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96)
- 2023(11069)
- 2022(9685)
- 2021(9418)
- 2020(7777)
- 2019(18390)
- 2018(18213)
- 2017(34921)
- 2016(18781)
- 2015(21372)
- 2014(21164)
- 2013(21159)
- 2012(19365)
- 2011(17598)
- 2010(17152)
- 2009(15643)
- 2008(15037)
- 2007(12591)
- 2006(10891)
- 2005(9533)
- 学科
- 济(77536)
- 经济(77452)
- 管理(51394)
- 业(48087)
- 企(39347)
- 企业(39347)
- 方法(37149)
- 数学(32738)
- 数学方法(32440)
- 中国(22435)
- 农(19490)
- 财(17175)
- 贸(16343)
- 贸易(16335)
- 学(16022)
- 易(15960)
- 业经(15923)
- 地方(13888)
- 制(12888)
- 农业(12881)
- 和(12437)
- 环境(12279)
- 理论(11522)
- 技术(11352)
- 银(11248)
- 银行(11216)
- 融(10775)
- 金融(10774)
- 行(10760)
- 划(10481)
- 机构
- 大学(267864)
- 学院(262986)
- 济(111390)
- 经济(109296)
- 管理(107397)
- 理学(93843)
- 理学院(92814)
- 研究(92485)
- 管理学(91438)
- 管理学院(90971)
- 中国(69005)
- 京(57845)
- 科学(56034)
- 财(47135)
- 所(45718)
- 研究所(42163)
- 中心(40472)
- 农(39233)
- 财经(38902)
- 业大(38130)
- 北京(37271)
- 经(35744)
- 范(34677)
- 师范(34414)
- 江(34413)
- 经济学(33879)
- 院(33665)
- 农业(30820)
- 经济学院(30603)
- 财经大学(29273)
- 基金
- 项目(185693)
- 科学(146571)
- 基金(136952)
- 研究(136942)
- 家(119299)
- 国家(118373)
- 科学基金(101462)
- 社会(86951)
- 社会科(82456)
- 社会科学(82434)
- 基金项目(72922)
- 省(68658)
- 自然(65524)
- 自然科(64009)
- 自然科学(63995)
- 自然科学基金(62857)
- 教育(61842)
- 划(59152)
- 资助(56756)
- 编号(54845)
- 成果(44547)
- 部(42307)
- 重点(41122)
- 发(39285)
- 创(38374)
- 课题(37212)
- 教育部(36506)
- 国家社会(36242)
- 创新(35825)
- 科研(35417)
- 期刊
- 济(115471)
- 经济(115471)
- 研究(79714)
- 中国(46223)
- 学报(40576)
- 科学(38772)
- 管理(38468)
- 农(35308)
- 财(32853)
- 大学(30765)
- 学学(28726)
- 教育(27798)
- 农业(25605)
- 技术(21475)
- 融(20288)
- 金融(20288)
- 经济研究(19397)
- 财经(18483)
- 业经(17048)
- 经(15750)
- 问题(15183)
- 图书(14762)
- 业(13720)
- 理论(13382)
- 贸(13193)
- 科技(12776)
- 技术经济(12762)
- 世界(12669)
- 实践(12107)
- 践(12107)
共检索到375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卿 骆华松 王振波 宋金平
建设美丽中国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国家已经明确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全面了解当前美丽中国的研究进展对于指导未来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有关美丽中国的研究处于探索性阶段,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美丽中国提出的背景与内涵、指标体系探讨和建设路径等方面。其中,美丽中国的内涵及理论基础是目前研究的主体与重点,但依然未形成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标准;建设路径的研究内容比较空泛,实践操作性不强。在未来的研究中,亟需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确公认的美丽中国定义与内涵,构建理论体系,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构建可获得、可考核、可落地的差异性、发展型指标体系,解决"建什么"的问题;以及总结地方经验,构建美丽中国建设路径体系,解决"怎么建"的问题。
关键词:
美丽中国 指标体系 建设路径 综述 展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新洲 薛建辉 勇强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社会需要是高校发展的动力,美丽中国的建设为林业院校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和难得的机遇。文章基于建设美丽中国的视角,阐述了林业高校特色办学的现实意义、内涵以及路径,对指导当前林业院校的科学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林业 办学特色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魏卫 揭思颖
文章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导下,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美丽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域2016年的美丽度水平进行客观衡量,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美丽中国建设总体取得一定成就,但区域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总体由东至西递减。经济和文化美丽度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政治和社会美丽度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生态美丽度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短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文章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美丽度 区域差异 比较研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晓红 程斯辉
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29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这是两任总书记对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新愿景、新目标、新蓝图;同时也是对这种新愿景、新目标、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钟林生 马向远 曾瑜皙
自1992年生态旅游概念引入中国以来,经历了理论介绍到本土化探索的过程,并不断推动中国生态旅游的实践发展。本文以1992-2015年间公开发表的中国生态旅游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系统综述方法,对筛选的1493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从生态旅游基础理论、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市场、生态旅游开发、生态旅游作用与影响、生态旅游管理与政策等6个方面对国内生态旅游研究展开述评,最后展望了今后中国生态旅游研究需关注的8个方面研究议题。
关键词:
中国 生态旅游 研究述评 研究展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杜德斌 冯春萍
本文总结近年来中国地理学家在世界地理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地缘政治日益成为世界地理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研究成果涉及地缘政治学相关理论,世界热点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变化趋势以及大国与周边地区地缘政治形势对中国的影响等;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地理一直是世界地理学者关注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尤其在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此外,在世界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及全球资源与环境治理方面也有不少成果。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世界地理学科的发展尚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研究力量薄弱,二是研究水平不髙,三是研究经费严重不足。这三方面的问题互为因果,致使世界地理学科的发展处境毎况愈下。为此,作者提出振兴世界地理学科的行动计划,包括组织举办"地理学与中国全球战略髙层论坛";加强全球性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加强周边国家以及与我国经济关系密切国家的综合研究等。
