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66)
- 2023(13241)
- 2022(11524)
- 2021(10885)
- 2020(8904)
- 2019(20402)
- 2018(20405)
- 2017(38608)
- 2016(21156)
- 2015(24044)
- 2014(24164)
- 2013(23617)
- 2012(22030)
- 2011(19924)
- 2010(20029)
- 2009(18424)
- 2008(18157)
- 2007(16142)
- 2006(14379)
- 2005(12253)
- 学科
- 济(82741)
- 经济(82646)
- 管理(62868)
- 业(59112)
- 企(47063)
- 企业(47063)
- 方法(36242)
- 农(32533)
- 数学(30601)
- 数学方法(30165)
- 中国(23157)
- 财(21830)
- 农业(21515)
- 业经(21501)
- 地方(19304)
- 学(19189)
- 环境(16807)
- 制(16584)
- 理论(14569)
- 和(14279)
- 划(13729)
- 务(13150)
- 贸(13142)
- 贸易(13132)
- 财务(13075)
- 财务管理(13047)
- 教育(12841)
- 易(12718)
- 发(12461)
- 企业财务(12398)
- 机构
- 大学(300004)
- 学院(299231)
- 管理(119211)
- 济(111285)
- 经济(108372)
- 理学(103006)
- 理学院(101842)
- 管理学(99986)
- 管理学院(99453)
- 研究(99044)
- 中国(73637)
- 京(65089)
- 科学(62861)
- 农(51747)
- 财(51447)
- 所(48993)
- 中心(46118)
- 业大(46114)
- 江(44769)
- 研究所(44427)
- 范(41865)
- 师范(41515)
- 北京(41111)
- 财经(40725)
- 农业(39321)
- 经(36899)
- 州(36720)
- 院(36472)
- 师范大学(33380)
- 技术(32164)
- 基金
- 项目(205439)
- 科学(160406)
- 研究(152873)
- 基金(146951)
- 家(127391)
- 国家(126210)
- 科学基金(108188)
- 社会(94703)
- 社会科(89239)
- 社会科学(89213)
- 省(80916)
- 基金项目(78611)
- 教育(69744)
- 自然(69715)
- 自然科(67990)
- 自然科学(67975)
- 划(67599)
- 自然科学基金(66709)
- 编号(64187)
- 资助(59662)
- 成果(52841)
- 重点(45293)
- 部(44637)
- 课题(44020)
- 发(43563)
- 创(41800)
- 创新(38852)
- 科研(38849)
- 项目编号(38802)
- 大学(38274)
- 期刊
- 济(129510)
- 经济(129510)
- 研究(87567)
- 中国(62354)
- 农(51943)
- 学报(49031)
- 科学(45038)
- 管理(42408)
- 财(38798)
- 教育(38741)
- 大学(37707)
- 农业(35249)
- 学学(35025)
- 技术(26401)
- 融(24461)
- 金融(24461)
- 业经(23241)
- 图书(19607)
- 财经(19151)
- 经济研究(18123)
- 问题(16852)
- 经(16209)
- 版(15991)
- 业(15684)
- 科技(14964)
- 理论(14786)
- 资源(14005)
- 技术经济(13900)
- 实践(13777)
- 践(13777)
共检索到443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曦 薛雄志
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而环境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农村环境治理应从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树立农村居民环保理念入手,同时注重发挥基层政府在农村环境专项治理中的主导作用,事后治理与事前保护双管齐下,完善环保立法与加强环保监管力度相结合。
关键词:
美丽乡村 环境治理 专项规划 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健 樊金萍 王丽波 张璐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推进,乡村绿地的功能特性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乡村绿地规划对构建社会主义农村新风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乡村绿地"农业、生态、景观、游憩、文化等"方面功能的认识,充分肯定了绿地景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根据绿地景观、层次、文化原则对绿地规划中的宏观布局模式、中观布局模式及微观布局模式类型进行了深入考究;同时针对公共绿地、道路绿地、河道绿地、宅前屋后绿地、庭院绿地等绿地构成要素的功能特征及景观特征,选择适宜的设计方法。文章还根据乡村绿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政策法规,强化基层宣传;丰富理论研究,创新规划设计方法;融入历史文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曾帆 邱建 蒋蓉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全国各地均展开了美丽乡村规划的实践探索。国内外文献研究表明,乡村系统的复杂性要求适应于地域条件的规划模式及地方路径。成都市乡村规划建设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以及两次灾后重建(2008年5·12汶川和2013年4·20芦山)的政策革新中重点围绕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地域文化等方面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种基于成都地区独有的内涵式发展的乡村规划建设模式和地方路径,即产村融合的规划模式及技术框架,包括规划集中选址、成片连线建设、"产村单元"构建、"小组生微"布局、建筑风貌塑造等,并在此实践基础上凝练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因素和理想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蒋鹏飞
近年来,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国制定了许多支持性政策,为现代农村规划指明了方向。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现代农村规划应从整体出发,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校一相统一的原则。然而,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现代农村规划中依然面临全局意识不强、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资金不足的问题,为此,我们应树立科学的规划理念,对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渊 李颖 宋攀
"美丽乡村"建设关系到广大乡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也关乎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为避免盲目追求速度以及经济效益所造成的乡村建设性破坏,以乡土文化与传统村落环境的共生性发展关系为切入点,运用建筑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景观生态学、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学科理论,探索乡土文化在当代乡村建设中所承载的重要文化价值。其具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提升生产、生活环境质量,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作用。乡村建设应以尊重传统文化根基为己任,通过"传承、保护","创新、新建","挖掘、改造"三种形式,在遵循保持、
