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42)
2023(3680)
2022(2343)
2021(1955)
2020(1482)
2019(3069)
2018(3283)
2017(6355)
2016(3569)
2015(4061)
2014(4252)
2013(3820)
2012(3092)
2011(2689)
2010(2641)
2009(2482)
2008(2457)
2007(2240)
2006(2145)
2005(2155)
作者
(10053)
(8351)
(8305)
(8066)
(5335)
(3886)
(3775)
(3268)
(3199)
(2918)
(2890)
(2772)
(2746)
(2689)
(2595)
(2575)
(2495)
(2443)
(2393)
(2379)
(2162)
(2110)
(2025)
(1917)
(1913)
(1909)
(1893)
(1816)
(1687)
(1648)
学科
(15813)
经济(15797)
(9342)
管理(8937)
中国(6999)
(6662)
企业(6662)
(6293)
业经(5454)
农业(4310)
(4253)
地方(4137)
发展(3855)
(3851)
方法(3575)
产业(3526)
信息(3125)
(3114)
总论(2978)
(2965)
信息产业(2945)
(2892)
(2840)
(2797)
数学(2790)
数学方法(2765)
(2554)
银行(2549)
(2460)
城市(2444)
机构
学院(49744)
大学(49273)
(20315)
经济(19896)
研究(17936)
管理(17101)
理学(14441)
理学院(14280)
管理学(13939)
管理学院(13859)
中国(13472)
科学(10852)
(10627)
(9081)
(8952)
(8946)
(8215)
研究所(8124)
中心(8020)
(7286)
师范(7211)
财经(7178)
业大(7155)
农业(6852)
经济学(6639)
(6589)
北京(6564)
(6537)
(6469)
经济学院(5947)
基金
项目(33098)
科学(26267)
研究(25006)
基金(23698)
(20696)
国家(20526)
科学基金(17582)
社会(16652)
社会科(15734)
社会科学(15730)
(13183)
基金项目(12274)
教育(11153)
(10713)
编号(10449)
自然(10261)
自然科(10042)
自然科学(10039)
自然科学基金(9862)
资助(8724)
成果(8638)
(7884)
(7819)
重点(7682)
课题(7364)
国家社会(7266)
(6834)
(6624)
发展(6529)
(6425)
期刊
(24774)
经济(24774)
研究(15469)
中国(10994)
(9669)
学报(8176)
科学(7515)
管理(6904)
(6820)
教育(6553)
农业(6463)
大学(6422)
学学(5966)
(5193)
金融(5193)
业经(4683)
技术(4328)
经济研究(4136)
问题(3767)
财经(3625)
(3375)
(3172)
图书(2803)
现代(2761)
(2740)
世界(2440)
商业(2392)
(2345)
国际(2263)
经济问题(2252)
共检索到77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学文  
受到长久以来"社会文明建设迟缓于经济发展"的社会压力,大量关于"社会道德"的重建要求涌向了尚处于"探索阶段"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中。巨大的舆论压力使得"失信惩戒"对于底线的划定开始由此下探,表现为将"失德"不加以区分地作为失信的浅层形式,将"犯罪"不加以区分地作为失信的深层表现。面对失信惩戒的"泛化"趋势,必须通过校正社会信用体系的评价基点,才能建立起类型化、关联化、立体化的罪错记录评价机制。只有充分吸收各地立法探索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摒弃以"行为"为核心的传统评价模式,转而构建以罪错行为为评价素材的"人格"评价模式,才能实现由"信用建设"到"诚信建设"再到"社会文明建设"的三级跳转和层次推进。
[期刊] 征信  [作者] 朱贺   郭晓琳  
在“行贿受贿一起查”的大背景下,行贿人受到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后,社会层面也应对行贿人进行制裁,利用失信惩戒重点规制行贿人,斩断行贿人的资金链,遏制腐败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以限制或者剥夺行贿人的市场参与资格等方式,提高遏制腐败的社会效果。信用之治通过对行贿人施加额外的制裁,促使人们遵守法律,以制约、塑造和规制被治理主体的行为,也为行贿犯罪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征信  [作者] 朱贺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本质上是为了加强法律的实施,是我国"营商环境法治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对我国营商环境政策文献的大数据分析,我国营商环境法治化的发展轨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三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关注的重点领域有明显差异。鉴于作为刑罚附随后果的失信惩戒存在不区分犯罪类别、犯罪故意、犯罪刑罚等问题,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应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要落脚点,在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再考虑赋予其更多的职能。
[期刊] 征信  [作者] 朱兵强  孙铭杰  
政府失信惩戒是指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因外部行政行为侵犯或损害行政相对人的信赖利益所应当受到的惩罚或承担的责任。当前,政府失信惩戒面临着惩戒规范缺失、惩戒机制不科学、救济机制不完备等问题。为此,需要推进政府信用立法,优化问责机制与完善救济机制等,以促进我国政府失信惩戒的法治化。
[期刊] 征信  [作者] 韩家平  许荻迪  关媛媛  
随着失信联合惩戒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的推广,个别地方在实践中出现了过罚不相当、惩戒措施泛化、"黑名单"管理失当等现象,需要引起高度关注。鉴于我国目前实施的部分行政性信用联合惩戒措施已属于行政处罚范围,应纳入法治规范。借鉴国外失信联合惩戒的主要做法,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完善我国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一是加快公共信用联合惩戒立法;二是实行联合惩戒目录清单制管理,使联合惩戒措施显性化、公开化、可预期;三是加快建立市场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形成市场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和公共信用联合惩戒机制互通互动、协调发展的联合惩戒新格局。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一青  
