浪费、房屋质量存在隐患以及农村环境受到污染等,要改善这一现状,必须合理规划住宅布局,改善农民居住环境,这样才能有助于美丽乡村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银利军  
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保障农民住宅安全,改善农民住宅条件,提升村落整体质量为前提。由于规划不合理、监督不到位等原因,农村住宅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浪费、房屋质量存在隐患以及农村环境受到污染等,要改善这一现状,必须合理规划住宅布局,改善农民居住环境,这样才能有助于美丽乡村建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婧  任金政  王蕾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围绕如何培养学农、知农、爱农的农村普惠金融专业人才这一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分析现有人才培养的主要瓶颈,紧密与行业前沿动向相结合,形成了"理论—实践—再理论"的三位一体实践模式,并以"同中有异"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建立综合评估考核模式,致力于使实践教学体系真正服务于培养农村普惠金融人才。从实施效果来看,实践课程改革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提升了历史感和使命感,从知识上掌握了现代农村普惠金融理论,从能力上培养了创新协作、沟通交流等一系列技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普惠金融人才的培养。这将为涉农高校推进农村普惠金融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婧  任金政  王蕾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围绕如何培养学农、知农、爱农的农村普惠金融专业人才这一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分析现有人才培养的主要瓶颈,紧密与行业前沿动向相结合,形成了"理论—实践—再理论"的三位一体实践模式,并以"同中有异"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建立综合评估考核模式,致力于使实践教学体系真正服务于培养农村普惠金融人才。从实施效果来看,实践课程改革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提升了历史感和使命感,从知识上掌握了现代农村普惠金融理论,从能力上培养了创新协作、沟通交流等一系列技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普惠金融人才的培养。这将为涉农高校推进农村普惠金融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韩伟宏  李建军  
进入21世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旅游活动。农村区域因自然环境优美,民俗风情独特而倍受青睐,新型乡村旅游方式由此诞生。新型乡村旅游打破了运输业、服务业、花卉业等产业的界限,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本文分析了新型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