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48)
- 2023(9962)
- 2022(8393)
- 2021(7967)
- 2020(6496)
- 2019(14895)
- 2018(14442)
- 2017(26524)
- 2016(14255)
- 2015(16017)
- 2014(16196)
- 2013(15763)
- 2012(14364)
- 2011(13237)
- 2010(13046)
- 2009(11856)
- 2008(11875)
- 2007(10331)
- 2006(9052)
- 2005(8396)
- 学科
- 济(59386)
- 经济(59332)
- 管理(37669)
- 业(34034)
- 企(27031)
- 企业(27031)
- 方法(25317)
- 数学(22427)
- 数学方法(22139)
- 中国(19710)
- 农(14644)
- 财(13742)
- 贸(13393)
- 贸易(13383)
- 易(13082)
- 学(12531)
- 制(12032)
- 业经(11969)
- 地方(11550)
- 银(10475)
- 银行(10462)
- 行(10076)
- 农业(9632)
- 融(9585)
- 金融(9584)
- 环境(9471)
- 理论(9088)
- 技术(8557)
- 发(8300)
- 务(8260)
- 机构
- 大学(203848)
- 学院(202622)
- 济(86007)
- 经济(84232)
- 研究(74761)
- 管理(71911)
- 理学(61224)
- 理学院(60404)
- 管理学(59234)
- 管理学院(58843)
- 中国(58517)
- 科学(45590)
- 京(44982)
- 财(39094)
- 所(37884)
- 研究所(34465)
- 中心(33564)
- 农(32333)
- 财经(31278)
- 江(29649)
- 北京(28891)
- 经(28677)
- 业大(28330)
- 经济学(28031)
- 范(27688)
- 院(27395)
- 师范(27372)
- 农业(25472)
- 经济学院(25212)
- 州(24176)
- 基金
- 项目(135975)
- 科学(107617)
- 基金(100726)
- 研究(97747)
- 家(89584)
- 国家(88935)
- 科学基金(75560)
- 社会(63334)
- 社会科(60232)
- 社会科学(60218)
- 基金项目(52391)
- 省(50556)
- 自然(48602)
- 自然科(47556)
- 自然科学(47544)
- 自然科学基金(46722)
- 教育(45496)
- 划(44004)
- 资助(41912)
- 编号(37302)
- 重点(31450)
- 成果(30782)
- 部(30759)
- 发(29461)
- 创(28261)
- 国家社会(27785)
- 课题(27255)
- 创新(26630)
- 中国(26604)
- 教育部(26346)
共检索到309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魏卫 刘娴娴 王晓宇 张红喜
美丽中国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美丽中国既要富强民主文明,也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章应用区域发展理论和耦合协调模型,探讨2013—2017年美丽中国5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得出以下结论:(1)2013—2017年,中国大陆各省域美丽中国系统间的耦合度高,系统相关性强;(2)耦合协调度水平在研究期内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空间异质性明显;(3)耦合协调度5年间始终呈现空间集聚分布,具有空间溢出效应;(4)生态建设始终是美丽中国系统协调发展最大的贡献因子,"高质量"经济建设对耦合协调度的贡献有待提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炳庚 陈永林 李晓青
"美丽中国"是由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及生态环境3个系统耦合组成的人—地关系复杂系统。选取3个子系统层、30个指标层共同构建"美丽中国"建设评价的耦合协调模型。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是"美丽中国"建设阶段的划分依据。江西省各设区市的实证研究表明:从耦合度来看,江西省各设区市的耦合度大部分处于拮抗阶段;从协调度来看,南昌市处于"美丽中国"建设较高水平阶段,赣州和九江2个设区市处于中等水平阶段,其他8个设区市处于低水平阶段;不同的阶段所采取的发展战略均有所不同。
关键词:
“美丽中国” 耦合协调模型 评价 江西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潘苏楠 李北伟 聂洪光
选取科技创新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对科技创新系统和美丽中国建设系统2008—2016年的综合发展指数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得出科技创新与美丽中国建设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间序列,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了科技创新与美丽中国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研究发现:科技创新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综合发展指数均呈稳定上升态势,美丽中国建设与科技创新发展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两者的步调不一致,导致科技创新系统与美丽中国建设系统的耦合度一直处于拮抗阶段,但是科技创新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逐渐加强,其耦合协调效益正在逐步提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琳 曾伟平
文章在探析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机理基础上,以中国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据,综合运用投影寻踪法、耦合协调度模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对中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的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滞后于经济发展,但科技创新是影响耦合协调度变化的主导因素;耦合协调水平在地区层面呈现东部遥遥领先,东北与中西部拉开差距,中西部差异较小的空间异质性;耦合协调水平在省域层面可分为四种类型,高水平协调型均位于东部,低水平协调型主要位于中西部,经济滞后型、创新滞后型则在四大地区均有分布,且各省域耦合协调水平差距呈不断缩小趋势;四类型省域两系统耦合协调的主要支撑要素也存在明显异质性特征。最后,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不同耦合协调类型省域的政策启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罗世兴 周伟 傅连珍
