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61)
2023(14422)
2022(12476)
2021(11990)
2020(9785)
2019(22951)
2018(22540)
2017(44020)
2016(23702)
2015(26767)
2014(26536)
2013(26357)
2012(24434)
2011(22267)
2010(22029)
2009(20182)
2008(19591)
2007(16843)
2006(14883)
2005(13320)
作者
(66450)
(55328)
(54634)
(52429)
(35377)
(26280)
(24972)
(21692)
(20981)
(19816)
(18685)
(18641)
(17671)
(17309)
(17181)
(17001)
(16516)
(16069)
(15917)
(15644)
(13731)
(13528)
(13130)
(12517)
(12365)
(12244)
(12163)
(11957)
(11065)
(10858)
学科
(97145)
经济(97039)
管理(66931)
(63186)
(51195)
企业(51195)
方法(45202)
数学(40075)
数学方法(39661)
中国(28459)
(26184)
(25128)
(24034)
贸易(24025)
(23535)
业经(20285)
(18874)
地方(17840)
(17652)
农业(17127)
(15360)
银行(15328)
环境(15038)
(14777)
(14734)
(14673)
(14571)
金融(14570)
理论(14473)
技术(14457)
机构
大学(337424)
学院(334410)
(145455)
经济(142653)
管理(134598)
理学(116592)
研究(116493)
理学院(115364)
管理学(113671)
管理学院(113073)
中国(89223)
(71811)
科学(68271)
(65592)
(57523)
财经(52718)
研究所(52411)
中心(51886)
(49390)
(48275)
(46647)
业大(46292)
北京(46136)
经济学(45080)
(43605)
师范(43302)
(42207)
经济学院(40856)
财经大学(39423)
农业(38535)
基金
项目(227769)
科学(180561)
研究(169445)
基金(168018)
(145398)
国家(144242)
科学基金(124269)
社会(108739)
社会科(103256)
社会科学(103234)
基金项目(88168)
(84922)
自然(79296)
自然科(77474)
自然科学(77458)
教育(77188)
自然科学基金(76092)
(72376)
资助(70302)
编号(68238)
成果(55856)
(52253)
重点(50403)
(48407)
(46929)
课题(46698)
国家社会(45398)
教育部(45359)
人文(43877)
创新(43798)
期刊
(154117)
经济(154117)
研究(105285)
中国(60903)
管理(48809)
学报(48653)
(47279)
科学(46458)
(44775)
大学(37475)
教育(35480)
学学(35040)
(33032)
金融(33032)
农业(31610)
技术(27501)
经济研究(26295)
财经(25678)
业经(23559)
(21985)
问题(20414)
(20028)
国际(17469)
图书(17216)
(16590)
理论(16583)
技术经济(16337)
世界(16265)
科技(15174)
现代(15030)
共检索到494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国华  彭意  
本文根据蒙代尔-弗莱明-多恩布什模型说明美国和日本货币政策变动对中国产出的影响及其传导渠道,并选取美国、日本和中国2000-2012年利率、汇率、通货膨胀以及对外贸易等方面的月度数据,采用S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主要影响中国的通货膨胀和汇率水平,而日本货币政策则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情况影响程度更大。因此,在防范外国货币政策变动对中国产出水平的冲击时,对美国应更多的关注输入型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对日本则应关注中日双边贸易关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若涵  阮加  
本文对日本非常规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的冲击方向和传导路径进行理论推导后,通过构建带有参数时变特征的TVP-VAR模型,探究日本央行全面宽松政策CE、量化质化双宽松宽松政策QQE和负利率政策NIRP时期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是如何从货币政策路径、中日贸易路径和资产价格路径传导的。之后,对不同规模企业的产出受到日本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日本货币政策变动主要是通过中日贸易路径来对中国产出水平产生负面影响的。另外,本文发现日本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我国小型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而对大型制造业企业是不利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王景武  
本文在经验事实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产出的冲击路径、机理、方向和程度,并就未来一年美联储上调基准利率对中国产出的冲击进行情景分析。主要研究结论:第一,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的短期冲击是不利的,但同时也有积极因素。第二,从中长期来看,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产出的冲击有增强的趋势。第三,美国货币政策调整通过贸易渠道对中国产出的冲击是最强的。第四,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产出的溢出效应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预期因素"自我实现"、"自我强化"的。第五,技术密集程度越低的行业、规模越小的企业以及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越高的商品出口,受到美国货币政策的冲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晶晶  
本文通过构建SVAR模型对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以利率为代表指标的价格型美国货币政策扩张对中国产出在经过一段时期时滞后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以货币供应量为代表指标的数量型美国货币政策扩张对中国产出产生正向溢出效应。根据子样本实证结果,量化宽松期间利率的溢出效应下降,货币供应量的溢出效应增加。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阳  干杏娣  
基于考虑参数时变特征的TVP-VAR模型,研究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的溢出效应,并详细考察了利率、汇率以及资产价格三个渠道的传导机制及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第一,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总体上恶化了中国产出,降低了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收益率,导致人民币汇率升值、资产价格上升以及通货膨胀加剧。第二,利率、汇率以及资产价格三个渠道中,利率和资产价格渠道改善产出,汇率渠道则恶化产出,不过汇率渠道占主导;第三,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对我国产出有小幅改善作用,但影响十分有限,其间还可能引发资本外流以及人民币贬值压力上升。以上结论表明,面对美联储货币政策不确定的潜在冲击,中国应进一步推动汇率改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斯蒂文·欧吉纳  秦凤鸣  
在逐渐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中,一国的中央银行不可忽视境外市场的发展,美联储也不例外在当今全球相互依赖的金融体系中,央行行动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越本国国境。尤其是货币政策可通过诸如利率、资产价格和信贷的可获性等多种途径影响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随后,这些货币效应会波及实体经济。现有研究成果:货币政策对国内外信用供给的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斯蒂文·欧吉纳  秦凤鸣  
