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29)
- 2023(14522)
- 2022(12363)
- 2021(11630)
- 2020(9368)
- 2019(21642)
- 2018(21453)
- 2017(41331)
- 2016(22500)
- 2015(25164)
- 2014(25343)
- 2013(25075)
- 2012(23111)
- 2011(20844)
- 2010(20947)
- 2009(18994)
- 2008(18412)
- 2007(16289)
- 2006(14550)
- 2005(13005)
- 学科
- 济(93897)
- 经济(93799)
- 业(63846)
- 管理(63568)
- 企(51219)
- 企业(51219)
- 方法(37618)
- 数学(32022)
- 数学方法(31681)
- 中国(29235)
- 农(27300)
- 地方(25066)
- 财(22475)
- 业经(22281)
- 学(19548)
- 农业(19157)
- 贸(16620)
- 贸易(16606)
- 制(16303)
- 易(16007)
- 银(15229)
- 银行(15185)
- 理论(15115)
- 技术(15004)
- 和(14944)
- 环境(14913)
- 融(14814)
- 金融(14812)
- 行(14612)
- 务(14422)
- 机构
- 学院(316138)
- 大学(315803)
- 济(124840)
- 管理(124476)
- 经济(121988)
- 研究(109218)
- 理学(107104)
- 理学院(105839)
- 管理学(104085)
- 管理学院(103521)
- 中国(81466)
- 京(68733)
- 科学(67829)
- 财(56613)
- 所(55252)
- 农(51026)
- 研究所(50178)
- 中心(48861)
- 江(46904)
- 业大(46607)
- 财经(44981)
- 范(44198)
- 北京(44186)
- 师范(43800)
- 经(40859)
- 院(39978)
- 农业(39516)
- 州(38787)
- 经济学(36449)
- 师范大学(35371)
- 基金
- 项目(214250)
- 科学(168153)
- 研究(159867)
- 基金(152824)
- 家(132497)
- 国家(131268)
- 科学基金(112419)
- 社会(99285)
- 社会科(93941)
- 社会科学(93918)
- 省(84784)
- 基金项目(81449)
- 教育(72983)
- 自然(72061)
- 划(71149)
- 自然科(70343)
- 自然科学(70328)
- 自然科学基金(69038)
- 编号(66648)
- 资助(62518)
- 成果(54426)
- 发(49601)
- 重点(47860)
- 部(46470)
- 课题(46404)
- 创(44603)
- 创新(41416)
- 项目编号(40934)
- 科研(40264)
- 发展(39804)
- 期刊
- 济(143777)
- 经济(143777)
- 研究(96204)
- 中国(65658)
- 学报(48686)
- 农(47830)
- 管理(46399)
- 科学(45937)
- 财(41202)
- 教育(40385)
- 大学(36911)
- 学学(34505)
- 农业(33431)
- 融(29810)
- 金融(29810)
- 技术(27804)
- 业经(25250)
- 经济研究(22379)
- 财经(21290)
- 问题(18535)
- 经(18115)
- 图书(17799)
- 业(16593)
- 科技(15708)
- 理论(15662)
- 技术经济(15121)
- 商业(14724)
- 现代(14682)
- 实践(14384)
- 践(14384)
共检索到475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向民 邱立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资本跨国界流动的加强,一国传统的劳资关系体系面临挑战,未来劳资关系的发展趋同还是趋异,一直是劳资关系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从美国和德国劳资关系发展历程来看,虽然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的劳资关系带来冲击,但全球劳资关系并不会融合为单一的模式,各个国家劳资关系发展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中国劳资关系发展的前提是党和政府在三方机制中居主导地位,当前的劳资关系需要进行适时调整,以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劳资关系体系。
关键词:
美、德劳资关系 路径依赖 战略调整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曙明 赵薇
不同国家的劳资关系管理因政治、文化、经济和法律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研究和比较发达国家的劳资关系管理实践对我国劳资关系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从美国、德国和日本劳资关系的特点、主要参与者、法律环境,以及集体谈判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并指出了对我国劳资关系管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
劳资关系 工会 集体谈判 集体合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俊青
我国改革开放已走过近40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一些非国有企业长期对其员工实行低工资的"大棒式"管理,导致其劳资关系紧张、劳资冲突频发问题成为了一个矛盾聚焦点。揭示现实中长期对员工实施"大棒式"管理的理论基础,构想新的合作共赢劳资关系理论模型,在合作共赢劳资关系理论模型下,实现对古典劳资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关键词:
古典劳资关系理论 缺陷 发展 应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俊青
我国改革开放已走过近40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一些非国有企业长期对其员工实行低工资的"大棒式"管理,导致其劳资关系紧张、劳资冲突频发问题成为了一个矛盾聚焦点。揭示现实中长期对员工实施"大棒式"管理的理论基础,构想新的合作共赢劳资关系理论模型,在合作共赢劳资关系理论模型下,实现对古典劳资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关键词:
古典劳资关系理论 缺陷 发展 应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英浩
劳资关系是一种经济、政治关系,又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劳资双方又具有一种逻辑关系,表现为资本优先,劳资平衡,劳方优先三个阶段。当代资本主义正处于劳资平衡的第二历史阶段。中国转型期劳资关系正处于第一历史阶段即将结束,并开始向第二历史阶段过渡时期。在这过渡时期,劳资双方强弱明显,加快了中国社会分配的两极分化。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培育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保护劳工权益,促进劳资关系和谐。
关键词:
中国社会转型期 劳资关系 解决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沙诺什·库努维拉 C·S·温卡塔拉图阿姆
经济发展与劳资关系:南亚和东南亚的情况沙诺什·库努维拉C·S·温卡塔拉图阿姆(著)刘宇(译)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独具特色。尽管该地区的人口占了世界人口的近一半,但它的一些国家仍然是80年代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虽然其他一些国家要落后得多。196...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明亮
