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13)
- 2023(19532)
- 2022(16547)
- 2021(15375)
- 2020(12662)
- 2019(28786)
- 2018(28551)
- 2017(54293)
- 2016(29304)
- 2015(33051)
- 2014(33181)
- 2013(32937)
- 2012(30539)
- 2011(27624)
- 2010(28341)
- 2009(26443)
- 2008(25365)
- 2007(22992)
- 2006(20696)
- 2005(18871)
- 学科
- 济(123920)
- 经济(123764)
- 业(88433)
- 管理(83244)
- 企(65106)
- 企业(65106)
- 农(52828)
- 方法(45728)
- 中国(40730)
- 数学(38832)
- 数学方法(38405)
- 农业(35193)
- 地方(33020)
- 业经(33013)
- 财(32148)
- 制(29481)
- 融(29454)
- 金融(29451)
- 银(29069)
- 银行(29022)
- 行(27995)
- 学(24008)
- 贸(20911)
- 贸易(20889)
- 易(20247)
- 技术(19923)
- 体(19838)
- 理论(19591)
- 环境(19390)
- 发(19281)
- 机构
- 学院(417610)
- 大学(415546)
- 济(171412)
- 经济(167510)
- 管理(161695)
- 研究(145830)
- 理学(137916)
- 理学院(136386)
- 管理学(134225)
- 管理学院(133462)
- 中国(115232)
- 京(90130)
- 科学(87001)
- 财(80514)
- 农(80051)
- 所(73126)
- 中心(68051)
- 研究所(65655)
- 江(65139)
- 业大(64379)
- 财经(62020)
- 农业(61110)
- 北京(57330)
- 经(56218)
- 范(56158)
- 师范(55657)
- 州(52601)
- 院(52386)
- 经济学(50701)
- 省(46371)
- 基金
- 项目(275703)
- 科学(216631)
- 研究(207667)
- 基金(197354)
- 家(170676)
- 国家(169104)
- 科学基金(144959)
- 社会(131180)
- 社会科(124046)
- 社会科学(124015)
- 省(109623)
- 基金项目(104569)
- 教育(93968)
- 自然(90742)
- 划(90504)
- 自然科(88516)
- 自然科学(88500)
- 自然科学基金(86899)
- 编号(86627)
- 资助(79892)
- 成果(71129)
- 发(62896)
- 重点(61704)
- 部(60672)
- 课题(60220)
- 创(57373)
- 国家社会(53755)
- 创新(53517)
- 制(53472)
- 教育部(51877)
- 期刊
- 济(202848)
- 经济(202848)
- 研究(129446)
- 中国(95256)
- 农(79996)
- 学报(63984)
- 财(60782)
- 科学(59995)
- 管理(59766)
- 农业(53742)
- 融(52061)
- 金融(52061)
- 教育(50919)
- 大学(50017)
- 学学(46865)
- 技术(37580)
- 业经(36796)
- 财经(30387)
- 经济研究(29555)
- 问题(27019)
- 业(26041)
- 经(26035)
- 图书(21945)
- 版(20839)
- 技术经济(20364)
- 科技(20217)
- 理论(20090)
- 现代(19561)
- 世界(19292)
- 经济问题(18264)
共检索到652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尚德
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有着共同的出发点,面临相同的环境体系,而且,也有着共同的目标,因而,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二者也必然相互促进,形成协同发展的耦合机制。由此,进一步把握二者协调发展的耦合机制,必然有利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协同效应的产生,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早日实现"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
美丽乡村 产业融合 耦合机制 协同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党晶晶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为农村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增值空间,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生态功能,为乡村振兴目标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进一步推进三产融合,应发挥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通过推进三产融合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同时注重建设主体的培育、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农业科技的普及。
关键词:
美丽乡村 农村 三产融合 发展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昌森 张震 董文静 张广海
文章通过分析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二者耦合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模型,以青岛市为例,对其2013—2017年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持续高于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属于典型的乡村旅游主导型耦合协调;青岛市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处于中度耦合阶段和中度耦合协调发展状态,离良性协调共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乡村旅游 耦合协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丽君 施六林 王艳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协调发展可延伸农业经济增值空间、拓展农业文化功能、强化农业生态功能,促进农村社会整体发展,有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本文以安徽为例,从美丽乡村建设视域探讨了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融合模式及可供借鉴的外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经验,并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培育农村产业融合的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
美丽乡村 产业融合 经营主体 利益联结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亚军 田金莹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思路。数字技术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建设数字乡村,进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全面乡村振兴、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文章基于2012-2020年各省份数字乡村及城乡融合发展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数字乡村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加快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村流通服务体系、提高农村特殊人群信息素养、实施乡村数字治理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城乡融合 耦合协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田真平 王志华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推动农村三产融合进程,农村三产融合反哺职业教育发展,二者存在着相互促进、交互耦合的关系。通过分析职业教育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揭示要素、结构和系统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耦合所存在的阻力,提出增强内生动力、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与专业结构、多渠道建设服务农村产业融合的职教师资队伍、构建区域协同的紧密型农村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的耦合路径,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农村三产融合 耦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本海
旅游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中国申遗的不断成功,将会有更多的旅游资源被挖掘,旅游也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旅游融合发展:旅游产业与乡村建设》一书着眼于经济的全面、持久、健康发展,以云南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寻找新的旅游亮点和主题,研究云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这一现代服务业的理论基础与方法,探索可行措施,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开拓出新的最为稳妥的发展
