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62)
- 2023(7831)
- 2022(6822)
- 2021(6227)
- 2020(5506)
- 2019(13053)
- 2018(12886)
- 2017(24736)
- 2016(13828)
- 2015(15824)
- 2014(16233)
- 2013(16368)
- 2012(15614)
- 2011(14491)
- 2010(15323)
- 2009(15041)
- 2008(14112)
- 2007(13007)
- 2006(11126)
- 2005(9610)
- 学科
- 济(64240)
- 经济(64192)
- 业(38631)
- 管理(34906)
- 方法(32852)
- 数学(30051)
- 数学方法(29612)
- 农(28545)
- 企(27013)
- 企业(27013)
- 农业(18776)
- 中国(14857)
- 业经(14686)
- 财(13908)
- 地方(12835)
- 学(12788)
- 制(11610)
- 贸(11071)
- 贸易(11069)
- 易(10747)
- 融(9666)
- 金融(9664)
- 银(9405)
- 银行(9381)
- 行(8942)
- 理论(8733)
- 和(8509)
- 发(8469)
- 务(8219)
- 财务(8191)
- 机构
- 学院(211119)
- 大学(209440)
- 济(84964)
- 经济(83031)
- 管理(80140)
- 研究(70643)
- 理学(69254)
- 理学院(68454)
- 管理学(66889)
- 管理学院(66502)
- 中国(53640)
- 科学(45185)
- 农(44733)
- 京(43899)
- 所(37279)
- 财(37144)
- 业大(35228)
- 农业(34444)
- 研究所(34045)
- 中心(33813)
- 江(32085)
- 财经(29718)
- 范(28361)
- 师范(28072)
- 北京(27590)
- 经(26802)
- 经济学(25897)
- 州(25760)
- 院(24246)
- 经济学院(23605)
- 基金
- 项目(139146)
- 科学(108037)
- 研究(100122)
- 基金(99362)
- 家(86626)
- 国家(85837)
- 科学基金(72456)
- 社会(62205)
- 社会科(58631)
- 社会科学(58610)
- 省(56156)
- 基金项目(52348)
- 自然(47053)
- 划(46883)
- 教育(46739)
- 自然科(45956)
- 自然科学(45943)
- 自然科学基金(45088)
- 编号(42249)
- 资助(42020)
- 成果(34735)
- 重点(31362)
- 部(30915)
- 发(30425)
- 课题(29129)
- 创(28020)
- 科研(27098)
- 创新(26161)
- 计划(26111)
- 教育部(25942)
共检索到306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阮宝娣
从整个羌族地区来看,雁门乡是羌语保持较好的地区之一,但不同村寨羌语保持状态却有很大差别。麦地村和芤山村属于羌语濒危型村寨,出现了羌语使用人口锐减且呈高龄化态势、交际功能丧失、代际传承中断等特征。造成羌语濒危的因素较为复杂,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居住环境开放,与外界交往频繁;二是通用语和主流文化的竞争强势。
关键词:
羌语 濒危型 交际功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武子滨 刘中军
濒危动物的保护业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其保护工作亟待强化。在对其生存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其法律保护进行系统阐释。以此为切入点,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作为理论原点与归宿,把生态文明建设为价值目标与路径指引,通过运用法律经济学范式的理论阐释方法,即法律供求理论、成本效益理论和法律均衡理论,试图探求对濒危动物保护的法治化与合理利用的均衡发展路径。
关键词:
濒危动物保护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黄硕琳 王四维
受人类活动影响,长江流域水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部分物种已极度濒危。通过文献收集法,梳理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物种现状,发现多个物种的自然种群数量已极低,部分物种已极度濒危,亟待进行保护。分析造成长江流域水生野生动物濒危的主要原因,并展望相应的保护对策:①加强对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和重视,提倡综合流域保护模式;②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尽早颁布《长江保护法》;③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④呼吁拆除部分水利设施,建立专项补偿;⑤加强相关执法监督;⑥加强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科研投入;⑦鼓励公众参与,加强公民保护意识,促进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发展。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水生野生动物 濒危 保护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史春颖
