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27)
2023(9836)
2022(8737)
2021(8468)
2020(7057)
2019(16610)
2018(16518)
2017(32620)
2016(17700)
2015(20037)
2014(20055)
2013(19878)
2012(18372)
2011(16372)
2010(15997)
2009(14497)
2008(14222)
2007(12341)
2006(10859)
2005(9592)
作者
(50508)
(41626)
(41244)
(39285)
(26579)
(19885)
(19011)
(16403)
(15953)
(14896)
(14470)
(13925)
(13194)
(13060)
(12877)
(12724)
(12457)
(12348)
(11891)
(11724)
(10184)
(10172)
(10119)
(9425)
(9300)
(9279)
(9279)
(9164)
(8309)
(8125)
学科
(66579)
经济(66499)
管理(47744)
(45649)
(38803)
企业(38803)
方法(33020)
数学(28467)
数学方法(28160)
(19309)
银行(19162)
(17897)
(17887)
中国(16613)
(16235)
(15979)
(14965)
业经(14537)
地方(13504)
(13437)
金融(13435)
(13256)
贸易(13246)
(12902)
理论(11819)
(11352)
农业(10895)
(10853)
制度(10838)
技术(10520)
机构
大学(246853)
学院(242772)
管理(100411)
(94496)
经济(92319)
理学(87107)
理学院(86175)
管理学(84793)
管理学院(84365)
研究(79859)
中国(64216)
(52805)
科学(49532)
(42909)
(39796)
(38750)
中心(36961)
研究所(36556)
业大(36389)
财经(35024)
(34205)
北京(33539)
(31933)
(31790)
师范(31500)
农业(30710)
(28891)
(28868)
经济学(27582)
财经大学(26473)
基金
项目(169609)
科学(132450)
研究(124623)
基金(122664)
(106268)
国家(105404)
科学基金(90566)
社会(76473)
社会科(72440)
社会科学(72419)
基金项目(65977)
(65296)
自然(59859)
自然科(58445)
自然科学(58434)
自然科学基金(57363)
教育(56760)
(55368)
编号(51504)
资助(51081)
成果(41531)
(37574)
重点(37239)
(35370)
(35243)
课题(34523)
创新(32776)
科研(32630)
项目编号(32324)
教育部(32291)
期刊
(99402)
经济(99402)
研究(74654)
中国(42475)
学报(37792)
管理(35348)
科学(34953)
(34359)
(32876)
金融(32876)
(30501)
大学(28455)
教育(26671)
学学(26641)
农业(23131)
技术(19875)
财经(16295)
业经(15688)
经济研究(15521)
理论(14174)
图书(13983)
(13632)
实践(13338)
(13338)
问题(13003)
科技(12076)
(11827)
技术经济(11305)
现代(11104)
情报(10680)
共检索到355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宗良  
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动,尤其是国际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迅速增长、资产证券化趋势的加强,加上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国际银行信贷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同时由于美、日、欧各国银行体系、政策不同,国际金融环境对美、日、欧各国银行的影响程度不同,相比之下,美国银行在经历了80年代的急剧下降后,目前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宗良  
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动,尤其是国际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迅速增长、资产证券化趋势的加强,加上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国际银行信贷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同时由于美、日、欧各国银行体系、政策不同,国际金融环境对美、日、欧各国银行的影响程度也不同,相比之下,美国银行在经历了80年代的急剧下降后,目前地位有所回升;日本银行在经历了80年代的迅速扩张后,目前地位有所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健华  王鹏  
本文根据2004~2008年中国银行业和国外主要银行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方法和产出定位的距离函数,从银行盈利角度出发,对中、外银行业运行效率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1)2006年以来,绝大多数国家的银行(盈利)效率呈下降趋势,2007~2008年下降尤为明显。与此相反,2006年及以前,中国银行业(盈利)效率并不高,但2007年以来,效率排名逐年上升。(2)银行盈利效率与其全球系统重要性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一方面,随着全球系统重要性的提高,银行盈利效率上升,但系统重要性达到一定程度以后,银行盈利效率出现下降,甚至低于非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此外,我们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讨论,得到一些比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峰  
