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97)
2023(11847)
2022(10072)
2021(9678)
2020(8355)
2019(18880)
2018(18820)
2017(37604)
2016(20066)
2015(22422)
2014(22222)
2013(21858)
2012(20021)
2011(17863)
2010(17926)
2009(16863)
2008(16379)
2007(14210)
2006(12377)
2005(11230)
作者
(53562)
(44466)
(44366)
(42538)
(28337)
(21050)
(20524)
(17346)
(16973)
(15801)
(15043)
(15022)
(13968)
(13926)
(13762)
(13541)
(13272)
(12926)
(12864)
(12776)
(10977)
(10822)
(10496)
(10201)
(10097)
(10035)
(9801)
(9709)
(8829)
(8523)
学科
(77736)
经济(77603)
管理(61869)
(59985)
(48425)
企业(48425)
方法(37956)
数学(34174)
数学方法(33770)
(25398)
中国(24008)
(22273)
(21344)
(17102)
银行(17087)
业经(17081)
(16239)
(15828)
贸易(15818)
(15590)
财务(15544)
财务管理(15505)
(15430)
(15161)
金融(15158)
企业财务(14719)
(14347)
农业(13413)
技术(12142)
体制(11939)
机构
大学(280663)
学院(277983)
(121578)
经济(119203)
管理(112320)
理学(96434)
理学院(95514)
管理学(94069)
管理学院(93525)
研究(86752)
中国(71845)
(62774)
(57225)
财经(49186)
科学(47111)
(44708)
中心(41673)
(40860)
(40295)
经济学(38629)
(37715)
财经大学(36923)
研究所(36340)
业大(36268)
北京(35895)
经济学院(35009)
(33093)
师范(32796)
(31768)
(31707)
基金
项目(183005)
科学(146408)
研究(137484)
基金(136495)
(116521)
国家(115607)
科学基金(101065)
社会(90265)
社会科(85700)
社会科学(85677)
基金项目(71901)
(68992)
教育(64037)
自然(63679)
自然科(62195)
自然科学(62179)
自然科学基金(61080)
(58548)
资助(55774)
编号(55458)
成果(45185)
(43027)
重点(40441)
(39924)
(38670)
国家社会(38050)
教育部(38045)
(38035)
课题(37131)
人文(37051)
期刊
(128427)
经济(128427)
研究(86210)
中国(51671)
(49308)
管理(42474)
学报(35137)
科学(34553)
(33956)
(33402)
金融(33402)
大学(29182)
学学(27530)
教育(25520)
财经(24605)
技术(24388)
农业(22831)
(20981)
经济研究(20513)
业经(20244)
问题(17767)
(15311)
理论(15018)
实践(13489)
(13489)
技术经济(13263)
国际(13206)
统计(13046)
财会(12709)
现代(12552)
共检索到413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玉  王焕玉  范高潮  腾跃民  
各国对巨灾损失分担机制的设计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结果。美、日两国在巨灾损失分担机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巨灾的损失通过保险分担也得到了很好的弥补。本文重点对两国在自然灾害,尤其是在农业和地震灾害方面的保险分担经验进行分析,揭示其共性和成功经验,从而对我国的巨灾损失机制的设计以及相关政策提出建议,即建立巨灾保险管理应急机制;建立多层风险分担机制;大力培育再保市场主体;加强完善政府保险监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克强  俞虹  
矿产资源储备以保障国家安全为宗旨,储存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意义的矿产资源,以备非常时期使用和可持续利用。矿产资源储备对缓解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保障能源安全和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美、日作为矿产资源储备比较成熟的国家,有着完善的矿产储备机制。本文结合我国实际对美、日两国矿产资源储备机制进行思考,以期对矿产储备有一个更全面的把握,从而为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储备提供一点意见和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荣幸  王丽珍  骆澎涛  
巨灾风险实质是经济风险,构建有效的巨灾经济损失分担机制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政府和市场两个层面进行巨灾风险损失分担的可行性最优分析。在政府层面,本文提出中央——地方二级巨灾风险分担模式,并基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分担的可行性,利用分位数方法对我国1999—2009年暴雨巨灾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在市场层面,提出应采取强制保险,在此基础上,保单持有人和保险人一定存在一个最优的分层决策方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庹国柱  王德宝  
近年来,频发与日益加剧的农业巨灾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巨灾风险损失通过农业的基础地位乘数性地放大这种影响,进而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产生极大的冲击。本文从优化与完善我国农业巨灾损失补偿机制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农业巨灾风险属性的刻画与界定以及我国现行农业巨灾损失补偿方式的理论研究与现实考察,提出构建多层次、多主体、多元化的整体性巨灾损失补偿机制是应对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的最优路径与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如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肖雯  
