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81)
2023(5880)
2022(4941)
2021(4757)
2020(3930)
2019(8418)
2018(8381)
2017(15204)
2016(8037)
2015(9044)
2014(8495)
2013(7956)
2012(7613)
2011(6605)
2010(6803)
2009(6556)
2008(6740)
2007(6439)
2006(5541)
2005(4887)
作者
(22024)
(18360)
(18324)
(17038)
(11770)
(8925)
(8091)
(6915)
(6841)
(6510)
(6176)
(6068)
(5865)
(5821)
(5502)
(5487)
(5432)
(5323)
(5265)
(5233)
(4550)
(4354)
(4308)
(4295)
(4197)
(4097)
(4049)
(4017)
(3798)
(3662)
学科
(28975)
管理(28946)
(27577)
企业(27577)
(26596)
经济(26563)
技术(14467)
技术管理(11391)
方法(10390)
中国(9619)
业经(8625)
理论(8014)
(7280)
(7134)
数学(6898)
数学方法(6711)
(6662)
(6307)
教育(5970)
(5588)
银行(5576)
地方(5464)
(5436)
产业(5390)
(5356)
(5226)
(5204)
(4912)
金融(4910)
农业(4795)
机构
学院(111038)
大学(110789)
管理(42917)
(40912)
经济(39914)
理学(36644)
理学院(36200)
研究(35621)
管理学(35480)
管理学院(35243)
中国(27157)
(23493)
科学(21753)
(19546)
(18168)
(17203)
中心(16802)
(16011)
师范(15858)
研究所(15362)
(15284)
财经(15045)
北京(14735)
(14702)
业大(14466)
(13570)
技术(13164)
(12834)
师范大学(12502)
经济学(11939)
基金
项目(71442)
科学(57262)
研究(54736)
基金(50481)
(43436)
国家(42985)
科学基金(37686)
社会(35195)
社会科(33253)
社会科学(33246)
(29817)
基金项目(26522)
教育(25711)
(24189)
自然(23137)
自然科(22723)
自然科学(22719)
自然科学基金(22351)
编号(22015)
(21654)
成果(19049)
资助(18976)
创新(18970)
重点(15955)
课题(15901)
(15379)
(14962)
(14358)
项目编号(14277)
国家社会(14203)
期刊
(49866)
经济(49866)
研究(34524)
中国(28329)
管理(20444)
教育(19648)
学报(17292)
科学(16553)
(16093)
(14950)
大学(13836)
学学(12658)
技术(11318)
农业(9957)
(9935)
金融(9935)
科技(9027)
业经(8109)
财经(7954)
经济研究(7402)
图书(7327)
(7055)
技术经济(6712)
(6604)
论坛(6604)
(6167)
(5979)
(5756)
问题(5619)
书馆(5514)
共检索到175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钟玮  
羌绣手工艺是羌民族悠久历史和社会文化的承载物。在社会生活的变迁中,羌绣手工艺发生的转变是复杂的。对汶川羌族刺绣手工艺的历史渊源、生活文化特征等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羌绣手工艺的意义变迁与呈现,思考羌绣手工艺在当今生成为一种生产活力、文化活力作用于现代生活的积极意义。通过"一针一线"羌绣品牌的个案分析提出挖掘羌绣潜在文化价值,创新生活文化的多元需求以及在都市文化有益的补充与健全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进而创新性地实现现代价值转换的实践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蔼  
书名:《中华优秀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与创新实务》作者:陈思琦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43-8221-6出版时间:2021年9月定价:68元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由古至今发展中所产生的智慧结晶,不仅是充分展现我国优秀、珍贵文化基因的有效形式,也是将我国精神信仰物化的重要体现。科技与文化紧密融合发展的时代情境下,“工匠精神”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钟迪茜   卢颖   罗秋菊  
保护和发展是我国非遗传承的重要维度,如何在传承性保护的基础上走向创新性发展仍是黑箱。景德镇以手工制瓷闻名于世,明清时期曾创造世界陶瓷工艺巅峰,后因守旧而陷入沉寂。然而,当今的景德镇从陶瓷生产中心转向文化创意旅游地,实现了手工制瓷从复兴到创新的飞跃。手工制瓷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文章以知识视角切入,结合39人次访谈与二手资料,解析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当代复兴与创新过程。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的仿古瓷热潮推动了地方性知识复现,随后大众旅游发展促进了地方性知识外化。但这一阶段手工制瓷停留于古法制瓷的传承,知识生产局限在地方性知识的内循环。直至2000年伊始,“学院派”艺术家的到来为景德镇注入现代艺术理论和创新理念,构建了地方性知识与外部知识交织碰撞的知识生产外循环。如今,景德镇形成了浓厚的地方艺术创新氛围(即本地蜂鸣),激活了本土创新意识,引发了地方性知识重构。知识内外双循环机制推动景德镇手工制瓷从本土工匠主导的工艺复兴,走向多方参与凸显艺术创作的创新性发展。文章为具有传统手工艺资源的旅游地转型发展文化创意旅游梳理了典型案例,凝练了传统手工艺的创新机理,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强  孙凯  
毛笔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国粹,近代受人们书写习惯和现代机械制作的影响,逐渐成为一种失落文化。无独有偶,作为传统手工艺文化载体之一的古村落,其发展也存在相同的困境。周坊村作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其拥有深厚的毛笔传统文化底蕴,从毛笔的起源分析周坊毛笔传统手工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其与古村落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联系,得出需从毛笔传统工艺的产业开发、村落场所更新、传统节庆活动丰富化三个方面的探索促使传统文化和古村落的联动发展,才能使其重获生机。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继艳  
我国传统手工艺是承载着农耕社会民众赖以生存的经济诉求与审美理想的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产业资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由于传统手工艺赖以维系的文化生态环境不断遭到侵蚀,使得进一步传承、发展传统手工艺面临着诸多困难。为了能够有效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应该着重从完善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论体系、解决传承人危机、拓展生产应用以及加强文化认同感培育等方面入手强化理论探索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研究力度,切实解决实现传统手工艺科学、有效传承、发展的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勇  任宇  
