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07)
2023(13395)
2022(11487)
2021(11090)
2020(9121)
2019(21256)
2018(20996)
2017(39981)
2016(21692)
2015(24656)
2014(24626)
2013(24528)
2012(22673)
2011(20589)
2010(20293)
2009(18424)
2008(18038)
2007(15668)
2006(13633)
2005(11767)
作者
(61947)
(51464)
(51086)
(48685)
(32805)
(24490)
(23305)
(20338)
(19582)
(18267)
(17703)
(17453)
(16282)
(16226)
(15915)
(15779)
(15278)
(15022)
(14693)
(14578)
(12725)
(12640)
(12313)
(11623)
(11431)
(11399)
(11399)
(11276)
(10260)
(10201)
学科
(91931)
经济(91837)
管理(58703)
(53081)
(42844)
企业(42844)
方法(40983)
数学(35832)
数学方法(35502)
中国(26952)
(23605)
地方(21294)
(19769)
(19233)
业经(18945)
(17773)
贸易(17763)
(17301)
农业(15701)
(14889)
(14879)
环境(14717)
理论(13633)
(13037)
银行(12999)
(12986)
金融(12984)
技术(12852)
(12482)
教育(12293)
机构
大学(309122)
学院(304989)
(126242)
经济(123698)
管理(120810)
研究(108001)
理学(104841)
理学院(103620)
管理学(101990)
管理学院(101438)
中国(80492)
(67313)
科学(66538)
(54516)
(53872)
研究所(49529)
中心(48049)
(46990)
业大(44411)
财经(44317)
北京(43210)
(42443)
(41790)
师范(41432)
(40554)
(39608)
经济学(38529)
农业(36812)
经济学院(34785)
(34686)
基金
项目(213402)
科学(168042)
研究(157821)
基金(155281)
(135620)
国家(134537)
科学基金(114799)
社会(99722)
社会科(94421)
社会科学(94398)
基金项目(82471)
(80701)
自然(73721)
自然科(71972)
自然科学(71957)
教育(71890)
自然科学基金(70651)
(69101)
资助(64108)
编号(63808)
成果(52102)
(48131)
重点(48021)
(46177)
课题(44272)
(43894)
国家社会(41345)
教育部(41202)
创新(41039)
科研(40670)
期刊
(134767)
经济(134767)
研究(92049)
中国(58167)
学报(47679)
科学(45006)
管理(43207)
(42358)
(38272)
教育(36400)
大学(36059)
学学(33412)
农业(30455)
技术(26029)
(24068)
金融(24068)
经济研究(22079)
财经(20966)
业经(20565)
图书(18388)
(17971)
问题(17689)
(16172)
科技(14710)
理论(14701)
(14629)
资源(14552)
技术经济(14463)
世界(13999)
实践(13289)
共检索到445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魏卫  揭思颖  
文章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导下,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美丽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域2016年的美丽度水平进行客观衡量,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美丽中国建设总体取得一定成就,但区域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总体由东至西递减。经济和文化美丽度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政治和社会美丽度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生态美丽度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短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文章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谈育明   王世泰  
文章基于2016—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美丽中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TOPSIS法测度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进一步,采用耦合协调度、Kernel密度、Markov链方法,解析美丽中国建设的总体状况、区域差异和动态演化。结果表明:全国总体层面,美丽中国建设水平呈现稳步攀升态势;美丽中国建设五大子系统呈现“高度耦合、良好协调”态势。区域层面,不同区域美丽中国建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华东地区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美丽中国建设水平显著偏低;华东地区美丽中国建设水平的极化现象显著,华北地区与西南地区极化现象逐步减弱;除华南地区美丽中国建设水平差异呈现减小态势之外,其他地区美丽中国建设差异均表现出持续拉大态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向云波  谢炳庚  
文章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念为指导,在分析"美丽中国"内涵,并考虑不同区域在国土空间开发中所承担主体功能差异的基础上,借鉴艾肯斯和马科斯尼弗可持续发展四面体分析框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尝试从资源生态、经济发展、社会伦理和文化政治4个维度,选择20个单项指标,构建不同主体功能区划下的"美丽中国"区域建设水平评价模型,并借助该评价模型对长沙市的9个县市区"美丽中国"区域建设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战峰   昌敦虎   郝春旭   白雨鑫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在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深化环境经济政策改革提供绿色发展新动力、绿色转型新动能、生态环境治理新效能,环境经济政策创新要充分发挥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的理论支撑作用,要坚持以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保障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为目标,通过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激励,促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进绿色生态共富等谋划新阶段的新思路、新任务,科学设计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路径,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与关键动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战峰   昌敦虎   郝春旭   白雨鑫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在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深化环境经济政策改革提供绿色发展新动力、绿色转型新动能、生态环境治理新效能,环境经济政策创新要充分发挥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的理论支撑作用,要坚持以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保障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为目标,通过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激励,促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进绿色生态共富等谋划新阶段的新思路、新任务,科学设计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路径,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与关键动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时朋飞  李星明  熊元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治东  高占  