巨灾近年来已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美国、新西兰及日本三国的巨灾保险制度能为我国在处理巨灾风险问题上得到一些启迪。面临破坏程度日益剧增的巨灾风险,必须要建立巨灾损失的分担机制,以通过保险这种分散风险方式来解决巨灾风险。因此,我国需要建立一个能够及时准确反映各地区人口财产状况的居民数据信息系统;以国家的名义建立基本巨灾保险基金;用商业化的方式开展商业巨灾保险;完善资本市场,发行巨灾债券等来解决巨灾损失补偿问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黄小敏  
我国面临严重的环境巨灾风险损失,现行环境巨灾风险损失补偿体系存在一定的局限,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环境巨灾风险损失补偿机制。建立我国环境巨灾风险损失补偿机制的路径: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建立多层次环境巨灾风险应对机制;建立环境巨灾风险再保险机制;建立环境巨灾风险基金;建立环境巨灾风险证券化机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彤  王永生  
美国、日本、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巨灾保险模式由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度、风险分散机制、巨灾保险实施机制等构成,其中政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国际巨灾保险的经验对中国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我国巨灾保险机制的构建,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选择适当的时机,根据我国的国情,在政府支持下实施强制性保险与保险公司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巨灾保险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琳  于丽娜  李林姝  史翔  
文章结合森林火灾风险实际发生情况(未截断数据)及当前保险公司森林火灾保险赔付情况(截断数据),从给定森林火灾巨灾定义开始到做出巨灾损失超越概率曲线,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流程及参考模型的输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世清  
行业损失担保是一种赔付主要由巨灾所造成的整个保险行业损失所触发的保险连结证券。与传统再保险相似,它也要事先确定合约的涵盖地域、灾害种类、责任限额和有效时间等。但它与传统再保险不同在于,赔付取决于两个损失触发条件,即购买者的实际损失和整个保险行业的损失。本文从行业损失担保的市场发展、定义与运行机制、精算定价等角度,对其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并把它与其他巨灾风险连接证券进行了比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师华  
9级大地震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巨灾再保险体制正在发挥作用。而在我国这样一个巨灾频发且损失严重的国家,巨灾保险严重缺失,巨灾损失补偿模式局限于政府的无偿赈灾与救济,保险和再保险业的承保能力十分有限,建立完善的巨灾保险体制己势在必行。本文在借鉴国外巨灾保险的先进经验基础上,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建立我国的巨灾保险体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期刊] 预测  [作者] 康晗彬  邢天才  
本文从再保险人角度对我国巨灾再保险偿付规模与费率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为此,引入资产—负债—利率动态模型并根据我国地震、洪水损失分布,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我国巨灾再保险偿付规模与公平定价费率的敏感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巨灾再保险的偿付规模,能够降低巨灾再保险公平定价费率,从而得到更适合市场的可行性定价,使投保人更愿意购买巨灾保险;对于市场可接受的费率,我国地震灾害再保险适宜的偿付规模在103亿元量级,而洪水灾害再保险适宜规模在105亿元量级,两者的差异主要是由我国地震、洪水损失分布不同造成的。基于上述实证研究结果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开展巨灾再保险的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多  赵金成  曾以禹  贺祥瑞  
当前,污染类生态灾害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给人类生命财产、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损失。污染类生态灾害损失评估可以判断灾害发生的空间范围、严重程度和损失类型,对于应急救援、生态系统恢复及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踪制度和损失赔偿制度提供理论基础。同时,随着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的稀缺,污染类生态灾害损失评估理论、方法、制度体系的确定,能够为推进环境资源作为人类持续发展基本资本储备的量化研究,以及经济发展过程环境成本的核算提供基础依据。文章在明晰生态灾害、污染类生态灾害等概念和损失类型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美国、欧盟在法律体系、评估机构、技术方法体系及资金保障等4个方面的损失...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茂长  
两用技术政策是当今世界各国国防工业转型的主要政策之一。本文以美英两国的两用技术发展为例,论述了这两个国家两用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简要概括了其两用技术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时椿  
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自 1912年熊彼特提出技术创新理论以来 ,发达国家对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已逾半个世纪 ,对西方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中尤以美日两国的成就最为显著。研究、借鉴美日两国技术创新的机制和经验 ,对于我国政府转变职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工业企业的现代化建设 ,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