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82)
- 2023(11876)
- 2022(10102)
- 2021(9171)
- 2020(7688)
- 2019(17616)
- 2018(17193)
- 2017(33021)
- 2016(18030)
- 2015(20428)
- 2014(20850)
- 2013(20718)
- 2012(20005)
- 2011(18313)
- 2010(18578)
- 2009(17175)
- 2008(17282)
- 2007(15607)
- 2006(13803)
- 2005(12877)
- 学科
- 济(86643)
- 经济(86562)
- 管理(47195)
- 业(46842)
- 企(35177)
- 企业(35177)
- 方法(32653)
- 数学(28807)
- 数学方法(28552)
- 地方(26413)
- 中国(25617)
- 农(24644)
- 业经(18505)
- 财(18189)
- 农业(16853)
- 学(16710)
- 贸(15996)
- 贸易(15983)
- 易(15389)
- 制(15144)
- 地方经济(15004)
- 融(14512)
- 金融(14510)
- 银(14214)
- 银行(14185)
- 行(13763)
- 环境(13691)
- 发(13088)
- 和(12581)
- 技术(11676)
- 机构
- 学院(264936)
- 大学(263607)
- 济(112062)
- 经济(109638)
- 研究(98266)
- 管理(96640)
- 理学(81744)
- 理学院(80681)
- 管理学(79355)
- 管理学院(78838)
- 中国(74882)
- 科学(60522)
- 京(57553)
- 所(51594)
- 财(50583)
- 农(48622)
- 研究所(46614)
- 中心(44832)
- 江(42390)
- 财经(39170)
- 业大(39113)
- 农业(38101)
- 范(37725)
- 师范(37363)
- 北京(36815)
- 经(35383)
- 院(35171)
- 经济学(34461)
- 州(33788)
- 经济学院(31140)
- 基金
- 项目(170901)
- 科学(133559)
- 研究(126199)
- 基金(121078)
- 家(105692)
- 国家(104792)
- 科学基金(88278)
- 社会(79373)
- 社会科(75238)
- 社会科学(75215)
- 省(68467)
- 基金项目(63971)
- 划(57764)
- 教育(57278)
- 自然(55201)
- 自然科(53854)
- 自然科学(53837)
- 自然科学基金(52841)
- 编号(51870)
- 资助(49382)
- 发(43209)
- 成果(42776)
- 重点(39628)
- 部(37558)
- 课题(37155)
- 创(35478)
- 发展(34807)
- 展(34240)
- 创新(33324)
- 科研(32473)
- 期刊
- 济(131523)
- 经济(131523)
- 研究(81174)
- 中国(59044)
- 农(45693)
- 学报(41548)
- 财(38253)
- 科学(38219)
- 管理(35048)
- 教育(31281)
- 农业(31171)
- 大学(30730)
- 学学(28738)
- 融(27744)
- 金融(27744)
- 技术(23720)
- 业经(22382)
- 经济研究(20877)
- 财经(19262)
- 问题(17727)
- 业(17421)
- 经(16648)
- 贸(14459)
- 技术经济(13674)
- 资源(13340)
- 世界(13247)
- 商业(13048)
- 图书(12968)
- 国际(12907)
- 版(12457)
共检索到415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杭海 张敏新 王超群
由于受自然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以及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制约着我国总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发展。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史,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处理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们的主要经验:(1)明确区域开发的目标;(2)完善区域发展的法律制度,建立区域发展管理机构;(3)通过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支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4)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计划;(5)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通过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国要走一条具有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之路,首先要建立综合性区域协调管理权威机构;其次加强立法,填补区域协调...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经济差距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姜文仙 覃成林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一直以来,立足于"问题导向"的区域协调发展实践收效甚微,归根结底在于忽视了不同区域的内在利益冲突。区域协调发展应该立足于"利益导向",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的三层协调网络中,通过各主体间的有序互动不断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环境,降低区际产权交易的成本,形成区域之间合理规范的内在秩序,保障区域协调发展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区域 区域协调发展 产权 交易成本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包健
区域发展不协调是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特别是对经济转型或经济起飞的国家更是如此。中国的区域不协调由来已久,但是近些年有不断扩大的态势。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提上议事内容。本文揭示了我国区域不协调的现状,并从政府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深刻原因,在借鉴国外经验和立足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在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四项目标,处理三对关系,实施五项措施。
关键词:
区域协调 政府作用 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栋生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论文科学地诠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的演变与现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系统准确地阐释了党中央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区域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向延平
区域发展失衡是许多国家发展历史上曾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少国家制定并实施了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尤其是区域内生发展政策,曾被日本、瑞士、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提倡且成效显著。借鉴国外区域内生发展经验,对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区发展和扶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一、区域内生发展政策及其国际实践(一)日本过疏地区的区域内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友良