改革开放后 ,信用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造成银行的呆账坏账居高不下 ,也阻碍着消费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提出加快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三个对策及三步走的策略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洪波  段豪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获取社会公众对失信联合惩戒的感受和看法。结果表明,部分民众尚未明晰社会信用体系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失信联合惩戒的认知程度上呈现年龄差异、学历差异、地域差异。针对失信联合惩戒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惩戒泛化"等社会焦点问题,提出完善信用法律法规、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应用现代征信技术、开展社会诚信教育、规范具体执行细则等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宋阳  
行政性失信惩戒制度是社会信用法治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信用体系目标和功能的关键手段。目前,行政性失信惩戒程序性法律供给不足,暴露出“一般失信行为”程序性规定缺失、失信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规定混乱及救济渠道不畅等问题。对行政性失信惩戒行为进行程序规制具有限制行政权力、保障失信相对人合法权利的价值内涵。在制度完善上,需要将“一般失信行为”纳入程序规制的范畴,赋予失信相对人知情权、行政抗辩权和获得听证权等程序性权利,拓宽失信相对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救济渠道,赋予失信相对人申请监督权等。
[期刊] 征信  [作者] 赵一平  
失信惩戒制度的规制对象应为"严重失信行为",合理衔接"违法行为"与"严重失信行为"是依法行使失信惩戒权的关键。可依循"行政裁量均衡论"兼顾社会治理效益与公民个体权利的理念,构建制度化衔接机制,以形成标准化的违法行为失信惩戒基准;应设置"违法行为社会危害公示机制""违法行为纳入失信听证机制""违法行为阶梯分级记分机制""违法行为记分多元修复机制",形成四位一体的"违法与失信"制度化规制基准。
[期刊] 征信  [作者] 封星琦  蒋都都  
行业性失信惩戒是行业协会商会依据行业自治规范对失信会员采取符合失信惩戒原理的惩戒措施。行业协会商会依靠其支配和影响能力,以会员意志凝结的章程为权源,对违反行业秩序的失信会员加以惩罚,从而维护会员权益和行业利益。因此,行业性失信惩戒是社会公权力“处罚”,并由失信惩戒设定权、失信评价权和惩戒实施权所构成。基于社会公权力自制,行业协会商会在实施行业性失信惩戒中应贯彻法治原则。基于国家公权力介入,政府应加强对行业性失信惩戒依据的审查;以立法或司法解释创设社会行政诉讼制度,法院应对行业性失信惩戒进行合法性审查。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冬辉  
金融失信惩戒机制建设是金融信用体系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银行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构建了金融失信惩戒机制的监控模型,并对监控模型的特点和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失信惩戒机制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敏  
构建民办教育办学领域失信惩戒制度可遏制民办学校办学中的失信问题,提升民办教育的公信力与信誉度。我国尚没有法律法规明确失信行为的法律概念,在民办学校办学失信行为惩戒的实体规范中,对失信行为的界定是对其进行规范的基础性与前置性问题。失信行为是失信惩戒的基础,把握失信行为的核心内涵与边界对规范民办学校办学失信惩戒是必要而迫切的。当前,应明确界定失信行为、民办学校办学失信行为的概念,进一步明确民办学校办学失信行为的认定与分类规范,实现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有效监督与民办学校信用主体合法权益保护的有机统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近日,南宁市发布了《南宁市城市管理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办法(试行)》。根据该《办法》,87种失信行为被划分为三档并记不同分值,累计达到一定分值将被列入"黑名单",影响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办法》以列举的方式,将87种个人、单位的不良信用记录按性质轻重划分为轻微、较重和严重失信行为3个类别,每条各记1分、3分和6分。例如,时下大爷大妈们热衷的广场舞,若音量超标将被记1分;道路上"撒野"的泥头车,最高可能被记6分;拍拍屁股走人,擅自弃管小区的物业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新辉  
本文在对失信惩戒机制构建的必要性及其功能特点与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失信惩罚机制,提出了加快我国失信惩戒机制建设的若干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柯林霞  
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崛起重新引发关于“信”的纷争。研究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中的“信”,首先要廓清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与诚信原则、社会信用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认为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维护的“信”与法律意义上的诚信没有关系的观点存在曲解;其次要明确“信”这一概念的论域,法律领域的“信”和社会领域的“信”容易混淆;再次要将“信”置于诚信社会建设、社会信用立法等因素组成的整体关系网络中系统衡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