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36)
2023(10367)
2022(8542)
2021(7835)
2020(5996)
2019(13424)
2018(13215)
2017(23878)
2016(13087)
2015(14779)
2014(15101)
2013(14846)
2012(14588)
2011(13483)
2010(14039)
2009(13139)
2008(13005)
2007(12280)
2006(11265)
2005(10289)
作者
(40321)
(33645)
(33554)
(31531)
(21243)
(16273)
(15134)
(12995)
(12961)
(12395)
(11570)
(11411)
(10901)
(10732)
(10439)
(10127)
(9768)
(9756)
(9708)
(9514)
(8683)
(8360)
(8218)
(7853)
(7789)
(7636)
(7546)
(7436)
(7061)
(6904)
学科
(60340)
经济(60277)
(33043)
管理(31861)
(29982)
地方(22944)
中国(22797)
(21073)
企业(21073)
农业(20266)
业经(18303)
方法(15112)
(14024)
(13274)
环境(12824)
(12324)
(11297)
银行(11281)
(11246)
金融(11245)
数学(11216)
地方经济(11165)
(11017)
数学方法(11012)
(10891)
发展(10782)
(10749)
(10167)
理论(9641)
农业经济(9452)
机构
学院(193312)
大学(188320)
(74156)
研究(73805)
经济(72108)
管理(66044)
中国(57266)
理学(54065)
理学院(53289)
管理学(52181)
管理学院(51812)
科学(45785)
(43094)
(39526)
(38161)
(34414)
中心(34385)
研究所(34014)
(33538)
(31215)
师范(30930)
农业(29308)
业大(28914)
北京(28057)
(27511)
(26649)
(26565)
财经(25170)
师范大学(24394)
技术(22805)
基金
项目(119385)
研究(92726)
科学(92427)
基金(81026)
(70234)
国家(69406)
科学基金(57931)
社会(57802)
社会科(54208)
社会科学(54195)
(50096)
基金项目(42406)
教育(41247)
(40835)
编号(39813)
成果(33991)
自然(33613)
(33040)
自然科(32669)
自然科学(32664)
自然科学基金(32014)
资助(31857)
课题(29528)
重点(27464)
发展(26984)
(26495)
(24744)
(24373)
(24207)
(23099)
期刊
(106307)
经济(106307)
研究(62313)
中国(54117)
(43678)
学报(31440)
教育(31398)
科学(29635)
农业(29106)
管理(25634)
(24699)
大学(24584)
(22833)
金融(22833)
学学(22622)
业经(21173)
技术(17952)
经济研究(14096)
(13321)
问题(13253)
图书(12690)
财经(12336)
(11490)
资源(10862)
(10803)
农业经济(10791)
农村(10378)
(10378)
(9982)
(9854)
共检索到328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丽芳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是传统生态文化的精髓,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就是要深刻认识传统生态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高效低耗地利用资源,营造自然与人文相和谐的环境,促进农业生态转型,调控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渊  李颖  宋攀  
"美丽乡村"建设关系到广大乡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也关乎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为避免盲目追求速度以及经济效益所造成的乡村建设性破坏,以乡土文化与传统村落环境的共生性发展关系为切入点,运用建筑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景观生态学、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学科理论,探索乡土文化在当代乡村建设中所承载的重要文化价值。其具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提升生产、生活环境质量,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作用。乡村建设应以尊重传统文化根基为己任,通过"传承、保护","创新、新建","挖掘、改造"三种形式,在遵循保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付阳柳  姚世民  成斌  刘聪  
羌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省境内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绵阳市北川县。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羌寨的保护与发展尤为重要。本文:首先,扼要阐述了羌族传统村落的特征;其次,从羌族村寨的地域性、生态性等方面对其所具有的可继承性进行探讨;最后,本文以老木卡羌寨为例指出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及发展的措施和方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姜彬  侯爱敏  包婷婷  
美丽乡村建设承载着传承乡村文化的重任,但苏州当前的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由于缺乏对文化传承的全面认识和系统研究,造成了乡村文化的严重破坏。鉴于此,在界定文化传承内容、分析文化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风貌原真型、产业发展型、文化重塑型三种不同的美丽乡村文化传承模式,并对每种模式的适用范围、传承重点与要求、传承方向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乡村文化传承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倪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倪慧  
哈尼族传统生态伦理中既包含着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爱护万物、节制贪欲的积极元素,也有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朴素、直观、经验甚至迷信的一面,须加以辩证看待。提炼哈尼族传统生态伦理中遵循天道命理的生态良心观、顺应自然禀赋的生态正义观、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义务观,可为美丽乡村建设寻求伦理依托、厚植文化底蕴、彰显民族特色,进而使美丽乡村建设摆脱"千篇一律""有新村无新貌"的困境,探索出一条有生态伦理依托、靠生态经济支撑、彰显民族文化特色的生态招牌型乡村建设之路。在此过程中,推动传统生态伦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确立现代科学自然生态伦理观,最终实现传统生态伦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互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清秀  