"资强劳弱"博弈格局弱化了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的积极性,基于技术进步的产品差异化竞争策略将推动企业加大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本文提出只有强化企业"自治型"工会组织的建设,增强劳工博弈能力,确保企业对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准租"分成,激发企业积极性;同时善待各类劳工组织,有步骤地引入国际劳工标准,才能破解全球化下劳工权益提升的困境;只有通过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建立声誉奖惩机制,加强法律保障,构建由法律庇护的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协调配合的劳资利益协调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才能激发社会成员的创新积极性,通过技术进步推动劳资关系的优化,共同促进劳资互信合作氛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许清清
我国劳资冲突日益尖锐的现状与失衡的劳资关系显著相关,因此研究怎样平衡劳资关系是劳资领域的重点。演化博弈为研究劳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工具。劳资关系演化模型模拟了平衡的劳资关系的演化过程,演化结果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劳资冲突演变为劳资合作,证明了平衡的劳资关系是促进劳资合作的关键,并为研究劳资关系平衡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平衡劳资关系有两条演化路径,一条是由劳资自主演化,这条路径充满劳资冲突,是劳资双方不断找平衡的过程;另一条路径是由政府介入劳资博弈,不仅可以缩短劳资冲突过程,并且还能加速进入劳资关系平衡阶段。我国劳资关系在沿着第一路径演化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政府构建平衡劳资关系的制度框架。
关键词:
劳资博弈 演化博弈 平衡 政府行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琪
本文借助劳资关系领域源头的三界面理论,简要分析了我国劳资关系领域的发展过程,提出对该领域的研究与操作应当关注其价值观形象和社会福利功能。
关键词:
劳资关系 学科建设 制度建设 价值观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韩金华 孙殿明
本文从政府税收支持角度入手,经过分析认为,国家税收支持政策有利于非公有制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非公企业 劳资关系 税收支持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向民 邱立成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强流动性资源主导弱流动性资源配置的特征更加明显,跨国公司携资本、技术、企业家才能等流动性较强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追求利润最大化,而相对不可流动的劳动力资源则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不同国家传统的劳动力市场及劳资关系也受到了严竣的挑战。文章从全球化进程中劳资关系的发展和三方主体入手,对其行为目标和所面临的冲突进行了分析,针对如何解决劳资冲突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
跨国公司 三方机制 劳资关系 劳资冲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黎清 黄忠寅
经济体制改革二十多年来,浙江省已经成为我国的“民营企业大户”。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也伴随着劳资双方矛盾冲突日益突显,劳资关系问题逐渐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实证分析表明,劳资双方矛盾纠纷源于工资水平、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劳动合同签订和社会保障参保等方面的问题。应用经济学原理进行剖析,其原因可归结为资本雇佣劳动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使然;协调劳资关系的体制和长效机制缺位或不足;劳资双方职业素养欠缺;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体制性、结构性障碍等。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第一尽快建立和完善政府、工会、雇主组织构成的三方协调制度;第二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第三提高工会独立性和代表性,进一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鲁玉祥 方云梅
民营经济发展是安徽省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动力之一,但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劳资关系矛盾日益突出。笔者在2006年暑假期间走访调查了合肥市部分民营企业,就企业的内部制度包括用人制度、社保制度等和企业老板、普通员工广泛交流,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在对这些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分析了安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现状和劳资关系紧张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劳资关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安徽省 民营经济 劳资关系 劳资和谐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崔勋 吴海艳 李耀锋
本文通过对近代西方劳资关系理论演变的梳理,发现马克思主义、多元论和一元论三种研究视角在劳资冲突的基本假设、劳资冲突产生的原因、应对策略及对工会的态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文中剖析了每种研究视角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发展历程,从中发现劳资冲突发展的规律性。此脉络梳理有利于从本质上看清当前西方劳资冲突所处的发展阶段并预测未来走向,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
劳资关系 劳资冲突 研究视角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梅 宋春艳
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对于研究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我国的私营企业中,生产资料归私营企业主所有,我国的私营企业还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活动。因此,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实质上是资本对劳动的占有和资本对劳动的强制。由于我国的私营企业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生的,因此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又呈现出一些新特征。私营企业中资本占有劳动具有双重属性,私营企业中资本对劳动强制不会发展为社会的强制,私营企业主与工人之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为我们研究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和谐性与对立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