置身于工业化时代,传统手工艺的艺术化、情感化和个性化特征可以说是对于批量生产的工业化产品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文章试以巴渝家居木雕为例,对巴渝家居木雕的雕刻题材、美学特征、装饰构件、工艺过程等进行了整体梳理与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巴渝家居木雕艺术中图案纹饰、材料选择、加工工艺的"再设计",以现代设计创意的视角拓展了巴渝家居木雕在现代建筑装饰,现代家居产品中和现代配饰中的使用范围,以此完成了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同时也迎合了人们身处工业化时代崇尚个性化的需求,优化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这种可持续的生态设计理念对其他传统手工艺如何通过再设计进行创新同样也不失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乔延菊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艺术与科技的不断融合推动了艺术人才与科技人才的高效交流互动。笔者深入研究分析影响社会个体呈现和人才集聚的因素,以期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分析提供一定参考。《新媒体装置:公共艺术中的科技创新》一书,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以艺术与科技的碰撞、融合为立足点,介绍了体现艺术与科技相辅相成的绝妙公共艺术装置,从流光灯到"人造星空",从"像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天舒   郭靖雯  
当前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多关注无形文化如技艺习得与技艺传承,容易忽略手工艺发展所依托的有形之物,即物质性基础的研究。人类学整体观视角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整体,统合了物质与非物质,自然与文化。因此,研究者应对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层面同时进行深度的考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整体性存在,还包括了流动性与可变性,它并非是凝滞的地方特色产物,其存在与发展始终伴随着与地方社会以外世界的连接与互动。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宋佳  王翠萍  
近年来我国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规模、数量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为数字化学习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然而,泛化的资源与学习者需求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组织资源,优化资源结构,充分发挥资源的有效性,急需改进现有的整合方式。文章在综述数字化学习资源整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开发性研究方法,设计出一种新的整合模式——数字化学习资源发现,通过界定内涵和研究过程,阐述运行机制与实现路径,以期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整合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白杨  卿斐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是民族文化丰富资源的密集表达,当代大学生要以非物质传统文化的保护为己任,而高校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本文分析了高校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资源的重要举措以及高校在传统手工艺教育中的成功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发展传统手工艺的优势与价值进行系统分析,探讨高校艺术教育的生存与发展现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叶晓露  林莹懿  
地方传统手工艺是地域文化的缩影,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随着信息时代数字化技术的兴起,新型数字消费蓬勃发展,并为地方传统手工艺的消费转型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鉴于此,文章在体验经济视角下围绕地方传统手工艺数字化消费转型开展研究,以温州十字花绣为例,分析其在转型中遇到的现实困难,结合问题提出地方传统手工艺进一步转型发展对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姜欣  姜怡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难题之一是如何强化其具备范式特征的民族语言模因,达到"成型性"、"表达性"、"一致性"、"公众性"和"权威性"的优质标准。本文以《图说中国传统手工艺》一书中藏、彝、赫哲、纳西等少数民族的造茶、制毡等传统手工艺翻译为例,说明异化音译加阐释是保留特有术语"成型性"的有效手段;精准引用典籍标题可强化模因新宿体译文的"权威性";根据互文线索追踪其前期民族语言原始文本,可保持同源模因的"一致性";适时嵌入异质文体有助于维护真实意义上的原作美学风格,加强其"表达性";借助英语的巨大张力可使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模因更具"公众性",从而得以有效而广泛的繁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叶圣燕  贾礼民  
本文对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的传承与创新方面,以"苏绣"为例,通过"订单式培养"、依托"大师工作室"、引进现代技术教育手段等,探索了一条集传承与创新、技能实用与市场需求、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斌贝  
传统手工艺蕴含着中国历史上无数匠人的智慧,承担着技艺传承与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传统手工艺能够与地方文旅产业、数字产业相结合以促进地方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在建设技能型社会的背景下,如何加强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以继续发挥传统手工艺人在造物、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力,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要在充分解析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基本诉求和传统手工艺行业现状的基础上,厘清技能型社会与传统手工艺之间的关系,并从技能、责任、创新、人文四个层面对传统手工艺人才进行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