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54)
- 2023(8706)
- 2022(7398)
- 2021(6811)
- 2020(5657)
- 2019(13321)
- 2018(13217)
- 2017(24679)
- 2016(13706)
- 2015(15860)
- 2014(16640)
- 2013(16495)
- 2012(15719)
- 2011(14432)
- 2010(14903)
- 2009(13851)
- 2008(14107)
- 2007(13417)
- 2006(11631)
- 2005(10181)
- 学科
- 济(59317)
- 经济(59261)
- 业(36434)
- 管理(34891)
- 农(29804)
- 方法(25141)
- 企(24798)
- 企业(24798)
- 数学(21963)
- 数学方法(21766)
- 农业(19672)
- 中国(17422)
- 业经(15617)
- 财(15490)
- 地方(15063)
- 制(12579)
- 学(12080)
- 贸(10365)
- 贸易(10359)
- 易(10020)
- 银(9477)
- 银行(9454)
- 理论(9391)
- 发(9370)
- 和(9096)
- 行(8970)
- 融(8748)
- 金融(8746)
- 务(8234)
- 财务(8201)
- 机构
- 学院(204638)
- 大学(201045)
- 济(79422)
- 经济(77291)
- 管理(73460)
- 研究(67932)
- 理学(61690)
- 理学院(60947)
- 管理学(59771)
- 管理学院(59380)
- 中国(52800)
- 京(43061)
- 科学(42501)
- 农(42169)
- 财(37951)
- 所(35187)
- 江(34752)
- 中心(33367)
- 业大(32257)
- 农业(32022)
- 研究所(31440)
- 财经(29002)
- 范(28959)
- 师范(28680)
- 州(27701)
- 北京(27207)
- 经(25965)
- 省(24725)
- 经济学(24332)
- 院(23761)
- 基金
- 项目(126902)
- 研究(97201)
- 科学(97004)
- 基金(86944)
- 家(74684)
- 国家(73889)
- 科学基金(61674)
- 社会(58703)
- 社会科(55028)
- 社会科学(55010)
- 省(52628)
- 基金项目(46284)
- 教育(45484)
- 编号(43277)
- 划(42813)
- 自然(37570)
- 自然科(36556)
- 自然科学(36544)
- 成果(36386)
- 自然科学基金(35861)
- 资助(35240)
- 课题(30466)
- 发(28769)
- 重点(28750)
- 部(27669)
- 创(25677)
- 性(25074)
- 年(24882)
- 项目编号(24295)
- 大学(24116)
共检索到317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福明 陈丽
伦理良序与经济富足是美丽乡村建设追求之两维,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共生、美丽和富饶的完美统一之于美丽乡村建设,这是个重大课题。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坚持生态文明理念,践行生态伦理智慧,可促进乡村的绿色发展;弘扬乡村共同体的公德精神,共筑美德乡村,可凝聚村民公民主体之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促进乡风文明,可弘扬文明之美;推崇共建共享,倡导公平正义,高扬时代精神,可构筑良序以促安居;保护精神家园,展现血缘根脉之美,可守望传统、拯救心灵并维系幸福。
关键词:
公德精神 生态文明 乡风文明 时代精神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倪慧
哈尼族传统生态伦理中既包含着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爱护万物、节制贪欲的积极元素,也有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朴素、直观、经验甚至迷信的一面,须加以辩证看待。提炼哈尼族传统生态伦理中遵循天道命理的生态良心观、顺应自然禀赋的生态正义观、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义务观,可为美丽乡村建设寻求伦理依托、厚植文化底蕴、彰显民族特色,进而使美丽乡村建设摆脱"千篇一律""有新村无新貌"的困境,探索出一条有生态伦理依托、靠生态经济支撑、彰显民族文化特色的生态招牌型乡村建设之路。在此过程中,推动传统生态伦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确立现代科学自然生态伦理观,最终实现传统生态伦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互促发展。
关键词:
哈尼族 传统生态伦理 美丽乡村建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爱英
在多年来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下,山西省乡村地区自然条件差、历史欠账多,乡村地区生态环境系统功能越来越脆弱,文章结合山西乡村发展实际,从文化传承型模式、休闲旅游型模式、环境整治型模式、工业带动型模式四个方面阐述山西省生态型美丽乡村的构建。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文明 美丽乡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岩峰 张春艳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核心要求,而美丽乡村建设又归属于生态家居,因而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这也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知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然而,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不同的乡村拥有各自的特色,以统一的模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其效果肯定不达预期。鉴于此,本文从多个维度探析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相应的行动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建设 路径 偏离 建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韩喜平 孙贺
美丽乡村建设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一项系统性、全局性重大战略工程。应从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维度综合定位美丽乡村建设,扭转和克服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的规划误区、模式误区和试点误区。坚持系统性思维和顶层设计理念,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农村社会建设的整体框架。统筹兼顾试点先行与全面推进的逻辑关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到面转换。理顺政府与农民的行为边界,走内生型美丽乡村建设路径。
关键词:
美丽乡村 生态环境 农村经济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婷婷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美丽乡村建设日益引起国家农业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全国农业会议多次强调,要推动农村的绿色发展,打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因此要将美丽乡村建设放在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来对待。当前,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国家号召,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突破。但从实践过程来看,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及认知误区,比如定位不明确、推进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因此,为更好地提高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这就要求必须深入研究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过程和执行方法,实现乡村建设和谐发展。
关键词:
美丽乡村 建设 创新 研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十九大以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生态宜居,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这是因为,我国目前还有40%以上的人口常住在农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和农村社会的和谐文明;同时,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建设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好底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忠华
美丽乡村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利益涉及方方面面,农民是乡村的主体,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在众多的利益群体中最重要。农民的心理诉求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发生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满足不断升级的五级诉求并按照科学的步骤开展系列建设工作。
关键词:
农民视角 美丽乡村 心理诉求 目标 步骤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忠华
美丽乡村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利益涉及方方面面,农民是乡村的主体,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在众多的利益群体中最重要。农民的心理诉求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发生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满足不断升级的五级诉求并按照科学的步骤开展系列建设工作。
关键词:
农民视角 美丽乡村 心理诉求 目标 步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文伟
<正>我国是农业大国,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目标以来,就投入了大量资源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在农村生态环境、道路建设、用水安全、生态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但与此同时,我国在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规划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近年来,我国学者就美丽乡村建设问题出版了不少优秀著作,由李锦顺主编、华龄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美丽乡村建设100例》一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将在评述该书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该书内容,提出推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政策借鉴和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文伟
<正>我国是农业大国,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目标以来,就投入了大量资源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在农村生态环境、道路建设、用水安全、生态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但与此同时,我国在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规划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近年来,我国学者就美丽乡村建设问题出版了不少优秀著作,由李锦顺主编、华龄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美丽乡村建设100例》一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将在评述该书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该书内容,提出推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政策借鉴和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佳 王雷
本文从自然生态景观,人文景观,管理环境和美感效果4个方面,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化程度,历史文化遗存,地形地貌多样化等共23个评价指标,构建了乡村景观评价体系,为乡村景观建设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朱本双 王震宇
在湖北省竹山县麻家渡镇罗家坡村,天蓝、水清、荷香、民居美,宛如一幅美丽画卷。近年来,竹山县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规划,打造宜居、宜业、宜旅的美丽乡村,计划10年内让90%以上乡镇达到省级绿色示范乡镇标准,85%以上的村建成绿色示范村。
关键词:
一村 一品 麻家渡 建设规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