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99)
- 2023(12381)
- 2022(10599)
- 2021(10340)
- 2020(8407)
- 2019(19697)
- 2018(19633)
- 2017(36147)
- 2016(20829)
- 2015(23508)
- 2014(23838)
- 2013(22913)
- 2012(21042)
- 2011(18954)
- 2010(19084)
- 2009(16923)
- 2008(16355)
- 2007(14203)
- 2006(12391)
- 2005(10950)
- 学科
- 济(69683)
- 经济(69592)
- 管理(53998)
- 业(49053)
- 企(40807)
- 企业(40807)
- 方法(33020)
- 数学(28138)
- 数学方法(27763)
- 中国(24291)
- 教育(22606)
- 农(18731)
- 财(18595)
- 学(18534)
- 理论(16283)
- 业经(16034)
- 地方(14736)
- 制(14100)
- 农业(12697)
- 贸(12680)
- 贸易(12670)
- 技术(12629)
- 银(12569)
- 银行(12528)
- 和(12431)
- 易(12304)
- 融(12287)
- 金融(12286)
- 行(11975)
- 务(11629)
- 机构
- 大学(285137)
- 学院(278144)
- 管理(108210)
- 济(99600)
- 经济(97006)
- 研究(94886)
- 理学(93876)
- 理学院(92747)
- 管理学(91078)
- 管理学院(90559)
- 中国(66140)
- 京(62810)
- 科学(59834)
- 所(47358)
- 财(46717)
- 范(46084)
- 师范(45763)
- 研究所(43401)
- 中心(42714)
- 农(41612)
- 业大(40905)
- 江(40687)
- 北京(40490)
- 教育(38323)
- 师范大学(37718)
- 财经(37575)
- 院(34880)
- 经(34208)
- 州(33278)
- 技术(33095)
- 基金
- 项目(192625)
- 科学(151591)
- 研究(147418)
- 基金(135745)
- 家(117585)
- 国家(116488)
- 科学基金(99046)
- 社会(88597)
- 社会科(83607)
- 社会科学(83588)
- 省(75764)
- 教育(73638)
- 基金项目(72071)
- 划(65879)
- 自然(63712)
- 编号(63023)
- 自然科(62160)
- 自然科学(62149)
- 自然科学基金(60998)
- 资助(55666)
- 成果(53806)
- 课题(45456)
- 重点(43882)
- 部(43849)
- 发(41486)
- 创(40013)
- 项目编号(39237)
- 教育部(37919)
- 创新(37016)
- 年(36984)
共检索到409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俊民
科学学习领域是各国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国2015年的国家教育进步评估、英国2016年的国家课程评估和新西兰2012年的国家学生学业成就监测研究都依据本国科学课程标准并参考国际教育质量监测项目,构建和完善科学教育质量监测框架。三国均采取纸笔测验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学教育质量监测,将特殊学生纳入监测范围,公开发布国家层面的科学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在具体的监测方式和试题编制思路上各有特色,对我国构建和完善基于素养的科学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郑浩 王者鹤
为保障本科STEM教育教学质量,美国在2018年出台了《美国本科STEM教育监测指标》,将本科STEM教育正式纳入美国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该监测指标以复杂系统理论、教学过程导向和"循证实践"理念为指导,具体针对学生STEM学习体验、学习机会和环境的公平包容、最终目标达成度等三个领域展开评估监测。通过分析美国本科STEM教育监测指标的基本逻辑特征、框架与具体内容,建议我国的新工科教育和教育评价工作应坚持目标导向,过程监测;尊重STEM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以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研究成果来支持我国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实践。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凌艳 蔡静 郑巧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对于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美国唯一的全国性、持续性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估项目"国家教育进步评估"的缘起和发展;对评估项目的三种类型、评估结果报告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美国的经验启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不同评价目的应通过多种评价项目实现;相关基础研究应成为监测制度发展的重要保障;由评估向问责的功能转变应循序渐进;应高度重视监测结果的应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东 张慧霞
在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快速扩大的背景下,构建职业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当前"国家级示范校"评选一定程度发挥着质量评估的作用。然而,即有的评估标准和体系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难以适应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英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的评估标准及其过程富有建设意义,对我们构建专门的、科学的评估体系具有启示。其中,加快质量评估从"抽样"理念到"普查"思维的转变、弱化质量评估过程中的行政色彩和强化质量评估的科学性、增强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结果的效用、增强质量评估的"建设功能"等四个方面是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建设过程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质量评估体系 中、英比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江婕 伍燕然 胡松明
论文系统梳理了影子银行国际监测的背景和2011~2018年间的三个发展阶段,基于宏观统计、信贷资产关联度分析、分类识别、风险指标、创新分析、政策工具七个模块对当前最新监测模板内容进行了分析,概括了影子银行国际监测的主要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推动形成适应我国特点的国际金融监管标准体系、坚持功能监管并加强监管协调、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和加强网络借贷平台管理等发展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国际监测 金融监管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乔刚 周文辉