银行跨国并购成为第五次并购浪潮的热点。通过研究可以发现 ,尽管银行跨国并购具有产生巨大效率收益的潜力 ,但并购后的业绩提高却是有限的。通过对欧洲银行跨国并购的研究 ,发现利润效率得到了局部的有限提高 ,但成本效率却没有表现出什么明显的提高 ,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熊波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龚明华  
发展中国家引进跨国银行可以促进东道国从国际金融市场筹措资金和吸引外资,缓解东道国投资资金和外汇资金的“双缺口”压力;有利于东道国金融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推动东道国金融业的国际化进程;可以促进东道国银行间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东道国银行的竞争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其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跨国银行的引进也存在不少消极作用。因此,借鉴世界各国有关外资银行准入和监管的做法和惯例,研究我国的外资银行引进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万解秋  陈莉  
银行的跨国并购是商业银行实行全球化经营的重要战略,也是其拓展业务领域,扩大市场份额,壮大规模,增强银行竞争力的可行途径。本文旨在比较国外成熟的跨国并购行为与中国刚起步的跨国并购行为特征,并以此来分析中国在即将加入 WTO的背景下,银行跨国并购应采取怎样的发展策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鲁明易  汤华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银行保险在许多国家蓬勃发展起来,但它在各国间的发展程度和模式却有着较大的差异。本文比较了银行保险在各国不同的发展状况,从文化、制度和市场三方面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爱喜  
代理行和海外分行是银行国际分销渠道的两种主要模式。从合约理论来看,代理行是一种市场合约,海外分行是一种企业合约。本文运用合约理论分析和比较了这两种分销渠道的交易特征,并利用博弈论模型探讨了这两种分销渠道的运用环境和适用条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伏霖  高然  蒋汇  
本文用Panzar-Rosse模型的H值度量了我国银行业2002-2008年特许权价值,发现特许权价值呈现U型变化轨迹,先降低再升高,总体来看我国银行的特许权价值巨大。进一步,本文将影响特许权价值变动的因素分解为管制性因素、银行因素和宏观因素三个方面,通过对86个国家的跨国实证分析表明,市场准入限制、经营范围限制、资本金管制、监管力度、银行成本控制能力、银行业发达程度和实际通货膨胀率与银行特许权价值正相关,外资参与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与特许权价值负相关。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凌峰  刘志龙  郭亚琳  
文章以欧债危机中银行和政府部门间信用风险跨国传导为切入点,基于或有权益分析方法(CCA)建立跨国部门间信用风险模型,构造系统重要性和脆弱性指标,研究信用风险跨国传导与反馈的机制和特点。结果表明,基于银行同业、隐含担保和主权债务渠道的跨国风险外溢效应显著;跨国间部门的风险传导表现出单向性,政府部门能极大影响银行信用风险,但银行风险对他国政府部门影响不大;与系统重要性相比,国别间银行部门系统脆弱性对外部风险冲击更加敏感。基于此,文章提出应加强商业银行国债投资的国别风险管理,减少对本国主权债务的持有;建立基于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凌峰  刘志龙  郭亚琳  
文章以欧债危机中银行和政府部门间信用风险跨国传导为切入点,基于或有权益分析方法(CCA)建立跨国部门间信用风险模型,构造系统重要性和脆弱性指标,研究信用风险跨国传导与反馈的机制和特点。结果表明,基于银行同业、隐含担保和主权债务渠道的跨国风险外溢效应显著;跨国间部门的风险传导表现出单向性,政府部门能极大影响银行信用风险,但银行风险对他国政府部门影响不大;与系统重要性相比,国别间银行部门系统脆弱性对外部风险冲击更加敏感。基于此,文章提出应加强商业银行国债投资的国别风险管理,减少对本国主权债务的持有;建立基于系统性风险贡献的准备金制度,动态调节风险储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赖建平  
本文对西方学者有关跨国银行何以出现的理论作了简明的概括,重点是对J.H.Dunning根据他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跨国金融服务业在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方面进行解释,指出了银行等金融服务性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特殊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晓军  章永奎  
银行跨国业务的空前发展客观上提出了探讨银行跨国经营的发展、演进的内在源泉与成长机制的要求。起源于分析传统工业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跨国公司理论 ,如垄断优势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生产折衷理论等 ,能否解释银行国际化的发展动因?本文试图从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出发 ,推导出能适用于解释跨国银行成长的理论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