关键词:
美丽乡村 乡土文化 文化保护 文化传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秦杨
农民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主体,在新时代中培育农民的生态意识体现出了高度的时代价值。当前,在农民生态意识培育中仍面临着农民认知能力不足、制度缺失、内容单一及方式滞后等现实障碍。应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努力营造新农村的生态文化氛围,构建与时俱进的生态意识培育体系,全面提升农民的生态意识,使农民群体充分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
农民 生态意识 美丽乡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丽芳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是传统生态文化的精髓,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就是要深刻认识传统生态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高效低耗地利用资源,营造自然与人文相和谐的环境,促进农业生态转型,调控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文化 传统文化 美丽乡村 传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付阳柳 姚世民 成斌 刘聪
羌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省境内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绵阳市北川县。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羌寨的保护与发展尤为重要。本文:首先,扼要阐述了羌族传统村落的特征;其次,从羌族村寨的地域性、生态性等方面对其所具有的可继承性进行探讨;最后,本文以老木卡羌寨为例指出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及发展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
羌寨 传统村落 传统民居 保护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博峰
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乡村景观设计重视自然环境保护,尊重、挖掘并继承乡村特色文化,并兼顾外在的生产景观设计。当前,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设计理念不合理、前期调研工作不充分、设计人员能力参差不齐、资金不足等,导致乡村景观的特色及优势难以发挥。为此,应当树立科学的乡村景观设计理念,将地域文化特色等融入乡村景观规划方案,提升乡村景观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多渠道筹集乡村景观设计资金。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景观 规划设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家星 瞿忠琼 余逍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优秀的规划应该给公众传递未来美好的愿景,并联合和激励各方力量来实现。本文以感知和行为的逻辑关联为基石,探寻多元主体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对规划的感知和体验,以此了解公众对乡村规划和发展的认知程度,运用PLS结构方程模型,对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规划的质量感知、公众对规划期望、规划易用性感知、规划信息渠道多样性、规划价值观对公众满意有着正向的影响,但影响大小各不相同;公众满意对政府形象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通过规划信息的有效公示、正向信息的引导、提高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党晶晶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为农村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增值空间,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生态功能,为乡村振兴目标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进一步推进三产融合,应发挥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通过推进三产融合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同时注重建设主体的培育、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农业科技的普及。
关键词:
美丽乡村 农村 三产融合 发展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晓菲
十九大上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持续深化和稳步拓展。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在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理念的科学指导下,制定综合化、合理化的乡村休闲旅游规划。为此要在厘清乡村休闲旅游规划内涵的基础上,剖析乡村地区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开发休闲旅游的重要特征,制定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的指导原则,提出乡村休闲旅游规划路径,为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的农村休闲旅游规划提供一孔之见。
关键词:
美丽乡村 休闲旅游 规划 原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倩
十九大上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持续深化和稳步拓展。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在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理念的科学指导下,制定综合化、合理化的乡村休闲旅游规划。为此要在厘清乡村休闲旅游规划内涵的基础上,剖析乡村地区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开发休闲旅游的重要特征,制定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的指导原则,提出乡村休闲旅游规划路径,为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的农村休闲旅游规划提供一孔之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姜彬 侯爱敏 包婷婷
美丽乡村建设承载着传承乡村文化的重任,但苏州当前的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由于缺乏对文化传承的全面认识和系统研究,造成了乡村文化的严重破坏。鉴于此,在界定文化传承内容、分析文化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风貌原真型、产业发展型、文化重塑型三种不同的美丽乡村文化传承模式,并对每种模式的适用范围、传承重点与要求、传承方向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乡村文化传承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美丽乡村 苏州 文化传承 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