本文在府际关系理论基础上,借助资源位理论原理,提出府际竞合概念及测量指标;接着采用2009-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的市际面板数据,分析珠三角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水平;通过构建SDM模型检验府际竞合指标对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府际竞合明显促进珠三角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第三产业结构与府际竞合的交互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且第三产业结构对府际竞合的调节作用影响最大。据此,本文对珠三角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淑琴 潘尧
运用主成分评价方法构建了八个区域贸易投资协调度评价指标,测算得出长三角地区间贸易投资处于由不协调向协调发展的过程,但协调发展并不稳定。继而运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从贸易投资的视角对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的经济差异性进行了深入检验,实证检验结论为:长三角区域间贸易投资协调合作行为有助于缩小地区经济差异。基于此,从长三角地区产业、政府、企业三方面提出了区域贸易投资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周慧珺
党的二十大将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本文拟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视角出发,讨论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可能影响。2016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整体表现出规模大、隐形债务占比高、风险有所上升的特点,各地区负债率及“显性—隐形债务结构”均表现出很强的异质性。短期来看,欠发达地区的显性债务扩张,发达地区的隐性债务增加,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类似。长期来看,欠发达地区债务风险积累更快,地区间差距也可能会因此加大。鉴于此,本文认为,应当优化债务结构;关注欠发达地区房地产市场,重点化解欠发达地区债务偿付风险;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适当转移杠杆;规范融资渠道,避免发达地区隐性债务盲目持续扩张;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财政支出乘数。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风险防范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朱炎亮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通过引入资本的外部性、劳动力集聚的规模效应,并基于城乡分割的政治经济学机制,建立了一个"二元"经济两部门扩展模型,本模型对城市化、经济增长、城乡差距和城乡分治政策的内生变化过程进行了讨论。模型表明,如果城乡分治政策存在使得农村部门的劳动力流入城市部门受到限制,那么整个社会福利水平就得不到最大化的结果。城乡分治政策内生变化过程是基于城市户籍居民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城乡分治政策的存在不仅扭曲了劳动力要素配置,导致城市化进程滞后,阻碍了经济结构转变和影响了集聚效应的充分发挥,使整体经济效率受损,而且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城市化 城乡分割 集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虹 李蕾
文章通过选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17省市2008—2016年数据,在对区域物流、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复合系统协调度进行测度,并运用固定效应的回归模型对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三大经济圈协调发展水平集中在[0.4,0.8]之间且总体呈下降趋势;物流业生产总值对协调发展水平有负向影响,企业R&D经费投入对协调发展水平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
区域物流 经济增长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立成 周德群 胡荣华
食物、能源、环境、经济和人口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五个要素,简称FEEEP系统,其协调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文章在DEA方法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各地区FEEEP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FEEEP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动态变化轨迹。结果表明:在整体上我国各地区FEEEP系统的协调性具有下降的态势;过高的"三废"排放、人口总量和带有区域特征的能源投入结构是导致区域FEEEP系统协调性下降的主要因素;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我国各地区FEEEP系统协调性的区域差异越来越显著。
关键词:
FEEEP系统 DEA 协调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雅南 山口伸晴 邵宜航
本文主要从财政转移支付、国土开发和人口迁移三个方面对中日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及其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差异及原因。由此发现,中日区域经济政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一般性转移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的财政投入以及户籍制度等方面,据此,我们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差距 协调发展政策 中国 日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娟 段军山
文章基于对新时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解,从经济规模、经济质量、要素流动和制度环境共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对2007—2020年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Markov链对其空间差异、分布动态和演进趋势展开分析。结果显示:(1)2007—2020年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呈现“东高西低”的非均衡状态。(2)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并由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异所带动。(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总体水平的分布曲线有右移现象,主峰高度下降,宽度扩大,存在右拖尾现象,单峰特征明显。(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稳态性较强,存在“俱乐部趋同”和“马太效应”。考虑空间因素以后,该稳定性出现下降,“跳跃式转移”在部分地区成为可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文耀
本文利用1998~2010年的统计资料,首先,对13年来西部12个省市区的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进行了纵向演进分析,并与东、中部和东北地区做了横向对比;其次,选择了极差测度法、标准差测度法和标准差系数测度法等方法,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极值、极差、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作为指标,度量了东、中、西部和东北区域经济的相对和绝对差异;最后,对西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互关系做了分析并得出简单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