美丽国土建设是新时代国土资源工作的总体目标,其要素间耦合协调意义重大。从美丽国土的五大特征出发选取了30个关键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与耦合协调模型对2015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美丽国土建设形势严峻,仍处于起步阶段。各要素差异化分布特征明显;大多数省份属于安全滞后型与高效滞后型,说明安全国土与高效国土是当前美丽国土建设的重要瓶颈,应成为下一阶段工作重心;尽管各要素间耦合度高,但耦合协调度偏低,说明当前我国美丽国土建设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未形成良性协调耦合。耦合协调度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空间特征。
关键词:
美丽国土 耦合协调度 评价研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军涛 翟婧彤
"三生空间"即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基于"三生空间"所反映的经济—社会—自然系统间的互动关系及其耦合协调机制,构建了"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rc GIS对2016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生空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三生空间"耦合协调整体水平较低,不同地区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呈沿海地区相对较高、内陆地区相对较低的分布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强 胡智胜 张园园
文章根据耦合协调发展机理构建了生猪生产系统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基于13个生猪养殖优势省份的相关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生猪生产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并用面板回归模型检验了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3个省份生猪生产系统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呈现“高耦合-高协调、低耦合-低协调”的同步发展趋势。耦合度水平较高,13个省份均已进入高度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水平不够理想,仍有7个省份处于过渡发展阶段。(2)13个省份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分布呈现由“波动重组”向“稳定微调”发展的趋势,由南向北从“∧”型向“W”型分布格局演化,耦合协调度的高值区域集中在华中和华东地区,山东和河南的耦合协调度占绝对优势。(3)生猪生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驱动因素的变化趋势为:市场带动、产业集聚和环境相容→投资拉动、技术水平、产业集聚和环境相容→市场带动、投资拉动和产业集聚,传统的自然资源优势对于生猪生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贡献被削弱,资本和市场的驱动力量已然崛起。
关键词:
生猪生产 耦合协调度 时空特征 驱动因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潘苏楠 李北伟 聂洪光
选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和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动态耦合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研究发现:(1)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综合发展水平均呈现稳定上升态势,整体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新能源汽车产业-美丽中国系统耦合度始终处于由拮抗向磨合过渡的阶段,但两大系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逐渐加强,耦合协调效益正在逐步提升;(3)预测结果表明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系统与美丽中国系统协同发展功效持续增强,耦合协调度将从中级协调跨入良好协调阶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丽娟 陆秋雨
为探讨在中国粮食安全紧平衡态势下,耕地和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其耦合关系,依据2003—2019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面板数据,在测度耕地和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揭示区域耕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莫兰指数,进一步分析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中国耕地和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呈上升趋势,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速度更快。2)中国耕地与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处于良好耦合协调阶段,且空间差异显著,呈东部>东北>西部>中部的空间分布格局。3)中国耕地和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度呈正空间自相关,具有空间集聚特征,但集聚态势在增强与减弱间来回波动。4)中国耕地和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度主要集中在"高-高"和"低-低"集聚区,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比中东部强烈。研究结果可为中国灌溉水及耕地耦合适配,制定有关的政策建议提供了相关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文举 张曾莲