语言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赫哲语目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其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目前,赫哲语的保护和传承主要依靠家庭、学校和传习所三种途径。国家政策的扶持、不断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以及跨境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是保护赫哲语的有利条件。保护赫哲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掌握赫哲语的人数极为有限、缺乏语言使用环境。少数人语言态度消极以及没有恰当的书写符号导致教材和教辅资料质量不高。本研究认为,政府的进一步扶持,聚居区的语言环境建设,跨境民族的往来以及赫哲族精英、普通民众与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是赫哲语传承的保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英华 苏化龙 马强 肖文发
三峡库区曾经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 ,三峡工程的修建对库区珍稀濒危陆生脊椎动物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三峡库区共有陆生脊椎动物 5 2 3种 ,国家级保护动物有 1 0目 1 9科 64种 ,其中Ⅰ级保护物种 8种 ,Ⅱ级保护物种 5 5种 ,中国特有种 9目 1 8科 47种 ,既是特有种又是珍稀濒危动物的物种有 4目5科 8种。本文在综述三峡库区珍稀濒危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特点 ,即区系复杂与组成多样性、成分特有及分布不均匀性的基础上 ,分析了库区陆生脊椎动物致危原因和目前所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措施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珍稀濒危陆生脊椎动物 保护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鸿泽 陶江平 常剑波
濒危等级是确定物种优先保护顺序和制订濒危物种保育策略的重要依据。结合历史资料以及近年的监测数据,对长江中华鲟种群繁殖群体及补充群体数量与质量,关键栖息地胁迫因素及胁迫强度等的全面梳理,总结出了1981年以来中华鲟种群及环境胁迫的变动趋势。参照IUCN物种濒危程度的划分准则建立了中华鲟物种濒危等级的划分标准;同时按照10年一组对该物种不同年代下的濒危状况进行评估。中华鲟在1983~1992年代进入濒危程度;在2003~2012年代进入极危程度。中华鲟物种的濒危等级取决于自身种群质量以及人类活动及环境结构变化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人类活动和环境结构变化对中华鲟的胁迫呈现多样性与复杂性,且整体呈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差异。最后,基于物种的濒危状况以及胁迫因素,分析了不同年代内的对策及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种保护工作的构架和保护行动的优先顺序。
关键词:
中华鲟 种群数量 濒危等级 保护策略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刚 杨巍
分析2000-2012年来CSSCI中收录的历史学专业20种核心期刊收录书评的相关数据后发现,史学书评在整个史学文献中依然只占很小的比例;大部分史学CSSCI来源期刊都收录书评文章;书评作者都是拥有高学历或职称的人群;书评已经逐渐具有实时性,书评发表时间与图书出版时间时差为1-3年。但史学书评中存在一定专业局限性、客观性差和书评学术含量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
史学书评 数据分析 学术评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雨凤 杨洋 殷红梅 徐颖儿 周星
地方性是民族村寨发展旅游的根本所在。论文立足山地型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重构及其强弱水平的影响因素,从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以及多要素路径关系出发,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索由物质地理环境、社会结构与功能、居民情感价值与行为、企业运营与生产、游客参与、体验与行为组成的民族村寨地方性强弱影响的前因条件构型。研究表明:(1)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与其前因条件之间具有复杂机制效应,单一条件变量均无法构成影响地方性水平的充要条件,需要通过条件组态发挥作用;(2)影响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水平的因素组合路径共8条,总体一致性为0.900,总体覆盖率为0.890,居民、社区、企业及游客共同构成的组合产生了原始覆盖度和一致性最高的路径;(3)从路径类型看,影响山地型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过程及其强弱的8条组态路径呈现出4种类型,分别是传统氛围驱动型、主客互动驱动型、旅游生产驱动型、价值共创驱动型,它们共同在地方性重构的历时态和共时态机制下解释了各条件要素组合如何影响山地型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重构的过程与效应。研究结论在理论上丰富了地方性研究的内容,可为山地型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特质的深度挖掘和旅游地的可持续实践提供参考价值。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春艳 李军 罗永常