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特定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求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平台建设必须树立五大理念:应用导向,服务为先;功能强大,创新发展;全面开放,协调发展;数据说话,绿色发展;平等互利,共享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系统集成的采集系统、分析系统、预警系统、反馈系统和文化系统四大框架体系。从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树立多元主体共享的目标、持续拓展数据采集的途径、不断完善反馈机制、全面加强文化建设五个方面探索平台建设路径。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质量监测 数据平台建设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刚 辛涛
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参与教育质量监测,不仅是保障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监测公平性与科学性的切实需要。鼓励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参与监测已成为国际趋势。PISA、NAEP与NAPLAN在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判定与排除,以及合理便利条件的提供等方面形成了诸多经验。我国可借鉴其成熟做法,从政策法规层面明确鼓励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参与监测,并逐步完善相关政策保障。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萱 武芯苇 杜晨溦 李佑发
心理健康监测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识别和心理健康促进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美国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监测起步早、发展快,1960年至今的六十年间,已历经前监测阶段、风险行为监测阶段、综合心理健康监测阶段和心理-神经科学整合阶段四个阶段,涵盖十一个监测项目,发展出较为全面的监测框架。监测框架中所含指标丰富,可分为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两个部分。其中,心理健康部分包括精神障碍、情绪行为问题以及积极心理三部分下属的六十余种指标;心理健康影响因素部分包含个体、家庭和社会层级下的五十余种风险和保护因子。同时,监测工具高度成熟化、监测系统高度科技化。美国在该领域的丰富经验对我国及时改进框架设计,加强监测指标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监测工具的开发都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心理健康 监测 儿童青少年 美国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勉 张平平 罗良
义务教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框架的构建是开展大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影响因素监测工具编制的依据。构建我国义务教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框架应对框架立足点、构建原则、内容设计、学科属性、检验论证、操作应用等方面的问题充分考虑,以使构建的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框架能够实现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统一、政策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全面性与指向性相统一、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统一、对代表性横断数据和纵向追踪数据均有显著预测力和规范性与实用性相统一。
关键词: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影响因素 监测框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闫守轩 宋林锋
从设计理念、学科内容、主体内容结构和评价标准四个方面,对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与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小学科学教育的如下启示和借鉴:注重科学教育的基础性和普适性;注重工程教育的渗透;注重科学内容的多维度整合;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关键词:
小学 科学教育标准 科学课程标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国华 陈宣霖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美国现已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以制度保障健全、监测内容全面和评估标准明确为主要特色的"流动教育项目"监测与评估体系。反思国内当前的流动儿童教育实践,我国应加强监测与评估立法和构建监测与评估机制以完善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监测与评估体系。
关键词:
美国 流动教育项目 流动儿童 监测与评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姚建欣 郭玉英 伊荷娜·诺曼
科学教育存在多元传统。对美国和德国两个代表国家的科学教育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科学教育纲领文件存同有异。基于对它们差异的分析,初步探索在全球化浪潮中对科学教育目标的多元设定。从它们的相同发展取向中,讨论如何深化中国科学教育目标中的人文蕴含、如何平衡科学理解与科学实践的关系等议题。
关键词:
科学教育 教育标准 比较研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涛 辛涛
欧盟把教育作为其社会发展的基石之一,提高教育质量被认为是教育最核心的部分。为此,欧盟制定了衡量教育质量的框架,它包括16项核心指标以及5项可以量化的基准,并进一步利用科学有效的数据系统,对过去十年教育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尤其是,这一框架清晰地描述了欧盟整体以及各个国家在5项基准上的完成情况。在此基础上,欧盟提出了下一个十年欧盟教育继续发展的整体目标。欧盟在提升教育质量上的理念和措施为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欧盟 教育质量 指标与基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震旦在《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第2期中撰文,系统介绍了英联邦共同学习体(COL)非正规教育质量保障框架的提出背景、理念和主要内容,并根据我国非正规教育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应如何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构建高效教学管理质量保障体系。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芳
《科学教育框架》提出了新阶段美国科学教育的发展愿景,反映出美国人才培养方案的新动向,在对科学的理解上,实现从"探究"到"实践"的跨越,在科学教育方面,体现从"科学与技术"到"科学、技术与工程"的整合,在学科教育内容方面,体现从科学"概念"到学科核心思想的提升。推进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应提高中小学科学课程地位、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在人才培养系统中的启蒙性和基础性作用;注重中小学科学课程的统整性、综合性与实践性,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充分重视科学教育研究及其成果运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