关键词:
世界区域地理 回顾与展望 区域研究 中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铮 李国平 苗长虹 周国华 刘筱
本文总结了2005年来城市与区域管理学科的研究进展,提出这些进展主要表现在下列5个方面:①城乡统筹理论与模式探索深入;②区域统筹管理在对区域分异的现象认识更细致;③区域结构与地缘政治经济学研究提出了都市圈网络概念并发展出枢纽—网络结构观点;④城市发展管治模式在公共服务管治和高技术产业集群管治模式方面取得进展;⑤区域知识管理围绕创新城市理论取得突破。与国外比较,有特色也有侧重点不同,目前需要在区域管治一般理论、产业集群组织动力学方面和低碳城市管理方面深入研究。文章认为,经过几年发展,城市与区域管理在中国已经取得明显的进步,在下一个五年,结合科学的发现和国家需求,城市与区域管理学科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将取得重大进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建
本文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对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学术成果的分析,描绘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网络,为未来的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提出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增林 胡伟 李彬 刘天宝 胡渊
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相关文献主要是在海洋经济地理和海洋经济的范畴下去回顾中国海洋产业的研究进展,缺乏从整个海洋产业全局的角度对中国海洋产业研究进行科学系统的梳理。科学认识和总结中国海洋产业研究取得的成就、发展过程和特点是推进学科发展的前提。基于Cite Space知识图谱和Excel数据统计对31年来我国海洋产业研究总体特征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论文的发表数量上看,海洋产业相关研究逐步成为研究热点。同时,海洋产业的研究团队逐渐扩充,研究领域逐步扩大,研究深度也日益加深。海洋产业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海洋产业结构、海洋产业布局、海洋产业集聚与集群、海洋产业竞争力等方面,海洋产业贡献度、海洋产业安全、海洋产业碳排放测度等正成为新兴研究热点。但国内海洋产业研究还存在不足,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完善海洋产业理论体系,注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同时加强对国外海洋产业研究的借鉴与比较,并将海洋环境问题作为研究重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淑芳 杨鹏 孟广文 周俊
海外园区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为探究中国海外园区研究进展的脉络,论文以中国知网CNKI和科学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软件,梳理中国海外园区研究的发文量与期刊分布,识别研究团队与研究热点,并从经济与贸易、制度与文化、地缘政治、布局与规划及生态环境等视角综述海外园区的研究进展,揭示当前海外园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研究的重点。主要结论有:(1)海外园区研究的发文量呈“先升后降”态势,分为缓慢增长、快速上升、回落下降三个阶段;(2)海外园区整体研究经历了从企业视角到园区视角再到发展视角的转变,主要对海外园区的发展模式与特征、区位选择、空间规划以及制度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3)提出中国海外园区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推进海外园区韧性研究、拓展海外园区的“关系”和“尺度”研究、加强地缘环境与海外园区高质量发展研究、深化全球海外园区空间布局研究、推进园区的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陶陶
从分析生态环境安全和生态用地保护的重要性入手,在生态用地的界定与分类、规模量化与空间布局、生态服务价值估算与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生态用地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相关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并探讨了进一步开展我国生态用地研究的思路和方向。今后应重点加强5个方面的研究:1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生态用地界定和分类方法;2"生态最优"和"最少保护"合力下的生态用地规模量化;3刚性与弹性框架下的生态用地分类保护制度;4基于栅格数据格式的生态服务价值估算和生态补偿机制;5不同尺度下生态用地的空间规划与地图综合。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栾琨 谢小云
本文基于国外团队认同研究的已有进展,首先介绍了组织内部认同的研究焦点从"组织认同"到"团队认同"的迁移;然后分析了团队认同构念从个体层次向集体层次的发展;接下来围绕群体动机和社会粘合剂的二元视角,对团队认同作用于团队过程和产出的效能机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最后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就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邵晓梅 刘庆 张衍毓
土地集约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对国内外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疏理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未来土地集约利用应加强4个方面的研究:①在研究视角上,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耦合关系有待于深入探索;②在研究内容上,土地集约利用标准体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制力度仍不能满足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迫切需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标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标准和审核标准体系的制定工作急需开展;③在研究尺度上,应加强开展多层次、分区域,包括大城市以外的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业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④在研究方法上,改变传统的定性分析和简单的定量分析,积极开展基于GIS技术、系统动力学模型、人工神经网络等现代方法、模型和技术的融合和应用研究。研究结果和结论将对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进展 展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智华
文章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心理资本概念内涵、结构与测量、影响前因与中介作用、对相关结果变量的作用机理等研究进展,最后对心理资本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勇 王凡 张昭寰 潘迎捷 欧杰 刘海泉
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海洋生态系统遭受了极大的破坏,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发达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人造海鲜的研究。人造海鲜肉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从植物中提取优质蛋白、脂肪、色素等合成的植物基海鲜肉,另一种是通过获取海洋生物的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培养海鲜肉。通过研究发现,干细胞培养而来的海鲜肉在口感和风味上更接近真实海鲜肉。目前人造海鲜肉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和生产成本,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口感上与真实海鲜肉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对两种来源的人造海鲜肉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人造海鲜制作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关注了3D打印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以期能够为我国人造肉在海鲜产品中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