民族旅游是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成果与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与可行路径。选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3个典型民族旅游村寨,采用旅行费用区间法利用2019年游客接待人次核算其旅游价值,计算结果显示:3个民族村寨的旅游总价值为219.69亿元,其中,西江苗寨为200.07亿元,肇兴侗寨为13.99亿元,朗德苗寨为5.63亿元。同时,以西江苗寨为基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得分模型对影响民族村寨旅游价值因素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旅游总价值排序一致,这说明民族村寨旅游价值与资源禀赋、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地理区位与可进入性、开发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周繇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整个欧亚东大陆北半球上一个重要的植物种质资源库,保存了大量的古老孑遗植物。3a调查研究表明,该地区有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28种,隶属19科26属。其中菌类植物有1科1属1种,蕨类植物2科2属2种,裸子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13科20属21种。通过分析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生活型特征、地理分布特征、保护现状及致危原因,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对策。表4参17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汝辉
产权学派认为,不同的产权制度安排必然导致不同的经济行为和资源配置绩效。本文以四川理县桃坪羌寨为典型案例,以巴泽尔产权模型为理论基础,把握产权制度安排与相关利益主体行为的影响和旅游资源配置效率关系,从产权制度层面揭示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产权不断专业化配置在不同相关利益主体手中,各相关利益者互不信任、相互侵权等现象与问题的背后深层次根源,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珊 甘小洪 憨宏艳 许宁 侯正扬 陈杨 邓晓娟
[目的]通过对濒危植物水青树叶表型性状的测量分析,研究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并从遗传和环境适应角度探讨其致濒机制,为其天然种群的有效保护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来自14个水青树天然种群的90个个体的17个叶形态及其表皮微形态性状进行测量,利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探讨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叶表型变异及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水青树17个叶表型性状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2)17个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6.69%,种群内的变异(31.83%)大于种群间的变异(28.85%),种群内变异是水青树叶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龙梅
社区参与是当前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主要形式。本文选取四川桃坪羌寨这个典型的发展旅游业的民族村寨社区,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内化在居民心理的无权感为依据,从居民感知的角度,调查研究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增权效应。
关键词:
民族村寨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 增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俊鸿 刘双全
以农户为投资主体的民宿发展模式,是内生型民族旅游村寨成长的有力支撑。但其"规模小、非正式、依赖家庭"的特征使得民宿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农户自身行为过程及特征的影响。关注农户投资行为的影响机制有助于优化投资行为、改善投资效益。文章以汶川地震后异地安置的木梯羌寨为例,借助扎根理论,探讨农户民宿投资行为过程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民族村寨农户民宿投资行为经历意愿形成、行为产生、行为强化3个阶段,其影响机制可概括为"认知-情景-规范"模式,包含利益认知、风险认知、情感支持等七大因素;(2)各因素对农户投资行为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使农户民宿投资行为呈现风险规避、市场驱动、有限理性等特征。该研究认为,优化内生型民族旅游村寨成长过程中农户的投资行为,应当重视市场评估和前期规划,提升农户风险应对能力,发挥社区在旅游开发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郝朝运 张小平 张昱 李文良
在永瓣藤模式标本产地安徽祁门县棕里村设置4块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调查获取野外资料。对永瓣藤种群进行统计,编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并应用理论分布模型和聚集强度指数分析种群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由于群落环境因子的差异,不同永瓣藤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存在差异。总体而言,棕里村永瓣藤种群以幼龄个体数量最多,中龄级别个体数量稍减,老龄个体最少,种群更新情况良好。2)不同样地的种群格局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聚块规模大体位于4m2或16m2附近。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有差异,幼龄个体大多为集群分布,在从幼龄→老龄的时间序列上呈扩散趋势。3)永瓣藤种群特征受到了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