在逐渐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中,一国的中央银行不可忽视境外市场的发展,美联储也不例外在当今全球相互依赖的金融体系中,央行行动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越本国国境。尤其是货币政策可通过诸如利率、资产价格和信贷的可获性等多种途径影响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随后,这些货币效应会波及实体经济。现有研究成果:货币政策对国内外信用供给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百胜   陈良昊   张毅  
美国为应对高通胀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中国为帮助经济从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复苏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两国货币政策呈分化特征。基于该视角,本文构建一个具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SV)和中国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情况下,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的溢出效应更加突出;资产组合再平衡渠道是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重要途径;资产组合再平衡渠道即中间厂商部门对于复合资本品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实现厂商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完成了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当中间厂商部门使用外资的占比较小时,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较大;当中间厂商部门使用外资的占比较大时,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较小。在区域冲突加剧、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背景下,本文对于深入理解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影响的理论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对深化金融市场开放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成  赵轲轲  
文章主要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理论部分分析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两国模型关于货币政策跨国传输等相关问题。货币供给分为国内供给和外部输入,通过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的变化可以分析外部货币的输入影响到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在流通过程中由于乘数效应影响了货币供给量。外部货币的输入影响央行调控独立性的发挥,外部货币的输入容易形成对国内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某种程度的冲击,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增加。经验分析发现,美元输入对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溢出效应,影响到中国的基础货币投放,影响到中国的货币政策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邢天才  唐国华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深。美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超级大国的地位,其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也十分显著。本文以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联动为研究对象,使用SVAR方法从利率、货币供应量以及货币政策自主性三个角度分析了美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结论是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渤  苏宇慧  于震  
本文采用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模型),选取24个代表性的国家和经济体实证考察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溢出效应。不仅考察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直接溢出效应,即集中分析美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中国经济各方面的影响,以此衡量中国经济受到冲击;而且评价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间接溢出效应,即从美国整体经济情况变化、对发达国家政策示范效应、对发展中国家冲击压力和国际经济波动等4个角度,分析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之后,由于政策引致的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中国经济可能带来的间接影响。此外,还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进行了展望。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艳  张鹏  
本文使用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VECM)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信贷市场的溢出性影响。研究发现,美国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中国的信贷市场而作用于中国内生的广义货币供给。宽松的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信贷供给有正向影响。美元流动性通过该机制形成了对中国过剩流动性的溢出效应。在后危机时代,我们需要对美国货币政策可能的调整进行前瞻性的应对。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贾健  徐展峰  葛正灿  
本文对我国自1984年以来的产出缺口变动轨迹进行了研究,并以此为基础重点探讨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在研究方法上主要应用了向量自回归VAR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产出缺口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实体经济本身,货币因素对产出缺口的影响相对较小,并且具有明显时滞效应。所以在当前的保增长政策措施中,坚持财政刺激政策为主、货币扩张为辅的原则是正确的,但政策当局应尽早制定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机制,从而最大化降低刺激政策的负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庄毓敏  景麟德  
为了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各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通过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向全球释放了大量流动性。在推动发达国家经济逐渐恢复的同时,流动性泛滥也为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埋下了巨大隐患。当前,美联储正式启动缩表进程,发达经济体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的意图愈加明显。而在世界各国经济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毛泽盛  从菡芝  
根据次贷危机以来中美货币政策调整的关联性,可建立一个斯塔克伯格博弈模型模拟中美货币政策博弈的物价溢出效应。在物价溢出效应方程的基础上,引入滞后变量,将静态博弈调整为动态博弈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美货币政策博弈中货币供应量对中国物价的当期影响较大,但利率在长期的影响更显著。中国应从维护本国货币政策独立性以及改变中美货币政策博弈模式两方面着手改进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以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的物价调控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