研究目标:测算1999~2019年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耦合协调度的实际水平并分析其分布动态、空间差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和β收敛模型。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地区异质性、时间阶段性特征明显;空间差异持续扩大,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正空间相关关系持续而稳定;全国及四大地区经济双循环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过程,不同地区耦合协调度收敛位置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研究创新:测算了中国经济双循环耦合协调度水平并分析其时空演进规律与收敛性。研究价值:对于总体把握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经济双循环 分布动态 空间差异 收敛性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伟亚 吴卫红
结合耦合协调理论,依托丽水9个县市公共图书馆的有关数据,构建耦合协调指数模型。结果表明:(1)各县市图书馆服务供需处于不平衡状态,图书馆服务供给随频次呈递增关系,图书馆服务需求随频次呈两极分化;(2)耦合度反映了各地图书馆服务能力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供需比反映了图书馆服务供需关系;(3)耦合协调指数及其分类反映了各地图书馆服务的特点,为各地未来的图书馆工作提供指引。
关键词:
供需 耦合协调指数 图书馆 绩效考核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饶永恒 张建军 徐琴 耿玉环
实现人口、经济、土地(P-E-L)的协调利用,对于促进地区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单位和4个直辖市的人口、经济、土地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尝试揭示协调度空间差异性显著的原因和驱动力。结果表明:(1)在人口资源、区域经济水平、地理资源等多重因素制约下,我国"P-E-L"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很低。(2)耦合协调度空间集聚效应明显。(3)高值和低值集聚群内行政单元的面积差异不显著,但行政区划形状的几何离散度差异明显。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谢依娜 赵乐静 刘云根 王妍 侯磊 李晓琳
生态、生产、文化和生活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美丽乡村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以云南省旅游型村庄普者黑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建立美丽乡村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美丽乡村复合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该村2006-2015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普者黑村近10 a间,生态、生产、文化及生活耦合协调发展状况总体上处于不协调状态,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其中,生态环境质量逐渐恶化,其指数平均每年下降0.045个点;生活、生产和文化综合发展水平则整体呈逐步提高趋势,指数平均每年各上升0.061,0.058和0.028个点。根据当地协调发展趋势及环境经济基础,提出了普者黑村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敏 刘欣雨
在构建新基建发展水平与经济韧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标准差椭圆与重心迁移模型、空间计量模型方法,探讨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域新基建与经济韧性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新基建发展水平呈逐年攀升的时序演化特征;中国经济韧性水平呈“逐年增长—短期下降—延续回升”的时序演化特征。(2)观测期内中国新基建与经济韧性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攀升;在空间上,二者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由东向西递减的空间演化特征,发展渐趋均衡化,且二者耦合协调度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3)虚拟集聚、投资规模、教育禀赋均正向驱动本地区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提升,政府干预、人力资本对本地区二者耦合协调度起到负向作用;投资规模、政府干预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虚拟集聚、人力资本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教育禀赋的空间溢出效应则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涛 于晨霞 潘辉
文章从经济、能源、环境和社会四个维度提出了低碳城市系统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经济-能源-环境(3E)系统进行扩展,把社会系统单独作为和经济系统、能源系统、环境系统并列的系统加以研究,进而构建了低碳城市经济-能源-环境-社会(3E1S)综合系统;并以天津市为例,选取2007—2016年共10年的相关数据,对其低碳城市3E1S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能源系统是影响天津市3E1S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的关键因素,在进行低碳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该着重加快能源系统建设的步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