关键词:
旅游产业集聚 乡村旅游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本海
旅游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中国申遗的不断成功,将会有更多的旅游资源被挖掘,旅游也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旅游融合发展:旅游产业与乡村建设》一书着眼于经济的全面、持久、健康发展,以云南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寻找新的旅游亮点和主题,研究云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这一现代服务业的理论基础与方法,探索可行措施,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开拓出新的最为稳妥的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滕珍珍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明显,尽管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选择自我创业的人数相对增加,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而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出和实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是,由于政府与高校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大学生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知不足,对创新创业了解不够,欠缺到乡村就业与创业的动力。文章通过总结近两年在广州市大埔围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实践经验,提出高校承担融合发展的主导作用,政府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积极参与融合建设,企业为融合发展搭建桥梁,以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
美丽乡村 创新创业 美术与设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丹玉 王山 潘桂媚 奉公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乡村建设逐渐呈现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好前景。广西壮族自治区"美丽南方"的实践表明,农村产业的延伸型融合模式、重组型融合模式、渗透性融合模式有效推动了美丽乡村的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制度建设。然而,由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村庄承载能力不强,农村产业内部管理不规范,产业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为此,应当将以农民为中心、以农村资源要素流动为目标、以系统的乡村建设机制为基础的美丽乡村建设价值作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下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的价值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丹玉 王山 潘桂媚 奉公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乡村建设逐渐呈现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好前景。广西壮族自治区"美丽南方"的实践表明,农村产业的延伸型融合模式、重组型融合模式、渗透性融合模式有效推动了美丽乡村的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制度建设。然而,由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村庄承载能力不强,农村产业内部管理不规范,产业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为此,应当将以农民为中心、以农村资源要素流动为目标、以系统的乡村建设机制为基础的美丽乡村建设价值作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下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的价值选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丹玉 王山 潘桂媚 奉公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乡村建设逐渐呈现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好前景。广西壮族自治区"美丽南方"的实践表明,农村产业的延伸型融合模式、重组型融合模式、渗透性融合模式有效推动了美丽乡村的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制度建设。然而,由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村庄承载能力不强,农村产业内部管理不规范,产业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为此,应当将以农民为中心、以农村资源要素流动为目标、以系统的乡村建设机制为基础的美丽乡村建设价值作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下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的价值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海央 朱明月 张林
文章运用时空统计方法分析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障碍因子。研究发现:2009—2020年,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区域间差异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除东北地区外,全国与其他区域均具有空间收敛特征,尤其以西部地区的收敛速度最快;农村金融“量”与“质”的系统性失衡、“质”的空间性失衡对高质量发展造成核心障碍,农业耕地质量及利用效率、农业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对乡村产业振兴造成核心障碍。以上因素应是提升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协同发展的关键瞄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翔
[目的]新型城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型城镇化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探讨两者的协调发展有利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方法]以河南省为例,在评价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指标的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其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结果](1) 2008—2017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耦合协调度介于0. 2~0. 6之间,从中度失调衰退发展到勉强协调发展,其中2008—2010年耦合协调度处于中度失调衰退,2011—2012年耦合协调度处于轻度失调衰退,2013—2016年耦合协调度处于濒临失调发展,2017年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协调发展;(2)不同市区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耦合协调度介于0. 2~0. 6之间,其中郑州市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周口市、驻马店市和南阳市等3市区的耦合协调度处于濒临失调发展阶段,开封市、洛阳市、安阳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商丘市、信阳市和济源市等10市区的耦合协调度处于轻度失调衰退阶段,平顶山市、鹤壁市、漯河市和三门峡市等4市区的耦合协调度处于中度失调衰退阶段。[结论]目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各市区发展不平衡,要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旭刚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看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系统,实施主体多元、利益诉求多样,政府、涉农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学生四类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构成了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动力机制,影响着动力的生成。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动力不足的原因在于农村职业教育市场化发育缓慢,利益相关者作用力不均衡、话语权式微及配套政策制度建设滞后,亟须构建基于共商、共建、共治、共享行动理念的动力生成聚合机制、一主多元共治机制、利益平衡调节机制、动力系统保障机制,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