产业生态化是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科学有效的整合自然、产业、社会各种不同的资源,以此达到消除产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作用,实现资源、产业、社会三者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描述了产业生态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分析了产业生态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探讨二者之间的共性和互利性,说明了产业生态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产业生态化与美丽乡村互动发展对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党晶晶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为农村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增值空间,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生态功能,为乡村振兴目标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进一步推进三产融合,应发挥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通过推进三产融合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同时注重建设主体的培育、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农业科技的普及。
[期刊] 求索  [作者] 唐瑾  
美丽乡村建设中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与社会文化三者存在相互促进与制约的互动耦合机制。经济发展通过经济规模、技术进步以及产业结构三个维度与生态环境产生互动耦合,乡村社会文化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对乡村经济产生影响,同时社会文化以行为引导和农民素质培养等方面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由此,可以构建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协调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选取具有区域一体化特征的长株潭城市群为案例的研究表明,美丽乡村建设仍处于经济-生态-文化系统协调磨合阶段,需要以区域一体化发展为路径,统筹协调各子系统的发展步骤,促进区域和美丽乡村的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秦杨  
农民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主体,在新时代中培育农民的生态意识体现出了高度的时代价值。当前,在农民生态意识培育中仍面临着农民认知能力不足、制度缺失、内容单一及方式滞后等现实障碍。应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努力营造新农村的生态文化氛围,构建与时俱进的生态意识培育体系,全面提升农民的生态意识,使农民群体充分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祝平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保障民生的出发点,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继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乡村文化和民生问题,深入研究继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系统回顾了乡村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参与群体、文化活动和建设投资三个方面,从文化民生的角度提出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曦  薛雄志  
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而环境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农村环境治理应从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树立农村居民环保理念入手,同时注重发挥基层政府在农村环境专项治理中的主导作用,事后治理与事前保护双管齐下,完善环保立法与加强环保监管力度相结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舒雅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力图解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美丽乡村"奋斗目标的提出正式这些政策的体现。当前的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已形成了一些特色模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要解决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旅游发展为导向,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重视乡村文化的传承;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三个方面入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曼  
豫南传统村落是当地的地理气候、自然形态、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地域文化、红色精神的传承者,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本文阐述了美丽乡村建设和豫南传统村落的政策解析,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将豫南106个不同级别的传统村落分为西南部、东部和北部3部分进行现状分析和问题梳理,总结出豫南传统村落保护定位和保护等级、批次,提出豫南传统村落要秉承传统村落+制度、科学规划、文化、众创、公益等一体化模式的协同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海继平  吴昊  
新农村建设正在政府的倡导下大规模开展,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如何传承传统生态文化值得思考。文章对当今农村居住环境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指出新农村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传统民居生态文化理念进行研究与剖析,提出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应注重对传统生态文化的传承,运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规划治理理念,结合农村发展现状,创造出和谐、理想的农村人居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