基于建成美丽中国的视阈,国民生态责任意识的提升,是中国和谐社会和美丽中国建成的必然要求,也是美丽中国建成而需要解决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问题。我国传统文化中"不为物役,不为物累""天人合一""莫之命而常自然""和谐"等观念是人类的一般性命题,也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态。而现代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状况,表现出的却是"功利主义""科学主义"主导下的价值观。人类在乐此不疲地从自然攫取中,忘却了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所赋予的命题。在此,重拾中国传统文化是对当下人与自然不和谐状态的一种理性反思,对构建美丽中国路径探讨的启迪,也是对建成美丽中国的展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炳庚  向云波  
从生态、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维度出发,基于环境绩效指数(EPI)、人类发展指数(HPI)和政治文化指数(PCI),构建省级行政区尺度的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2011—2014年我国省级行政区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其特征,划分出基本类型。研究表明:1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美丽中国建设水平呈现整体上升的态势,但空间差异显著。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较高的省级行政区多位于东部地区,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较低的省级行政区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从美丽中国建设水平综合排名变化看,排名上升幅度较大的省级行政区多位于中西部地区,而下降幅度较大的省级行政区多位于东部地区。2依据美丽中国建设水平的变化情况,可以将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分为7个基本类型,即全面提升型、经济社会和政治文化引导—上升型、政治文化和环境绩效引导—上升型、政治文化引导—上升型、环境绩效下滑—下降型、政治文化和经济社会下滑—下降型、全面下降型。其中,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属于上升型,约占省级行政区总数量8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炳庚  向云波  
从生态、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维度出发,基于环境绩效指数(EPI)、人类发展指数(HPI)和政治文化指数(PCI),构建省级行政区尺度的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2011—2014年我国省级行政区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其特征,划分出基本类型。研究表明:1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美丽中国建设水平呈现整体上升的态势,但空间差异显著。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较高的省级行政区多位于东部地区,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较低的省级行政区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从美丽中国建设水平综合排名变化看,排名上升幅度较大的省级行政区多位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欢   张胧洁  
“美丽中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诗意呈现,探索美丽中国建设的有效路径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如果将“美丽中国”看成是“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复合生态系统,它的“美”就体现为主体之美、社会空间之美、自然空间之美。从空间构成上来看,建设美丽中国主要应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塑造美丽主体,即以生态人格塑造推动主体美丽蜕变;二是塑造美丽生产空间,即以绿色生产方式打造清洁高效生产空间;三是塑造美丽生活空间,即以绿色生活方式生产绿色低碳生活空间;四是塑造美丽自然空间,以生态治理还原宁静和谐美丽生态空间。在新时代,找寻“人-空间”共同向美奔赴的有效路径,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思想启迪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金山  陈立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已成为重要的执政理念。当前,综合判断,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已经步入中后期阶段。自从清朝洋务运动以来,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工业化建设,发展了一大批近现代工矿业城市,然而随着资源的枯竭,英雄迟暮,成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衰退区或资源枯竭型城市(国外称为"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欢   张胧洁  
“美丽中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诗意呈现,探索美丽中国建设的有效路径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如果将“美丽中国”看成是“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复合生态系统,它的“美”就体现为主体之美、社会空间之美、自然空间之美。从空间构成上来看,建设美丽中国主要应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塑造美丽主体,即以生态人格塑造推动主体美丽蜕变;二是塑造美丽生产空间,即以绿色生产方式打造清洁高效生产空间;三是塑造美丽生活空间,即以绿色生活方式生产绿色低碳生活空间;四是塑造美丽自然空间,以生态治理还原宁静和谐美丽生态空间。在新时代,找寻“人-空间”共同向美奔赴的有效路径,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思想启迪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本刊评论员  
<正>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特别是大规模、高强度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地质环境破坏、土地资源损毁、生态系统功能破坏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土地复垦和矿山生态修复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自1988年颁布《土地复垦规定》至今,我国土地复垦和矿山生态修复的顶层设计、制度机制、标准体系等都在不断完善,土地复垦率显著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等法规规章的施行,为土地复垦和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同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出台了关于土地复垦和矿山生态修复的技术标准133项,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涵盖调查评价、规划、工程实施、监测养护等工作全流程,为规范开展土地复垦和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晓红  程斯辉  
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29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这是两任总书记对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新愿景、新目标、新蓝图;同时也是对这种新愿景、新目标、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潘苏楠  李北伟  聂洪光  
选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和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动态耦合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研究发现:(1)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综合发展水平均呈现稳定上升态势,整体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新能源汽车产业-美丽中国系统耦合度始终处于由拮抗向磨合过渡的阶段,但两大系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逐渐加强,耦合协调效益正在逐步提升;(3)预测结果表明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系统与美丽中国系统协同发展功效持续增强,耦合协调度将从中级协调跨入良好协调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